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10,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u-64
一、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岁岁年年,共欢同乐”。下列年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剪窗花B. 贴春联
C. 大扫除D. 燃爆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剪窗花时,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贴春联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大扫除,只是物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燃爆竹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2. 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解释不正确的
A. :表示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B. ——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
C.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 ——五个氨气分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为亚铁离子,而不是铁离子,则Fe2+表示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B、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则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该选项解释正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确;
C、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H2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解释正确;
D、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5NH3表示5个氨分子,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3. 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2),其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转化过程中有单质生成
B. 反应物中各粒子个数比为4:1
C. 该反应可表示为
D.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烯和水的过程,反应前后都存在的氢分子,是未参与反应的,并不是反应生成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无单质生成,说法错误;
B、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每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和每6个氢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乙烯分子和4个水分子,故反应物中各粒子个数比为1:3,说法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说法错误。
故选C。
4. 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分类观念:生铁、矿泉水、液氮都属于混合物
B. 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证明该物质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 宏微结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 证据推理: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铁是铁合金,由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液氮是液态氮气,只含氮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认识不正确;
B、某物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由H、O元素组成,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认识不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认识正确;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为显碱性的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该选项认识不正确。
故选C。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白酒和白糖水均为无色,不能通过颜色鉴别,该选项不正确;
B、测定溶液pH时,不能将pH试纸进入待测液中,该选项不正确;
C、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则应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钙中的碳酸钙,该选项不正确;
D、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则说明铜比银活泼,该选项正确。
故选D。
6. 小莉同学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图象(如图二),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温度变化图象(如图三),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忽略热量散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 据图三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C. 图二中的A点反应程度与图三中的B点对应
D. 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成分是NaCl和Na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二可以看到初始pH小于7,所以烧杯内是盐酸,加入X为氢氧化钠溶液,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正确;
B、图三中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温度逐渐升高,说明酸碱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正确;
C、图三中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0g时温度达到最高点,然后温度下降,并且酸碱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因此温度达到最高点后下降,说明最高点是反应恰好完成,B点应对应图二的30g溶液的PH值,此时PH=7,错误;
D、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30g时,中和反应完毕,盐酸恰好被消耗完毕,继续滴加氢氧化钠,除了生成的氯化钠还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故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成分是NaCl和NaOH,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3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7. 丰富多彩的中华文物铭刻着中华文化的脉络,记录着中华文明的传承,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假期参观博物馆,请分析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1)认识文物: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使用了贴金技艺,贴金技艺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将黄金锤成薄片,出土的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的硬度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纯铜的硬度。
(2)文物锈蚀:秦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表面有很多锈迹,铝的化学性质比铜的活泼,但铝制品不易锈蚀,原因是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3)文物保护:文物的囊匣是根据文物的材质、器型大小、重量等多种因素选用特殊材料制作而成的,智能碳纤维囊匣便具有耐火、防水、坚固等特点,选用碳纤维材料,是利用了该材料的_________优良性能(写1条)。
【答案】(1) ①. 延展 ②. 大于
(2)
(3)硬度大(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贴金技艺是将黄金锤成薄片,利用了金的延展性;
青铜为铜合金,其硬度大于纯铜的硬度。
【小问2详解】
铝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在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该材料具有耐火、防水、坚固等特点,说明该材料硬度大、熔点高、耐高温等。
8. 2024年3月23日,“地球一小时”中国主场城市活动在鄂尔多斯举办。鄂尔多斯市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坚持共享理念,诠释暖城“融”的交汇,做绿色低碳发展的倡导者。早在2021年3月4日~11日召开的“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要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除此之外,利用含水层封存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含水层是在多孔岩石中含有盐水的地质构造, 可以被压至200-800千克/立方米的密度,泵入岩石中进行封存;也可以用一些碱溶液来吸收;也可以循环利用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甲醇等物质。
(1)资料中“碳中和”的“碳”指的是_________ (填“碳元素”、“碳单质”或“二氧化碳”),红树林具有很强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合理种植红豆杉等珍贵树种营造碳中和林,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图一中________ (填字母)生理活动。
(2)图二煅烧石灰石过程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CaO的俗名是_______。
(3)图二转化过程(1)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二氧化碳 ②. C
(2) ①. 分解 ②. 生石灰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资料可知,“碳中和”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红树林具有很强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则种植红豆杉等珍贵树种,能促进图一中C的生理活动。
【小问2详解】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aO为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小问3详解】
吸收过程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转化(1)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 “神舟”“嫦娥”系列飞船,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我国将再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再将6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
(1)空间站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电解水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
②时,将甲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g;
③将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④如图2,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______(填字母序号)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晶体析出。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浓硫酸 E.氧化钙
【答案】(1)1:2 (2) ①. 甲丙 ④. BDE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时,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小问2详解】
①由图可知,t1℃ 时,溶解度:甲t2℃丙的溶解度,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④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说明烧杯中的溶液温度升高。
A、氯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稀释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E、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符合题意。
故选BDE。
三、实验题(2小题,每空1分,共9分)
10. 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的必做实验,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通过加热两种固体混合物制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反应后要回收其中的黑色固体,采用溶解→过滤→洗涤→晾干的程序,则不必进行的操作是图_________ (选填“G”或“H”);
(2)若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若实验室要用上图装置制取并搜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则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a→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①. ②. H
(2) ①.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 d-e-b##d-e-b-c
【解析】
【小问1详解】
加热两种固体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用溶解→过滤→洗涤→晾干的程序回收,图中G为过滤操作,H为蒸发操作,则不需要H操作。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二氧化碳,且气体应从d口通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选D、E收集,且用E收集时,气体应从b口通入,则连接顺序为a-d-e-b。
11. 垃圾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垃圾进行分类与回收利用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对塑料垃圾的处理方法、焚烧后气体的成分、防止污染的途径等内容开展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塑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咨询专家】同学们就“塑料垃圾的处理方法”咨询了市垃圾处理厂的技术专家,据专家介绍,大多数可回收塑料被加工成颗粒,然后制造成新的塑料产品,然而,塑料薄膜、薄塑料袋等却不可回收利用,通常它们会被填埋或焚烧掉,但生活中有一些可被回收的塑料制品,如塑料瓶等
活动二:探究塑料垃圾焚烧后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塑料焚烧时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特别是用于包装物品的塑料袋中常含氯元素,焚烧后会产生氯化氢气体;
【实验验证】
(1)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含氯塑料焚烧产生的气体中是否有氯化氢;
【反思评价】
(2)实验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塑料属于有机物,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步骤②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可能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探寻防止塑料污染的途径
【交流探讨】同学们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认为防止塑料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提高塑料回收利用率、寻找替代塑料的新材料等;
【成果展示】
(4)同学们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对塑料垃圾的产生、危害、处理和防治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将学习成果制成海报,张贴在学校、社区进行宣传,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海报的内容设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 取步骤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2)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布袋代替塑料袋(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HCl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则实验步骤为:取步骤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小问2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步骤③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塑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小问4详解】
塑料会污染环境,则应减少塑料的使用,则可采取布袋代替塑料袋。
四、计算题(5分)
12. 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含铜粉的氧化铜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 稀硫酸,搅拌,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损耗忽略不计),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所取粉末中铜的质量为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2 (2)解:由题意可知,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为,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6g
则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则粉末中铜的质量为2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实验
操作
A
鉴别白酒和白糖水
观察颜色
B
用试纸测定雨水的
把一小片试纸,浸入雨水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雨水的
C
除去氯化钙中的碳酸钙
将混合物全部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比较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含氯塑料置于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将焚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水中。
含氯塑料焚烧产生的气体中有氯化氢
取步骤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多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大渡口区巴渝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重庆市大渡口区巴渝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重庆市大渡口区巴渝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