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鼠脊髓损伤后无法自主控制排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螺旋形、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它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会引起胃黏膜慢性发炎,甚至会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下列关于生物种类及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幽门螺杆菌和毛霉菌均属于原核生物
B.幽门螺杆菌具有细胞壁结构,组成成分与植物细胞壁相同
C.同破伤风杆菌一样,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
D.以细菌为代表的原核生物均有细胞壁结构
2.乳糖不耐受通常是指人由于小肠内缺乏乳糖酶而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当摄入的乳糖进入到消化道之后,在消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腹痛以及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因此,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适当的饮用一些无乳糖牛奶,以此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下列关于糖类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牛奶中的乳糖在消化道中可被直接吸收
B.肌肉中的糖原可以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血糖
C.牛奶高温加热后,取样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不呈现紫色
D.几丁质和蛋白质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3.如图表示为细胞内囊泡参与的蛋白质运送过程。高尔基体膜上的KDEL受体蛋白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驻留蛋白,并通过形成COPI将驻留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KDEL受体蛋白与驻留蛋白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推测高尔基体内KDEL受体蛋白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要高
C.为研究溶酶体水解酶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具膜细胞器之间可以发生膜联系,因此它们的膜成分完全相同
4.下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若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携带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100。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病和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是伴X隐性和常染色体隐性
B.Ⅱ6基因型为DDXABXab或DdXABXab
C.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交换,产生了X^的配子
D.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两病同患的概率是1/1200
5.等臂染色体通常是由于着丝粒错误分离而产生的异常染色体。正常情况下,着丝粒纵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异常情况下,着丝粒横裂,使染色体的两个臂分开,从而形成两条“等臂染色体”。如图为某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条X染色体着丝粒横裂再复制的示意图。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等臂染色体”可形成于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
B.由于着丝粒横裂,“等臂染色体”不含等位与非等位基因
C.减数分裂过程中,“等臂染色体”不能与正常染色体联会
D.该细胞经分裂产生的所有子细胞均有一条X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
6.环状DNA通常以“滚环”的模式进行复制,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口,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过程是从两个起点同时开始进行的
B.滚环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合成都是连续的
C.该复制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核中,不需要引物的参与,复制的方向是单向的
D.该复制方式符合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7.小鼠脊髓损伤后无法自主控制排尿。研究人员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重新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其中M1和M2表示神经纤维连接处,如下图所示。该项研究有望实现胸部截瘫患者自主性排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重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弧中,膀胱只属于效应器
B.2、3属于交感神经,5、6属于副交感神经
C.胸部截瘫患者脊髓损伤后,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低级中枢的控制,但患者仍可发生排尿反射
D.若电刺激c点,发现a处电流表不偏转,则说明M2连接处异常
8.目前,随着全球猴痘病例的持续上升,近30个通常不会发生此类疫情的国家,已有1000多人被证实感染了该病毒。据《自然》网站报道,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一项名为“环形疫苗接种”的策略,试图阻止猴痘病毒传播。相关医学部门正在抓紧研制灭活疫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灭活疫苗丧失了对细胞的侵染性但保留了其抗原性
B.接种灭活疫苗可增强机体的免疫自稳和监视功能
C.接种灭活疫苗只能激活体液免疫但不能激活细胞免疫
D.多次接种能使机体获得足够免疫力
9.“拟势”是某些动物受惊扰或袭击时,显示异常的姿态或色泽,威吓其他动物的一种现象,它是动物所具有的一种较为主动的防御行为。如玉米大蚕蛾遇到天敌时会展开前翅,露出后翅一对猫头鹰眼形的花纹以警示天敌。而某些蜘蛛、甲虫等昆虫在受到惊吓或袭击时,会静伏不动或跌落地面呈现“死亡”状态,借以躲避天敌,这种现象称为“拟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拟势”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稳定性与环境多变性之间的矛盾
C.具有“拟势”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并产生后代,说明可遗传变异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D.研究不同生物适应性特征,应以个体为单位
10.藏羚羊属于国家珍稀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研究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I、Ⅱ、Ⅲ、IV分别对应四个年龄等级,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丙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预测此后一段时间丙地区种群数量一定会保持增长
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应采用标记重捕法
C.b点对应的种群增长率最大,e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最少
D.在d点迁入少量的藏羚羊,该草原上藏羚羊的K值将保持不变
11.传统发酵技术促进了中华民族特有饮食文化的形成,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可以生产泡菜、腐乳等食品。随着人们对发酵原理的认识,逐步形成了现代发酵工程,如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液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B.传统发酵技术生产泡菜时,发酵坛内发酵液表面出现的白膜可能是由于乳酸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C.发酵罐内的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谷氨酸发酵生产时,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会积累产物
D.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时,主发酵结束后要在低温、适时通风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
12.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在各种疾病病理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利用iPS细胞可繁殖病变细胞用于研究。研究者将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成iPS细胞,将这些iPS细胞培育为神经细胞后,在试管内成功再现了神经细胞因疾病死亡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iPS细胞需要培养在含有5%CO2和95%O2的恒温培养箱中
B.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成iPS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的RNA、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C.iPS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为特定的细胞和组织
D.iPS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如图是测定某动物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7种细胞内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假设该种生物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均为2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可能会出现四分体的是⑥⑦
B.图中正在进行DNA分子复制的是③④⑤⑥
C.图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的是①③⑦
D.图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①②⑦
14.研究发现,植物细胞通过“感受信号→传导信号→发生反应”来精细调控其生长发育过程。相关调控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向光素是一种蓝光受体,包括PHOT1和PHOT2,研究表明,PHOT2能调控强光下叶绿体的“回避反应”强光照射下,叶绿体会从叶肉细胞表面移动到细胞侧壁,叶绿体扁平面与光照方向平行,将光损伤降低至最小,称为叶绿体的回避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敏色素是感受红光的受体,其本质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
B.特定光照条件下,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后,会影响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表达
C.细胞分裂素与受体结合后,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
D.植物向光生长、叶绿体“回避反应”现象,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15.某生态农业规划区内采用的“稻—蟹—豆”种养模式取得了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田间共生稻蟹、渠埂种植大豆、沟渠生长水草、河蟹捕食稻飞虱等害虫并取食田中多数杂草嫩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传统水稻田相比,该模式通过优化该地区生态结构,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季节性
B.该模式改善了系统功能,取得了更大收益,遵循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循环原理
C.“鱼米之乡”的独特稻田画,引来外地游客驻足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可以通过焚烧留灰作底肥的措施来处理水稻秸秆,增加碳的利用率
16.下图表示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进行基因定位的过程,在人——鼠杂种细胞中,人的染色体会以随机方式丢失,通过分析基因产物进行基因定位。结果检测到细胞I、Ⅱ、Ⅲ中人的4种酶活性,只有Ⅱ具有芳烃羟化酶活性,只有Ⅲ具有胸苷激酶活性,I、Ⅲ都有磷酸甘油酸激酶活性,1、Ⅱ、Ⅲ均有乳酸脱氢酶活性。据相关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杂种细胞的形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B.杂种细胞培养时,培养基中除必要的营养外通常需要加入动物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C.芳烃羟化酶基因、乳酸脱氢酶基因、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分别位于X、15、3染色体上
D.为防止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受污染,可以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3分)葡萄糖在细胞液中,经无氧分解转变为乳酸并生成少量ATP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无氧糖酵解和有氧线粒体呼吸是细胞中提供能量的两大主要方式,早年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即使在有氧环境下也倾向于利用糖酵解来获得能量,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瓦博格效应”。肿瘤细胞利用糖酵解,一方面通过从微环境中摄取大量葡萄糖来满足其快速增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线粒体呼吸产生的有害物质ROS(活性氧类)。完成下列问题:
(1)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一类特殊的细胞器,它们的功能主要受细胞核基因组调控,但同时又受到自身基因组的调控,因此,真核细胞中这两种特殊的细胞器被称为____________。
(2)写出此种糖酵解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能进行该糖酵解的生物或生物器官一般有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3)低氧条件下线粒体中的ROS水平升高实际上是一种线粒体应激现象。已知在低氧条件下,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N蛋白会被激活。若抑制N蛋白的活性,导致低氧状态下ROS水平会_____________,则可证明N蛋白对于低氧引起ROS水平升高是必需的。
(4)由于肿瘤细胞对谷氨酰胺需求量大,肿瘤环境中常呈现谷氨酰胺缺乏。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内转录因子DDIT3(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3)在克服谷氨酰胺缺乏给细胞带来的不利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①研究人员首先研究了糖酵解途径中调控因子的表达变化。他们发现,在谷氨酰胺缺乏下
肝癌细胞的TIGAR(一种糖酵解调节负调控因子)表达下降,但在敲除DDIT3的细胞中,TIGAR水平没有降低(图1)。且在谷氨酰胺缺乏条件下,TIGAR在转录水平上也有所降低.而在敲除DDIT3后却逆转了这种现象(图2),说明肿瘤细胞保证自身存活的机制为____________。
②另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线粒体应激试验测定氧消耗率(OCR),发现野生型的肝癌细胞中谷氨酰胺缺乏可导致OCR减少,而在DDIT3敲除的肝癌细胞中重复这个实验,结果显示出相对较高的OCR,这表明在谷氨酰胺缺乏条件下,DDIT3通过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自身的存活。
18.(12分)沣峪湿地位于西安市,它不仅很大程度维护了秦岭的生物多样性,还能存储洪水、防止干旱,降解污染,对调节气候和控制水土流失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内物种资源丰富,孕育着湿地松、芦苇、藻类等多种生物,某大学科研团队对该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沣峪湿地物种丰富度较高,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
(2)芦苇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两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调查发现湿地内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处理才能萌发生长,这说明___________。
(3)如图是能量流经该湿地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103kJ/(m2·a)]:图中的C代表_________,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
(4)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
19.(12分)用电流刺激成年犬(体重18~23kg)的交感神经会使成年犬的心跳加快,有研究者提出一个问题:“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对此,提出以下两种假设:
假设1:交感神经受电流刺激后,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假设2: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化学信号)造成心脏跳动加快。某科研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哪种假设成立,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制备若干个带交感神经的搏动的离体成年犬心脏,用插管插入心脏的心室腔中,插管内有某种营养液(能够维持心跳的生理溶液),心脏内的血液已被营养液代替(如图所示)。
②取两个制备好的成年犬心脏分别置于盛有等量且适量任氏液的容器A、B中,用LeaD7000多导电生理仪测量A、B中心脏的心率(分别记为A1、B1)。
③刺激A中心脏的交感神经,测量心脏的心率(记为A2)。
④随后将容器A中适量的溶液转移到容器B中,测量B组心脏的心率(记为B2)。
(1)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一起组成_______________系统,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
(2)根据上述实验步骤,该同学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①若________________,说明交感神经受电流刺激后,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②若________________,说明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3)步骤④中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刺激B中心脏的交感神经后,再观察测量心脏的心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人受到惊吓刺激时,心跳短时间内迅速加快,说明该过程中主要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受到惊吓后,需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慢慢平静下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11分)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类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疾病,特点是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为主的广泛性、弛缓性麻痹与肌萎缩,智力发育及感觉均正常。SMA可由多种基因突变引起,但一般特指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I)突变所导致。本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根据患者起病年龄和临床病程,将SMA由重到轻分为4种类型。某患者属于该病晚发型,病情轻、起病进展缓慢,图1显示SMA和甲病(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图2表示患该病家系中部分成员关于SMA基因DNA酶切片段的电泳结果。完成下列问题:
(1)SMA属于___________遗传病,原因是___________。
(2)若Ⅲ-1是女孩,则其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3)I-2和Ⅱ-1关于SMA基因DNA酶切片段的电泳结果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
(4)已知甲病致病基因颓率为1/10,若Ⅲ-1是女孩,其与患甲病的男性结婚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
21.(12分)中重度盐碱地逆境胁迫条件下,科研人员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将水稻Leap启动子
(一种强启动子)调控的SNAC1基因导入早粳稻中,成功培育了SNAC1基因耐盐碱水稻.转基因耐盐碱候选品种呈现SNACl基因超强表达,产品性状及产量明显优于普通水稻。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Leap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能被_____________识别并结合,驱动基因的持续转录。为使SNAC1基因在普通水稻植株中超量表达,应选用限制酶___________切割图中的Ti质粒和DNA片段。
(2)过程①是培育转基因耐盐碱水稻的核心工作,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T-DNA的作用是将SNAC1基因导入普通水稻细胞并_____________。
(3)已知转录时mRNA自身的延伸方向为5'→3',得出SNAC1基因以_____________(填“A”或“B”)链为转录模板链。在筛选含有SNAC1基因的水稻幼苗时,除必要的营养物质,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
2024届高三冲刺卷(二)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解析】幽门螺杆菌为细菌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而毛霉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幽门螺杆菌虽然具有细胞壁结构,但其组成成分为肽聚糖,而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主要为纤维素,B错误;幽门螺杆菌同破伤风杆菌一样,都能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正确;原核生物中的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D错误。
2.D【解析】牛奶中的乳糖在消化道中被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被吸收,A错误;肌肉中的糖原不可以分解产生葡萄糖来补充血糖,肝脏中的糖原可以,B错误;牛奶中的蛋白质加热变性后,空间结构发生了破坏,但肽键没有被破坏,仍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C错误;几丁质和蛋白质的单体依次为N-乙酰葡萄糖胺、氨基酸,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
3.C【解析】细胞膜属于细胞的结构,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高尔基体膜上的KDEL受体蛋白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驻留蛋白,并通过形成COPI将驻留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KDEL受体蛋白与驻留蛋白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据此推测高尔基体内KDEL受体蛋白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要低,这样有利于错误蛋白被识别和转运,B错误;溶酶体水解酶的合成、加工和运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基本相同,因此,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溶酶体水解酶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C正确;不同细胞器膜的成分并非完全相同,D错误。
4.D【解析】6号和7号不患乙病,但生出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题干中说明7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0号和11号都不患丙病,但他们生出一个患丙病的女儿,因此丙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题干中说明甲病是伴性遗传病,其中14号患甲病女性的父亲7号正常,说明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只考虑甲、乙两种病,因为1号只患甲病,所以基因型为XABY,他会将XAB传递给6号,又因为12号只患乙病,基因型为XabY,其中Xab是6号传递来的,可推出6号基因型为XABXab,又因为题干中并未说明该家族是否携带丙病致病基因,所以6号的基因型为DDXABXab或DdXABXab,A、B正确;若只考虑甲、乙两种病,6号的基因型为XABXab,Ⅲ13患甲、乙两种遗传病,应是6号的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产生了XAb的配子,C正确;由题干可知,15号的基因型为1/100DdXaBXab,16号的基因型为1/3DDXaBY或2/3DdXaBY,所以,后代患丙病dd的概率为1/100×2/3×1/4=1/600,不患病丙的概率为1-1/600=599/600,后代患乙病(XabY)的概率为1/4,不患乙病的概率为3/4,所以所生的子女两病同患的概率是1/600×1/4=1/2400,D错误。
5.A【解析】异常情况下,着丝粒横裂,分离后的染色体长臂或短臂形成两条形态各异的等臂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Ⅱ后期,因此“等臂染色体”形成于该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确;由于着丝粒横裂,“等臂染色体”含有相同基因,不含等位基因,但会含有非等位基因,B错误;“等臂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上存在同源区段,可通过同源区段与正常染色体联会,C错误;该细胞为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着丝粒横裂,另外一条X染色体着丝粒正常分裂。若进行有丝分裂,经分裂产生的所有子细胞均有一条X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一条X染色体正常;若进行减数分裂,则一半子细胞中X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另一半子细胞获得正常的X染色体,D错误。
6.D【解析】由题意可知,该DNA分子的复制起始于断口处,由于只有一个断口处,故只有一个复制起点,A错误;由题意可知,新合成的DNA的两条子链中,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B错误;此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由于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因而为单向复制,但发生部位并不能确定,可能位于细胞核,也可能位于细胞质,C错误;据图可知,该复制方式符合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
7.C【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2和3属于传入神经,4是神经中枢,5和6属于传出神经,1膀胱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的一部分。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A、B错误;胸部截瘫患者脊髓损伤后,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低级中枢的控制,由于反射弧完整,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患者仍能发生排尿反射,C正确;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所以刺激c点,a处电流表本身不会发生偏转,故不能检测M1连接处是否异常,D错误。
8.B【解析】灭活的疫苗对细胞失去了侵染性,但仍具有抗原性,A正确;灭活疫苗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即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但不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自稳和监视功能,B错误;灭活疫苗对细胞失去了侵染性,主要诱发体液免疫,不能激活细胞免疫,C正确;通过多次重复接种增加体内抗体数量,使机体获得足够免疫力,D正确。
9.B【解析】“拟势”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由于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B正确;可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研究不同生物适应性特征,应以种群为单位,不能以个体为单位,D错误。
10.D【解析】丙种群大龄Ⅰ<中龄Ⅱ<小龄和幼龄(Ⅲ+Ⅳ),所以丙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是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未来不一定会保持增长,藏羚羊有迁徙的习惯,种群数量还受食物、天敌、气候、迁入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A错误;藏羚羊属于国家珍稀一级保护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应该采用逐个计数法,B错误;b点对应的出生率/死亡率比值最大,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不一定最大,R>1种群数量不断增多,R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考三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考三模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