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2024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24-31题,每题1分;32-36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指的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的是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的爆竹爆炸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只是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 杭州亚运会“薪火”火炬握把采用可回收材料。下列图标中属于物质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为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B、图为可回收标志,故选项符合题意;
C、图为国家节水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为当心易燃物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对劳动项目的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石墨做铅笔芯,利用石墨质软、有滑腻感的特性,选项错误;
B、在阳光下晾晒湿衣服 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快,选项正确;
C、由于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可用明矾净水,选项正确;
D、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制作铁锅,选项正确。
故选A。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B. 加热液体
C. 测定溶液的pH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量筒内或接触量筒内壁,应垂直悬空在量筒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示操作错误;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图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防止酸液飞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D。
5. 下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B. 锆元素为金属元素
C. 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gD. 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锆的原子序数为40,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故选项说法正确;
B、锆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锆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均正确的是
A. 4N——4个氮元素
B. H2——2个氢原子
C. Zn+2——1个锌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 ——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N表示4个氮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A错误;
B、H2表示氢气、氢分子,而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B错误;
C、Zn2+表示1个锌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C错误;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则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故D正确;
故选:D。
7.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分类错误的是
A. 混合物——蒸馏水B. 营养素——蛋白质
C. 有机物——甲烷D. 常见的碱——烧碱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B、六大基本营养素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故选项分类正确;
C、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A。
8. 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A. 氢氧化钠B. 硝酸铵C. 生石灰D. 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不能用来制作冰袋,故A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可用来制作冰袋,故B符合题意;
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热量,不能用来制作冰袋,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所以不能用来制作冰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示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且该装置密闭,反应前后天平平衡,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柚皮是一种中药材,其中含有柚皮苷,具有抑制病菌和消炎作用,柚皮苷的化学式为C27H32O14.下列有关柚皮苷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一个分子中含有73个原子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碳、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27:32:14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柚皮苷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柚皮苷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一个分子中含有27+32+14=73个原子,故B说法正确;
C、柚皮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2):(16×14)=71:8:56,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说法错误;
D、柚皮苷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2×27):(1×32):(16×14)=71:8:56,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1. “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CO2和H2O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其微观图示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B. 由图可知,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C. 该反应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能产生燃料,并释放O2
D. 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3: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化学式为C2H5OH,说法正确;
C、该反应能消耗二氧化碳,则能缓解温室效应,且该反应能生成氧气和乙醇,乙醇为燃料,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H2O和CO2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醇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说法错误。
故选D。
12.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C.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D. t1℃时,将40g甲、乙、丙分别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甲、乙析出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小于乙,故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t3℃时丙的溶解度小于t1℃甲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D、t1℃时,甲、乙、两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丙>甲,该温度下将40g甲、乙、丙分别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乙,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3.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B. 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C. 滤渣中一定没有ZnD. 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和Cu(NO3)2
【答案】B
【解析】
【分析】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根据“远距离先置换原则”,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说明硝酸铜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可知锌的量不足;
【详解】A、锌的量不足,说明硝酸铜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如果硝酸银过量,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银,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锌的量不足,硝酸铜可能没有反应,所以不一定含有铜,选项B符合题意;
C、蓝色滤液中含有硝酸铜,硝酸铜会与锌会发生置换反应,不能共存,所以滤渣中一定没有Zn,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滤液中一定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未反应的硝酸铜,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 化学在学习、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某地方的井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且有异味。图1是自制净水装置,图中能吸附异味的物质是_____。
(2)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如图2所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湿润的石蕊试纸_____。
(3)小明按如图3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a处液面逐渐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4)图4为家用取暖常用火炉,写出木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1)活性炭 (2)变蓝
(3)升高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小问2详解】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运动到湿润石蕊试纸上,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试变蓝,故填:变蓝;
【小问3详解】
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U形管内压强减少,观察到a处液面逐渐升高,故填:升高;
【小问4详解】
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5.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具有质地柔软、熔点低和无毒等优良特性。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SnO2)和硫化物(如硫锡石,主要成分为SnS)的形式存在。宋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锡的冶炼:“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点铅勾锡……。”
常温下,锡露置于空气中能保持金属光泽,但易被酸腐蚀。锡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四氯化锡(SnCl4)可用于制作FTO导电玻璃,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屏。
(1)通过上述短文可知,锡的物理性质是_____(任写一条)。
(2)炼锡时,需要“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加铅能使混合物的熔点_____(填“降低”或“升高”)。
(3)古代锡器常用来喝茶,但很少装酸性物质,其原因是_____。
(4)FTO导电玻璃生产过程中,以SnCl4和水反应生成HCl和Sn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质地柔软##熔点低##有金属光泽
(2)降低 (3)锡易被酸腐蚀(合理即可)
(4)
【解析】
【小问1详解】
锡质地柔软、熔点低、有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质地柔软或熔点低或有金属光泽;
小问2详解】
由于合金的熔点比组成的纯金属的熔点低,“点铅勾锡”即加铅能形成合金,使混合物的熔点降低,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故填:降低;
【小问3详解】
古代锡器常用来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是因为锡易被酸腐蚀,故填:锡易被酸腐蚀(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SnCl4和水反应生成HCl和S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6. 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_____(填字母)。
A. B. C.
(2)若实验最终所得NaCl晶体偏少,则可能的实验原因是_____(填字母)。
A. 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 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 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在操作③中,当出现_____时,就要停止加热。
(4)若用以上操作得到的氯化钠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
②称量: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3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4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的_____(填字母)。
③量取: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溶解:将氯化钠和水混合进行溶解。
(5)若量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10%(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答案】(1)BCA (2)BC
(3)较多固体 (4)B
(5)大于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①为粗盐溶解;操作②为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经过过滤,得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操作③为蒸发滤液,得氯化钠晶体;图中A为蒸发操作,B为溶解操作,C为过滤操作,操作①与B对应,操作②与C对应,操作③与A对应,故填:BCA;
【小问2详解】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有杂质进入最后的精盐,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没有将氯化钠充分溶解,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C;
【小问3详解】
在操作③中,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故填:较多固体;
【小问4详解】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0%=10g,则左盘上的质量为33.1g+10g=43.1g,砝码质量为40g,则游码质量为43.1g-40g=3.1g,故选B;
【小问5详解】
若量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10%,故填:大于。
17. 化学项目组为测定造纸厂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取废水样品50g倒入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用pH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测得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3.65
(2)解:设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因此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
【解析】
【小问1详解】
pH=7时恰好完全反应,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由图可知,此时消耗稀盐酸质量为36.5g,消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小问2详解】
解析见答案。
18. 实验室现有KMnO4,块状大理石,稀盐酸,棉花。
(1)小明根据现有药品制取一瓶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在A→E中选择)。
(2)根据现有药品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将气体从导管口_____(填“b”或“c”)通入。
(4)如图G,做硫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
【答案】(1)AC(或AE)
(2)
(3)c (4)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装置应选C或E;故选AC或AE;
【小问2详解】
制取二氧化碳需要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在下方聚集,故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将气体从导管口c通入;
【小问4详解】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吸收二氧化硫,故集气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19. 纯碱用途广泛。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纯碱展开项目式学习。
(1)项目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是利用饱和食盐水先后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中需要吸收的两种气体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Cl2B. NH3C. SO2D. CO2
(2)项目二:探究纯碱与酸、碱、盐的反应
向盛有一定量纯碱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钡溶液,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写出1号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项目三:对部分废液的拓展探究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后试管3中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Na2CO3;猜想三:_____。
【进行实验】
【拓展延伸】基于以上探究结论,同学们认为选用其他药品也可得到相同的结论,你认为可以选择的药品有_____(任填一种)。
【答案】(1)BD (2) ①. 产生白色沉淀 ②.
(3) ①. NaCl和BaCl2 ②. 三 ③. 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或Na2SO4溶液或K2SO4溶液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中是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再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需要吸收的两种气体是氨气和二氧化碳,故选BD;
【小问2详解】
试管2中纯碱(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试管1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小问3详解】
[猜想假设]:试管3中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乙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钡过量时,滤液乙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根据已知猜想,则猜想三是氯化钠和氯化钡;
[进行实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即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说明滤液中含有氯化钡,则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基于以上探究结论,选用其他药品也可得到相同的结论,即为验证氯化钡的存在,根据氯化钡与碳酸钠、碳酸钾、硫酸钠、硫酸钾等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则可说明滤液中含有氯化钡。
20. 电解水制氢联合碳酸钙分解制备氧化钙,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该新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传统方法:CaCO3在900℃以上完全分解生成CaO和CO2.
新方法:
①反应器1: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可与H2反应生成CaO、CO和H2O,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CaCO3还可以直接分解。反应器1中CO、CO2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_____℃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
②反应器2:一定条件下,CO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_____(写1条)。
【答案】(1) ①. 1:1 ②. 750 ③.
(2)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或节约能源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CaCO3可与H2反应生成CaO、CO和H2O,可以得出该反应的方程式为,所以得知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
反应器1中CO、CO2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750℃时,CO的含量最高,所以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
②根据题目信息一定条件下,CO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根据题目信息,电解水制氢联合碳酸钙分解制备氧化钙,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节约能源,故该新方法的优点可以减少CO2的排放。选项
劳动项目
解释
A
用石墨做铅笔芯
利用石墨的导电性
B
在阳光下晾晒衣物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
用明矾净水
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
D
用铁锅炒菜
利用金属导热性
选项
A
B
C
D
目的
该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该实验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该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
试管编号
1
2
3
加入试剂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_____成立
湖北省恩施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2023年湖北省竹山县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竹山县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