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小学四年级阅读理解方法专题课件
- 阅读技法三:如何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阅读技法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阅读技法六:分析段落的作用课件PPT 其他 5 次下载
- 阅读技法七: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 阅读技法八: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阅读技法五:概括文章段落大意课件PPT
展开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学习目标1. 复习、总结如何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方法和答题技巧。2. 通过训练内化技巧,进而熟练解题方法。什么是文章的段意?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就是它的段意。自然段的段意一般用一两句简练的陈述句进行概括。它要指明谁 (或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概括段意的一般步骤是先读全段,再看全段有几句话,哪几句说的是一个意思,不同的意思中哪个是 主要的,再确定这段主要写的是谁(或什么) , 最 后 确定写(谁或什么)做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1. 摘录中心法把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摘录下来作为段意。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例1:①母亲是个好劳动的人。②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③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④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⑤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例1:①母亲是个好劳动的人。②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③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④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⑤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句①是本段落的中心句。②③④⑤都是围绕“好劳动”这个特点而展开的,是对这个特点进一步的举例说明。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这道题 运用了 “摘录中心法”。2. 要点归并法对于并列或承接关系的语段,先要概括出每层意思,然后把各层意思合并在一起,用自己的话加以归纳。以 例 识 法例2: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 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 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 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 本段落分四个层次描述“卢沟桥”:句①为第一层次,这一层的要点(也即层次)是“卢沟桥修建的时间”;句②(( ' ④ ⑤为第二层次,它的要点是“卢沟桥的结构”;句⑥为第三层次,它的要点是“卢沟桥的坚固程度”;句⑦⑧⑨为第四层次,它的要点是“卢沟桥上的石柱雕刻精美”。把四层要点联合起来并在文字上稍作加工,就形成本段段意的概括: “描述卢沟桥修建的时间、桥的结构、桥的坚固程度和桥上石柱精美的雕刻”。这道题运用了“要点归并法”。32以 例 识 法3. 取主舍次法一个语段里如果讲了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次之分。概括段意时应抓住主要的意思,舍去次要的,就能得出段意。以 例 识 法例3:①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②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③船桨激 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 例 识 法例3:①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②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③船桨激 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 句①用“大海”、 “西湖”作比较,突出漓江的“水”;接着句②和句③都是写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显然,句②是重点句,从而“取主舍次” , 段 意 为: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4. 抓住要素法记叙文的段意可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据进行概括。 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例4: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期末,我跟我最好的朋友沉迷上了打游戏。语文课也不好好上,天天就期待着赶紧放学,放学相约一起去打游戏。回家作业也不好好做。结果期末考试,很多题我都不会做,我拿到了一个大大的红色不及格。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例4: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期末,我跟我最好的朋友沉迷上了打游戏。语文课也不好好上,天天就期待着赶紧放学,放学相约一起去打游戏。回家作业也不好好做。结果期末考试,很多题我都不会做,我拿到了一个大大的红色不及格。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 这道题可以用“抓住要素法”来进行概括。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来进行概括,时间:小学三年级的期末; 人 物:我; 起 因:沉迷游戏;经 过:不好好学习; 结果:成绩不及格;答案可为:小学三年级的期末,我因沉迷游戏,不好好学习,导致成绩不及格。概括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点:1. 准 确 ,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2. 简 练 ,言简意明,不能啰嗦;3. 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回顾完了概括段意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结合真题去深入巩固一下吧!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例1:①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②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 (juē) 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 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 跑。③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 自己的同伴。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 句①中提到的“语言”二字,表明“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讯息的工具。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②③中例举了鹿科动物和工蜂的动作,其目的还是要说 明动物的动作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因此,句①的句意已经可以涵盖后面两句 的内容,也是就文段的中心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了。例2:①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 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 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第一层的意思是冬天萧条的景象,第二层的意思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就把文段的意思全部概括出来了。本段 写冬天萧条的景象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道题运用了“要点归并法”。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例3:①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②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把手帕放进 去搓几下。③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 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④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例3:①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②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把手帕放进 去搓几下。③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 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④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这道题可以用“抓住要素法”来进行概括。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来进行概括,答案可为:早上,我看见自己的脏手帕,按照奶奶的指导将手帕洗干净。例4:①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②好不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③他正在厨房里,紫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④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 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⑤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 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 细看文段, 一共五句话,讲了两层内容。第一层讲我和闰土见面时的情形;第二层讲闰土来到城里的感受。显然,第一层是重点,从而“取主舍次”,可以概括为:我和闰土见面时的情形经过今天的复习,想必你已经把概括段意的方法技巧牢牢地记在心里了吧?一起去展示 一下吧!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它的茎是淡红色的,很粗,就靠它吸收地下的养分供花生长。它的叶子很小很小,弯弯的,就像一个没有熟的小香蕉。它的花也很小,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太阳花的生命力很强。听爸爸说,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我起初不相信,拔起一株太阳花剪掉它的根,插进花盆里做实验。过了几天,我拔起那株花,它的底部已经长出了三四根胡须似的小根。太阳花还耐旱。有一次, 一连好几天我忘了给月季花和太阳花浇水。月季花已失去了昔日的娇艳。太阳花却仍旧精神抖擞,并向月季花微微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 一捧泥土, 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香,就能给大地增添生机。用横线画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拓展阅读:太阳花答案: 太阳花的生命力很强。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分析:短文以《太阳花》为题目,主要写太阳花的外观、颜色,而且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 平常极了。但是尽管如此,它的生命力很强,而且还耐旱。太阳花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人类要求的却极 少极少, 一捧泥土, 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香,就能给天地增添生机。全文通过对太阳花的描写,表 达了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中心句就是直接表明本段主要内容或点明中心, 一般在句首或句尾,统领下文或承 上启下,或总结作用。所以在第二自然段中心句为开头第一句话,即“太阳花的生命力很强。”在第三自然段 中心句为开头第一句话“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阅读下面文段并回答问题。①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②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③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 一 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zhì)。问题: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分析: 句①说“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那么, “生动”二字如何体现?从句②来看,作者写了鸟的舞蹈,作用 于人的视觉感官,从句③来看,作者写了鸟的歌唱,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无论是作用于视觉还是听觉,目的 都是为了说明因为有鸟,树就显得格外生动了,所以,句①是本段的中心句。阅读文段,回答问题。①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们浓郁的芳香外,还能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②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 “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③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概括文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美寓于花,花含着美。分析:考查段意概括。把句①的句意紧缩下来,也就是说不管是戴花,种花还是养花,都是为了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美就 藏在花中。而句②中写“如花似玉” “花容月貌”来形容美,可见花代表着美,花含着美。句①加上句②的句 意等于句③的意思,而句③能够总括句①和句②的内容,所以,句③为本段的中心句。现在概括段意的方法技巧是不是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呢?一起再来给知识“加一加热”吧!概括段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概括段意的一般步骤是先读全段,再看全段有几句话,哪几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哪是主要的,再 确定这段主要写的是谁(或什么),最后确定写(谁或什么)做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哪些?1.摘录中心法。把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摘录下来作为段意。2.要点归并法。对于并列或承接关系的语段,先要概括出每层意思,然后把各层意思合并在一起,用自己的 话加以归纳。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哪些?3.取主舍次法。 一个语段里如果讲了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次之分。概括段意时应抓住主要的意思,舍去次要的, 就得出段意。4.抓住要素法。记叙文的段意可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据进行概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①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②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 朱熹闯了进去,甭管他们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③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听 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这个地方的人久而久之也会听 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句①说了语言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句②是举例来说明句①的内容,句③是进一步来说明语言除了随时间变化之外,还可能随地域的变化而变 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就本段内容来看,毫无疑问,句①是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