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跨学科】
1.(2024·山东临沂·一模)下列诗句和谚语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葵花朵朵向阳开”反映了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包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答案】C
【分析】(1)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
【详解】A.“葵花朵朵向阳开”,体现了植物受到光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反映了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主要讲南山下种植豆子,野草茂盛,豆苗稀疏,可见野草和豆苗在争夺阳光、水分等营养物质,因此体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植物→蝉→螳螂→黄雀,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又叫环境因素。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是环境影响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结合生活实际】
2. (2024·山东济南·一模)常规稻作指田间仅种植水稻,而“稻蟹共作”指水稻田为河蟹提供栖息场所,河蟹通过取食稻田虫子减轻虫害,河蟹的粪便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稻蟹共作”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稻蟹共作”可促进能量在水稻和河蟹之间循环流动
C.“稻蟹共作”模式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更复杂
D.河蟹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体表有外骨骼
【答案】B
【分析】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详解】A.“稻蟹共作”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A正确。
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错误。
C.“稻蟹共作”模式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正确。
D.河蟹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有附肢,体表有外骨骼,D正确。
故选B。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德州·一模)小果白刺是荒地区常用于防风固沙的小型灌木,有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可依附在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并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果白刺与该药用植物之间是捕食关系
B.叶退化是该药用植物对荒漠环境表现出的适应性
C.小果白刺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D.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但破坏后更易恢复
【答案】B
【分析】(1)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寄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的生物关系。
(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详解】A.根据题干“药用植物可依附在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并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的描述可知,小果白刺与该药用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A错误。
B.药用植物生活在水分稀少的荒漠地区,它的叶退化,可以降低植株的蒸腾作用,来减少水的散失,从而适应荒漠地区干旱缺水的环境;故叶退化是该药用植物对荒漠环境表现出的适应性,B正确。
C.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所以小果白刺可以防风固沙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C错误。
D.对于荒漠生态系统来说,由于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它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因此破坏后不易恢复,D错误。
故选B。
2.(2024·山东泰安·一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生活的所有生物
B.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D.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生态系统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错误。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因此是最大的,D正确。
故选D。
3.(2024·山东泰安·一模)新疆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达20~24%。如果将无核白葡萄移栽到其他地区,则品质和含糖量达不到上述指标。这一事例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A
【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详解】新疆地区白天光照强度大、温度高、日照时间长,能促进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糖类等有机物;并且该地区的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积累,从而提高了葡萄的甜度,并且营养丰富,而其他地区不具备新疆地区的环境条件,因此将无核白葡萄移栽到其他地区,则品质和含糖量达不到新疆地区的指标,这一现象说明环境影响生物。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4·山东临沂·一模)如图中Ⅰ与Ⅱ、Ⅲ间为包含关系,Ⅱ与Ⅲ间为并列关系。以下生物概念或结构之间的关系与图相符的是( )
A.Ⅰ生物圈、Ⅱ草原生态系统、Ⅲ农田生态系统
B.Ⅰ内耳、Ⅱ鼓膜、Ⅲ耳蜗
C.Ⅰ神经系统、Ⅱ中枢神经系统、Ⅲ脑
D.Ⅰ遗传病、Ⅱ白化病、Ⅲ夜盲症
【答案】A
【分析】图中:Ⅰ包含Ⅱ和Ⅲ,Ⅱ与Ⅲ间为并列关系。
【详解】A.Ⅰ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Ⅱ农田生态系统、Ⅲ草原生态系统等,农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是并列关系,A符合题意。
B. Ⅰ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Ⅲ耳蜗,不包括Ⅱ鼓膜,B不符合题意。
C.Ⅰ神经系统包括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Ⅲ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C不符合题意。
D.Ⅱ白化病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Ⅰ遗传病,但是Ⅲ夜盲症是维生素A缺乏症,不是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4·山东枣庄·模拟预测)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B.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D.生物圈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三大生态系统
【答案】D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生物圈中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故A正确。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故B正确。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故C正确。
D.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错误。
故选D。
6.(2024·山东潍坊·一模)蝙蝠食性复杂,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型节肢动物为食。蝙蝠虽然是多种人畜共患病的病毒天然宿主,但自身却不被病毒感染患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蝙蝠的双重呼吸为其空中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B.蝙蝠为病毒天然宿主,说明二者为寄生关系
C.蝙蝠捕食昆虫时至少处于第三营养级
D.蝙蝠等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促进物质循环
【答案】A
【分析】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详解】A.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心脏发达,只有鸟类才有双重呼吸,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活细胞中,因此,蝙蝠和病毒是寄生关系,B正确。
C.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食草的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蝙蝠捕食昆虫,至少属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
D.蝙蝠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对食物的分解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A。
7.(2024·山东潍坊·一模)某科研团队进行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若给该蛙注射褪黑色素,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D.褪黑色素使蛙体色变暗,又可使蛙体色变亮
【答案】D
【分析】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
【详解】A.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变暗,说明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A不符合题意。
B.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说明蛙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B不符合题意。
C.若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说明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调节,切除垂体后,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体色都保持亮色,说明蛙体色的变化受激素调节,C不符合题意。
D.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激素,蛙体色逐渐变暗,说明蛙褪黑激素只能使青蛙体色变暗,D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4·山东潍坊·一模)慈姑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同一植株能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叶形: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呈箭形;漂浮在水面的叶呈椭圆形;而沉水叶呈带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植物出现三种叶形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B.不同的叶形说明生物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C.慈姑的叶形说明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D.慈姑三种不同叶形的出现与环境有关,与遗传因素无关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详解】同一株慈姑,裸露在空气中的叶与漂浮在水面的叶和沉在水中的叶形态不同,该株慈姑的基因型没有发生改变,是环境影响了性状表现。体现了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故ABD说法不正确,C说法正确。
故选C。
9.(2024·山东聊城·一模)一名学生在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后,绘制了食物网简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不仅有捕食关系
B.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环境
C.该食物网中鹰体内有机物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
D.若杂食性的鸟全部被猎杀,则昆虫和绿色植物的数量都会持续增长
【答案】A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相对稳定的,但从总体上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详解】A.杂食性的鸟吃昆虫,但是杂食性的鸟和昆虫又都吃绿色植物,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
C.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C错误。
D.若杂食性的鸟全部被猎杀,则昆虫的数量会因缺少天敌数量增多,当昆虫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因缺少充足食物而减少,所以昆虫不会无限增长,D错误。
故选A。
10.(2024·山东聊城·一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其在土壤中钻来钻去既疏松了土壤,又增强了土壤的通气性。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蚯蚓是消费者
【答案】C
【分析】现存的各种生物都是对环境相适应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又在对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的落叶、残根等转化的腐殖质等为食,将有机物转化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无机物 属于分解者。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时的阻力,体色与土壤颜色相近有保护作用,体表有粘液有润滑作用并能完成呼吸,减少钻土时的摩擦力,表明蚯蚓适应在土壤中穴居生活。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蚯蚓的粪便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增加了土壤肥力,表明蚯蚓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能影响环境。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4·山东聊城·一模)去年暑期,王艳同学随同父母跟团到西藏旅游。刚下飞机不久,就出现了头痛、恶心、胸闷、气短等一系列“高原反应”症状。引发此症状的生态因素是( )
A.温度B.氧气C.水D.阳光
【答案】B
【分析】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这是因为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详解】海拔高的地方大气压低,影响到氧气溶解到血液中的量,气压越低,溶解量越低。西藏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王艳同学到西藏旅游,体内的红细胞及其血红蛋白的含量都是与平原地区的氧含量相适应的,到了西藏后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因此会出现头晕、乏力、眼睛经常会发黑等缺氧症状。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4·山东济南·一模)“一鲸落,万物生”。鲸落指掉入深海的鲸的尸体。鲸落始于盲鳗、睡鲨等食腐动物的啃食,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入驻,鲸骨的脂类在厌氧细菌的分解中释放硫化物,有些硫细菌可通过氧化这些硫化物来制造有机物,为深海贻贝、蛤等软体动物提供营养。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成为一大批海洋生物的宜居场所。根据材料说法错误的是( )
A.鲸落实质上是一个生态系统
B.盲鳗、睡鲨属于消费者
C.硫细菌属于生产者
D.贻贝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A.鲸落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实质上是一个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盲鳗、睡鲨是食腐动物,属于分解者,B符合题意。
C.硫细菌可通过氧化这些硫化物来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C不符合题意。
D.贻贝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属于软体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4·山东济南·一模)下列现象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秋天来了,树叶纷纷凋落
B.蚯蚓在土壤里钻来钻去,使土壤变得疏松
C.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茎为肉质茎
D.竹节虫体型与树枝相似,以保护自己免遭捕食
【答案】B
【分析】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
【详解】A.秋天来了,树叶纷纷凋落,减少水分散失,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蚯蚓在土壤里钻来钻去,使土壤变得疏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茎为肉质茎,减少蒸腾作用,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竹节虫体型与树枝相似,以保护自己免遭捕食,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2024·山东济南·一模)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圈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岩石圈和水圈上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相互独立的
【答案】C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约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B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故AB错误,C正确。
D.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各种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15.(2024·山东淄博·一模)《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于2022年11月5日至13日在中国武汉成功举办,会议的内容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湿地被称为“物种基因库”;“水库”“碳库”,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我县马踏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已经初具规模,修复生态优势明显。如图为该湿地生 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 、B 、C 、D 、E是乙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五种生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是由示意图中 (填图中文字)构成的统一整体。
(2)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库之一,图中代表湿地植物的是 。湿地土壤因长期 处于水分过饱和状态,图中活动相对较弱,生物死后的残体得不到充分分解,长年累积逐渐形成富含有机物的湿地土壤。因此湿地“碳封存”的效果显著。
(3)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4)某段时间由于人们生态观念落后,部分湿地生态系统在人为过度破坏下,出现面积减少、野生动植物失去栖息地,使许多物种陷于濒危境地,湿地功能衰退等现象,这说明
【答案】(1)甲、乙、丙和非生物环境
(2) 甲 丙
(3)甲→B→C→D→E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由图可知: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
【详解】(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故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是由示意图中生产者甲、消费者乙、分解者丙和非生物环境构成。
(2)湿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甲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湿地土壤因长期处于水分过饱和状态,土壤中的丙细菌、真菌等分解者活动相对较弱,植物死亡后的残体得不到充分的分解,长年累积而逐渐形成富含有机物的湿地土壤。因此湿地“碳封存”的效果显著。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为甲→A→D→E,甲→B→C→E,甲→B→C→D→E,故最长的食物链是甲→B→C→D→E。
(4)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所以,某些湿地生态系统在人为过度破坏下,会出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的现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16.(2024·山东淄博·一模)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皮了生物圈,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无废弃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辉煌成就之一,也是一种最早和最生动的生态系统模式。如图为部分无废弃农业“模式图(注:A、B、C为生理活动),请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有。
(3)豌豆通过(填图中字母)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通过豌豆的填图中字母)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一部分会沿着流入消费者体内,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所利用,因此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的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包括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4)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以及农产品加工中的废弃物等物质,经过一定方式处理后,转变为有机肥用到农田中,这些有机肥能为绿色植物提供可吸收和利用的三类物质是 。
【答案】(1)豌豆→人
(2)牛、羊、兔、人
(3) A B 食物链
(4)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分析】(1)题图中:A是光合作用,B是呼吸作用,C是蒸腾作用。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4)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详解】(1)图中的食物链有:豌豆→牛、羊、兔等牲畜→人、豌豆→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豌豆→人。
(2)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有人、牛、羊、兔等牲畜。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豌豆通过A光合作用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有机物一部分通过豌豆的B呼吸作用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一部分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入消费者体内,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所利用,因此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的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包括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4)适当施加有机肥,有机肥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增施有机肥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7.(2024·山东济南·一模)2024年2月2日,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济西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旨在呼吁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修复。图一为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净化的示意图,图二为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三表示图二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生态系统中还可以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所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轮虫、蚊子幼虫、水、阳光等影响水稻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统称为。
(2)图二所示食物网中水蚤和轮虫的关系是;图三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丁对应图二中的生物是。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主要通过(填一种生理过程)使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全部植物固定的能屉值为a,能沿食物链传递效率为10%,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10b+c(填=、>、<)。
(5)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里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够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答案】(1) 消费者 生态因素
(2) 捕食和竞争 鲶鱼、青蛙
(3)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4)太阳能 >
(5)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受到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各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相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详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图一所示人工湿地构成示意图中,水生植物是生产者,多种微生物是分解者,所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消费者。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活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图二中,水蚤捕食轮虫,二者存在捕食关系;轮虫和水蚤都以水生植物为食,二者存在竞争关系。所以,水蚤和轮虫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食物链中愈向食物链后端的生物获得的能量愈少,所以其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也愈少。因此图三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丁位于第四营养级,可对应图二中“水生植物→轮虫→水蚤→鲶鱼”中的鲶鱼、“水生植物→水蚤→划蝽→青蛙”中的青蛙、“水生植物→蚊子幼虫→划蝽→青蛙”中的青蛙。
(3)生态系统的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的,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体固定,通过呼吸作用由生物进入无机环境。
(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即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能沿食物链传递效率为10%,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则a>10b+c。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里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8.(2024·山东德州·一模)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图:图二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三种鸟类的食性不同,A为植食性、B为杂食性、C为肉食性。共构成条食物链。其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鸟类有(填字母)。
(2)B与蝗虫的关系是。
(3)为保护草原不被鸟类取食草籽,将这片草原用网罩起来,一段时间后草原反而破坏。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
(4)图二中乙对应的生物是。
(5)任何一个营养级体内的能量除自身需要和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外,还会有一部分进入到细菌、真菌、蚯蚓等体内。
(6)有同学认为“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为10%~20%,简单理解就是乙体内的能量占甲体内能量的比例在10%~20%之间。”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1) 4 B、C
(2)捕食和竞争
(3)统一的整体
(4)蝗虫/昆虫
(5)分解者
(6)不正确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图一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A,植物→A→B→C,植物→A→B,植物→A→C,其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鸟类有B、C。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B为杂食性,B与蝗虫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鸟吃蝗虫也吃草籽,用网将这片草原用网罩起来,蝗虫没有了天敌,鸟因此数量增多,导致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为其中某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见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图二中乙对应的生物是蝗虫(昆虫)。
(5)在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任何一个营养级体内的能量除自身需要和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外,还会有一部分进入到细菌、真菌、蚯蚓等分解者体内。
(6)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群体中同化量之比,即下一营养级中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之比,而不是两个生物个体之间。所以题干中的观点不正确。
19.(2024·山东聊城·一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图1是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图2是水稻花的部分结构及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稻田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2)往稻田里施肥,主要是给水稻生长提供;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填结构名称)运输到其他器官。
(3)图2为水稻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结构①是,其内成熟的花粉散落到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受精后,结构④最终发育成(填果实或种子)。
(4)水稻种子结构与玉米相似,其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 ]。
(5)研究人员利用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水稻新品种。
【答案】(1)水稻→蝗虫→青蛙→蛇 太阳能(或光能)
(2)无机盐 筛管
(3) 花药 果实
(4)[A]胚乳
(5)转基因
【分析】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③柱头,④子房,A胚乳,B胚。
【详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根据图示稻田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稻→蝗虫→青蛙→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往稻田里施肥,主要是给水稻生长提供所需要的无机盐。水稻是单子叶植物,胚乳储存营养,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种子的胚乳中储存,能够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3)观图可知:结构①是花药,其内成熟的花粉散落到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受精后,④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4)水稻和玉米都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A胚乳中。
(5)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水稻新品种,研究人员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20.(2024·山东德州·一模)宣传片《青岛-北纬36度上的理想之城》提到,众多水鸟迁飞过程中选择胶州湾作为停歇地和中转站,其中就有全球濒危物种中华风头燕鸥。图一表示与中华凤头燕鸥有关的部分食物链,图二是胶州湾湿地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E 表示生物,①-⑥表示生理过程。
(1)鸟类飞行消耗大量能量,中华凤头燕鸥可通过图一中条食物链来获取能量.图二包含了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中华凤头燕鸥对应的字母是。从能量供应的角度,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征有(答出一条)。
(2)鸟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及动植物遗体等被图二中的(填字母)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此外,动物也能够通过图二所示的(填序号)过程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胶州湾饵料丰富,中华凤头燕鸥等鸟类在此栖息、育雏,一对中华凤头燕鸥一年只产1枚卵,由父母轮流孵卵和共同育雏。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行为。
(4)有十余条河流汇入胶州湾,若大量排放污水将会破坏胶州湾的生态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 5/五 E 消化能力强,食物消化时间短,直肠短粪便及时排出
(2)B ④⑤⑥
(3)先天性
(4)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分析】图中A生产者、B分解者、CDE消费者、①光合作用、②④⑤⑥呼吸作用、③分解作用。图中的食物链:A→C→D→E。
【详解】(1)图中有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沙丁鱼→中华凤头燕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滩涂蟹→中华凤头燕鸥、浮游植物→滩涂蟹→中华凤头燕鸥、浮游植物→蛎虾→中华凤头燕鸥鸟、浮游植物→蛎虾→乌贼→中华凤头燕鸥鸟共计5条食物链。中华凤头燕鸥位于各食物链的顶端,因此,中华凤头燕鸥可通过图一中5条食物链来获取能量,图二包含了其中的一条食物链A→C→D→E,中华凤头燕鸥对应的字母是E。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鸟食量大,食物消化时间短,直肠短粪便及时排出,使鸟在飞行过程中及时获取充足的能量和减轻体重。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搏次数多,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液运输能力,满足飞行时氧气和营养的供给及废物的排出。
(2)鸟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及动植物遗体等被B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此外,动物也能够通过④⑤⑥呼吸作用过程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胶州湾饵料丰富,中华凤头燕鸥等鸟类在此栖息、育雏。一对中华凤头燕鸥一年只产1枚卵,由父母轮流孵卵和共同育雏。从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这属于先天性行为。
(4)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环境破坏的程度过大,则不容易恢复原状,有十余条河流汇入胶州湾,若大量排放污水将会破坏胶州湾的生态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1.(2024·山东淄博·一模)近年淄博市通过开展生态水系建设、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等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沿孝妇河行走,水波荡漾,鱼虾浅底,白鹭翩翩……图一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二是该生物兴趣小组指导教师绘制的此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包括了图一中含蟹的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该食物链。
(2)此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填字母),该生物与图一中的鱼之间的关系是。
(3)图二中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生理过程的是(填数字)。该生态系统经过治理和自我修复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意味着生态系统的能力有所增强,可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答案】(1)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
(2) b 捕食和竞争
(3) ②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4.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图一: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二:甲表示分解者,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消费者;①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②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③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④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化石燃料燃烧。
【详解】(1)图二中的食物链是:乙→c→a→b,包含了四种生物,在图一种包含蟹且由四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只有一条: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
(2)沿食物链方向,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能量最少的应当是b。b代表鹭,鹭以鱼为食,属于捕食关系。鹭和鱼都以虾为食,故鹭和鱼属于竞争关系。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图中②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表示光合作用。图二中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生理过程的是②。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说明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22.(2023·山东济南·一模)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范围越来越广。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宣布了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一)及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狐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图一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加入的生物成分是。
(2)图二中的甲的作用是,鸡与菜青虫的关系是。
(3)如果黄鼠狼数量增多,鸡的数量会减少;一段时间后,各类生物又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有。
(4)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的不同之处是。
(5)图二中的①②③④若代表气体,与其不同的是。
(6)为达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么办,写出一条。
【答案】(1)白菜→菜青虫→鸡→黄鼠狼→狐 分解者
(2)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捕食和竞争(少一不得分)
(3)自动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4)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5)①
(6)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植树造林等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图二中:①③④是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②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详解】(1)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单向、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故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能越少;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能越多。图一中共有4条食物链:白菜→菜青虫→鸡→狐;白菜→菜青虫→鸡→黄鼠狼→狐;白菜→鸡→狐;白菜→鸡→黄鼠狼→狐。可见,狐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最长的白菜→菜青虫→鸡→黄鼠狼→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2)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二中的甲是生产者,其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给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题图中,鸡捕食菜青虫,两者是捕食关系;鸡和菜青虫都捕食白菜,两者是竞争关系。可见,鸡和菜青虫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可见,如果黄鼠狼数量增多,鸡的数量会减少;一段时间后,各类生物又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的不同之处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而物质是循环的。
(5)图二中的①②③④若代表气体,与其不同的是②是吸收二氧化碳,其余是释放二氧化碳。
(6)为了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
23.(2024·山东菏泽·一模)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生理过程(填图中字母)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内。
(2)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写出图中一条食物链:。
(4)此图中,碳回归无机环境的途径有(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5)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C
(2) 被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甲→乙→丙→丁
(4)ABD
(5)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绿色出行等(说明: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活动,增加CO2的吸收。)
【分析】分析图: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分解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D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
【详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为自己和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C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内。
(2)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3)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分析图可知,图中A是呼吸作用,B是分解作用,C是光合作用,D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甲是生产者,乙、丙、丁属于消费者,戊属于分解者。所以图中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丁。
(4)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碳进出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而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作用。所以图中碳回归无机环境的途径有ABD。
(5)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绿色出行等。
24.(2024·山东聊城·一模)如图所示,某谷子(粟)农田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位于土壤中的某些细菌、真菌及蚯蚓等生物则属于,其对自然界中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2)图中食物链有条,此生态系统中兔与草的关系是,谷子(粟)和田间杂草的关系是。
(3)的存在,有利于农田谷子(粟)产量的提高。
(4)在“谷子(粟)→兔→鹰”食物链中,当鹰大量减少后,兔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将会是下图中的_____。
A.B.
C.D.
(5)若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理论上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最高。
(6)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中所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包括生物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成分。
【答案】(1) 谷子(粟) 分解者 物质
(2) 3 捕食 竞争
(3)鹰和食虫鸟(食虫鸟和鹰)
(4)C
(5)鹰
(6)非生物(阳光、空气和水等)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该生态系统中,谷子(粟)是生产者。位于土壤中的某些细菌、真菌及蚯蚓等生物则属于分解者,其对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形成的食物链有谷子(粟)→昆虫→食虫鸟→鹰,谷子(粟)→兔→鹰,谷子(粟)→吃草籽的鸟→鹰,有3条食物链。兔以草为食,属于捕食关系,谷子(粟)和田间杂草的关系是竞争关系,争夺阳光,空气等。
(3)通过分析可知,鹰和食虫鸟(食虫鸟和鹰)的存在,有利于捕食昆虫,有利于农田谷子(粟)产量的提高。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谷子(粟)→兔→鹰”食物链中,当鹰大量减少后,兔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将会先增加,后减少。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若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理论上鹰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最高,因为鹰的营养级最高。
(6)图中的谷子属于生产者,昆虫等动物属于消费者,而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中所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包括生物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非生物(阳光、空气和水等)成分。
25.(2024·山东济南·一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无机环境的是(填符号),图中丙的生活方式是。
(2)请写出图中鹰和食虫鸟的关系是。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若该农草原生态系统被污染,则鹰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
(5)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植物的[ ],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为尽快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怎么做。(写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做法即可)
【答案】(1)乙 腐生
(2)捕食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单向递减、逐渐递减 生物富集
(5) b光合作用 碳-氧平衡 随手关灯、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等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大多数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细菌和真菌)。
(2)据图所知:甲是生产者;乙是非生物部分;丙是分解者;b表示光合作用; acd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除了构成食物链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外,还有属于无机环境的乙,作为分解者的丙。
细菌和真菌(分解者)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因此丙的生活方式是腐生。
(2)根据题图,鹰通过捕食食虫鸟来获得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因此,两者之间是捕食关系。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平稳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会处在一个动态平稳状态,各营养级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数量将稳固在一个水平上。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4)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若该农草原生态系统被污染,则鹰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最高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5)绿色植物进行b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
实现碳中和,首先从“低碳”生活开始,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二氧化碳两方面入手。作为中学生,我们的具体方法有: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等。
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7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7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7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7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人的营养(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人的营养(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人的营养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人的营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4 人的由来(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4 人的由来(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4人的由来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4人的由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