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1——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原卷版)
展开(适用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年底,全国各地都报道呼吸道疾病高发,细菌、病毒、支原体和真菌导致的肺炎病例都较往年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的生命活动依赖寄主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
B.病毒进入寄主细胞后,会与抗体结合并形成沉淀
C.青霉素可抑制支原体细胞壁的形成,从而导致其死亡
D.人体巨噬细胞吞噬真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合理的方法和生物学原理是实验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和其方法或原理不合理的是( )
A.依据物质的理化性质,提取和分离细胞中的某种物质
B.依据化学反应产生特定颜色,鉴定是否含有某种物质
C.应用同位素标记,跟踪细胞内物质的合成和转化过程
D.供给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可使细胞正常生活
3.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多种植物的通称名字。玫瑰花中含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钾、铁、镁等营养物质及元素。《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玫瑰和血、行血、理气,入药可治风痹、肝、胃气痛、胸腹胀满等病症。下列关于组成玫瑰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玫瑰细胞中蛋白质、淀粉等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骨架
B.玫瑰细胞中的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呈液态
C.钙、磷、钾属于大量元素,铁属于微量元素,均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玫瑰能和血、行血,与镁元素进入人体直接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有关
4.近期,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完成了对人类Y染色体DNA的全部基因测序,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023年8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可出现2条X染色体
B.X与Y是一对异型染色体,减数分裂时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C.对Y染色体DNA测序的实质是测定其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D.Y染色体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且遗传信息只在雄性亲子代之间传递
5.Klth基因位于人类第13号染色体上,其表达产物会影响端粒酶(能延长端粒)的活性,是一种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基因。研究发现,Klth基因缺陷的小鼠比正常小鼠寿命缩短了80%,而Klth基因过度表达后能够延长雄、雌鼠的寿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的细胞萎缩,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B.Klth基因的表达产物抑制了端粒酶的活性,防止细胞衰老
C.自由基可能会攻击Klth基因,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衰老
D.Klth基因缺陷小鼠细胞中可能因DNA受损而引起寿命缩短
6.2024年3月北京大学薛进庄教授带领的考察团在醴陵发现距今3.6亿年左右的古植物化石资源,该发现在研究生物进化方面有着重要科研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古植物化石的发现可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B.古植物进化的实质是古植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地球3.6亿年前的特殊环境使得古植物产生更有利于其生存与繁殖的变异
D.将古植物化石中DNA 与现代植物DNA进行比较,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
7.土壤盐分是胁迫(限制)全球粮食作物生长的因素之一。为研究植物激素茉莉酸(JA)和乙烯在盐胁迫条件下的作用,研究者以萌发的水稻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JA和乙烯作为信号分子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影响植物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
B.与NaCl组相比,加入乙烯合成抑制剂、JA合成抑制剂组的胚根长度均明显增加
C.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盐胁迫条件下JA和乙烯对水稻胚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D.欲探究JA与乙烯之间的作用关系,还需在此实验基础上再设置一组实验
8.研究发现果蝇复眼的一种感光细胞同时释放组胺和乙酰胆碱两种神经递质,其中组胺与精细的运动视觉信号传递有关,乙酰胆碱则通过作用于伞形神经元来调节昼夜节律,其形成的突触结构及作用机理如下图。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伞形神经元、视神经元膜上的受体与不同的神经递质结合,可引发不同的生理效应
B.两种神经递质均以胞吐形式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C.两种神经递质均只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D.感光细胞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突触间隙适宜的组胺浓度
9.某沿江城市将江边划为湿地保护区,禁止进行商业开发,并在湿地核心区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目前该江边湿地已成为当地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如图是该江边湿地的剖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江边不同水深的区域生活着不同的植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江边湿地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导致群落发生变化不属于群落演替
D.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禁止对其开发
10.细菌S可寄生在豌豆蚜体内,携带S菌的豌豆蚜(S+品系)与不携带S菌的豌豆蚜(S-品系)相比,体重、体型及繁殖力有所增加,检测两品系存活时间如下图。用两品系豌豆蚜分别投喂其天敌龟纹瓢虫,测定相关数据如下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携带S菌的豌豆蚜寿命更短
B.S+品系更易被龟纹瓢虫捕食
C.S菌、豌豆蚜及龟纹瓢虫存在协同进化
D.龟纹瓢虫同化的能量来源于豌豆蚜
11.双层平板法是对噬菌体进行计数的常用方法。在培养皿中倒入琼脂含量为2%的培养基凝固成底层平板后,将琼脂含量为1%的培养基熔化并冷却至45~48℃,然后加入敏感指示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双层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根据噬菌斑的数目可计算原液中噬菌体的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倒平板前需利用不同方法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
B.若利用双层平板法对T2噬菌体进行计数,可选用乳酸菌为敏感指示菌
C.上层平板中出现噬菌斑的原因是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菌使其裂解死亡
D.若上层平板中琼脂浓度较低,可能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有利于计数
12.雌性小鼠在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会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如图所示,第二极体仅与受精卵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之一接触。在甲时期去除第二极体会导致胚胎明显缩小,不能正常存活,这一异常可通过向细胞1中注射第二极体的细胞提取液加以改善。在乙时期后去除第二极体对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极体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有关
B.减数分裂Ⅱ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DNA的复制
C.胚胎细胞与第二极体间可能进行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D.第二极体会被保留成为胚胎的组成部分以发挥重要作用
13.β-半乳糖苷酶可催化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某研究小组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测定的细胞总数及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50min,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和乳糖含量不断减少
B.50~100min,细胞内无分解葡萄糖的酶
C.培养基中葡萄糖缺乏时,β-半乳糖苷酶基因开始表达
D.推测整个实验过程,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基因已发生甲基化
14.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如图为支原体入侵人体细胞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中序号代表免疫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④中,溶酶体产生的溶菌酶将支原体进行加工处理
B.细胞④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细胞⑤,会使细胞⑤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
C.细胞①和细胞⑦的活化过程有细胞因子参与的只有细胞⑦
D.细胞⑧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可进入细胞③作用的靶细胞中发挥作用
15.为有效防范由各类生物因子、生物技术误用滥用等引起的生物性危害,生物安全已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下列做法中生物安全风险较小的是( )
A.广泛种植转基因作物 B.公开我国公民的遗传信息
C.培育新型病毒作为生物武器 D.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不孕不育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信息传递存在于细胞内、细胞间、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可向细胞质传递一种化学物质,实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B.激素、神经递质可在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
C.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可实现种群中个体间的信息传递
D.狗通过尿液标识领地属于行为信息
17.研究团队对某自然保护区中的4种水鸟(物种甲~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如果生境1的环境严重恶化,乙物种受影响最大
B.水鸟丙和丁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
C.水鸟甲和丙的觅食生境高度一致,表明二者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D.水鸟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8.人类皮肤黑白斑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基因缺失多个碱基对使相关酶的活性发生改变引起,相关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上,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625。图1是一个皮肤黑白斑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图2是I1和Ⅱ4号个体相关基因片段酶切的电泳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皮肤黑白斑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方式不同
B.3号个体与4号个体相关基因片段酶切的电泳结果可能相同
C.若3号个体与表型正常的异性婚配,后代患此病的概率为1/78
D.该病丰富了人类基因库,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19.下图为线粒体局部放大示意图,内膜上多个各不相同的电子传递复合物在依次传递电子的同时将质子排出线粒体基质,ATP合酶能催化ATP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体现的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分别发生于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
B.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pH高于线粒体基质
C.还原型辅酶I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均能产生
D.图示过程发生了一系列的能量转换,NADH中的化学能多数转换为ATP中的化学能
20.如图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数量的指数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组织块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B.在原代培养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基因突变,也不会死亡
C.传代培养的细胞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
D.据图可知,随着细胞传代次数增加,传代的间隔基本相等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9分)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很多城市利用人工湿地,构建了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图是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中,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显著提高了 。
(2)厌氧池中的厌氧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3)经过氧化塘处理后,后部溶解氧的含量比前部溶解氧的含量 (填“多”或“少”),理由是 。
(4)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沼虾仅以浮游藻类为食。科研人员对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单位:kJ/(cm2⋅a)]。
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kJ/(cm2⋅a)。
(5)虽然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的调节起重要作用,但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 。
22.(12分)栽培水稻(二倍体)主要有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两种类型,二者育性均正常,杂交可以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但远缘杂交带来的杂种不育现象,严重限制了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人员对杂种不育的相关基因进行了研究。
(1)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观察每一代植株的花粉育性。亲本花粉育性正常,F1花粉一半不育,F2植株花粉可育与一半不育之比为1:1。请写出F1产生的雌配子种类数及比例 。
(2)研究发现非洲栽培稻与花粉育性相关的基因G。
①将非洲栽培稻的一个G基因敲除(基因型记为Gg)并自交,后代中GG、Gg、gg的个体数之比为107:123:16。以上结果可知,Gg个体产生的不含 基因的花粉育性极低(不育)。
②Gg做母本与亚洲栽培稻杂交,F1的基因型有 种。
③观察发现gg个体花粉全可育。综合以上信息可知在花粉半不育性状产生中,G基因的作用是 。
(3)Gg细胞中转入一个G基因,整合至染色体上,获得的转基因个体花粉育性有大幅度提高,则G基因被转入的位置及花粉可育的占比是:位置一及占比 ;位置二及占比 。
23.(12分)哺乳动物幼崽的母亲依恋行为是生命历程中的第一种社会行为,近期我国科学家揭示了该行为的调控机制。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母亲气味作为刺激,使幼崽的相关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 传导,经过综合处理最终使幼崽表现出母亲依恋行为。
(2)基因T表达产物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合成必需的酶。为探究5-HT对幼鼠母亲依恋行为的影响,取一对基因T缺失突变杂合小鼠(+/-)进行杂交,利用杂交子代幼鼠进行如下实验。
①如图1.在测试盒子的两侧分别放置来自幼鼠母亲的巢穴物品(A)和未使用过的巢穴物品(B),幼鼠放置在中间空白处,统计幼鼠在两侧的停留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 。
②为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研究人员对①操作进行了改进:将未使用过的巢穴物品替换为其他雌鼠的巢穴物品,其余处理均相同。所得实验结果支持上述结论。改进的目的是 。
(3)母亲气味可激活幼鼠脑中的5-HT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为5-HT)和催产素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催产素)。研究人员提出假设:5-HT能神经元对幼鼠母亲依恋行为的调控需通过催产素能神经元。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以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幼鼠和试剂分别为 (填字母序号),预期实验结果为 。
a.基因T缺失纯合突变体 b.催产素受体基因缺失纯合突变体 c.5-HT d.催产素
24.(12分)根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下图中图1和图2分别是C3植物和C4植物利用CO2的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示过程发生在叶肉细胞叶绿体的 结构中。 (填“C3”或“C4”)植物适合生活在干旱地区,判定理由是 。
(2)C3植物和C4植物CO2的固定方式可以用 法进行研究,该研究中自变量是 ,观察指标是 。
(3)不同程度的干旱对某种C3植物光合作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大小与气孔开度呈正相关)、胞间CO。浓度影响如图3所示:
①据图3分析15%和20%的干旱在96h时,干旱不是主要通过气孔导度影响净光合速率,判定理由是 。
②测定某种C4植物15%干旱条件下48h的净光合速率与24h相比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结合图1、图2、图3分析原因是 。
25.(10分)将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利用同源重组(将外源目的基因与受体的同源序列交换)的方法敲除葡萄糖转运系统关键酶基因ptsG,可以实现葡萄糖转运阻断,为分子水平研究葡萄糖转运提供参考。ptsG基因敲除质粒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KanR是抗生素抗性基因,SacB是将蔗糖转变为果聚糖的基因,果聚糖积累对细菌有毒害,XhI、EcRI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分别是—C↓TCGAG—、—G↓AATT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利用PCR获得上同源臂或下同源臂区段至少需要扩增 轮。从引物角度分析,扩增得到上、下同源臂能拼接到一起的关键是 。ptsG基因敲除质粒构建过程中,选用XhI和EcRI双酶切的优点是 。
(2)将敲除ptsG基因质粒导入工程菌中能实现扩增。在工程菌筛选时,可分别接种到含卡那霉素培养基、含10%蔗糖培养基, (填“仅能在含卡那霉素”“仅能在含10%蔗糖”或“两种”)培养基上生长的为目的菌。
(3)将筛选得到的敲除ptsG基因质粒导入野生型容氨酸棒状杆菌,通过两次同源重组可敲除ptsG基因(如图2)。
①两次同源重组共有 个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或合成)。验证同源重组是否成功,可以设计特定的引物进行PCR,通常将扩增产物利用 方法鉴定。
②若从细胞水平上证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ptsG基因敲除成功,还需要将该菌和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分别培养在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 培养基上,该菌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明显比野生型菌 。
投喂品系龟纹瓢虫
S-品系
S+品系
日最大捕食率
37.0
25.6
捕食耗时相对值
0.027
0.039
瓢虫幼虫体重(mg)
8.2
6.7
物种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占比/%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甲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乙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丙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丁
29
28
43
0
0
33.3
0
0
33.3
0.1
浮游藻类同化的能量
沼虾摄入浮游藻类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50
50
26
?
21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3——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3——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香水稻具有香味浓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3——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3——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香水稻具有香味浓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2——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2——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原卷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