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024年重庆市第八中学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Fe56:Cu64:Zn65:Pd10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世界处在变化之中。下列变化与其它选项有木质区别的是( )
A.铜雕生锈B.海市屋楼C.百炼成钢D.桃树开花
2.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项目是( )
A.COB.CO2C.O3D.细颗粒物
3.山茶花花期需额外施加含磷、钾元素的肥料。满足该需求的化肥是( )
A.KH2PO4B.KNO3C.K2SO4D.Ca3(PO4)2
4.下列物质不含有机物的是( )
A.果汁B.牛奶C.矿泉水D.白酒
5.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点燃硫粉B.收集氢气
C.夹持试管D.蒸馏装置
6.如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钪是一种金属元素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9
C.钪原子易得电子而形成钪离子D.钪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脱色制白糖
B.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制作电光源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C.氯化钙具有吸水性:食物防潮
D.液氮的化学性质稳定:提供超导环境
8.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获取氧气等物质的过程,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一共涉及三种氧化物B.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C.该反应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
A.水中溶解性:O2>CO2>N2
B.人体中元素含量:C>Ca>Fe
C.空气中的体积分数:O2>CO2>稀有气体
D.室温时的密度:Cl2>NaCl>NH3
10.三七素(C5H8N2O5)是中药三七的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七素中含有五氧化二氮(N2O5)分子
B.一个三七素分子由碳、氢、氮、氧元素组成
C.三七素中碳、氮原子个数比为5:2
D.三七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
11.1815年,戴维发明了煤矿安全灯——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金属网罩住煤油火焰,火焰仅在网中燃烧而不引燃矿坑内的瓦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网罩可以隔绝氧气
B.灯内煤油燃烧耗尽氧气,则瓦斯气无法燃烧
C.金属网吸收热量,使温度低于瓦斯气的着火点
D.戴维灯的使用可极大降低瓦斯气的爆炸极限
12.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3.东晋葛洪《食肉方》(即去除黑痣的药方)记载:“取白炭灰(主要成分为CaO)、获灰(即草木灰)等分,煎令如膏(用水煎煮,并去渣浓缩)…….可去黑子。”此药不适宜提前制出来,否则放置十多天就会失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获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其水溶液能使酚酞试剂变红
B.“煎令如膏”涉及的实验操作有加热、过滤、蒸发等
C.“可去黑子”时起去除黑痣作用的有效成分是KOH
D.“此药放置十多天就会失效”主要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14.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①沾有浓硫酸的木棍会变黑;
②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将两瓶浓溶液敞口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④浓硫酸不小心滴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清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6.下列图像与实验操作对应正确的有( )
①②③④
①向加CuSO4的试管和未加CuSO4的试管分别加入等浓度的H2O2溶液
②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
③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的烧杯中不断滴加稀硫酸
④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忽略水挥发和CO2的影响)
A.1项B.2项C.3项D.4项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4分)硅和碳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质量分数)位居第______________(填数字)位。
(2)画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出甲硅烷(SiH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
(4)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硅酸钠(NSi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8.(4分)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也迎来了换代升级。
(1)上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乙醇汽油的推广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燃油车打火使用电池主要为铅酸电池,放电时反应为。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铅酸电池报废后要回收处理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19.(4分)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
图1图2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得“易燃空气”,他所说的“易燃空气”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178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高温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如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_____(填“能”或“否”)得出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若用图2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仰视读数会导致量筒乙收集气体体积读数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4分)实验室有20℃的三瓶溶液,分别盛有NaOH、KNO3和Na2CO3中的一种。
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1号2号3号
(1)10℃时,NaOH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
(2)结合标签上的溶质质量分数和表格推断,2号细口瓶所盛液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40℃时等质量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冷却到30℃,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
A.Na2CO3溶液B.KNO3溶液C.NaOH溶液
(4)在不同温度下,向装有10gKNO3固体的烧杯中缓慢加水,测得溶液质量与加水质量的变化关系。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 B. C. D.
21.(5分)Cu(NO3)2·3H2O是一种重要的瓷器着色剂,可由工业含铜废料制备,含铜废料的主要成分为Cu、CuS和CuSO4,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①
②
③硝酸会挥发且受热会分解:过氧化氢在153℃以上时剧烈分解
(1)焙烧时,废料中的CuS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uO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置换池”中加入过量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淘洗池”所用的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______。
a.稀硝酸b.硫酸铜c.稀硫酸d.水
(4)“反应池”中溶解金属铜时除了加入20%稀硝酸,还会另外加入10%过氧化氢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加入10%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减少氮氧化合物的生成,防止空气污染
B.理论上需要H2O2溶液和HNO3溶液的质量比为1:2
C.“反应池”中若要加快反应速率,可以持续加热升温
(5)某工厂用m1kg上述含铜废料(含铜元素80%)制备Cu(NO3)2·3H2O,最终得到产品m2kg,产率为_______________。【己知:,Cu(NO3)2·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2】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2.(6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1)实验一验证氢氧化钙的性质,甲、乙两试管中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为比较Fe、Al、Ag金属活动性,金属X为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为获得平稳气流,发生装置最适合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3.(5分)小明同学向NaHCO3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时观察到出现气泡和沉淀,这与认知产生冲突!继而展开探究,他将10%CaCl2溶液加至10mL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现象如表。已知:碳酸氢钙易溶于水:Ca2+与SO42-在溶液中无法大量共存,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沉淀。
【解释与推论】
(1)NaHCO3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I的实验现象,推测NaHCO3与CaCl2反应化学方程式:。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V中,反应后溶液溶质的成分进行猜想(不考虑气体溶解):
①NaCl②NaCl、CaCl2③_______________。
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后观察现象,最终确定猜想②正确。
A.碳酸钠溶液B.二氧化碳C.硝酸银溶液D.稀硫酸
【思考交流】
(4)小林将CaCl2溶液滴至NaHCO3溶液时却发现无沉淀,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6分)CO因其无色无味而不易被人察觉。氯化钯(PdCl2)溶液可用于检验CO的存在,涉及的反应原理为,向188.6g某浓度的PdCl2溶液通入1.4gCO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忽略CO、CO2的溶解以及HCl的挥发)。请计算:
(1)PdCl2中钯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将所得溶液配制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的质量。A
B
C
D
测定空气中O2含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验证铁生锈需要O2
验证CO2能和NaOH反应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鉴别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加入稀盐酸
B
分离生铁块中的铁和碳单质
磁铁吸引
C
检验CO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
通入硝酸银溶液
D
鉴别聚乙烯塑料和电木塑料
加热,观察是否熔化
0℃
10℃
20℃
30℃
40℃
NaOH
42.0g
51.0g
109.0g
119g
129g
KNO3
13.3g
20.9g
31.6g
45.8g
63.9g
Na2CO3
6.0g
16.0g
18.0g
36.5g
50.0g
实验编号
浓度
现象
I
10%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有较多气泡产生
II
5%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30s后有少量气泡产生
III
1%
滴加10滴出现浑浊
IV
0.5%
滴加52滴出现浑浊
2024年重庆市第八中学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第八中学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重庆市第八中学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重庆市第八中学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重庆市第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一)(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第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一)(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重庆市第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一原卷版docx、2024年重庆市第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重庆市渝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渝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