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南大附中(一二一校区)2024 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云南大附中(一二一校区)2024 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根据提示默写,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襁褓(qiǎng)枭鸟(xiā) 一代天娇(jiā) . . .
B .萌庇(yìn)虬枝(qiú) 引颈受戳(lù) . . .
C .沉湎(miǎn)臆测(yì) 相濡以沫(rú)
. . .
D .希冀(jì) 倒坍(tā) 一泄千里(xiè)
. .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 .马航 MH370 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
B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 .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
D .“天鲲号 ”不仅身躯庞大,而且拥有国际领先的智能集成控制系统。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贸然 筵席 引申义 丰功伟绩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应许/里应外合 纤细/屡见不鲜 浩瀚/颔首低眉 . . . . . .
B .适当/锐不可当 漂荡/虚无缥缈 喑哑/黯然失色 . . . . . .
C .煞白/大煞风景 谀辞/冻饿之虞 绯红/妄自菲薄
. . . . . .
D .行辈/体色当行 扶掖/笑靥如花 亵渎/浑身解数
. . . . . .
5.下面是学生作文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成长的路上,挫折也伴随着我们快速成长,但只要认准方向努力,就能打出灿烂的明天。
B .炎炎夏日,我举目远眺:看到水鸟笨重的身躯掠过水面,羽毛划过水波发出的好听的声音。 C .环保工人的善是他们在我们吹着空调的时候,顶着太阳,流着汗,鼻头上早已挂满了汗珠。
B .遵循
压榨
金钢钻
心无旁鹜
C .端祥
逞能
混合物
鸠占雀巢
D .萧索
制裁
侯车室
形销骨立
D .你走过来,伸手一把把我从地上拉起来,紧紧地抱着我,拍着我的背说: “别怕,有我在。 ”
6. 为记录盐都的变迁,学校要制作一本《时间的痕迹——老盐都的记忆》的册子,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任务一)方言拾萃
盐都方言形象幽默,富有韵味。请从下表提供的四个方言词语中选择一个,说说它的妙处。
盐都方言 含义
妙处
指一个人在面对其他人看来不足为奇
惊抓抓
的事时,表现出过于惊慌与害怕的样子
以尖叫和手突然张开来表现人的惊慌与害怕,形象而 生动
无事闲逛。这里的灯是指旧时悬挂起
①灯儿晃
来或手提的照明灯
选:
②撑花儿 雨伞。撑,张开。
③搭扑趴 摔跟头。搭,方言读 dá , 摔
④巴心巴肠 全心全意。巴,紧贴
2 .(任务二)老物记忆
表达效果:
同学们拍摄了下面一组盐都“老玩意儿 ”的照片,请你从中选择一张,参考示例,给它配上一句优美的话。(要求: 体现物件特征,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示例:摇椅﹣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
“老玩意儿”照片:木梳 茶壶 折扇 彩灯
3 .(任务三)旧事回顾
同心路社区编辑《老盐都的故事》,需要召开在盐都土生土长的 60 岁以上居民的座谈会,下面这则通知有三处不 正确的地方,请指出。
通知
我社区正在编辑《老盐都的故事》,为了丰富书籍内容,展现老盐都的特点,现诚邀请大家在 4 月 25 日参加座谈会, 请大家相互转告。
同心路街道办事处 2018 年 4 月 20 日
错误①:
错误② :
错误③ :
7.根据提示默写。
①孔子说:“ , 。”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以此为乐。
②此中有真意, 。(《饮酒》陶渊明)
③秦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崔颢)
④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⑤中秋节,在异乡求学的李明,用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 ”的诗句,编辑微信,发给父母,
表达美好祝愿。
8.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起起伏伏、悲悲喜喜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简述
....
其“三起三落”的人生故事。
①青面兽杨志(《水浒传》) ②祥子(《骆驼祥子》)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希望乃生命的灵魂,心神的灯塔,
成功的指导者。”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②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请展开想象,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 现的画面。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 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 赐晏子酒,酒,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 民生长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寡人反取病焉。
1 .本文选自《 》,晏婴即该书的主人公。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王君臣几次提到“齐”“齐人”,可见他们是想借羞辱晏子来羞辱齐国。
B .晏子“避席对曰”的行为,既不失礼节,又显得胸有成竹。
C .晏子一席话巧妙设喻,诙谐幽默又无可辩驳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善辩。
D .楚王对晏子的评价从“习辞者”到“圣人”,说明他被齐国人彻底征服。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会背诗算不算本事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很火。背诵竞技的形式,使得很多人说这本质上是一场记忆力大比拼,是高考模式的可悲 延伸,是对青少年的误导。确实,我也曾受机械记忆教育的负面影响,因此理解他们的悲叹。但冷静地想想记忆在学 习中扮演的角色,我觉得如上观点仍有可商榷之处。
我认为不能以“不就会背个诗吗,算什么本事”这样高冷的腔调去贬低选手的实力。且不说在数年如一日的积累 过程中下了多少功夫,单是在最躁动不安的年纪,能腾出安静的心境去装纳诗词,能不盲目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 到平仄韵脚中开辟出一隅静土,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敬的举动。能坐得住、静得下来,这些品质都是我们身上十分 稀缺的。
当然,我不会全盘否定所有的反对者。因为的确很多人透过这档节目,在郑重地表达对“记忆学习”的忧虑。但 是我们的忧虑很容易反弹到另一个极端。从前是鼓吹背诵、强调记忆, 现在是贬低背诵、贬低记忆,好像那是抹杀想 象力、创造力的万恶之源,一看到靠记忆取胜、考察记忆的竞技与测试,就觉得不科学、反人性,对记忆过度警惕、 排斥。一些教英语的反对背单词,一些教中文的反对背诗句,这种行为很偏颇的。
可能你不愿承认,但很多时候,记忆是理解、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在记忆达不到一定量的条件下,奢谈创造是不 靠谱的。在单词量达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没法优美地遣词造句;在对古体诗掌握得不够熟稔的时候,没法泼墨创造。 相比于“此节目宣扬死记硬背”,这种贬低记忆、跨越步骤、无视学习规律、片面迎合惰性痛快的“教育理念”,才 是对青少年真正的误导。
“不就是会死记硬背么”的背后,有两股根深蒂固的偏见。其一,将所有记忆等同于死记硬背。其实很多时候, 如果真的静下心去捕捉到震撼心灵的美感,不必刻意去记也会过目不忘。一说记忆就是死记硬背,只能说明,持有此 偏见者是个很不会学习的人。
其二,把记忆和创造人为对立。在网上看到了一条呼声很高的评论:“这样隆重的诗词大会,绝没有一个诗人。” 其实就这档节目本身而言,选手只能展示出“会背”的功底,至于到底会不会写,我们完全无法得出结论。但有些人 喜欢在记忆力和创造力之间树起人为的对立——特别能背诵的人,都是被束缚的,肯定没有创造力,继而推出“我是
不会背,可我没被扼杀创造力啊”的心理安慰。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因为它是种音韵优美的文学体裁,还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生活态度 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离了手机就活不下去、被各式信息碎片裹挟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向这些选手投去一 瞥敬意,少一点警惕和挑剔,多一点善意与欣赏。只有让诗歌与诗意找到自己的位置,它们才可能跨越时空,润泽你 我的心灵,对我们的精神世界进行净化和守护。 一位网友说得好:让小孩背那么多古诗词有什么用?待他成人时,见 到晚霞不是说“真好看”,而是“一片晕红疑著雨,晚风吹掠鬓云偏”。
1 .下列不属于文中“会背诗的选手”的特点的一项( )
A .盲目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能静心背诗。 B .数年如一日的积累。
C .每个人都在年纪轻轻时就能沉住气静下心。 D .能坐得住、静得下来。
2 .作者否定“不就是会死记硬背么”的说法下列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所有记忆都等同于死记硬背是不对的。
B .记忆是学习必须的过程,不可或缺。
C .能背书不代表没有创造力。
D .记忆不会让人产生惰性。
3 .作者对“会背诗算不算本事”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算本事,因为会背诗的人一定有坐得住、静得下来的品质。
B .算本事,因为会背诗的人能对我们的精世界进行净化和守护。
C .算本事,因为会背诗的人的能寻求“我没被杀创造力啊”的心理安慰。
D .算本事,因为会背诗的人具备良好的理解、创造的基础和前提。
12.说明性文章
落日的幻觉
①日落确实很美, 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 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 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 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 10 倍以上(这首先 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
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 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 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 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
产生的。
④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 87
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 26.5:32。 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 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 的。
1 .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
①作比较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下定义 ⑤列数字 ⑥作诠释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⑤⑥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
C .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 和大小。
D .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13.阅读下面的文字, 回答各题。 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扶青
①地名是“城市的脸,市民的眼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永载着市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洋地名入 侵,看起来很“潮”,实则东施效颦,经不起推敲。有媒体曾随机选取全国 12 座城市 240 个小区,发现 1/5 的小区在 命名的时候,都含有外国的信息。明明是中国的建筑,与异城风情毫不相干,却硬要冠上什么加州水岸、普罗旺斯等 洋名,用意何在呢?其实取洋名的风气大部分是从小区兴起的,一提到浪漫,言必称“巴黎”,想宣称时尚,就缀上 “纽约”,甚至建筑本身也大搞欧美风,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应该说,这里面存在商业 炒作的成分,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借鉴、可使用的元素很多,一些开发商滥用洋地名,实则是缺乏文化自信、 价值观混乱的表现。
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取地名的方式值得反思。比如地名雷同、缺乏特色,很多城市都有解放路、 人民路、花园 路,甚至用一、二、三、四这样的数字简单命名。这样的方式也许便于管理,但未免有些千篇一律。相形之下,许多 保有历史含义的命名,譬如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乌衣巷、重庆的打铜街等,不仅识别度高,也别有韵味。还有就是, 一些地方存在随意改名的现象,特别是随着行政区域的调整,为了表示是新地名,或者为了扩大影响,故意将专名更 换。有统计称,近 30 年时间里大约有 6 万个乡镇名字和40 万个村名被弃用。这样的方式,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有割
断历史的危险,等到以后想要恢复古地名,大众往往又不知其所以然了。其反映的是, 一些地方没有意识到地名是历 史的宝贵遗产,从内心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体认。
③地名并非一个枯燥的名称,而是代表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刻度,存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等多方面的意义。
比如,提起荆州,人们会想起三国故事;谈及西安案板街,就会让人梦回唐朝;说起绍兴,人们马上指出是鲁迅故乡。
这说明,地名从来不是空荡荡的概念,它和当地气候风俗、经济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就是让人们有了身份认同感,当我们问起“你是哪里人 ”时,不仅是在询问地城籍贯,更是在询问一种情感归属。现 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地城归属感看似削弱了,然而对家乡有认同感的人,依然会大大方方地说出
自己的籍贯。这正是文化基因的力量。从维系市、县、乡、村的感情,到建立对某省人的认同,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感,这其中蕴含着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产生的精神 文化的深刻影响。具体在地名上,也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一个 地名不仅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还要让人记得住乡愁、挂得住乡情。
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市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是“城市的脸,市民的眼”。
B .一些开发商为了能让小区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在为小区起名时滥用洋地名,这其实是缺乏文化自信、价值观
混乱的表现。
C .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乌衣巷、重庆的打铜街等,不仅识别度高,也别有韵味。
D .地名并非一个枯燥的名称,而是代表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刻度,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让人们有了身份认同感。
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正是文化基因的力量”的“这”指的是什么?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 用。
三、语言表述
14.请结合语境再仿写一句话,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
无助,不怕,只要重燃希望就好;寂寞,不怕,只要调整心态就好; , , 。
四、写作
15.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用上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③不得抄袭或 套作;④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题分析】
A. 一代天骄。B. 荫庇、引颈受戮。C. 正确。D.倒坍(tān) 、一泻千里。
.
2、D
【解题分析】
A. 语序不当,应为“中国大陆的许多游客”。 B. 语序不当,把“解决、分析、观察”调换顺序为“观察、分析、解 决”。C.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 D.没有语病。
3、A
【解题分析】
A 项正确。BC 三项修改为: B.心无旁骛 ;C.端详 鸠占鹊巢;D.候车室。
. . . .
4、D
【解题分析】
A 项,yīng∕yìng,都读 xiān,都读 hàn ;B 项,dàng∕dāng,都读piā ,yīn∕àn ;C 项,shà∕shā,都读yú , fēi∕fěi; D 项,都读háng,都读yè,都读xiè。故选 D。
5、D
【解题分析】
A.“挫折”“快速成长”搭配不当。
B. “远眺”“羽毛划过水波发出的好听的声音”不合逻辑。
C.改为“流着汗,鼻头上早已挂满了汗珠”不合逻辑。 故选 D。
6、1.【任务一】①用灯晃来晃去的样子来比喻人无事闲逛,十分形象。②撑开的雨伞形状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形象生 动又富有美感。③用“扑 ”和“趴 ”两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人摔倒后四肢张开,趴在地上的样子。④“ 巴心”, 紧贴着心;“巴肠 ”紧贴着肠。形象地表达出全心全意地为人着想之意。
2.【任务二】示例:(1)木梳——你在发间轻轻掠过,一如妈妈温柔的手指。(2)茶壶——茶香悠长,岁月静好。(3) 折扇——闲看流云,轻摇时光。(4)灯笼——点亮节日,点亮吉祥,点亮幸福。
3 . 【任务三】(1)对象不明确 (2)具体时间不明确 (3)具体地点不明确
【解题分析】
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方言的赏析。从四个方言中选择一个赏析作答即可。①“灯儿晃”和②“撑花儿”结合题目中给 出的含义,可知运用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角度分析。③“搭扑趴”和④“巴心巴肠”可从词 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如:“撑花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伞撑开时的形状,就盛开的花朵一样。给人以亲切和美 的感受。
2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仿照给出的例子,从给出的“木梳、茶壶、折扇、彩灯”四个“老玩意儿” 中选择一个,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物件的特点和蕴含的意义作答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3 .试题分析:考查应用文写作。通知的基本格式:(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通知”或“关于 xx 的通知”。(2) 称呼:换行顶格写被通知方的名称,后加冒号。(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议通知要包括会议内容、 时间、地点、出席对象和有关准备事项等。(4)署名: 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是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5)日期:写 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这则通知的问题主要在内容上:通知的对象不明;时间不具体;参加座谈会的地点不清楚。
7、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欲辨已忘言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⑤
千里共婵娟 【解题分析】
默写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需要注意“辨 ”“鹦鹉 ”“婵娟”的写法。
8、(1)示例:杨志早年流落关西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后因丢失押送的花石纲而避难江湖;因杀了泼皮牛二被刺 配北京大名府后得到梁中书的提拔器重,后又在黄泥岗被吴用等人劫走生辰纲而被迫落草;梁山聚义后排名靠前且颇 有战功,最后征讨方腊时因患病寄留而病逝。
(2)示例:鲁滨逊身陷荒岛,怀着生存下去的希望,利用自己的学识及者慧,建起了房子,造了木船,种了小麦、玉 米,还养了山羊,制作陶器等,保证自己生活所需。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并没有让他放弃希望,他依然在岛上好好生 活着。他相信只要有希望,就永远不会绝望!
【解题分析】
(1)杨志和祥子人生都经历了“三起三落”,如祥子,祥子流落北平当人力车夫,经过三年奋斗买了辆新车,后来连 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祥子卖掉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的攒下来的钱,却被孙侦探敲诈走了;婚后虎妞为祥 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后为了虎妞的丧事,祥子又把车卖了。
(2)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理解句子的意思。如保尔怀有“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理想, 在疾病身、丧失了战斗能力、永远没有归队希望的时候,他曾绝望地想用枪来自杀。但他最终战胜自我,坚持读书、 写作,最终写出备受赞赏的小说。希望也影响了保尔的人生。
二、阅读
9、 (1)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的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⑵思念家乡的惆怅、飘泊不定的伤感、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的忧伤。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 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
无言。据此理解作答。
(2)《浣溪沙■春日即事》是宋代词人刘辰翁的词作。此词以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人。所写的是思乡之情,又不 全是乡思,把从午睡后到傍晚的一段百无聊赖的情思和盘托出。本篇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 更增添乡思的无 比惆怅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春天到了,几行翠绿的新柳上几只乌鸦在啼叫,想想当初春天离开家,便是天涯相隔。 午睡初醒时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卷起了画,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 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
10、1 .晏子春秋
2 .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变得善于偷盗了吗?
3 .D
【解题分析】
1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本文选自《晏子春秋 · 内篇杂下》。
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 ”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 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句中的重点词语:得无:莫非。盗:偷盗。
3.D 错误,本文主要描写了晏子面对楚国君臣对他和齐国的侮辱所进行的争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冷静,从容不 迫,临危不惧,机智善辩的品质和不畏强权,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使得楚王屈服。
【题目点拨】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了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大臣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前来,我想
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
身边的大臣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什么人?’我回答 说:‘是齐国人。’大王问:‘犯了什么罪?’我再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他们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问 道:“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他是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站起身来,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 枸枳树,叶子虽然相类似,但是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这样的原因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
现在百姓出生成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百姓变得善于偷盗了吗?” 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1、1 .A
2 .D
3 .D
【解题分析】
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 项,“盲目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 ”错,会背诗的选手是“不盲目追随同龄 人聚集的潮流”的。故答案为 A。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理解。依据文章第 5、6 段的内容可知,文中并没有“记忆不会让人产生惰性 ” 关系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故答案为 D。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 项,“算本事,因为会背诗的人具备良好的理解、创造的基础和前提 ” 的理解错误,依据“可能你不愿承认,但很多时候,记忆是理解、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可知,这不是必然的,而是或 然的。故答案为 D。
12、1 .D
2 .B
【解题分析】
1 .“速度每秒减慢 87 千米 ”——列数字,“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 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作比较、打比方,介绍幻觉产生的原因——作诠释,故选 D。
2 .B 错误,选文重在介绍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和幻觉产生的原因。
13、1 .D
2 .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3 .“这”指的是“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地域归属感看似削弱了,然而对家乡有认同感的人,依
然会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的籍贯”。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以荆州与三国故事的关系、西安案板街与
唐朝的关系、绍兴与鲁迅故乡的关系为例,论证了“地名从来不是空荡荡的概念,它和当地气候风俗、经济文化等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观点。
【解题分析】
1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 D:地名让人们有了身份认同感知识它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故选 D。
2 .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论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 句。通常不用比喻、否定、反问、设问、疑问等句式。面对此类试题通常从几方面入手:①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 心论点;②开头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③看中间,提炼论点。这篇文章的题目“地名要让人得住乡愁 ” 就是中心论点。据此作答。
3 .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这正是文化基因的力量”中的“这”指的是“随着经济 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地城归属感看似削弱了,然而对家乡有认同感的人,依然会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的籍贯”。
“比如,提起荆州,人们会想起三国故事;谈及西安案板街,就会让人梦回唐朝;说起绍兴,人们马上指出是鲁迅 故乡。”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荆州、案板街、绍兴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地名从来不是空荡荡的概 念,它和当地气候风俗、经济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观点。据此作答。
三、语言表述
14、失败 不怕 只要爬起来就好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 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 意流畅。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四、写作
15、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最美的风景
看风景,不该在山顶,因为东坡曾云:“高处不胜寒”。其实,我更欣赏的是尼采的处世之道,也就是从半高处 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
周汝昌先生无愧“为芹辛苦见平生”的美誉。虽一生坎坷,耳聋目近盲,但他在辛苦的研究路上一走就是六十载。 时年九十余岁,他仍坚持每天用盲文写作。是什么东西有如此大的魅力,令一个人为此痴迷一个甲子?不是名和利, 而是在过程中享受的乐趣。班廷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最美的风景, 不在山顶,而在路上。世上为一项事业痴迷的人之所以痴心不改,大抵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个道理。
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
“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被誉为“征服冠军的冠军”。他不因先天身体缺陷自暴自弃,而是用“丁”形义肢踏上 跑道。艰苦的训练,只为登上奥运赛场。他鼓足勇气竭力在赛场上奔跑。虽然他最终无缘领奖台,但微笑仍在他脸上 绽放。
为什么幸福不只眷顾达到巅峰的人?因为尚在路上的人有目标与追求,正如王绍男所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 到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纵然路远天寒,但只要有追求,路上流光溢彩、摇曳多姿的美景照样迷人!
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衣着土气的“大衣哥 ”凭借雄厚的实力唱响中国。此后,他的生活便被鲜花、掌声簇拥。然而,这一切给予他的 不是幸福,而是无奈。追梦路上享受的单纯快乐似乎已被所谓荣誉光环渐渐消磨殆尽。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归音乐本 身,与路上的美景重逢。
史蒂文森说过:“怀着希望去旅行,比到达目的地更有趣味。” 即便是顶峰之景也无法取代路上的风景所具备的 美。追梦的路是坎坷的,但也只有踏上征途,我们才能享受那份充实。
路上的风景最美,路上的人最幸福。正因如此,单田芳年逾七旬,仍不“封口”;理查德痴心于汉字,乐此不疲; 姬十三剥科学松果,满怀激情…
前行的人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解题分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关于“风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的同学把这里的“风景”单纯理解为自然风景,这样做偏离了命题者 的意图,是比较肤浅的,这样的作文很难得高分。所以这个题目要抓住“风景”的另一层含义,它是一种人文精神或精 神符号。在写作时,我们还要注意含有比喻义的题目的审题,要学会化实为虚,以小见大。
“最美”是题目中的限制语,应注意挖掘“风景”背后的深层意义,写出“最美”的原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云南省开远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云南省开远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云南省开远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一二一校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填空题,选择题,句子默写,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