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上西门豹治邺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上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上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出塞教案
展开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3.能借助多种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2.能借助多种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构划学习任务群,创设任务情境
1.课前谈话。
2.出示词语,读词语。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指名说说这些词语一般都会用来形容哪些人。
4.师小结。
无论是岳飞还是包拯,无论是边关将士还是爱国志士,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这些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我泱泱华夏大地,诠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担当!欢迎走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文主题单元。本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经典古诗《出塞》。
5.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入情入境,指向单元要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释“塞”解题,了解诗人
1.理解“塞”,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检查课前预习单,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3.小结:古时,边塞战争连绵不断,于是就有了大量的以边塞为描写内容的古诗,这样的诗,我们叫作边塞诗。而王昌龄,正是边塞诗人中杰出的代表。
4.了解诗人,出示边塞诗及王昌龄简介(略),指名朗读。
任务二:链接经典,厘清题材
1.引导学生回顾,导人新课。
提问:你觉得边塞诗可能写到哪些内容呢?
2.生交流反馈,相机指导。
预设:流传千古的边塞诗,或描绘了边塞风光的苍凉,或写出了连年战争的残酷,或倾诉了边关战士的思念。
3.出示诗句,指导朗读。
壮阔的边塞,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独的边塞,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残酷的边塞,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悲壮的边塞,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任务三:整体感知,感受节奏
1.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读古诗,相机纠正发音。
“教”应该读一声,古代诗词讲究平仄规律。
3.提问:初读之后,关于这首诗的字数和表达的情感,大家还有什么感受或质疑?
预设一:同样是表达情感,诗人为什么不写成五绝或者是错落有致的长短句,就像宋词那样?
预设二:为什么非得每句七字,关键是表达的情感很特别,似乎还有点“抱怨”的意思呢。
任务四:预习分享,初解诗意
1.学生再读古诗,圈出诗中的景物。
2.提问:从短短四句诗中,你读到了哪些景?
预设:明月、边关、阴山。
3.全班交流谈论:透过诗句,你还能读到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
(组织学生先交流文中的景物,进而联想在边塞可能出现的景和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多角度交流。)
任务五:细品诗句,感悟诗情品读关于“月”的诗句。
出示诗句,指名朗读,感悟古诗中“月”的意象。
李白笔下的明月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笔下的明月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继笔下的明月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王安石笔下的明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而王昌龄笔下的明月则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全班讨论:古诗词中“月”被诗人反复吟咏,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
学习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
1.全班齐读第一句。
2.提问:为什么不同朝代的景物会出现在同一幅画中?
3.小组交流,讨论反馈。
预设: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
4.播放视频,了解边塞战乱简史,师解说创作背景。视频文字:秦统一六国后,边关便战火纷飞,连绵不断。秦汉时期,匈奴入侵;魏晋时期,五胡乱华;隋唐时期,突厥入侵……至王昌龄写下《出塞》,边关战火从未熄灭,数以百万戍边将士,浴血沙场,马革裹尸。
5.理解互文。通过上下文两个部分或词语的交错使用,相互补充,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看似各自描述,但是相互呼应,共同指向秦汉时期的明月和关塞。
6.提问:此时,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你能读懂诗人王昌龄想告诉我们什么。
7.全班齐读。
学习感悟“万里长征人未还”
1.通过观看视频(见课件)感受边塞的荒凉、戍边生活的艰苦,思念的家乡是如此遥远。
2.师范读后提问:孤城中,明月下,这些驻守边关、无法还乡的将士们,可能在想些什么?谁来说说?
预设一:他们可能在想:家乡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师引导:是啊,“草长莺飞二月天”,家乡现在该是春暖花开了吧?这荒凉的边关,看得见春暖花开吗
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预设二:“绿树阴浓夏日长”,家乡的弟弟妹妹该在院子里那棵大树下乘凉吧?
师引导:可是,这凄冷的边关有这样的景象吗?所以,你只能将满腔思念化作一句诗
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创设情境,体会感情,完成练习单。
提问:身在边关,心念家乡。那么戍边战士的父母,他们望着一轮明月,又在想什么、做什么呢?
4.生分享,师相机指导。
5.提问:“人未还”包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据史书《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时曾将士兵戍边的时间从1年延至3年,后又从3年延至6年,最后竟从6年延至9年。戍边的战士还有可能回到家乡吗?
6.(师播放战争场面视频)提问:面对这样残酷的战争,面对这些生死难料的将士,能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
预设:同情、气愤、悲愤。
7.指导朗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学习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提问:飞将军是谁?诗中为什么如此期盼飞将军还在?
2.(出示高适的《燕歌行》)那些将军是“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们是“战士生前半死生”。此时此刻,如果你是王昌龄,你想对飞将军说什么?你想对皇帝说什么?你想对将士们说什么?你想对老百姓说什么?
3.师生配合朗读宋代诗人陆游“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和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出不同的情感。
4.外敌未除,国家危亡,陆游不禁轻声叹息道: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朝廷无能,良将难寻,我不禁大声呐喊: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战火纷飞,哀鸿遍野,我不禁悲声呼唤: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这仅仅只是将士们的愿望吗?
6.生齐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这节课,我们跟随王昌龄的脚步,走进了《出塞》这首诗的深处,见到了诗中所蕴藏的那些景,那些人,那些事,从而感悟到王昌龄在诗中所表达出的浓浓的家国情怀。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的努力,才使我们的国家国富民强,良将如云,走进了一个崭新时代。
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诗题,读古诗,品诗句,促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紧扣诗题,了解“边塞诗,初读古诗,读出韵味,自主学习,了解诗意,品味古诗,感悟诗情,创设情境,指导背诵,默写古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