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墨玉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高中联考期中考试试卷.pdf
    • 答案
      墨玉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高中联考期中考试试卷答案.docx
    墨玉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高中联考期中考试试卷第1页
    墨玉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高中联考期中考试试卷第2页
    墨玉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高中联考期中考试试卷答案第1页
    墨玉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高中联考期中考试试卷答案第2页
    墨玉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高中联考期中考试试卷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文件包含墨玉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高中联考期中考试试卷pdf、墨玉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高中联考期中考试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答案】1.C (3分) 2.C (3分) 3.D (3分)
    4.(1)首先对南北方审美精神的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引出论题——屈原领军的楚文化。(2)接着指出《离骚》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先河。(3)然后阐还楚文化的实质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4)最后点明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5.(1)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余,楚国依旧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弥漫着浪漫的神话色彩。(2)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们用独特的艺术想象和炽热深沉的情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影响着后世。(3)楚文化本质上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尚未受到严格束缚以及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能充分而自由地表现原始的活
    力、无羁的想象。(4)楚国疆域广豪,地处偏远,周公制礼作乐,变革中原文化时,受到的影响较小。(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草内容,情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王夫之认为……"错,原文第三段信息是“王夫之解释《九辩》时说“……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也很重要,它点明了好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它指出楚驿……确乎是远古氏族社会的违风延续和模拟。……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可见选项混淆了说话者,张冠李戴,材料作者所言安到了王夫之义上,注意引号位置。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都已摆脱……完全战胜了“错,混淆时态。材料一第一段原义为“理性精神在北方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说的是“逐渐摆脱、节节胜利”,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B.“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想象奇特、浪漫,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因而“错,选项强加因果。“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想象奇特、浪漫,尚末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并非楚文化成为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的原因。其所以成为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是因为汉代的建立者刘邦是楚人,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D.“以楚灵王与楚怀王为代表的责族阶层崇尚巫风、崇信巫祭,直接导致了”错,选项以偏概全。对应材料二第四段,楚国由盛而衰,最终为秦所败的原因不止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还因为“楚国内部,政治越来越黑暗,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奸佞专权,排斥贤能,楚国由此走向没落”。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A.用荷花的花和叶子做衣裳,想象奇特。
    B像弯和凤凰这样的神鸟被渐渐疏远,而麻雀乌鸦之类的凡鸟却登堂入室。引申意义是人才君子被疏远,奸佞小人却被重用。使用了象征比喻,想象奇特。
    C.魂啊归来吧!你不要径自上天。九重天的关门都守看虎豹,咬伤下界的人尝鲜,想象奇特.
    D,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这里有让步假设和反问,但基本是实写,符合常理,无奇特的想象。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四段。第一段中,作者首先提到“南方.….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着想象奇异和情感织烈的神话色彩”在文艺审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屈原领军的楚文化”,此处指出南北在意识形态各领域的差异,引士“楚文化 这一论题,同时指出《离骚》开浪漫先河。接着作者在二、三两段中阐释了楚文化的实质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由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成为无可比拟的典范,《离骚》《天间》《九歌》《九辩》等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最后在第四段中,作者指出“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义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士都有其明显的搀承性和连续性”,由此作者点明了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可见论证思路为先总说,后分说,分说部分以时间为序。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对于“浪漫的楚文化”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则材料中找出以下内容。从材料一第一段中“周公制礼作乐、变革中原文化时,由于地处偏远,楚国受到影响比中原诸侯国小,所以一直被中原诸国以蛮夷视之”可知,因为楚国疆成广袤,地处偏远,周公制礼作乐。变革中原文化时,受影响较小,所以保留了一部分远古文化遗存,形成了楚文化的独特特点。
    从材料一第二、三段“《离强》《天问》《九歌》《九瓣》等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足见源远流长,其来有自,确乎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和模拟”“这种崇尚巫风的习气,既是夏商文化的遗习,更是当地土著民族的风气”“巫文化对楚国审美风气的影响是明显的。楚地的艺术很兴盛,而这些艺术很多与祭神有关,充满了奇异的浪漫色彩”可知,对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和模拟,是楚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楚文化本质上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尚未受到严格束缚以及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能充分而自由地表现原始的活力、无羁的想象。
    从材料一第一段“南方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着想象奇异和情感炽烈的神话色彩。在文艺审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屈原领军的楚文化”得出: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余,楚国依旧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弥漫着浪漫的神话色彩。从材料一第二段”《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换,最完满比渣化成了有机葬体,由是,白开甸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成为无可比拟的典范”可知,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们用独特的艺术思象和决料率沉的情感甸作的一系列作品的影,也是浪漫的楚文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答案】6. C (3分) 7. D (3分)
    8.(1)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三三心想着,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这段心理描写把一个小女孩内心的小小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边城》中的翠翠本来是满心欢喜地去看船,期待和傩送见面,没见到后无意识的自言自语:“人那么多,有什么三脚猫好看?”表现出翠翠的难过之情。(2)原汁原味的语言描写。翠翠对爷爷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写出了她的埋怨、娇嗔。三三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写出了三三的小小任性和天真。(3)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烘托。沈先生的笔下,有湘西世界美丽的山水景象,还有奇特的风俗人情,这样的环境,塑造出了一个个有着山的秀美与水的灵动的湘西少女的形象。(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9.(1)人性美:如三三吹唢呐,踩鱼脬,可见其纯真可爱;赶逐横蛮无理的鸡,可见其天性善良;三三爱笑,小事可乐,可见其活泼开朗。这些都是人性之美的体现。(2)人情美:妈妈成天全身都是糠灰,随着碾槽转,抚养三三长大;妈妈炒鱼待客,说这是三三的鱼。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母女二人感情真挚。母亲对不讲规矩钓鱼的人非常宽容;钓鱼的熟人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母亲晒干了用来招待客人。这些细节多可以看出乡亲邻里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3)有不讲规矩的人钓三三的鱼;母亲和三三在他们撇断了钓竿后,有一些小小的幸灾乐祸,母女同笑。这些细节说明作者没有过于美化人性,而是很自然地表现出一种不是完全理想化的人性。(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开篇以碾坊为中心交代环境,镜头切换迅速,叙事节奏很快”错误。此处镜头的切换并不快,视角徐徐展开,叙事节奏是缓慢的。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D.“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错误。语境写出了三三慢慢成长的过程,交代三三如一般小孩慢慢长大的事实,没有表现“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首先,都采用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本文中“三三就笑,心想着:‘怎么不是三三的鱼?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三三心想潭里的鱼若不是她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这里的心理描写把三三内心的得意之情表现得惟妙惟肖。《边城》中“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头。渐渐长大的翠翠内心有了一份骚动不安的情感,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朦胧的对爱的渴望,使她有了一份莫名的孤独与寂寞。由此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展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心理。而“人那么多,有什么三脚猫好看?”翠翠本来是满心欢喜地去看船,期待和傩送见面,没见到后无意识的自言自语表现出翠翠此时内心的难过与伤感。
    其次,都采用原汁原味的语言描写。本文中三三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等描写,写出了三三的小小任性和天真的性格。《边城》中翠翠对爷爷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写出了她的埋怨、娇嗔。两年前的端午节,当祖父问翠翠明天一个人去城里看划船怕不怕时,翠翠说:“人多我不怕。但是只是自己一个人可不好玩。”这话既是翠翠情窦初开的反映,也是翠翠与傩送爱情故事开始的预兆。翠翠复杂的情思通过朴实的话语表达出来了。
    最后,都有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烘托。沈先生的笔下,有湘西世界美丽的山水景象: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还有奇特的风俗人情:男女对歌、唱小歌、端午节赛龙舟……这样的环境,塑造出了一个个有着山的秀美与水的灵动的湘西少女的形象。《三三》通过描写这年夏天少女三三因爱意觉醒而产生的一段朦胧情思,表现了未被现代都市文明污染的、古老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边城》从四个角度来论述《边城》所描写的风土人情,分别是乡里乡亲的和睦之情、爷爷和翠翠相依为命的祖孙之情、纯情天真又扑朔迷离的爱恋之情、天保和傩送之间的手足之情。
    9.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人性美:沈从文笔下的三三具有纯洁的“人性美”,她身上被赋予了一种没有被污染的人性,作家运用诗化小说的体式和全知的叙事视角表现了这种人性美,如三三吹唢呐,踩鱼脬,可见其纯真可爱;“在这时,什么鸡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鸡声,代为讨情时才止”,赶逐横蛮无理的鸡,可见三三的天性善良;“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三三爱笑,小事可乐,可见其活泼开朗。这些都是人性之美的体现。
    人情美:“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妈妈成天全身都是糠灰,随着碾槽转,抚养三三长大;“到有客时,这些干鱼同辣子炒在一个碗里待客。母亲如想到折钓竿的话,将说:‘这是三三的鱼’”,妈妈炒鱼待客,说这是三三的鱼。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母女二人感情真挚。母亲对不讲规矩钓鱼的人非常宽容;钓鱼的熟人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母亲晒干了用来招待客人。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乡亲邻里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
    “……人若顽皮一点,听到这个话等于不听到,仍然拿着长长的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有不讲规矩的人钓三三的鱼;“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钓,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已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母亲和三三在他们撇断了钓竿后,有一些小小的幸灾乐祸,母女同笑。这些细节说明作者没有过于美化人性,而是很自然地表现出一种不是完全理想化的人性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答案】10. CFG (3分) 11.D (3分) 12.D(3分)
    13.(1)陶侃私下听说了这件事,立刻派儿子陶洪和侄子陶臻到刘弘处稳固刘弘对自己的信任。(4分)
    (2)渊明叹息说:“我怎能为了五斗之米,屈身侍奉这些乡下小人啊!”(4分)
    14.(1)本性率真,清高自负;(2)官场繁琐,不善应酬;
    (3)不慕名利,坚守气节。(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以前任羊公参军,他说我以后会处于他的地位。如今我观察你,必定会成为我的继位人。
    “吾昔为羊公参军”为主谓宾结构,宾语“羊公参军”后断开,即C处断开;
    “吾其后当居身处”为“谓”的宾语,其中“吾”为主语,“居身处”为谓宾结构,故F处断开;
    “今相观察”为宾语前置,应为“今观察相”,前面省略主语“吾”,故G处断开。
    故选CFG。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写作/归属,属于。句意:善于做文章。/名字属于教坊的第一部。
    B.回家/归顺。句意:自己解职回家了。/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C.都为“全、都”。句意:他命令把分配给他的公田全部种植上高梁(来酿酒)。/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D.错误。老交情/过去。句意:陶侃与陈敏有同乡的旧情。/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刘弘逐渐疏远了陶侃”错误。原文“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即陶侃的忠诚贤能,我深知已久,怎能有这样的事情呢!可知刘弘对陶侃信任未变。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潜”,私下;“遽”,立刻;“诣”,到。
    (2)“岂”,怎么能;“折腰”,屈身侍奉。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可知,本性率真,清高自负;
    根据“不堪吏职”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可知,官场繁琐,不善应酬;
    根据“即日解绶去职”“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可知,不慕名利,坚守气节。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是晋朝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志趣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聪明洒脱,
    卓尔不群,任性率真,自我得意。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是实录。
    双亲年迈,家里贫穷,朝廷任用他担任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州祭酒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解职回家了。州里征召他担任主簿,他不去就职,亲自耕作来养活自己。后来又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戚朋友说:“我姑且想做个小官,把它作为补贴家用的资本,可以吗?”朝廷中掌管选拔官吏的人听说了,就任用他担任了彭泽县令。在县里,他命令把分配给他的公田全部种植上高粱(来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用二顷中的五十亩种植高梁,用五十亩种植稻谷。年终的时候,正赶上郡里派遣督邮到彭泽县来,县里的官吏告诉他说:“应该穿上官服拜见督邮。”渊明叹息说:“我怎能为了五斗之米,屈身侍奉这些乡下小人啊!”当天陶渊明将县令印绶交还官府,辞去县令职务,写了《归去来兮辞》。
    (节选自萧统《昭明文选》)
    文本二:
    陶侃,字士行,本是鄱阳人。吴被平定后,把家从庐江迁徙到寻阳。陶侃早年丧父而生活贫困,担任县吏。鄱阳孝廉范逵曾经造访陶侃,当时陶侃仓促间没有东西来接待客人,他的母亲就剪断头发做成两个假发,换来了酒菜,饮酒作乐非常尽兴,即便是仆从也喝得出乎意料地满意,范逵离去时,陶侃追着送出百余里。范逵问:“你想到郡里做官吗?”陶侃回答:“想去,只是困于没有门路。”范逵造访庐江太守张夔,称昔赞美陶侃。张夔征召陶侃为督邮,兼任枞阳令。适逢刘弘任荆州刺史,将要就任时,征召陶侃为南蛮长史,派他先到襄阳去讨伐贼寇张昌,随即打败了张昌。刘弘到达后,对陶侃说:“我以前任羊公参军,他说我以后会处于他的地位。如今我观察你,必定会成为我的继位人。”后来陶侃因军功而被封为东乡侯,食邑千户。
    陈敏之乱时,刘弘任陶侃为江夏太守。随郡内史扈怀对刘弘离间陶侃说:“陶侃与陈敏有同乡的旧情,陶侃现在驻守大郡,统领着强大的军队,如果他心存异志,那么荆州就失去东大门了。”刘弘说:“陶侃的思诚贤能,我深知已久,怎能有这样的事情呢!”陶侃私下听说了这件事,立刻派儿子陶洪和侄子陶臻到刘弘处稳固刘弘对自己的信任。刘弘任他们为参军,给予资财而遣送他们回去。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答案】15.C(3分)
    16.(1)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儿女们的无尽的思念。(2)尾联间接抒情,展开想象,采用推己及人(对写)的写作技巧。(3)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生动真切。(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解析】15.本题考直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用比喻的手法”错误。“柳眼桃腮”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了柳树和桃树以人的特征,形象地描绘出它们在春天到来时睁开眼睛、展开笑颜“领略”春光的景象。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这是一首思乡诗,尾联中一个“想”字写出了作者对故乡亲人儿女们的无尽的思念.
    (2)尾联的意思是想见家中的儿女,正围着地炉,议论着父亲归家的行踪。写的是诗人想象家中的妻子儿女盼望诗人归家的景象,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样的表现手法,采用的对写的手法,或是“推已及人”的手法。
    (3)作者不说自己现在的境况,不说自己在奉诏回京的途中是如何的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妻子儿女,而是写儿女们在家中“围炉”时念叨自己,思念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生动真切。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易错字:期 僮 扪参 胁息 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答案】18.①这些经典对自己有什么作用(2分)
    ②一类是学校读的教材(2分)
    ③实际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2分)
    19.(1)经典是流传下来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书籍。(2)经典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会起到难以觉察的重要作用。(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个空,根据前面的句子“正是这些经典改变了人们的命运,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但”字,以及冒号,可知此空内容是对学生困惑内容的说明,是指出同学感觉不到经典对自己的作用,因为后面是问号,所以此处应填写“这些经典对自己有什么作用”。
    第二个空是对读的书的第一类的解释,根据后面内容“在学校读的教材是基础性和专业性的书”,可知这一类书是学校读的教材。
    第三个空,根据空后内容“这些文史哲类书籍往往不像教材等专业书或者实用性图书那般,让一个人读完之后感到学到了某种技能、策略或者手法,但它们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无疑会起到难以觉察的重要作用,如可以让人增长智慧、丰富思想,还可以陶治情操、培养气质”,可知这是对经典有用之处的解释,另外此句应与前一句“而第三类经典看似无用之用”构成转折,从而可得出答案。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
    读经典的原因在本段的后一部分,“而经典是经过时光荏苒而流传下来且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书籍,如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著作”“这些文史哲类书籍往往不像教材等专业书或者实用性图书那般,让一个人读完之后感到学到了某种技能、策略或者手法,但它们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无疑会起到难以觉察的重要作用,如可以让人增长智慧、丰富思想,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气质”是对阅读经典的好处的说明,据此可分别概括出读经典的两点好处:1.是经过时光荏苒而流传下来且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书籍;2.经典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无疑会起到难以觉察的重要作用,如可以让人增长智慧、丰富思想,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气质。根据字数要求概括出答案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8分)
    【答案】20.①生龙活虎②龙腾虎跃③一成不变(一空1分,共3分)
    21.C (3分)
    22.龙(或龙的形象)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具有高度的审美意义。(2分)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本处用带“龙”的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生机勃勃、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可用“生龙活虎”。“生龙活虎”,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②本处用来表示奋发向前,积极进取,展现出强大的能量和斗志,可用“龙腾虎跃”。“龙腾虎跃”,像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③根据后文“经历了由简单到繁富,从质朴到华贵的漫长的演变过程”,说明龙的形象也是不断变化的,可用“一成不变”。“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独特”与“特色”语意重复。
    B.“不同历史时期”作为状语的一部分出现并与“其”搭配,使得主语“龙形图案”被默认为一种不变的图案,与整体文意不符,无法与上下文衔接。
    D.“独特”与“特色”语意重复。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第一、二两段是说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力量、勇气和吉祥等几乎所有积极的文化品格,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龙的文化意义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第三段是在说龙的审美意义。所以,整个文段就是在说龙或龙的形象这两方面。
    题干中要求所写的句子是一个包含递进关系的总结句,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为“不仅……而且……”。
    可概括为:龙(或龙的形象)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具有高度的审美意义。
    四、写作(60分)
    【知识点】 青年成长 价值理念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围绕着“坐标”展开,体现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那些让人深深震撼的精准坐标。无论是雪城天路、港珠澳大桥,还是中国石油双湖加油站、锦屏地下实验室,它们都精准定位在肱骨之位上,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力。在这里,“坐标”可理解为“定位”。不仅是国家建设需要精准定位,人生亦是如此。只有找准人生的目标定位,确定好人生坐标,才可能成长为栋梁之材,为民族复兴做出切实贡献。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坐标”的内涵,定位精准“坐标”的重要性,如何才能精准“坐标”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
    在论证“坐标”的重要性时,也可以采用并列式或递进式的结构,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展开论证,如找准人生的坐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确定好文化的坐标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基石,定位好国家的坐标是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法宝等。
    行文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从而论证新时代青年唯有定位于奋斗者的坐标之上,方能实现人生价值,在历史的坐标轴上留下痕迹。也可以将找准人生坐标的积极意义与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的后果形成对比,从而论证找准人生坐标的重要性。
    在论据的选取上,应注意联系社会现实与自身实际。可以立足于当下社会,选取具有现实意义的事例,如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有人选择做大学生村官,坐标奉献;有人选择得过且过,坐标啃老。不同的坐标定位,带来不一样的人生结果,使文章更具有深刻性。
    立意:
    1.找准人生坐标,续写时代华章。
    2.精准坐标,成就自我。
    3.以精准坐标为基,以奋楫笃行为剑。
    4.定青春之坐标,铸泱泱之大国。
    例文:
    以定位为基,塑未来之塔
    君可曾见过螳臂当车?螳螂自以为力大无穷,试图举起双臂抵挡滚滚车流,最终只能落得一个撵作尘土的下场;君可曾见过科研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工作,哪怕这个岗位再渺小不过,却可铸国之重器,耀我大国之风。
    同样是前进道路上,同是面对现实中种种困难,为何螳螂最终惨死尘埃之中,而科研人员的名字却闪耀时间长河?其根本在于自我定位。螳螂自以为力可抵干钧,殊不知一阵旋风便可将其刮跑;而科研工作者对每个人的长处都进行分析,集中优势力量,以求效率最大化,最终才可获得成功。
    由此观之,自我定位,是塑造未来之塔之基。惟有定位得当,方可开启通向成功之路。
    雪城天路坐标天山之上,贯通南北疆的幸福路;港珠澳大桥坐标伶仃洋里,将大湾区一体联结。在奋楫扬帆的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的每一次精准坐标,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国家有坐标,青年也要有自己的坐标。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的方向,那么他走的每一条路都不会是顺风。”正确的自我定位,正是为我们确定好走向成功的方向的罗盘。试想,若是短道速滑运动员同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同一个场地训练,这边短道速滑想着自己动作不够优美,那边花样滑冰暗念着速度不够,那么本应该追求速度与超越的短道速滑将失去本属于它的激情与热血,本应追求优雅与高贵的花样滑冰将显得不伦不类,如同杂耍。正是因为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才会有羽生结弦赢得满场喝彩,武大靖奋勇争先摘得金牌,尽显英姿勃发。
    不仅如此,正确的自我定位可以为我们施加必要的压力。人无完人。一个人的精力十分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明确了我们所处在的位置,我们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王冠”,以“承其重”。否则就极有可能被过重的压力与包袱压垮,被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打击得体无完肤;或者是顶着轻飘飘的王冠自以为是,自认为志得意满,但是回过神来才发觉自己已经落后了人家几条街。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需要允许不一样的景色存在。人也如此。然而现实却是时代信息洪流泥沙俱下,裹挟着太多的信息和思想,此时正处于迷惘彷徨之中的我们就极其容易将那些歪门邪说奉为圭臬,被那些花言巧语所蛊惑,走上歧途还显得义无反顾。若是对自己没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就会如稻草一般被风裹挟着晃来晃去,东倒西歪,最终淹没于时代洪流之下。
    前路漫漫。当迷失海上迷雾之中,当迷惘于深山丛林之中,当困惑于茫茫沙海之中,定位即第一要务。在一次次的上下求索,不断刷新自己的定位后,思绪将如同萤火虫的点点荧光,汇聚成火把,我们的脚印将会把我们领出困境,带进成功的殿堂。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zip,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写作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