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化学九上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人教版化学九上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2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单元测试课堂检测,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医疗急救用到的氧气B.用于生产氮肥的氮气
    C.用作农村燃料的沼气D.制作试电笔用到的氖气
    【答案】C。
    【解析】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医疗急救用到的氧气来自空气;故选项错误;
    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用于生产氮肥的氮气来自空气;故选项错误;
    C、用作农村燃料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不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来自空气;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制作试电笔用到的氖气来自空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下列反应既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是( )
    A.水氢气+氧气 B.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C.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 D.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答案】D。
    【解析】A、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③①④⑥⑤B.③④⑤⑥①②
    C.②③①④⑤⑥ D.②④③①⑤⑥
    【答案】A。
    【解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为:②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⑤熄灭酒精灯。
    故正确顺序为②③①④⑥⑤。
    故选:A。
    4.第24届冬奥会将在2022年2月由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节庆日燃放烟花爆竹 B.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D.发展共享单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答案】A。
    【解析】A、节庆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A措施不可行;
    B、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故B措施可行;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C措施可行;
    D、发展共享单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可减少污染,故D措施可行。
    故选:A。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糖水 水 B.空气 酱油 C.冰水混合物 盐水 D.氮气 蒸馏水
    【答案】C。
    【解析】A、糖水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空气是混合物,而酱油也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冰水混合物只是两种状态不同的水混合在一起,所以仍然是纯净物,盐水是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D、氮气是纯净物,蒸馏水也是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空气中氮气、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A.4:1B.5:1C.1:5D.1:4
    【答案】A。
    【解析】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78%,约为80%,氧气体积分数为21%约为20%,所以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
    故选:A。
    7.如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和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相同B.地球和火星大气中都含有氮气和氩气
    C.地球和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相同D.地球和火星大气中组成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A、火星中没有氧气,故选项错误;
    B、都含有氮气和氩气是正确的,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而火星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故选项错误;
    D、地球和火星大气中组成不相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如图中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答案】C。
    【解析】A、a点对应的时间为0,高锰酸钾还未发生分解,则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b点时高锰酸钾已分解了一段时间,b点时试管内物质为剩余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则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点时高锰酸钾相对于b点,又分解了一段时间,但还没有完全分解,c点时试管内物质仍为剩余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则c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d点之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发生改变,说明高锰酸钾此时恰好完全分解,则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下列图示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试管口向下倾斜,试管口使用棉花团。正确;
    B、向上排空气法应该将导气管插到集气瓶底部,图中仅在瓶口。错误;
    C、验满应该在集气瓶口部进行,而不是集气瓶内。错误;
    D、铁丝燃烧实验应该在集气瓶底部预留水或者加上沙子保护集气瓶。错误。
    故选:A。
    10.两份质量相等的过氧化氢,在其中一份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放出氧气的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这一反应中二氧化锰充当的是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以知道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并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没加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即a分解的速率慢,而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即b分解速率快,所需时间较短。而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C。
    1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
    A.排气法收集时,导管口放在集气瓶口处
    B.用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上
    C.试管内的导管口稍露出胶塞即可,不能伸入太长
    D.需要加热时,装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答案】A。
    【解析】A、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口应插入集气瓶底部,以利于空气的排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上放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试管内的导管口应稍露出胶塞即可,以便于气体导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助燃,可作燃料
    B.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鱼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能溶于水,但是不能确定溶解量,得不出易溶于水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分数约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印尼爪哇岛东部的卡瓦伊真火山能喷射出诡异的蓝色火焰,是因为火山口附近含有大量的( )
    A.铁B.铜C.镁D.硫
    【答案】D。
    【解析】印尼爪哇岛东部的卡瓦伊真火山能喷射出诡异的蓝色火焰,是因为火山口附近存在大量的高纯度硫,被来自地下的岩浆点燃后,它像是地狱之门打开一样,喷射出诡异的蓝色火焰。
    故选:D。
    14.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答案】C。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5.如图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O2(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甲途径是实验室制O2的最佳方案
    B.为了使甲、乙两种途径更快地得到O2,还需要加入催化剂
    C.甲、乙和丙途径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
    D.工业上采用途径丁制取大量O2,主要是利用了N2和O2的密度不同
    【答案】D。
    【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该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无需加热,所以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甲途径是实验室制O2的最佳方案,说法正确;
    B.过氧化氢中若不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很慢;若单独加热氯酸钾制备氧气需要加热的温度很高,所以为了使甲、乙两种途径更快地得到O2,还需要加入催化剂,说法正确;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三个反应均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均属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D.工业制备氧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的不同,说法错误。
    故选:D。
    16.某汽车在启动时产生大量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可与臭氧O3和活性氧原子[O]发生如下反应,NO+O3═NO2+O2,NO2+[O]═NO+O2,从而使得臭氧层被破坏,在整个过程中,NO是什么作用( )
    A.催化B.氧化C.分解D.化合
    【答案】A。
    【解析】由NO+O3═NO2+O2,NO2+[O]═NO+O2可知,O3+[O]═2O2,因此在整个过程中,NO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改变了反应速率,是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故选:A。
    17.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加热分解氧化汞 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答案】B。
    【解析】A、氧化汞加热分解,需要加热,消耗能,不简便,不安全,故错误;
    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常温即可进行,节能,简便,生成水,无污染,故正确。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需要加热,消耗能,不简便,不安全,故错误;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需要加热,消耗能,不简便,不安全,故错误。
    故选:B。
    18.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刻,O2开始产生 B.c可代表生成的氯化钾
    C.t2时刻,KClO3开始分解 D.KMnO4是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D。
    【解析】A、高锰酸钾在加热到一定温度首先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a是氯酸钾,b是高锰酸钾,在t1时刻高锰酸钾就开始分解,因此在此时就有氧气产生,故A正确;
    B、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由图示可知,c可代表生成的氯化钾,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从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C正确;
    D、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19.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气体(填写化学式)。
    ①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O2 。
    ②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就不脆了,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H2O 。
    ③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D 。
    A.二氧化硫 B.PM 2.5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④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有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是 BD 。
    A.提倡使用私家车 B.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C.焚烧落叶和垃圾 D.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答案】①O2;②H2O;③D;④BD。
    【解析】①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②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就不脆了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③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还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
    ④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A.提倡使用私家车会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不利于保护大气;
    B.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可以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天气,有利于保护大气;
    C.焚烧落叶和垃圾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大气;
    D.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
    故答案为:①O2;②H2O;③D;④BD。
    20.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 混合物 ,空气的成分按 体积分数 计算,大约是: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
    【答案】混合物;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由于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故答案为:混合物;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1.氧气瓶是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此时氧气的作用是 供给呼吸 ;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同时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氧化碳 ;燃料燃烧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 支持燃烧 的性质。
    【答案】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解析】氧气瓶是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此时氧气的作用是供给呼吸;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同时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燃料燃烧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故答案为:
    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2)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A 作为气体发生装置。
    (3)装置D可替代装置C,E,F。若选用装置D,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a (填a或b)管进入。
    (4)用制得的氧气完成G装置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答案】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解析】(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时,不需加热,因此选择“固液常温型”,即发生装置选择A。故答案为:A;
    (3)在装置D中,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集中在集气瓶底部,因此氧气应该从长管a进入,空气从短管b排出。故答案为:a;
    (4)用制得的氧气完成G装置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3.我们已经学习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打磨干净,这个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丝燃烧 .
    (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 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把集气瓶炸裂 .
    (4)火柴的目的是为了 给铁丝加热,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 .
    (5)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铁丝上有铁锈 、 氧气的浓度太低 (写两条即可).
    【答案】物理;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丝燃烧;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把集气瓶炸裂;给铁丝加热,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铁丝上有铁锈;氧气的浓度太低。
    【解析】(1)取细铁丝的仪器名称是坩埚钳;铁丝表面一般有铁锈,用砂布擦去铁丝表面的铁锈.除去铁锈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铁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丝燃烧.
    (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把集气瓶炸裂.
    (4)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是为了给铁丝加热,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
    (5)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应有的现象,原因可能是:铁丝上有铁锈;氧气的浓度太低等;
    故答案为:物理;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丝燃烧;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把集气瓶炸裂;给铁丝加热,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铁丝上有铁锈;氧气的浓度太低.
    24.有六种途径可以制氧气,如图所示。
    (1)写出A、B两种途径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A: 。
    B: 。
    (2) D (填序号)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 二氧化锰 。
    (4)根据“绿色化学”理念, A (填序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答案】过氧化氢→水+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二氧化锰;A。
    【解析】(1)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分解为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空气中含有氧气,用空气制备氧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填:D;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都比较缓慢,可以加入二氧化锰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故填:二氧化锰;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生成物还有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故填:A。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5.(9分)某些兴趣小组对“四氧化三铁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探究
    (1)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四氧化三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小明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得出上述结论,还需要补充实验验证四氧化三铁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3)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有许多水雾,由此推断过氧化氢分解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4)实验过程中发现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盛有四氧化三铁的试管后,反应速率是逐渐加快,然后又逐渐变慢(如图2)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变化的原因。
    A反应速率先变快的原因: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变大
    B反应速率后变慢的原因: 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浓度降低 。
    【答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四氧化三铁粉末,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氢→水+氧气;质量;化学性质;放热;反应放热,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变大;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浓度降低。
    【解析】(1)过氧化氢能分解,但是分解的速率太慢,故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故填:反应速度太慢;
    四氧化三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故可以在试管中加入四氧化三铁,设计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过氧化氢与实验①中的要一样,反应后观察到产生气泡速度快,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四氧化三铁粉末,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②中过氧化氢在四氧化三铁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
    (2)要证明四氧化三铁是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填:质量;化学性质;
    (3)试管内有许多水雾,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4)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盛有四氧化三铁的试管后,反应速率先是逐渐加快,是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增大,然后又逐渐变慢,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逐渐变小,故填:反应放热,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变大;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浓度降低。
    26.(5分)同学们用下列装置完成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酒精灯 ,向试管中加入药品的操作是 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 ,将试管直立。
    (2)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收集氧气进行C的实验时,收集方法最好选择 排水法 ,C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答案】(1)酒精灯; 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2)过氧化氢→水+氧气;(3)排水法;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析】(1)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属于固体加热型,缺少的一种仪器是酒精灯;向试管中加入药品的操作是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直立。
    (2)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采用的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3)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的底部要放少量的水,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收集氧气进行C的实验时,收集方法最好选择排水法,C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答案为:(1)酒精灯; 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2)过氧化氢→水+氧气;(3)排水法;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7.(6分)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腐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压强减小 。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确保装置不漏气 (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 实验2 (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消耗氧气更彻底 。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只和氧气反应,不是气体等 (写两点)。
    【答案】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压强减小;确保装置不漏气;实验2;消耗氧气更彻底;只和氧气反应,不是气体等。
    【解析】(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压强减小。
    故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压强减小;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确保装置不漏气。
    故填:确保装置不漏气;
    (3)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消耗氧气更彻底。
    故填:实验2;消耗氧气更彻底;
    (4)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只和氧气反应,不是气体等。
    故填:只和氧气反应,不是气体等。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28.(2分)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化学物质也是“利弊”并存。如:一氧化碳的“利”: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用作燃料和冶炼金属;一氧化碳的“弊”:有毒,会引起煤气中毒事故。请根据氧气的性质,列举出氧气对人类的一条“利”和两条“弊”。
    (1)利 医疗急救(或潜水) 。
    (2)弊 引发火灾、使食物腐烂 。
    【答案】医疗急救(或潜水);引发火灾、使食物腐烂。
    【解析】(1)氧气“利”在于可以用于医疗急救、潜水、支持燃料的燃烧等,故填:医疗急救(或潜水);
    (2)但是利用不当可能会导致火灾、食物的腐烂也需要氧气,故填:引发火灾、使食物腐烂。
    29.(3分)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可能是什么原因呢?(至少回答三点) ①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
    【答案】①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②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④烧杯中的水不够等,都会使进入集气瓶的水小于五分之一.【答案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分析该实验,可以的得出:①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②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④烧杯中的水不够等,都会使进入集气瓶的水小于五分之一.【答案答案合理即可)
    30.(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
    (2)碳在氧气中燃烧 , ;
    (3)硫在氧气中燃烧 , ;
    (4)加热氧化汞 , ;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
    【答案】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碳+氧气→二氧化碳;化合反应;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氧化汞→汞+氧气;分解反应;过氧化氢→水+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解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2)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碳+氧气→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
    (4)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汞→汞+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填:氧化汞→汞+氧气;分解反应。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分析

    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极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能分解,但
    反应速度太慢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四氧化三铁粉末,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产生
    四氧化三铁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单元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单元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综合和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综合和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