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展开一、 积累与运用 (满分2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颓唐(tuí) 瞩目(zhǔ) 抽噎(yē) 乳臭未干(xiù)
B. 捆缚(fù) 灼伤(zhuó) 铿锵(kēng) 闻名瑕迩(xiá)
C. 霹雳(pī) 收潋(liǎn) 颤动(chàn) 拈轻怕重(niān)
D. 萧瑟(xiā) 隽逸(juàn) 端祥(xiáng) 慷慨激昂(kǎi)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B.闻名瑕迩——闻名遐迩;
C.收潋——收敛;
D.隽逸(juàn)——jùn,端祥——端详;
故选A。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一项是( )
A. 前不久发射升空的中继星“鹊桥”,名称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B. 目前,水资源短缺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C. 这些企业精英的成功秘诀,就是不因小有成就而自满,反而不懈努力,精益求精。
D. 一且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使用正确;
B.锐不可当:锋利的不可阻挡;用于形容来势威猛,不可抵挡。不能形容水资源短缺情况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使用有误;
C.精益求精:原意是已经很精致了,还要更加精致,比喻已经很好还求更好。使用正确;
D.锲而不舍: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使用正确;
故选B。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A. 影视剧《觉醒年代》的走红,是因为其唤起了当代青年们共同的民族情感的原因。
B.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C. 今年,锦州各部门一同破解城市管理顽疾,乱建乱占事件比去年减少了一半。
D. 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300年左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或“因为”;
B.搭配不当,删去“且提高”;
D.语义重复,删去“大约”或“左右”;
故选C。
4.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周易》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一种人文精神。
②作为中华民族的宝典,《周易》的思维术非常丰富。
③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整体思维、通变思维、“一致百虑”思维和忧患思维。
④《周易》是中国经学元典“六经”之一,并被《汉书 艺文志》推为群经之首。
⑤这种怃患情结,深深植根于对社会历史和民族郭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A. ④②⑤①③B. ④②③①⑤C. ③①②⑤④D. ④①②⑤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先要整体感知一下语段内容,本段在介绍《周易》这部书,整体感知可知,它由浅入深,由总到分,由概括到具体。先介绍《周易》的思维术,再具体介绍其中的“忧患意识”。语段中的③“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提到忧患意识,⑤句中的“这种忧患情结”承接③①而谈,所以应选B.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点评: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1)___,___,___;(2)___,___,___。
【答案】示例:美在戏曲(1分) 生旦净丑 演绎悲欢人生(1分)美在文学(1分) 诗词曲赋 抒写灿烂文化(1分)美在汉字(1分) 点横撇捺 记载悠久文明(1分)美在建筑(1分) 亭台轩榭 尽显精巧布局(1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
6.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爱》中,为了试探简·爱的心理,罗切斯特说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并邀请简爱参加这场婚礼。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做过傻事、错事,陷入绝境时曾一度动摇、绝望,但最终成长为百折不挠的钢铁战士。
C.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小说塑造的最好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与所有的英雄好汉都有不同之处,金圣叹称之为“上上人物”。
D.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躲在箱子里,不料箱子被老鹰叼走,于是他就从慧骃国直接来到了大人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掌握。
A.为了试探简·爱的心理,罗切斯特说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但是并没有邀请简·爱参加这场婚礼;
C.林冲是《水浒传》中塑造的最好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与所有英雄好汉都有不同之处,金圣叹称之为“上上人物”;
D.格列佛躲在箱子里后被老鹰叼走一事发生在大人国,后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所以“他就从慧骃国直接来到了大人国”的解说是错误的;
故选B。
7. 文言诗文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大漠孤烟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 使至塞上 》)
(4)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
所说: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 瀚海阑干百丈冰 ③. 长河落日圆 ④. 濯清涟而不妖 ⑤. 醉里挑灯看剑 ⑥. 梦回吹角连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萋萋、瀚海阑干、濯、涟。
8. 下面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写出了一路所见的西湖美好的早春之景,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景的喜爱之情。
B. 颔联两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这首诗尾联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春日西湖无比喜爱的思想感情。
D. 该诗的语言既符合格律诗的规范,又清新明快、晓畅平易,充分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C.“最爱湖东行不足”意思是: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最爱”直接写出了作者对春日西湖无比喜爱的思想感情;本项“委婉含蓄”表述有误;
故选C。
9. 自2021年秋季学期“双减”政策落地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得以远离辅导班、题海战,有更多时间读自己喜爱的书。为进一步激发读书热情,提升阅读品质,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读书交流会,请根据有关要求,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任务一:解读表格 揭秘阅读魅力
下面两图是“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请根据图表所示,将下面语段空缺处补充完整,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双减”后,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阅读能够_____。调查显示,课外阅读时长方面,“双减”前日均阅读30分钟以上者占46.81%,“双减”后这一比例提升至77.73%,其中变化最大的为_____,从6.38%提升至21.28%;课外阅读量方面,“双减”前仅27.66%的同学一学期完成20本以上阅读,“双减”后这一比例增到40.43%,其中30本以上者从6.38%提升至17.03%,变化最为明显。总体来说,学生的课外阅读_______。
(2)任务二:推荐经典 分享阅读收获
“双减”之后,读什么样的书,许多同学还存有不少困惑。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参照示例,给同学推荐一部名著,并写出推荐理由,不超过90个字。
示例推荐书目:《平凡的世界》推荐理由:小说塑造了孙少安、孙少平两个平凡的农民兄弟形象,讲述了他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不平凡故事。他们的奋斗经历充满了正能量,读后让我们明自生活的意义,启发我们如何面对未来。
推荐书目:《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示例:增加知识量 ②. 日均阅读60分钟以上者 ③. 阅读时长和阅读量均有增长
(2) ①. 示例:《水浒传》 ②. 推荐理由:我最喜欢《水浒传》,这本书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有敢作敢为的武松,有嫉恶如仇的鲁智深等;有离奇的故事情节,给人以启迪,引人深思。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一空,考查联系实际的能力。结合实际谈“阅读”的好处,如阅读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可以让我们经常思考,思考更有深度;阅读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让人生更有意义;阅读可以增加生活的宽度和厚度;等等。
二空,考查图文转换。结合“从6.38%提升至21.28%”,观察图一,可知其中变化最大的为日均阅读60分钟以上者。
三空,考查图文转换。结合图一、图二的标题和图中数字的变化可知,“双减”后,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阅读时长和阅读量均有增长”。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推荐词的拟写。
首先要熟悉名著,对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抓住某一个方面谈阅读的价值,推荐给他人即可。
如推荐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的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二、阅读(45分)
(一)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①,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②而自牧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④,则思三驱⑤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⑥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⑦,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⑧游之乐,可以养松乔⑨之寿,鸣琴垂拱⑩,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注释】①作:兴作,建筑。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②谦冲:谦虚。 ③自牧:自我修养。 ④盘游:打猎游乐。 ⑤三驱:一年打猎三次。 ⑥壅(yōng):堵塞,蒙蔽。⑦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囤、贞、顺。 ⑧豫:快乐。⑨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⑩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天下很轻松就实现大治了。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_______________ (2)性行淑均 ______________
(3)则思知足以自戒 _______________ (4)则思正身以黜恶 ______________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何必劳神苦思 劳其筋骨B. 勇者竭其力 庶竭驽钝
C. 信者效其忠 恐托付不效D. 则思虚心以纳下 察纳雅言
1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
13. 【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14. 【乙】文中魏征提出的哪些建议与诸葛亮提出的建议一致?(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
【答案】10. ①. 彰明,显扬 ②. 公平,公正 ③. 警诫、告诫 ④. 废除,罢免 11. C
12. (1)如果有做坏事、触犯律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当交给各主管部门决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赏。
(2)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
13. 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4.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昭:彰明,显扬。
(2)句意: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均:公平,公正。
(3)句意: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戒:警诫、告诫。
(4)句意: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黜:废除,罢免。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劳:使动用法,使……劳累/使动用法,使……劳累;
B.竭:形容词作动词,竭尽,用完/形容词作动词,竭尽,用完;
C.效:名词作动词,报效/名词,效果;
D.纳:动词,采纳/动词,采纳;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以下重点词语:
(1)作奸:为非作歹;科:科条,法令;及:和;为:做;付:交给;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论:凭定;刑:罚;
(2)简:选拔;择:选择;善:优点;从,听从;谋:谋略。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内容的理解和相关信息的提炼。
根据“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可知,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根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知,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了两条建议,赏罚分明——“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乙文中魏征向太宗提出“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的建议与诸葛亮提出的“赏罚分明、亲贤远佞”是一致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甲】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乙】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被)重用,君王大臣之间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像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教化,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劳损聪明的耳目,违背无为而治的方针呢!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开深山中
刘从进
①九月,农忙既歇,水车犁耙的声音没了,村子忽然安静。吃过午饭,父亲靠着门坐在一张小矮凳上抽着旱烟,望了一眼日头。时已夏末,阳光悠悠晃晃的,像拉长了的线,温和地洒在大地上。这样的日子,人跟牛啊狗啊还有村庄都在悄悄地休息。
②父亲抽完烟,把旱烟管往凳脚上敲了几下,看我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说:“去挖百合吧。”我那时读初中,十四五岁,暑假里刚跟着父亲忙完农活,闲了几天,身子又轻了,便高兴地说:“好。”
③父亲与我各拿一把锄头、一个编织袋,戴一顶草帽就出门了。
④山在村子的东边,连绵起伏,弯弯相连、岙岙相望。我们先到东南山,在满眼的青黛苍绿的柴草里,循着那清亮洁白的花寻找百合。百合在山中零零落落地长着,不多也不难找,找到后我们就用锄头连根挖起。百合的根是一种球状的鳞茎,可入药,收购站里收的。
⑤从东南山到坐骑坑、火烛坑再到杨排岭、中央岗,我们一山一山地翻过去。开始的时候,我与父亲总在对方视线范围内。山里空旷无人,我们彼此不说话,就用目光相互关照着。越往山里走,柴草越长,百合那洁白的花隐现在柴草之间,也越难发现了。有时我和父亲两人也彼此看不到人,只听到锄头的“嚯、嚯”声。
⑥忽然,我发现了前面一块巨大的岩石下,繁茂的草丛中有一朵很大、很艳的百合花,开在高高的茎干上,非常美。我被这“一枝独秀”的花朵迷住了,慢慢靠近崖边,静静地看了好一会。它开在这深山沟壑里面,要不是我发现,怕是再也不会有人欣赏它了。我既高兴又心疼,小心翼翼地开始挖,不想伤及它一丝的根须。
⑦等我挖出这棵百合花,抬起头来看,父亲呢?看不到了,再仔细去听,也听不到声音了。我随口叫了一声,没回音。慢慢的,一种异样的感觉涌遍我的全身。整座山变得死一样的沉寂,一种可怕的肃穆感向我袭来。我颤抖地呼叫起来:“爸爸,爸爸……”山谷里传来可怕的回音,周围更加肃静了。
⑧我把父亲弄丢了!再看这山、树、柴草,似乎都不一样了,变得陌生和疏离。我强作镇定,独自一人在深山里没有方向地走着,百合花对我已经不重要了。我用眼睛搜索,用耳朵倾听,父亲却像蒸发了一样,没有丝毫踪影。这时候每吹来一阵微风都让我惊悸,脚下不知怎么地不断绊着岩石和草根,山里发出的一点点声音都很清脆,让我毛骨悚然。我在山里越转越深,越走越远。在一片茂密的林子前,我停下来——我迷路了。
⑨怎么办?我吓蒙了。但此时的我只能靠自己了。我冷静下来,克服恐惧,站到一个山崖上寻找远处的参照物,辨别村庄的方向,然后我开始七拐八拐地走出了深山。
⑩站在山口,我才发现自己的手和脚都被柴草划得血肉模糊,但根本没觉得疼。回头看山,依然是那样的沉静和惊悚。我沿着一片庄稼地赶紧回到家里。
⑪父亲并没有回家,直到天色暗了,他才扛着一满袋百合花回来。奇怪的是,他好像根本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这让我很委屈,也很纳闷。但倔强的我也故意不提起,只把它一直藏在心底。
⑫后来有一天,我再次走进这片深山的时候,心底忽然敞亮了,一个人也不觉得害怕了。山是那样的安稳,一切是那样自然,那样踏实。
⑬忽然明白,那天父亲是故意把我扔了的。
(摘自《羊城晚报》)
15. 围绕“那次挖百合”的经历,“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6.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时已夏末,阳光悠悠晃晃的,像拉长了的线,温和地洒在大地上。(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父亲并没有回家,直到天色暗了,他才打着一满袋百合花回来。(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7.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处“我被这‘一枝独秀’的花朵迷住了”的作用。
18. 文章第⑪段中作者说“这让我很委屈,也很纳闷。但倔强的我也故意不提起,只把它一直藏在心底”,请你指出作者“委屈”和“纳闷”的具体内容。
19. 文章以“百合花开深山中”作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答案】15. ①父亲要“我”一起去挖百合,“我”很高兴;②“我”发现岩石下有一朵很美的百合,“我”高兴又心疼;③“我”挖到百合后不见父亲并迷路,“我”害怕;④“我”回家后发现父亲当作无事发生,“我”委屈、纳闷。
16.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阳光”比作“拉长了的线”,生动形象地写出夏末午后温和的阳光与村庄里惬意的生活。
(2)“直到”一词,写出父亲回家很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把他一个人丢在山里的委屈之情。
17. 文章中写“我”被一朵花迷住了并且最后小心地挖出来,表现了“我”当时对欣赏花、挖花的沉醉,为下文写“我”找不到父亲做铺垫。(意近即可)
18. 委屈的原因是自己弄丢父亲,父亲竟然没有找,让自己担惊受怕,还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纳闷的是父亲为什么不提自己走丢的事。(意近即可)
19. 文章以“百合花开深山中”为标题,既点明了文章叙述的主要对象,又交代了“挖百合花”这一线索的场景,同时,“百合花”又象征了“我”克服恐惧心理的美好,以此为题,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意近即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情感梳理。
第②段“父亲抽完烟,把旱烟管往凳脚上敲了几下,看我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说:‘去挖百合吧。’我那时读初中,十四五岁,暑假里刚跟着父亲忙完农活,闲了几天,身子又轻了,便高兴地说:‘好’”可概括为:要“我”一起去挖百合,我很高兴;
第⑥段“我既高兴又心疼,小心翼翼地开始挖,不想伤及它一丝的根须”可概括为:“我 ”发现岩下有一朵很美的百合,“我”高兴、心疼;
第⑧段“这时候每吹来一阵微风都让我惊悸,脚下不知怎么地不断绊着岩石和草根,山里发出的一点点声音都很清脆,让我毛骨悚然。我在山里越转越深,越走越远。在一片茂密的林子前,我停下来——我迷路了”可概括为:“我”挖到百合,不见父亲并迷路,“我”害怕。
第⑪段“父亲并没有回家,直到天色暗了,他才扛着一满袋百合花回来。奇怪的是,他好像根本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这让我很委屈,也很纳闷”可概括为:“我”回家后发现父亲当作无事发生,“我”委屈、纳闷。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阳光悠悠晃晃的,像拉长了的线”把“阳光”比作“拉长了的线”,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时已夏末”“温和地洒在大地上。这样的日子,人跟牛啊狗啊还有村庄都在悄悄地休息”可知,此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夏末午后温和的阳光与村庄里惬意的生活。
(2)“直到”意思是径直抵达,这里做副词修饰“天色暗了”,写出时间之长,父亲回家很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晚归把他一个人丢在山里的委屈之情。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由第⑥段“慢慢靠近边,静静地看了好一会。 开在这深山沟壑里面,要不是我发现,怕是再也不会有人欣赏它了”可知,画线的句子写“我”被一朵花迷住了,“迷住”“小心翼翼”表现了作者当时对挖花、欣赏花的沉醉,结合后文“等我挖出这棵百合花,抬起头来看,父亲呢?看不到了,再仔细去听,也听不到声音了”可知,为下文写“我”找不到父亲作铺垫。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⑧段“我把父亲弄丢了!……我强作镇定,独自一人在深山里没有方向地走着……我用眼睛搜索,用耳朵倾听,父亲却像蒸发了一样,没有丝毫踪影……山里发出的一点点声音都很清脆,让我毛骨悚然”和第⑪段“奇怪的是,他好像根本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可知:“委屈”是自己弄丢父亲,父亲竟然没有找,自己担惊受怕,父亲还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结合第⑪段“父亲并没回家,直到天色暗了,他才扛着一满袋百合花回来。奇怪的是,他好像根本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可知,“纳闷”是因为父亲沉得住气,不问自己提前走的原因。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阅读选文可知,本文围绕开在深山中的百合花,叙述了“我”随父亲“挖百合花”,被丢在深山,独自回家的故事。“百合花开深山中”表面是指文章叙述的对象在深山怒放,交代了写作的对象,令读者神往。其次,为什么知道百合花开在深山,怎样的偶发事件让我们知道百合花的盛开,自然引出“挖百合花”的场景等等。同时,“百合花”又象征了“我”经历了深山被丢后,克服恐惧心理的美好,以此为题,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三)
阅读《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回答下面小题。
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朱万曙
①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
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那么,如何才能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③首先,要知晓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例如,许多人从课本和老师那里知道了安徽省全椒县有个创作了《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却不知道全椒县还有个薛时雨,薛时雨的作品因为没有进入课本和课堂而不为人知,薛时雨既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诗人,写了不少诗词,有《藤花馆诗删》留存于世,类似薛时雨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留存的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盘点。事实上,还有很多文化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④其次,要挖掘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
⑤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2008年,云南发现了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它在情节上与汉语唱本有一定区别,对于研究彝族伦理具有一定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
⑥最后,要研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树立文化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1.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2. 下面两则材料,哪则更适合用作第④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1)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还有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
(2)史铁生从困境中找出生命的精彩,他用手中的笔,写出智慧的文字,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23. 三年的语文学习生活,让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依照示例举出一个能体现文化自信的例子。
示例:学习杜甫的《望岳》,我不仅跟随诗人领略了泰山的雄伟阔大,还感悟到了唐诗中传递出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答案】20. 示例: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21. 示例:举例论证,举薛时雨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要知晓文化”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22. 示例:第(1)则更合适,材料一举甲骨文和简帛的例子,作为事实论据可以证明第④段中“要挖掘文化”的观点,而材料二不能证明。
23. 示例一,学习《爱莲说》,我知道了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洁身自好”,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相信我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
示例二:学习《三峡》,我知道了《水经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这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名山大川,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解析】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标题,或开头段、结尾段表达观点的句子中。结合文章的分论点或论据、论证方法,提取即可。
第①段引出话题“文化自信”;第②段提出问题“如何才能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第③-⑥段分别从知晓文化、挖掘文化、研究文化三个方面提出方法。故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可据此作答。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首先指出论证方法,其次分析论证方法,最后分析其作用,目的是为了论证什么。
根据原文第③段“例如,许多人从课本和老师那里知道了安徽省全椒县有个创作了《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却不知道全椒县还有个薛时雨”“薛时雨既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诗人”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薛时雨的例子,更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句“首先,要知晓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可据此作答。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论据的补充。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论据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再结合原文分析每处所体现的论点,符合哪个即选择哪个。
第(1)则主要讲的是还有很多尚未被挖掘和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这与原文第④段“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贴合得很紧密,论证要挖掘文化的观点。而第(2)则主要讲的是史铁生克服困境找出生命的精彩成为后人的榜样,与第④段不符。故应选择第(1)则。据此作答即可。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示例可知选取初中学习生涯中能够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的作品,再分析作品,阐述其给自己带来的积极意义即可。
示例:学习《岳阳楼记》,我知道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这让我有了心怀家国的担当,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作文(50分)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24. 作文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平静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请以“这次,我选择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如果选择题目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5)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
这次,我选择了诚实
我们的一生中,会面对许多选择,那次,我选择了诚实。
那天,我前所未有的喜悦过,因为向马马虎虎的我竟然破天荒的连续考了两次一百分。 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把我捧上了天,顿时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只知道一个劲地傻笑。正当我飘飘然的时候,一个清清楚楚的“7” 字蹦进了我的眼睛,我心里一咯噔,像被人泼了一盆冷水,完全清醒了。“咦?这道题的答案不是9吗?”难道……这个发现无非是给了我当头一棒,我愣了片刻后,立马扯过同桌的卷子。他也写了一个“7” ,但却被一个鲜红的叉给覆盖了。我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还没好好感受凌驾于云彩之上的快感,就被打入了无尽的深渊。
几乎在同一时间,我心中就蹦出了两个小人:“老师一定不小心批错,快去让老师改回来吧!”“连续两次一百分,这定会使同学们和老师们刮目相看,怎么能为了这一个小错误就放下 ,还是不要去了吧!”“不行,这么做是不诚实的行为,要是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会怎么想,他们对你的信任将不再存”。“切,又没人发现,只要将答案改过来,嘻嘻,神不知鬼不觉”。这两个小人的争斗让我的脑袋都快爆炸了,我狠狠地摇了摇头,赶走了这两只嘴嗡乱,叫的小虫子。“不就是个一百分吗?有什么了不起!”我头一扭,心狠,干脆完全放开了,大步走向王老师,在众目注视下大声地指出了错误。顿时,一切似乎都静止了。
那一刻,我的脸蛋火辣辣地烫,双腿像开了马达似的发抖。王老师先是眉毛一皱,稍后又舒展开来,赞许地看向了我,划去了那个荣耀却又虚伪的一百分,写上了一个般却又真实的九十六。并大声地表扬了我的诚实。在同学们的注目礼下,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心里还是甜的,比之前更甜。
那次,我选择了诚实,因为,诚实更重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本篇习作要求以“这次,我选择 ”为此进行创作,首先看“这次”,既然强调这次,说明前面还有过其他次,而其他次与这次的选择肯定不同,在作文中,应该注意提到这点;“我”字提示我们应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创作,叙写自己的故事。“选择”说明需要从“对”与“错”中做出抉择,选择体现自身成长的方向进行立意即可,如“奉献”“奋斗”“坚强”。
文体与选材。本篇习作应适合写记叙文。在现实生活中,会有许多两难境地,这就需要你果断选择。在生活和学习的困难面前,你是选择坚持还是逃避?在展示自我的机会面前你是选择努力争取还是放弃?在面临诚信考验的时候,你选择诚实还是谎言?在公益捐赠面前,你选择奉献还是自私?在各种受挫或失败面前,你选择懦弱还是坚持?在社会种种不良诱惑面前,你选择贪婪还是抵制……这些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选择一件事,把经过写具体,要有细腻的心理活动。最好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寻找切入点。像考试作弊,与父母吵架、同学误会、师生对话等就是很好的素材。如,通过写考试作弊时的紧张心理反映对诚信的选择,或通过师生间的误会反映对理解和宽容的选择。细腻的心理描是使文章出彩的重要方法。因为选择的过程,也是心灵激烈斗争的过程,要尽量挑选富有表现力、有意义的情节,综合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形象准确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5. 作文
请以“多幸运,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 求:
(1)如果选择题目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5)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材料,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
多幸运,有你们
有人说遇见是最美的开始。当花儿遇见了阳光,绽放得如此绚烂;当草儿遇见了雨滴,长成葱葱绿茵;当迷失的航船遇见了灯塔,便有了家的方向。而当我遇见了你,我的人生再不迷茫。遇见你们,我真幸运!
人生14载,前路漫漫而未知。在这14年中又有太多太多的遇见,有的遇见,如惊鸿一现,匆匆而过;有的遇见,如潺潺细流,回味深远。这些遇见伴我成长,使我进步。
14年中,我遇见了一批亦师亦友的老师。如果我是一棵树,他们便是我的园丁,使我不横生枝干,向高、远处生长。四年级时,一位数学老师教导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五年级时,一位语文老师教导我“精益求精”;初一时,历史老师教导我“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初一时,英语老师教导我“越努力,越幸运”。这些话成了我前进的动力,不断鞭策我前进。匆匆那年,我想说:“老师,遇见你,我真幸运!”
14年中,我也遇见了许许多多的朋友。他们在我失落时给予我安慰;在我成功时为我高兴;在我技不如人时给予我帮助;在我迷茫时,伴我成长。大雄有哆啦A梦,海绵宝宝有派大星,刘备有关羽、张飞,而我,有你们。记得那年因为一次意外而差点失去右手,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对着洁白的一切,万念俱灰。而这时,你们的到来或是QQ上的一句问候,令我振作起来,在剧痛中与伤病斗争。匆匆那年,我想说:“同学,遇见你,我真幸运!”
同样,在这14年中,我也遇见了太多的风景,遇见了太多的烦恼。但大海的宽阔,使我心胸开阔,落日的绚丽,让烦恼烟消云散,而这一切,使我成长。在浩渺的宇宙中,我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匆匆那年,感谢遇见的那些自然风光和成长的阴雨。
遇见,是最美的开始。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在这青葱的14年里,感谢这些遇见。前路漫漫,依旧精彩,我们的遇见,不见不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首先,题目中的“幸运”是指“好运气,出乎意料的好机会;幸福。称心如意”,主语应是“我”。我们可循着“有你,我为什么感到幸运”、“我感到幸运的这一经过是什么”等问题去选择材料,而那些典型新颖、细小真实而与众不同的材料。“你”是本篇习作的写作对象,本篇习作未限定“你”是什么,既可以是一个人,如:父母、朋友、老师等;还可以是物,如:自行车、某本书等,确定写作对象之后就是立意,从题目“幸运”一词可知,作文时要表达的是感激之情。
第二,选材构思。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人和事,让我们感动的,流泪的,哭泣的;帮助我们的,我们看见的,感受到的等,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那些让我们触动深刻的会让我们写出真情实感,下笔有神,感动读者和老师。文章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可描写,多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可以层层深入,可以先总后分再总结。可以用题记开头点中心,可以文内用小标题,总之文章形式多样,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中心突出即可。如选取生活中让你觉得幸运的三个场景进行组合,以总分总的结构组成一篇文章:波澜生姿法,即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自己觉得很不幸,然后因为有你,产生了质的改变,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一个人;角度另选法,考生可在“我”字上寻求独特的视角,这个“我”既可以是“本我”,真实的自我,也可以是“他我”,如转换角色,我是一株长在路中央的树,人们对我保护有加,有你,我很幸运。运用这样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深刻的主题。
52,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这是一份52,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共11页。
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原卷版docx、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