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热点练06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热点练06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docx
    • 解析
      热点练06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docx
    热点练06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第1页
    热点练06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第2页
    热点练06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第3页
    热点练06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第1页
    热点练06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第2页
    热点练06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热点练06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热点练06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热点练06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docx、热点练06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块一
    文言文对比阅读的类型
    ·模块一 文言文对比阅读的类型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在古诗文学习中如何进行比较阅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
    对于同一个作家来说不同的生活境遇会在作家心目中留下特定的烙印。学会分析理解作家某一时期的作品风格,如果能将这一作家其它时期作品补充进来进行比较阅读,既能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又拓宽了阅读视野。如学习李清照前期作品《如梦令》时,就可以把把她前期作品《点绛唇》及后期作品《醉花阴》《武陵春》放在一起阅读。比较分析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在比较分析中适时引入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对李清照的个人生活、苦难经历及李清照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容易整体掌握李清照诗词特点。因此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品内容是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关键点。
    (2)同一作家相同境遇下的作品比较
    同一作家同一境遇下作品会有一个统一的感情脉络。如南唐后主李煜沦为阶下囚后写了《虞美人》《相见欢》等很多词,比较两首词作者是如何抒发离愁,就会发现作者善于将抽象的“愁”进行物化的惯用手法,“愁”被比喻成“一江春水”、“乱丝”后,形象、具体、可感。
    再如,苏轼被贬期间写过许多作品,这些作品按词风可分三类。一是豪放风格,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最具有代表性;二是旷达风格,写景抒情以联想想象的奇特和飘逸空灵的豁达胸襟见长,《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能体现苏轼的思想和性格;三是婉约风格,以委婉细腻的文笔和哀怨伤感的悲伤情绪立足,《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等在诗词数量上占有一定比例。在苏轼作品的比较阅读中,全面而立体的感知苏轼其人、其词,那么在内容复杂的苏词中他经世济民的抱负、特立独行的政治见解、耿直敢言内外如一的性格就会跃然纸上。再来理解他《记承天寺夜游》时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情感就不难理解了。
    (3)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作品进行比较
    对于古诗或文言文来说总有一些作品风格迥异,若能发现作品的不同之处,那么阅读理解和分析鉴赏古诗文的水平就会显著提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豪放词,可以把它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李清照的《醉花阴》、晏殊的《浣溪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会对宋代豪放词、婉约词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入的认识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了解这些风格流派产生的原因和社会背景,有助于构建文学史脉络。
    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关键要抓准对比点。了解豪放词与婉约词不同之处在于作家笔下的物象是不同的,豪放词中经常出现体现阳刚之美的“大江”(“大江东去浪淘尽”)、“沙场”(“沙场秋点兵”)等物象;而婉约词中则经常出现体现阴柔之美的“花”(“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柳”(“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物象。
    (4)同一主题下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作品的比较。
    第四学阶段有许多经典的文言文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学习时要认识到这些作品在反映主题上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如《曹刿论战》中“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人和”思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更加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会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传承国学的精粹。
    (5)同一风格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
    风格相同的作品,由于出自不同作家手中所以风格也不尽相同,要学会同中找异,才会对某一作家的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把握。如,同是豪放词,苏轼的作品、辛弃疾的作品、岳飞作品就有不同之处。苏轼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豪放中展示旷达;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豪放中流露无奈;岳飞的作品《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豪放中尽显苍凉。
    充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思想和手段进行学习,改变“译——讲——背”的学习思路,形成“读——比——思——解——悟”的学习形式,视野才能得到拓展,思想才能和作家的思想交融碰撞,在全面解读和感悟的基础上,才会使文言文学习更上一层楼。
    模块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题方法
    ·模块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题方法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 “楚人学舟”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模块三
    类比论证法
    ·模块三 类比论证法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1)特点
    “相同特点”是类比论证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
    “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由此可见,客体事物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所以,实质上是一些特殊的论据。
    (2)表现形式
    类比论证法在表现形式上,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从主、客体事例的数量看,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例只能是一个,而客体事例则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察今》里就有“荆人涉雍”、“刻舟求剑”、“投婴于江”这三个客体事例,每一个客体事例后面都有一段比较类推的文字,起着反复论证反复强调的作用,从而形象地揭露了“今世之主”一成不变地“法先王之法”的荒谬。客体事例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也可以是假设的事例;可以是一个包含科学原理的事例,如《晏子使楚》中的因水土不同而橘变为枳,也可以是寓言故事,如《察今》中的三个事例;还可以是成语典故,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的滥竽充数。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物与客体事物之间的相同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许多个。如《察今》,主体事例“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与它的三个客体事例之间,就只有“主观的做法不适应客观的变化”这一个相同的特点;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物齐王与客体事物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的态度及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相同的特点越多,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
    类比论证法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情况,有的通篇都用这一种论证方法,类比到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有的只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运用这种论证方法,并把它与其他论证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如《公谏》就是把类比论证与演绎推理结合起来运用的。
    (3)类比于比喻之间的区别
    类比和比喻有相近之处:类比论证的主体事物和客体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比喻论证的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之间也有相似点;类比能形象生动地证明论点,而议论文中的比喻也有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的作用。正由于有这些相近之处。以致有些人把某些密集的比喻修辞或某些类型的类比论证说成是“比喻论证”,但类比和比喻毕竟是不同的,它们有许多根本的区别。
    类比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具体的事物,所以它具有其他论证方法所不具备的形象、生动的特点,容易使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接受作者所论证的观点。这种论证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用途广泛,收效显著。用它来揭露敌人,易于剥去敌人的伪装,使其原形毕露;用它来劝谏,则能使被劝者从谏如流;用它来辩论,则使论敌陷入无言以对的尴尬境地。这种论证方法,还往往被科学家们用来论证科学假说。尽管有些假说至今还未得到验证,但人们常常并不怀疑这些假说的若干合理的成分,因为它不仅论证合理,而且开阔了人们的知识视野,大大激发了人们探讨、研究问题的兴趣。
    ※阅读课外文言文时碰到陌生的词句怎么办?
    (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
    (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
    (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数。古代单音词一般都保留在今天的双音词中,我们可用今双音词去推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
    (6)根据词语结构或修辞推断词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
    (2)方磨铁杵(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B.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C.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 ”(用原文回答)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
    5.【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6.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2023·上海普陀·统考二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①人过。……(帝)间召问群臣臧否,廉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②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③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释】①讦:攻击或揭发。②恶: 表反问,怎,怎么。③呼……字: 称呼对方的字,而不是名,表示亲近。
    7.【乙】文中的“濂”就是【甲】文作者 。【甲】文标题“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指一种文体: ,即临别赠言。
    8.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9.解释【乙】文中加点词。
    (1)未尝讦人过 过: (2)方开言路 方:
    10.下列对【乙】文中画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小一个景濂,竟几次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B.小小一个景濂,我差点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C.如果不是景濂,我差点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D.如果不是景濂,竟几次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11.在为人处世的细节中,常可见人品。读两文,完成下面填空。
    (1)从【甲】文可知,作者幼时家贫买不起书,他坚持借书来亲手抄录,并且: ,于是“得遍观群书”,二十岁时,他不辞辛苦赶去百里外拜师求教,并且 ,于是“卒获有所闻”。由此可见,他不仅好学上进、持之以恒,而且具有 、 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2)从【乙】文可读到濂的“诚谨”:当皇帝私下问他对群臣好坏的看法,他“ ”当茹太素上万言书进谏激怒了皇帝,他却提醒皇帝“ ”。
    (2023上·上海·九年级上海市第四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2.【甲】诗是作者 (人名)写给友人白居易的回赠之作,并以“ ”一词突出过往贬官岁月的遭遇悲苦。
    13.【乙】文记录了 (朝代)苏轼和友人 (人名)贬官黄州期间的生活片段。
    14.作者自称“闲人”,其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 )
    A.指没有事情要做的,但是胸有大志的人。
    B.指明是那些被朝廷弃置而无所事事的人。
    C.指暗示那些被朝廷弃置但即将重用的人。
    D.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15.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交代了被贬的时间和地点;【乙】文先记叙,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甲】诗和【乙】文都写于作者被贬之后,字里行间饱含了复杂的情感。
    C.【甲】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乙】文融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表达了复杂微妙的心境。
    D.【甲】诗和【乙】文都抒发了真挚的情感,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的共勉,充满了家国情怀。
    (2023上·上海杨浦·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在儋耳①书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②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注释】①儋耳:地名,今海南省儋县。②芥:指小草。
    16.三篇诗文的作者为同一人,应是北宋文学家 (人名)。
    1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何时得出此岛耶( )
    (2)少焉水涸(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
    19.下列对【乙】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反衬作者因被贬谪而辗转难眠的抑郁心情。
    B.“遂”隐含不假思索之意,表现文中两人志趣相投。
    C.“亦”字表达了作者对“张怀民未寝”的惊讶之情。
    D.“盖”字表明庭中所见皆是错觉,展现了惆怅之意。
    20.【甲】词上片作者想象宫阙之景,流露出既“____”又“____”的矛盾心情;【丙】文开篇描绘天水之色,为的是 之情。
    21.【甲】词中作者面对别离,用“ ”宽慰自己。【乙】文中作者用“________”自嘲、自解。【丙】文中作者先想到 (用自己的话概括),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面临困境;继而再用一个寓言故事进一步开导自己: (用自己的话概括)。从这组作品中,我们能读出作者 的性格,也能读懂他处世的智慧。
    (2023上·上海闵行·九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公内刚外和,好施与,置义庄里①中,以赡族人,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姓名。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②,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里:故乡。②羌: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
    22.【乙】文中的“公”,即【甲】文作者 (人名),他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23.翻译【甲】文画线的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24.解释【乙】文加点的词语。
    ①皆能道其姓名
    ②及其卒也
    25.下列对【甲】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心态的平和。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政治追求。
    C.“微斯人,吾谁与归”是被贬谪后的困惑与迷茫。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人生理想。
    26.【乙】文通过主人公常自诵以明志、 等言行,从正面表现其人格魅力。又通过 、 具体言行,从侧面凸显其深远影响。
    27.【甲】文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从【乙】文看,主人公实际上是具备了“古仁人”的诸多精神品质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③勤政为民,造福百姓。
    (2023上·上海·九年级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石壕吏(节选)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展炊。
    【乙】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
    欧阳修传(节选)
    范仲淹以言事①贬,在廷多论救②,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③,小人翕翁不便④。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言事:直陈时弊。②在廷多论救:朝官们大多写文章上奏,请求豁免他。③保弛:改革。④翕翁不便:势焰昌燃,大肆攻击。
    28.【甲】诗作者是 ,【丙】文所提及的范仲淹,初中阶段学过他写的文章《 》。
    29.解释加点的词语,
    (1)至于负者歌于途( ) (2)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
    30.下列对【丙】文第二段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认为范仲淹正直却看着他被放逐。
    B.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直言范仲淹之事而被放逐。
    C.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正直看着范仲淹被放逐。
    D.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放逐。
    31.【甲】能体现“安史之乱”中老妇人一家生活状况的句子是“ , ”;根据【乙】文中□□□□的场景,我们可以推断在太守的治理下,滁州百姓的生活是 的。
    32.从【丙】文首段画线句可以得知欧阳修被贬的原因是① (用自己的话回答);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是一个② 的人。
    33.根据欧阳修关于“朋党”的观点,你认为若【甲】诗作者与欧阳修同朝代,他们能不能成为“真朋”?请结合【甲】诗和【乙】文内容谈一谈。
    (2023上·上海普陀·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①甚备。太守日出宴于湖上,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②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③: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④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⑤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①术:指救灾的方法。②敖:通“廒”,粮仓。③条叙:奏章。④仰食:依赖……吃饭。⑤晏:安定。
    34.【甲】文选自 时期的著作《列子》,我们学习过【乙】文中范文正的文章《 》。
    35.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残年余力 皆欲以发有余之财
    B.虽我之死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
    C.汝之不惠 以惠贫者
    D.为术甚备 莫此为大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
    37.阅读选文,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两文都呈现了两组人物,他们在面对同一情形时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及理由,请完成表格梳理。
    (2)【甲】文结尾通过“帝感其诚”来衬托愚公 ,【乙】文结尾通过“ ”来强调文正公之“惠”。这两篇文章启发我们,考虑问题既要 ,也要 。。
    (2022·上海松江·统考二模)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飞将军
    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之。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注】①络:用绳子编织成的网状物。②暂:突然。
    38.甲文选自《 》,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 体史书。
    3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单于素闻广贤( ) (2)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41.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发现李广一定要让年轻人去抓他。B.发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回去。
    C.抓到李广一定要让年轻人送过来。D.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
    4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
    4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生动展现了古代悲壮的战争场面。
    B.甲文略写战争经过是因为文章重在“论战”。
    C.乙文李广逃脱的原因是他找到了残余的军队。
    D.甲乙两文都借助对比的手法来揭示人物特点。
    4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在对方辙乱旗靡时乘胜追击,李广“□□”,见“旁有胡儿骑善马”便马上行动,甲乙两文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
    (2022上·上海徐汇·九年级上海市徐汇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①,发粟及募民存饷②,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仲淹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守,谕之日:“今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于是诸寺工作并兴,又新敖仓③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游宴兴作,伤财劳民。公乃条奏:“所以如此,正欲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④于公私,不致转徙沟壑耳。”是岁唯杭饥而不害。
    【注】①领浙西:兼任杭州太守,管理浙西一带。②存饷:存,慰问。饷,馈赠物品。③敖仓:粮仓。④仰食:依靠他人吃饭。
    45.【甲】【乙】两文都与范仲淹有关,他是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 。
    46.解释句中加点词。
    (1)以惠贫者( ) (2)不致转徙沟壑耳( )
    47.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B.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累计工时一千多个。
    C.让诸佛寺也帮着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累计工时一千多个。
    D.让诸佛寺也帮着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48.【甲】文中最能表现作者爱国爱民情怀的句子是 ;【乙】文中最能表明范仲淹不荒政的一句话是 。
    49.【甲】文作者写作目的是:(1) ;(2)抒发自己 的远大抱负。【乙】文的写作目的是 。
    50.【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忧其民”的词语是 ,【甲】文中最能反映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的词语是 。
    (2023上·上海金山·九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丙】
    范滂①字孟博,汝南人也。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③,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④。
    【注释】①范滂:东汉时期大臣、名士。②厉:同“砺”,磨砺。③功曹:古代官职,官名。④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指表彰推荐品德高尚之人,提拔出身微贱、不为人知却很有才能的人。
    51.【甲】诗中的“君”是指 ;【乙】文中的“予”就是本文作者 。
    52.【乙】文的“巴陵郡”是滕子京被贬之地,【甲】诗作者被贬之地是 。
    5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举孝廉( ) (2)及至州境( )
    54.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划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5.【丙】文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把范滂变成了清诏使,使者让他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B.之后范滂被任命为清诏使,派遣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C.于是任用范滂担任清诏使,派遣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D.之后范滂被任命担任清诏使,让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56.以下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怀念故人以及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之情。
    B.【乙】文第二段写作者与滕子京一同登岳阳楼远眺,描写了洞庭湖的壮阔之景。
    C.【甲】诗和【乙】文都和作者被贬谪的经历有关,都含有与友人共勉的情感。
    D.【乙】文融描写、记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丙】文主要通过记叙塑造人物。
    57.三篇诗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性的闪光点:【甲】诗体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乙】文表现了作者 的政治抱负;【丙】文表现了范滂 的品质。(以上三空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面山而居
    吴中大饥
    行为
    理由
    行为
    理由
    智叟
    止之
    山很高大;
    ① 。
    监司
    奏劾
    伤耗民力
    愚公
    移山
    ② ;
    ③ 。
    文正
    “④ ”
    贫者遭遇饥荒;
    ③ 。
    所叙之事
    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甲文
    (1)
    军事才能卓越
    乙文
    李广被生擒后伺机逃脱
    (2)

    相关试卷

    重难点练06 课内外对比阅读(含古诗词类)15篇-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练06 课内外对比阅读(含古诗词类)15篇-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练06课内外对比阅读含古诗词类15篇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docx、重难点练06课内外对比阅读含古诗词类15篇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北京专用)热点07 文言文对比阅读-专练.zip: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北京专用)热点07 文言文对比阅读-专练.zip,文件包含热点07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热点07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北京专用)热点06 课内文言文-专练.zip: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北京专用)热点06 课内文言文-专练.zip,文件包含热点06课内文言文-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热点06课内文言文-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