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6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十四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16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十四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第1页
    16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十四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6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十四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6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十四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2分)在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上,与①、②、③处时间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隋朝灭亡
    A.①建立隋朝 ②统一全国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统一全国
    2.(2分)科举制度下选官范围相较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不分世庶,向全社会开放。唐文宗时的宰相段文昌、王播都是寒门贫士,都是通过进士及第入仕的。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B.提高了底层人民的素养
    C.导致了社会等级的分化D.打破了选官的门第限制
    3.(2分)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B.隋炀帝三次征辽东
    C.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4.(2分)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反映了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B.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C.严惩贪官污吏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5.(2分)下图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A.兴盛的原因B.农业的发展C.衰落的过程D.割据的结果
    6.(2分)《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林在读到这段材料时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武则天( )
    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打击了敌对的官僚贵族
    C.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D.巩固和开拓了唐朝的边疆
    7.(2分)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 )
    A.秧马B.曲辕犁C.简车D.楼车
    8.(2分)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经济文化的繁荣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对边疆统治加强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9.(2分)隋唐王朝不仅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文化,也以积极态度输出先进文明给周边国家,如新罗、日本等。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 )
    A.强调以中华文明为中心B.呈现双向交流的特色
    C.构建了完整的贸易体系D.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
    10.(2分)《高丽乐》在唐代广为流传,除艺伎表演外,一些达官也能为之。李白在《高句丽》诗中赞赏曰:“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高丽乐来自 ( )
    A.朝鲜半岛B.日本列岛C.南洋群岛D.印度半岛
    11.(2分)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D.藩镇割据
    12.(2分)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唐末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D.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13.(2分)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B.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C.1125年,辽被金灭亡
    D.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14.(2分)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B.王安石变法C.安史之乱D.陈桥兵变
    15.(2分)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只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这反映了( )
    A.五代十国完成了国家统一
    B.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
    C.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D.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16.(2分)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宋代土地税的征收对象包括地主,也包括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以资代役纳入税收规范,新增了一些税种,如“城郭之赋”、过税(商品流通税)、住税(商品交易税)、力胜钱(水路流通税)等。这些变化反映出宋代(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崇文抑武的风气
    C.人身控制的减弱D.理学思想的强化
    17.(2分)“(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导致以上和好局面出现的因素主要有( )
    A.唐蕃会盟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元朝建立
    18.(2分)气象学家竺可桢指出,两宋的大部分时期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寒冷期,生存条件遭受巨大打击的北方游牧民族不得不背水一战,南下攻宋。这里的“北方游牧民族”有( )
    A.吐蕃B.女真族C.鲜卑族D.回族
    19.(2分)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了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宋朝的粮食亩产量特别是长江流域的亩产量达到了两至三石,也基本是唐朝的两倍多。由此可见( )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D.宋朝粮食增 幅低于人口增长
    20.(2分)元朝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僧徒和“吐蕃之境”。“吐蕃之境”就是( )
    A.云贵地区B.台湾地区C.新疆地区D.西藏地区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6分)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方面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和波斯湾。唐政府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政府还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宋元时期,与前代相比,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元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两宋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由于陆路和海路的畅通,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欧亚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一方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全一册)2003年第1版
    材料二: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2007年第3版
    (1)(2分)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隋唐至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产生的影响。
    (2)(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的相同措施。
    (3)(2分)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官府控制下对外贸易的最大特点。列举一个符合这一贸易特点的典型事例。
    22.(7分)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民间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
    (1)(2分)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完成在何时?
    (2)(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3)(3分)从材料三中找出宋朝海外贸易的范围。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立了什么机构?
    23.(7分)材料一: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有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丝绸之路”为沿途地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通道。盛唐时期的长安,中西文化交融。如图是陕西西安出土的《唐骑驼乐舞三彩俑》,骆驼昂首挺立,中间一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围坐演奏胡乐。
    ——摘编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1)(2分) 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2分)根据材料二,指出盛唐时期长安社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3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5 ADDDA 6-10 CCABA 11-15 BCDCD 16-20 ABBAD
    21.(1)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2)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专门机构;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给予外商优惠待遇。
    (3)特点:朝贡贸易,在于宣扬国威,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事例:明朝郑和下西洋。
    22.(1)变化: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这一变化完成在两宋时期。
    (2)南方战乱少,相对和平;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机构:市舶司。
    23.(1)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品种多;丝绸之路的开通。
    (2)中西文化交融。玄奘西行求取佛经(或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
    (3)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 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 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

    相关试卷

    139,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139,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十六中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十六中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