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科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00,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科学试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张试卷,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内填写姓名和考号,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本张试卷:g取10N/kg
第Ⅰ卷(选择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某成年人身材矮小,临场反应能力强,成功地在多部影视剧中扮演小矮人。他身材矮小可能是在婴幼儿时期分泌过少的( )
A. 生长激素B. 甲状腺激素C. 性激素D. 肾上腺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某人身材矮小,反应能力强,成功地在多部影视剧中扮演小矮人,说明他的智力正常,他矮小的原因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就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会患呆小症;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B错误。
C、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生长和发育,还能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C错误。
D、肾上腺素能有效升高血糖,增加心率,最终提高机体代谢速率,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清楚激素的分泌异常症。
2. 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般人体电阻的平均值约为10欧B. 一个标准大气压约等于76毫米汞柱
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22℃D. 一节普通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般来说,人体电阻的平均值大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760mm水银柱,而B项所说为76mm,明显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C.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温度为19~24℃(夏天)、17~22℃(冬季),所以C项所说22℃符合,故C符合题意;
D.一节普通干电池电压为1.5V,与D项中15V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 正在进行试管振荡
B. 正在进行蒸馏实验
C. 正在进行对流实验
D. 电解装置安装完毕,准备闭合开关进行电解水实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振荡试管时,振荡的正确方法是用手腕的力左右摆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制取蒸馏水时,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在瓶底加入少量沸石,以防暴沸;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对流管中装满水,加热对流管右下角,水受热膨胀,水的密度变小,右侧的水上升,左侧管中的水由于密度较大,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即管中的水会逆时针流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电解水的实验,电解装置安装完毕,准备闭合开关进行电解水实验前,两支玻璃管内应装满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4.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的泡沫塑料小球会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滚动,关于该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发生了电子转移B. 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产生了电荷
C. 泡沫塑料小球不可能带电D. 泡沫塑料小球和玻璃棒带上同种电荷
【答案】A
【解析】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详解】A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的电子被丝绸夺走了,而不是产生了电荷,故A正确、B错误;
C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够吸引泡沫塑料小球,可能是因为带电的玻璃棒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也可能是两者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但两者绝不可能带同种电荷,否则会相互排斥,故CD错误。
故选A。
5. 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需要“动力”的推动,如下图中用高度差形象地表示了由电池提供的这种推动作用,那么此“高度差”表示的物理量是( )
A. 电流B. 电阻
C. 电压D. 实际的高度差
【答案】C
【解析】
【详解】电池提供了电压,电压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动力”,所以高度差表示的量是电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小宇养了一条小狗,取名“小黑”。小宇为了让小狗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它进行了训练,每次给小狗喂食前都先叫几声“小黑”,经过反复的训练,在没有喂食的情况下,只要叫声“小黑”,小狗就会跑过来。下列对“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这种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B. 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一种复杂反射
C. 小狗完成这个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D. 小狗完成这个反射活动不需要通过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详解】A.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故A正确。
B.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复杂反射,故B正确。
C.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复杂反射,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故C正确。
D.小狗完成这个反射属于复杂反射,需要通过大脑皮层,故D错误。
故选D。
7. “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山梨酵。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久放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即使密封保存久置也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
A. 乳浊液、乳浊液B. 乳浊液、溶液
C. 悬浊液、乳浊液D. 悬浊液、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是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小儿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说明具有稳定性,属于溶液。故选C。
8. 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B. 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D.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海风形成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白天陆地吸热比海洋快,温度比海洋高,陆地(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冷却比海洋要快,气温比海水要低,陆地(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故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甲图近地面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是陆风,且陆地近地面为下沉气流,说明甲图为夜晚形成的陆风;乙图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是海风,且陆地近地面为上升气流,说明乙图为白天形成的海风。故选C。
9. 将30克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克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为如图中甲、乙、丙、丁点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0℃时,甲溶液中物质X的质量为4克
B. t1℃时,物质X的溶解度比0℃时大
C. t2℃时,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t3℃时的丁溶液降温到t2℃时,没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将30克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克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时溶液的质量为24g,则0℃时,甲溶液中物质X的质量=24g−20g=4g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0℃时,甲溶液中物质X的质量=24g−20g=4g,t1℃时,乙溶液中物质X的质量=32g−20g=12g,即t1℃时等量的水中溶解物质X的质量比0℃时溶解的多,所以t1℃时,物质X的溶解度比时0℃时大,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t2℃时,溶液丙中溶解的物质X的质量=50g−20g=30g,即此时物质X完全溶解,得到的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物质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C可知,t2℃时得到的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则t3℃时的丁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所以t3℃时的丁溶液降温到t2℃时,没有晶体析出,选项正确;
故选C
10. 密封袋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所示,若密封袋装入适量空气后密封(空气未被压缩)如图乙所示,则电子秤的示数将( )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密封袋中几乎没有空气,由于它的体积很小,因此受到的浮力很小,几乎为零,那么电子秤的示数等于密封袋的重力;
乙:密封袋中装入空气,由于密封袋很薄,因此里面空气的体积和它排开空气的体积几乎相等。根据
G=mg=ρ空气Vg
和F浮=ρ空气gV排可知,密封袋受到的浮力等于里面空气的重力,二者相互抵消,因此电子秤的示数等于密封袋本身的重力,比较可知,电子秤的示数保持不变。
故选C。
11. 玉环地区河流湖泊众多,每到夏天来临时,有不少人擅自下河游泳,如果遇到河水中的旋涡(如图所示)将非常危险,下列关于旋涡危险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旋涡内部压强远小于外部压强B. 旋涡内部流速远小于外部流速
C. 旋涡使人的重力变大D. 旋涡使人受到水的浮力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B.根据流体压强的特点:流速大压强小;旋涡内部流速大于外部流速,所以旋涡内部压强远小于外部压强,故B错误,A正确;
C.重力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旋涡不能使人的重力变大,故C错误;
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排开水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2. 实验室有一包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固体,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得到纯净的硝酸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操作I~Ⅲ分别是溶解、加热蒸发、过滤
B. 操作I是过滤,将氯化钠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 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D. 操作Ⅲ是过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化。则有,操作I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结晶,除去杂质氯化钠,操作Ⅲ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硝酸钾晶体。
【详解】A、操作I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结晶,除去杂质氯化钠,操作Ⅲ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硝酸钾晶体,故A错误;
B、操作I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不是过滤,故B错误;
C、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结晶,除去杂质氯化钠,故C错误;
D、操作Ⅲ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故D正确。
故选D。
13. 如图所示是安装在潜水器上的深度表(显示下潜深度)的电路原理图,其中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其所受水的压强的增大(下潜深度的增加)而减小,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路设计要求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时,电路中的电表示数增大。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设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电路图可知,R与R0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R电阻的阻值减小)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R与R0并联,电流表测R0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当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R电阻的阻值减小)时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R与R0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R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故C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R与R0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R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特点可知R两端分得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图像的是( )
A. 人体血液中血糖浓度与胰岛素含量的关系
B. 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该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
C. 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D. 导体电阻大小与该导体长度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体血液中血糖浓度与胰岛素含量的关系不是正比关系,胰岛素是用来降低血糖的,不满足图示关系,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公式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该电阻两端电压是成正比的,图示关系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公式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的,与图示关系相符,故C不符合题意;
D.影响电阻的大小因素除了导体的长度外,还有导体的电阻率和横截面积,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图示关系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2016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如图是医院为病人输液部分装置,图中A为输液瓶,B为滴壶,C为进气管,与大气相通,则在输液过程中(瓶A中尚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瓶A中液面下降,但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瓶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随液面的下降而增大;
③在瓶中药液输完以前,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④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随A中液面的下降而减小;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瓶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为外界大气压与瓶A中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差,瓶A中的液体面下降,液体产生的压强就减小,所以瓶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会增大,①错误,②正确。进气管C处的压强为大气压强,不变化,从C到滴壶B之间的液柱高度不变,所以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在瓶中药液输完以前是不变的。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 如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大气层的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示意图。
(1)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于图1所示的________(选填字母“a”“b”“c”“d”)层。
(2)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
(3)图2中甲乙两地,甲地多__________(选填“晴朗”或“阴雨”)天气
【答案】 ①. b ②. 向上 ③. 晴朗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和大气层的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示意图为切入点,涉及大气的分层、空气对流运动形成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课本知识点运用能力的素养。
【小问1详解】
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于平流层中,平流层的平均海拔高度12-55千米之间,即在图1所示的b层。
【小问2详解】
图2中甲乙两地,乙处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因此A处空气流动方向是向上。
【小问3详解】
图2中甲乙两地,甲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气流下沉水分难以凝结,所以甲地多晴朗天气。
17. 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因此玉环地区始终在坚持水资源的保护。
(1)“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再分配。故“天河工程”计划是对图甲水循环的___________(填序号)环节进行干预。
(2)如图乙所示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__(选填“a”或“b”)),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答案】 ①. ③ ②. b ③. 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和水电解实验为材料,涉及水循环、水的组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③属于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故“天河工程”计划是对图甲水循环的③水汽输送环节进行干预。
【小问2详解】
如图乙所示,电解水实验装置图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b 氧气,因为水的分子式是H2O,电解水后产生的氢气多,氧气少, b 管内气体少;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8. 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如图甲为手指、门把手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缩手反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_________(填“→”或“←”)门把手。
(2)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效应器位于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
(3)若图中仅d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__________。
A.缩手有电击感 B.不缩手有电击感 C.不缩手也无电击感 D.缩手无电击感
【答案】 ①. ← ②. c ③. B
【解析】
【分析】(1)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缩手反应属于简单反射。
(2)d处为传出神经,d处损伤人会不缩手有电击感。
(3)图中: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详解】(1)由图甲可知:人体带负电,门把手带正电当人体手指触碰到门把手时,由于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移动的方向,所以表现为与负电荷移动相反的方向,电流方向由门把手传向人体,即“←”。
(2)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完成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c处脊髓。
(3)若某人d处损伤,用针刺a处,a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b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有感觉。但是反射弧不完整,因此无反射活动。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9. 在玉环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负压式救护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的气压低于车外气压,防止车内气体向外扩散,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概率。
(1)下列现象中有可能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
A.正在工作的吸尘器内 B.高空中飞行的飞机机舱内
C.充满气体的氧气罐内 D.正在吸取药水的注射器内
(2)救护车通常设计为流线型(如图甲),当救护车高速行驶时,救护车对路面的压力会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受到的重力;
(3)碘酒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A、B、C三位同学分别画出了碘酒溶液中碘分子分布的示意图(如图乙),其中酒精分子没有画出。碘酒溶液中,根据溶液的特征,________(选填“A”“B”或“C”)的示意图更符合事实。
【答案】 ①. AD ②. 小于 ③. A
【解析】
【详解】(1)[1]A.正在工作的吸尘器内,其内部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处于“负压”状态,故A符合题意;
B.高空中飞行的飞机机舱,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充满气体的氧气罐内,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在吸取药水的注射器内,内部压强小于大气压,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2)[2]救护车多设计为流线型,上方凸起,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平滑,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救护车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救护车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受到的重力。
(3)[3]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A的示意图更符合事实。
20. 如图甲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过程部分示意图,图乙是在同一坐标图上绘制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请回答:
(1)当AB段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信号,最终作用于胰岛,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调节过程需要_________系统完成。
(2)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图乙中,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选填“C”或“D”)
【答案】 ①. 神经 ②.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 ③. D
【解析】
【分析】胰岛素的作用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详解】(1)当AB段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需要神经系统完成。
(2)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影响糖的代谢。
(3)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图乙中,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
21.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所示是对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以及同一小球(不吸水)在三种溶液中的浮沉情况(①、②液面不等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可能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降低温度 B.加入硝酸钾 C.恒温蒸发水分
(2)小球所受的浮力F①、F②、F③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F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城关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1),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