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22课 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获奖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22课 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2课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课件pptx、第22课互联网的诞生mp4、第22课人工智能之弊端杀手机器人mp4、第22课人工智能机器人索菲亚mp4、第22课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蓬勃发展的现代科技和产业;
重点:能准确把握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难点:认识产业结构的变化。
中职《世界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代世界的基本面貌 第22课 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以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新能源、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技革命。紧密联系的技术群涌现,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科学研究的主体从过去的个人、团体发展到国家,甚至形成跨国协作。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和核心。
二战期间,为快速计算弹道,美国成立了“弹道实验室”。经过 两年多的研制,名为“埃尼阿克”的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45年12月,它开始计算实验室的第一道题目。经 过改进,这台机器成为能进行各种计算的通用计 算机,每秒可进行5000次计算,比之前的运算 器快了上千倍。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它是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
“埃尼阿克”的出现,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此后,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计算机的成本逐渐降低,运行速度大大加快,功能不断加强。 2017年,中国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最高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2.54亿亿次, 当时居全球榜首。
2015年12月31日,"神威·太湖之光"主机研制完成。2017年6月19日下午,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I SC2017国际高性能计算大会上,"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以每秒 12.5亿亿次的峰值计算能力以及每秒9.3亿亿次的持续计算能力,再次斩获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榜单TOP500第一名。本次夺冠也实现了我国国产超算系统在世界超级计算机冠军宝座的首次三连冠。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起来。这一系统最早源于1969年美国军队的内部系统,后来向社会开放,发展为互联网。这种以资源共享为目的,通过数据通信通道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系统,如今已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战后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问世。机器人能代替人在高温、剧毒、严寒、高空、深水等恶劣条件下工作,还具有识别、学习、决策的功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2. 网络系统
互联网(英语:internet),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可以通讯、社交、网上贸易。
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战后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问世。机器人能代替人在高温、剧毒、严寒、高空、深水等恶劣条件下工作,还具有识别、学习、决策的功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3. 自动化技术
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外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其中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又不污染环境,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中国在开发新能源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持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类的空间探索还局限在大气层内。1957年,苏联将一颗重80多千克的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1969年,美国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随着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 各类军用、民用卫星纷纷升空,多种空间探测器 在太空中翱翔,可供科研人员长期工作的空间站 也建立起来。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3天后,嫦娥五号携带月球表面样品返回地球,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获取月球表面样本的国家。航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是现代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1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天通一号03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拉开了2021年航天之战的序幕,也是中国航天“十四五”发展的新征程。
2022年,世界航天航空星光璀璨,太空大片接连上演,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迎新春过大年、中国天宫课堂继续在空间站开讲,梦天实验舱演绎“太空转身”,中国空间站“最后一块积木”完美拼接。
2023年,中国首次火星探索任务天问一号成功实现火星着陆和巡视探索,创作了多项世界之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深空探索领域的实力与成就
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
“长征十一号”首次完成海上发射
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和空间站对接成功
生物技术是现代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无性繁殖(clne, 音译为“克隆”)技术取得重要突破。1996 年,英国科学家通过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成功克隆出小羊,取 名为“多利”。多利没有父亲,但有三个母亲: 一个提供脱氧核糖 核酸(DNA), 一个提供卵子,还有一个负责代孕。它是人类第 一次通过成年哺乳动物体细胞培育出的新个体,是遗传学的重大突破。但克隆技术也带来了道德与伦理问题。
就世界分布而言,发达国家着眼于发展微电子、机器人、航空航天、原子能、现代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朝阳工业”,而将钢铁、一般化工、传统机械制造等高能耗、高污染的“夕阳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020.9.1中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
现代科技革命促使各国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整体比重和从业人口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和从业人口大幅上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中国、美国、德国、 日本、韩国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其中中国完成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美国主导行业不断更替,产业技术不断创新。德国以市场竞争为前提,重视科技创新。日本制定政府主导科技立国的战略。韩国坚持出口导向扶持重点行业发展。
中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1)在经济领域,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也带来极大的不平衡、不平等;2)在政治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网络平台使公民和政府相互监督、密切互动;3)在社会生活领域,人们的身份认同记忆人与人之间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将被重新定位。
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大为提高,终身学习和职业培训日益重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孕育兴起,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第22课 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优秀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物扫描加加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11课 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优质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课程标准,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评优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pptx、工业革命与世界大战那些事教学视频mp4、时光之旅“电气时代”教学视频mp4、珍妮机教学视频mp4、瓦特改良蒸汽机教学视频mp4、蒸汽火车教学视频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