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
展开
这是一份125,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和处理“三废”排放B.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C. 实行塑料制品回收再生、循环利用D. 大力开采矿物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和处理“三废”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符合要求;
B、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环境质量,符合要求;
C、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循环利用是减少白色污染,符合要求;
D、大量开采金属矿物可以提高金属的产量,但会造成资源匮乏,不符合要求。
故选D。
2.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氯化钠B. 液态氧C. 二氧化锰D. 海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钠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锰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豆腐的制作方法。下列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泡豆B. 磨浆C. 滤渣D. 煮浆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泡豆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磨浆质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滤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D、煮浆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4.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金属铜B. 氯化钠C. 金刚石D. 干冰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属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2个氧原子:B. 3个亚铁离子:
C. 碳酸钠:D. 2个硫酸根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氧原子表示为2O,故A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2+,故B正确;
C、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C正确;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故D正确;
故选A。
6. 2023年5月底,国产大飞机C919顺利完成商业首飞,C919大型客机机身材料大量使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下图为锂和铝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相关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B. 氧化锂的化学式为
C. 图b表示铝离子,离子符号为
D. 图中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锂原子的电子排布示意图为:,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的符号数字表示带正电的核电荷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3.故m=3;原子电子排布中,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铝原子的电子排布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4,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其离子排布示意图为:,所以n=8,故A正确;
B.锂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Li+,氧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O2-,故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2O,故B错误;
C. 铝原子的电子排布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4,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其离子排布示意图为:,故图b为铝离子,其化学式为Al3+,故C正确;
D. 元素是指质子数(及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锂元素的质子数为3,铝元素的质子数为13,所以图中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7.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B. 儿童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成人不必补充
C. 淀粉、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蛋白质D. 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引发糖尿病
【答案】A
【解析】
【详解】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说法正确;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需要补充蛋白质,说法错误;
C、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也不能转化,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说法错误;
D、糖类摄入过多,会引发糖尿病,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说法错误。
故选A。
8. 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 酸雨的pH铅蓄电池,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所以手机常使用锂电池而不使用铅蓄电池;
【小问4详解】
根据文中信息:生产锂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所以图示中LiFePO4粉末电阻最小时,表示电池性能最佳,即为B点;
BC段随着石墨烯的增加,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即LiFePO4粉末电阻增大。
24. 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于2023年6月11日至14日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间内,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
(1)大气中过多会导致______的加剧。
(2)下列是常用的碳中和方案。
①碳捕集:应选择______性(填“酸”或“碱”)试剂吸收捕集。
②碳循环:为降低含量,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它能吸收空气中的并转变为乙醇(乙醇的化学式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碳替代:选用氢气作为碳替代能源的理由是______;氢气可以采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还可以作为碳替代能源的有______(答一种即可)。
(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行为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
A. 双面使用纸张B. 植树造林C. 露天焚烧垃圾
【答案】(1)温室效应
(2) ①. 碱 ②. O2 ③. 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④.
⑤. 风能(合理即可) (3)AB
【解析】
【小问1详解】
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
【小问2详解】
①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应选择碱性试剂吸收捕集CO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反应前,有2个C原子、6个H原子、7个O原子,反应后,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1个O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O2;
③选用氢气作为碳替代能源的理由是生成物是水,无污染,氢气可以采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还可以作为碳替代能源的有风能(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A、双面使用纸张,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A正确;
B、植树造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正确;
C、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物质,故C错误。
故选AB。
25. 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完成下列有关溶液的问题。
(1)把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面粉 ②食盐 ③高锰酸钾 ④冰
(2)固体物质加入水中常常与水反应或溶解在水中,这些过程常伴随能量的转换。下列物质加入如图甲的A试管中,U形管中a液面会升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浓 ② ③CaO
(3)疫情期间,人们常用75%的酒精消毒。75%的酒精是75个单位体积的酒精(密度0.8 g/mL)和25个单位体积的水(密度1.0 g/mL)混合而成。则该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4)喝下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
(5)NaCl和是生活中的两种重要物质。两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表格分析,NaCl和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________。
②将时等质量的NaCl和饱和溶液先恒温蒸发10 g水再同时降温到。过滤得到NaCl晶体X,晶体Y,NaCl滤液Q,滤液W。下列关于晶体和滤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X的质量<Y的质量
B.滤液中水的质量:Q<W
C.滤液中溶质的质量:Q=W
【答案】(1)② (2)②
(3)70.6% (4)温度越高,溶解解越小
(5) ①. 30°C ②. A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面粉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错误;
②食盐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正确;
③高锰酸钾形成紫红色溶液,错误;
④冰是水的固体形式,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故选:②;
【小问2详解】
①浓硫酸溶于水放热,集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导致U形管中a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
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集气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导致U形管中a液面会升高,符合题意;
③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集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导致U形管中a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小问3详解】
该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小问4详解】
喝下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溶解解越小;
【小问5详解】
①从表格数据分析,NaCl和Na2CO3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30°C;
②将t2℃时等质量的NaCl和Na2CO3饱和溶液先恒温蒸发10g水,再同时降温到将t2℃.过滤得到NaCl晶体X,Na2CO3晶体Y,NaCl滤液Q,Na2CO3滤液W;
A、t2℃时碳酸钠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恒温蒸发10g水,析出碳酸钠晶体的质量较大,且降温过程中碳酸钠的溶解度下降幅度比氯化钠大,降温过程中析出碳酸钠晶体的质量仍然比氯化钠大,因此得到晶体的质量X<Y,因为该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所以X的质量<Y的质量,故选项正确;
B、由A分析可知析出晶体质量碳酸钠大于氯化钠,由于两溶液的初始质量相等,则滤液中水的质量碳酸钠小于氯化钠,即滤液中水:W<Q,故选项错误;
C、析出碳酸钠的质量大于氯化钠,则滤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小于氯化钠,即滤液中溶质的质量:Q>W,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6. 自然界中的铝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石中、某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含少量等杂质。从该铝土矿中提取铝可采用如下工艺流程(不考虑其它杂质参与反应):
已知: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能与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加盐酸前先将铝土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所得滤液A中的溶质有______种。
(2)步骤②中所加溶液须过量的目的是______。
(3)步骤③加热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步骤④是通过电解熔融状态的制备铝。的熔点是,很难达到熔融状态,工业上通过加入冰晶石使其在左右熔化,请写出这一做法的意义______。
【答案】(1) ①.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 3##三
(2)使氢氧化铝完全溶解
(3)2Al(OH)3Al2O3+3H2O
(4)节约能源、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步骤①加盐酸前先将铝土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某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l2O3 ,含少量 SiO2、Fe2O3 等杂质,SiO2 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过量的盐酸与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所得滤液A中的溶质有3种,即氯化铝、氯化铁和过量的氯化氢;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所以步骤②中所加NaOH溶液须过量的目的是使氢氧化铝完全溶解;
【小问3详解】
步骤③Al(OH)3加热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铝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生成的两种氧化物为氧化铝和水,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4详解】
步骤④是通过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铝。Al2O3的熔点是2500℃,很难达到熔融状态,工业上通过加入冰晶石使其在1000℃左右熔化,这一做法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27. 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
(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海水晒盐可获得粗盐,制得的粗盐中常含有泥沙等杂质。要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可使用下列六步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 (填序号)。操作④中判断停止加热的依据是________。
(3)要除去粗盐中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还需要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量的BaCl2溶液以及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等。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Na2CO3+CaCl2=2NaCl+CaCO3↓、________。稀盐酸一般在沉淀过滤后加入,原因是______。
(4)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20℃时,将20g氯化钠放入盛有50g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若将上述烧杯内的物质配成农业选种所需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6%),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
【答案】(1)
(2) ①. ①⑤②③⑥④ ②.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3) ①. ②. 稀盐酸会与沉淀反应,再次转化为可溶性杂质
(4) ①. 26.5% ②. 加入62.5g水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粗盐的初步提纯及精提纯,还有溶质质量分数及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相关计算。
【小问1详解】
电解饱和食盐水发生的反应为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2详解】
要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即使用下列六步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操作④为蒸发操作,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所以判断停止加热的依据是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故填:①⑤②③⑥④;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小问3详解】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杂质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稀盐酸一般在沉淀过滤后加入,原因是稀盐酸会与沉淀反应,再次转化为可溶性杂质,故填:;稀盐酸会与沉淀反应,再次转化为可溶性杂质;
【小问4详解】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表示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0g,则20℃时,将20g氯化钠放入盛有50g蒸馏水的烧杯中,最多只能溶解18g氯化钠,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将上述烧杯内的物质配成农业选种所需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6%),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加水稀释,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故填:26.5%;62.5g。
【点睛】粗盐精提纯的步骤要素为:碳酸钠一定要加在氯化钡后面,过滤后再加稀盐酸。
28. 盐酸是实验室常用药品。某小组同学利用盐酸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甲同学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将两种溶液先后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①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
②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HCl;猜想:有NaCl和NaOH;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丙同学认为猜想______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①取烧杯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该小组同学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溶液、溶液,按照如下三个方案进行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实验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方案”中方案______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老师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重新进行了一次实验,并测定了相关数据如图3所示。请计算实验结束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答案】(1) ①. 氢氧化钠溶液 ②. 氢氧化钠溶液已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③.
(2) ①. 四 ②. 盐酸与氢氧化钠不能大量共存 ③. NaOH##氢氧化钠 ④. < ⑤. 有气泡生成 ⑥. 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 ⑦. 三 ⑧. 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⑨.
解:设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x。
则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图中ab段压强逐渐减小可知,先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消耗了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压强减小;
②bc段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停止,氢氧化钠溶液已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③cd段压强增大是因为推入盐酸,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装置内气体增加使压强增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因此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
①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②方案一中测溶液pH的实验结论为溶液中有HCl,说明溶液显酸性,则实验现象为pH<7;方案二中滴加溶液的实验结论为溶液中有HCl,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为有气泡生成;
[评价反思]
①方案一中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的操作是错误的,测溶液pH的正确操作应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
②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也能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因此方案三中滴加溶液不能证明溶液中有HCl;
[拓展应用]由图可知,红色恰好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得到的溶液质量为,计算过程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C1中的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O2中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鉴别NH4Cl和(NH4)2SO4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温度/℃
0
10
20
30
40
NaCl溶解度/g
35
35.5
36
36.5
37
溶解度/g
6
10
18
36.5
50
实验方案
方案一:测溶液pH
方案二:滴加溶液
方案三:滴加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pH______7
___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共8页。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