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
展开《爱莲说》教学设计
执教者
学校
教学课题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部编版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一课时
教
材
解
析
《爱莲说》所在的部编版语文七下四单元的主题词为“中华美德”,本单元的课文都围绕中华美德展开,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的略读,不适用于文言文教学。《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所写,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句式多样,采用了托物言志手法,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质,表现作者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
学
情
分
析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与语感,借助注释可了解文章大意。他们虽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对很多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不牢。六年级时学生曾学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诗歌以及前一篇课文《陋室铭》,能理解《爱莲说》运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对莲花的象征意义的深入理解需要教师引导。
核
心
素
养
目
标
文化自信:能够识记涟、蕃、淤、濯、亵、隐逸等生难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思维能力:掌握莲花特点,学习托物言志、衬托和象征的艺术手法。
审美创造:感悟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
设
计
思
想
《新课标》指出七年级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感悟运用。本课采用“国家植物园花卉文化节,花卉参与选拔赛”这一情景,串联四个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
方
法
与
策
略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景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语感、朗读、语言组织等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掌握莲花特点,理解托物言志手法,体会作者借莲花表达的心态。(重点)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 。(难点)
教学
资源
与工
具
预习单、学习单、朗读音频、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情景教学导入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近日,国家植物园宣布将举办花卉文化节,现公开选拔花卉节入园花卉,拔得头筹的花卉,组委会将为其单独设展。
环节一
【活动一】君子之文
通知一经发布,引发了强烈反响,牡丹、芍药等花得到了诸多推荐。周敦颐携《爱莲说》前往选拔现场为莲花助力。刚穿越至现代的周敦颐,与选拔赛评委交流存在困难。 请你帮助他将《爱莲说》翻译成现代汉语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读准字音
2.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
3.读出断句和语气。
4.结合注释,理解全文大意。
5.积累文言现象
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现象。(朗读穿插其中)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而传承,由此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环节二
【活动二】君子之行
选拔以来,莲花的推荐较少。面对周敦颐《爱莲说》一文,评委们一时难解其中味。请你帮助周敦颐归纳推荐原因,归纳莲花表层与深层两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
要求:1.根据原文语句;2.分点作答,条理清晰
原文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妖媚,洁净,朴实
2.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
3.香气:“香远益清”——香气清爽悠远,美名远扬
4.风骨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为人独立,令人敬重不敢玩弄。
通过寻找对“莲”的描写,体会、感受莲花各方面的君子品质。要求分点作答,条理清晰。在语言实践中梳理整合信息,培养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
环节三
【活动三】君子之意
既然文章是为了推荐莲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篇幅写到“菊”和“牡丹”呢?评委们对此略有疑惑,请你帮助周敦颐答疑。
(1)“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以突出形象的种表现手法,即为了使所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就用另外的形象来映衬它,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衬托手法:
一处是“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这里作者用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来衬托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爱莲的心意一一在浊世要保持清白的情怀。
一处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旨在突出莲的品格,抒发感慨,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由此可见,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有烘云托月的作用。
美在象征,赋予了莲以君子的形象、君子的品质。菊花——隐逸者;牡丹——富贵者。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作者眼里,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唯独莲象征君子的美好形象,象征品德高尚的君子。可见,周敦颐爱连,是因为莲花的品质正好跟周敦颐的性情品质相契合,爱莲,就是爱君子之德。
教师强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菊、牡丹等花卉意象均含有文化象征意义,花卉的特征是可与人物的品格联系起来,给予人们启示的。于是在作者周敦颐的眼里,莲象征高洁独立,菊象征独善其身,牡丹象征富贵功名。
《爱莲说》美在它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通过托物言志、衬托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描绘了莲的整体形象,既歌颂了莲坚贞高洁的品格,也含蓄表达了自己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此环节合作探究完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赞“莲”背后的深义,加深理解托物言志、衬托、象征等手法及妙处。并结合链接材料,体会周敦颐本人的“君子之行”。
活动四
【活动四】君子之友 (拓展延伸)
评委们终于明白周敦颐赞颂的莲花品质,正是他自身追求的“君子之行”。这样的深意打动了评委,莲花后来居上,拔得头筹,“君子之莲”即将独立设展。此次花卉文化节也圆满结束。
1.幻灯片展示周敦颐的事迹,指出周敦颐不仅崇尚君子,自己也践行了君子的追求。
链接材料:《宋史》中对周敦颐的记载:
① 担任分宁主簿,面对疑案,只审讯了一次就审清楚了;
② 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敢于和凶悍的上级争辩,为囚犯主持公道,使其免于一死;
③ 担任桂阳令,教郡守读书,政绩显著;
④ 担任南昌县令,百姓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
⑤ 担任合州判官,上级是非不分,对他态度不佳,他处之超然;
⑥ 担任广东转运判官,他洗冤昭雪,不辞劳苦,体察民生。
提问学生以上的事迹中体现了周敦颐怎样的君子之行?
预设:正直、不畏强权、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
2.幻灯片展示陶渊明、屈原、鲁迅的名言与事迹概述,请同学们思考哪一位最有可能成为周敦颐的知音。指明学生回答,答案具有开放性,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洁身自好的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深刻认识周敦颐这个人物,通过择友交往的环节,引导学生传承洁身自好的优良品质。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爱莲说》这篇美文,与周敦颐相遇,对话,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共鸣。愿在以后的求学和生活中,你能像周敦颐一样以君子的品格为毕生的追求。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牡丹 憎恶 追求富贵
菊花 隐逸避世
莲 君子之行
洁净 ----- 洁身自好
笔直贯通 托 ----- 言 正直通达
清淡远闻 物 ----- 志 美名远扬
让人欣赏、敬 ----- 端庄、令人敬重
作业布置
课后自读《陋室铭》,比较刘禹锡与周敦颐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哪个对你更有启发?
评价与反思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3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课时安排,学习过程,课后延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3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a>,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3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及反思</a>,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