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课件(多选版)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课件(多选版)第1页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课件(多选版)第2页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课件(多选版)第3页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课件(多选版)第4页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课件(多选版)第5页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课件(多选版)第6页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课件(多选版)第7页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课件(多选版)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课件(多选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课件(多选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物种不变论,生物进化,共同祖先,多样性和适应性,遗传和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部基因,等位基因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精梳·攻教材】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
    2.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
    二、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内容:①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______来的。②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③适应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意义:①彻底否定了____________。②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肤浅地解释了适应的形成。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观点:
    (2)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意义:①合理地解释了__________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②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__________。③解释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是进化的结果。(3)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①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②不能科学地解释____________的本质。③研究对象处于个体水平。
    【名师点睛】 变异在前、选择在后变异在前且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在后且是定向的。环境只起选择作用。3.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发展:(1)研究水平:从性状水平深入______水平。(2)研究结果: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3)研究对象: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______为基本单位。(4)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_____。
    【辨·清易错】 1.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我国发现的大量的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 )分析:我国发现的大量的恐龙蛋化石是遗体化石,而恐龙脚印化石则属于遗迹化石。4.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仅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写·练表达】 1.(必修2 P102图6-3延伸)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与人的上肢相比,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而且排列顺序也基本一致,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必修2 P103“思考·讨论”拓展)人和类人猿在DNA的碱基序列方面高度接近,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
    关系,它们可能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并且亲缘关系很近
    【精练·提能力】1.(2024·保定模拟)我国的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生活在大约4.4亿年前的有颌鱼化石。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人类很多身体上的结构都可以追溯到鱼身上,如肺部来源于鱼鳔、四肢来源于鱼类的偶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作为研究人类起源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有力地支持了共同由来学说B.鱼类的进化过程也在不断地影响无机环境的进化和发展C.测定化石中12C和14C的比例可确定远古鱼类的生存年代D.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形成了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析】选C。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故化石作为研究人类起源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有力地支持了共同由来学说,A正确。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也是相互影响的,故鱼类的进化过程也在不断地影响无机环境的进化和发展,B正确。测定化石中12C和14C的比例主要用于确定相对较年轻的化石的年代,适用于测量距今300年至5万年含碳物质的年龄,而不适用于远古鱼类(题干所述是大约4.4亿年前)的生存年代,C错误。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提升·关键能力——分析与归纳生物有共同祖先的其他证据(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2)遗传信息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3)遗传信息传递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生物都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5)具有生命系统的细胞都具有生物膜系统(如细胞膜),且细胞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2.下列有关适应的普遍性与相对性的实例,对应不正确的是(  )A.普遍性:生活在海藻丛中的一种鱼,当遇到迫害时,身体倒立不动,像一株植物B.普遍性:未下雪的冬季,雷鸟换为白色羽毛C.普遍性: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天敌发现D.相对性:浑身长满硬刺的刺猬,一般的敌人在它面前束手无策,狐却洒其尿液,把它熏得舒展开“刺球”,进行捕食【解析】选B。雷鸟将羽毛换为白色,是为适应下雪的冬季,若冬季未下雪,则换成白色羽毛的雷鸟更易被天敌发现,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
    3.(多选)万古霉素是一种提取自拟无枝酸菌(AO)的糖肽类抗生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治疗严重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自然界中已经出现了可抵抗万古霉素的抗药性肠球菌(VRE)。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AO合成万古霉素的过程中有水生成B.VRE的变异来源不包括染色体变异C.万古霉素的诱导使VRE产生抗药性变异D.进化出 VRE的过程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解析】选A、B、D。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而肽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产物,因此万古霉素的合成过程中有水的生成,A正确;VRE为原核生物,其生殖方式为无性繁殖,细胞中不具有染色体结构,因此VRE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B正确;万古霉素抗药性的形成是万古霉素对VRE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其变异的产生是自发的,不是万古霉素诱导产生的,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进化出VRE的过程增加了遗传多样性,D正确。
    【加固训练】1.科学家比对了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相应DNA序列,得出如下四种生物之间的进化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黑猩猩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近B.比较上述生物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可判断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C.该研究属于个体水平上的检测,为进化的研究提供了比较解剖学证据D.与化石相比,该结果对进化的研究更全面、更可靠
    【解析】选D。据题图无法判断黑猩猩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远近的程度,A错误;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没有物种上的特异性,所以无法通过比较题述生物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来判断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B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为进化的研究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C错误;与化石相比,该结果从分子水平进行分析,对进化的研究更全面、更可靠,D正确。
    2.研究人员对一块距今3.8亿年前的“希望螈”化石进行了高精度CT扫描,结果显示,这种鱼既有鳍条,也拥有明显的指骨,如图所示。这一化石证据可以支持生物进化规律中的(  )A.从单细胞到多细胞B.由水生到陆生C.进化是不可逆的D.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生物【解析】选B。鳍条是水生鱼类鱼鳍的支持物,由题意可知,“希望螈”的化石中既有鳍条,也拥有明显的指骨,说明生物是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3.《物种起源》明确提出,当今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238U做“地质时钟”测定出某远古鱼类化石大概的形成时间B.通过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可为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寻找证据C.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它的氨基酸序列每2 0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故不可根据细胞色素c的差异判断不同物种的亲缘关系D.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之谜
    【解析】选C。通过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可为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寻找证据,这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B正确;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它的氨基酸序列每2 0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说明该基因突变率低,故可根据不同物种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大小,判断不同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C错误。
    4.某种苍蝇体内的一种酶(PM)能够分解某种杀虫剂。为了探究 PM活性与该苍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几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中,抗性苍蝇死亡率可能高于无抗性苍蝇B.抗性苍蝇和无抗性苍蝇属于不同物种C.苍蝇抗性的产生是由于杀虫剂的诱导D.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
    【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抗性苍蝇死亡率低于无抗性苍蝇,A错误;抗性苍蝇和无抗性苍蝇之间无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苍蝇的抗性是自身变异产生的,杀虫剂起选择作用,C错误;某种苍蝇体内的一种酶(PM)能够分解某种杀虫剂,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D正确。
    考点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和物种的形成
    3.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名师点睛】 突变≠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4.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1)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________。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_______有可能存活下来。(2)实验总结:①抑菌圈越大说明抗生素效果越好。②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直径缩小,说明细菌产生了耐药性。③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培养基、纸片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产生______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2)结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______条件。
    【辨·清易错】 1.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2.突变具有低频性,但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只要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就一定能产生新物种。( )分析: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明显差异,不一定出现新物种,只有出现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新物种。4.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过地理隔离然后才能形成生殖隔离。( )分析: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就能形成生殖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形成。
    【写·练表达】 1.(必修2 P112“知识链接”)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的变异都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必然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也会引起基因数目、种类等发生变化,进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2.(必修2 P118“拓展应用”1延伸)斑马(染色体组2N=44)和驴(染色体组2N=62)杂交生下的斑驴兽只有53条染色体,为单数,其生殖细胞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产生后代,因此是不可育的。
    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变化
    无法正常联会配对,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精研·破疑难】【命题研究】【典例】1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气候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如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万多年后,D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能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a、b鳉鱼之间存在__________。 (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则浅灰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aa个体约占______。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_____(填“发生”或“没发生”)进化。 聚焦考查点: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和物种的形成。
    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解析】(1)D湖中的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2)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两个物种。(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则a的基因频率=1-50%=50%,黑色鳉鱼AA占25%,Aa占50%,浅灰色鳉鱼aa占25%。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此时AA∶Aa∶aa=11∶22∶9,A的基因频率=(11×2+22×1)÷(11×2+22×2+9×2)×100%≈52.4%。A的基因频率由50%变为52.4%,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①适用条件:种群足够大;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自由交配);没有新基因加入(没有迁入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有突变发生。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特点:a.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a)时,设A频率为p,a频率为q,则p+q=1。
    2.物种形成的三种模式: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高考警示钟隔离≠生殖隔离(1)只有地理隔离而没有形成生殖隔离,可能产生亚种,但没有产生新物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3)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后代不活;杂交后代活而不育。
    【精练·提能力】1.(2022·海南选择考)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D.F2中a基因频率为7/9
    【解析】选D。依题意,A基因纯合致死,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匍匐性状,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野生性状。亲本基因型及比例为aa=20%、Aa=80%,则A基因频率=40%、a基因频率=60%,随机交配的F1中AA=16%、Aa=48%、aa=36%,其中AA个体死亡,则存活的F1中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4/7,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3/7,A错误;由上述分析可推知,F1中A基因频率=2/7、a基因频率=5/7,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AA=4/49(死亡),Aa=20/49,aa=25/49,则存活的F2中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4/9,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5/9,可计算F2中A基因频率=2/9、a基因频率=7/9,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低,B、C错误,D正确。
    2.(多选)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a表示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协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解析】选A、B、D。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b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从教材走向高考】3.(必修2 P112图改编)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如图表示某海岛上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利与害取决于是否适应当地的环境。
    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
    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2)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________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1 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Aa的个体有300只,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 
    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
    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或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
    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
    【解析】 (2)种群A与种群B不能进行交配表明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也可能是因为种群A、B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3)最初迁入丙岛屿时,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0×2+300)/2 000×100%=70%,a的基因频率为30%,由于该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繁殖能力相同,第3代以后,A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
    【方法总结】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
    【加固训练】1.某昆虫成虫体色深色对浅色为显性,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地新迁入的种群中共2 000个个体,其中AA个体占25%,Aa个体占70%,种群中个体随机交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若没有突变、迁入和迁出等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中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60%B.子一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和亲代相同C.子一代中Aa的个体数量约为960个D.子一代中浅色成虫所占比例为16%
    【解析】选C。AA占25%,Aa占70%,可求得aa占5%,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25%+70%×1/2=60%,A正确;在没有突变、迁入和迁出,各种基因型个体存活率相等等条件下,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种群个体随机交配,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60%,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40%,Aa基因型频率=2×60%×40%=48%,但下一代数量不一定还是2 000个,故Aa的个体数量无法计算,C错误;子一代中的浅色成虫基因型为aa,概率为40%×40%=16%,D正确。
    2.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0

    相关课件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分离定律 课件(多选版):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分离定律 课件(多选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数据统计,分离定律的解读,等位基因,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一对相对性状,有性生殖,显性性状,符号类,基因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的表达 课件(多选版) (2):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的表达 课件(多选版) (2),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基因突变,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增添或缺失,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紫外线,亚硝酸盐,等位基因,新基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的表达 课件(多选版) (1):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的表达 课件(多选版) (1),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DNA的一条链,RNA,mRNA,核糖体,氨基酸,tRNA,密码子,碱基互补,RNA复制,逆转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