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2——山东适用(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745196/0-17159177903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2——山东适用(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745196/0-17159177903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2——山东适用(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745196/0-171591779041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2——山东适用(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2——山东适用(原卷版),共11页。
(适用省份:山东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玉米根尖细胞中,同时含有磷脂、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是( )
A.线粒体B.核糖体C.染色体D.叶绿体
2.甲型H3N2流感是一种由RNA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多表现出普通流行性感冒的症状。病毒的有效防范方式是疫苗接种和佩戴口罩。下列与流感病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通过飞沫传播,说明能在空气中增殖
B.流感疫苗接种后立即可起到预防效果
C.体积比细胞还小,是最简单的生命系统
D.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以得到6种产物
3.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部分产物均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
B.发菜因含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
C.患细菌性痢疾时,用青霉素几乎无效,可能是因为致病菌质粒含抗性基因
D.噬菌体可在基因工程中做载体,将外源基因运送到动物细胞
4.将动物的完整线粒体悬浮于含有呼吸底物、氧气和无机磷酸的溶液中,并适时加入ADP、DNP和DCCD三种化合物,测得氧气浓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浮液中含有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图示反应发生于线粒体基质
C.ADP和DNP都能促进细胞呼吸且促进效率相同
D.DCCD能够抑制细胞呼吸是由于抑制ATP的合成
5.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葡萄糖培养液中,在时间0时,将含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均分为四组,处理见下表。混匀处理6小时后,将经不同处理的培养液分别涂布在四组不同的平板上,每组涂12个,在37℃下培养24小时,计数每组平板中菌落的平均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物质A和B对大肠杆菌的共同作用时,组1是对照组,2、3、4组为实验组
B.物质A和物质B均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且物质B的抑制作用强于物质A
C.物质A与物质B同时存在时,有些原来不能存活的大肠杆菌存活下来
D.可在培养液(基)中加入酚红试剂鉴别大肠杆菌
6.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NO3-必须还原为NH4+才能被利用,还原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活性强,对植物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如图是绿叶中的硝酸盐还原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NADPH可用于还原暗反应产生的3-磷酸甘油酸
B.NiR数量和活性小于NR有利于缓解亚硝酸盐毒害作用
C.植物对NO3-的利用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及叶绿体
D.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提高NO3-还原速率
7.下列哪项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
A.叶绿体有众多的基粒和类囊体,扩展了受光面积,有利于吸收光能
B.神经元表面的突起有利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C.浆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有利于合成分泌抗体
D.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8.2023年9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学家在人体60种不同的组织中发现了400多种已知的细胞类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人体内较小细胞(如血细胞)与较大细胞(如肌肉细胞)的质量大致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功能、遗传物质等方面发生了稳定性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肌肉细胞的细胞周期是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C.人体内不同类型细胞的膜成分基本相似,细胞间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D.人体不同类型细胞的质量大致相同,充分体现细胞学说提出的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观点
9.生物科学理论的建立离不开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下列关于实验方法与达成实验目的匹配错误的是( )
A.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物质在细胞中的转移途径,如用DNA探针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B.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探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C.建立数学模型可以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如构建细菌的数量增长模型
D.用荧光标记法可以完成相关物质的定位,如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定位诊断肿瘤
10.大肠杆菌的生长模式可以分为快生长和慢生长两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营养丰富的条件下,大肠杆菌可以利用快生长模式快速增殖
B.由图可知,大肠杆菌在一个复制原点上进行双向复制
C.大肠杆菌慢生长过程中不存在蛋白质与DNA复合体
D.一次复制结束之前,再次开始新一轮的复制,可提高复制频率
11.某二倍体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现将其中一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染色体DNA双链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并放入只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及其基因位置如图所示,若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一次基因突变或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细胞的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
B.若图中细胞有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C.若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至少经过一次有丝分裂
D.若图中细胞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DNA至少经过3次复制
12.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有效武器,下图为接种某种新冠疫苗后人体获得较为持久免疫力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物质甲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组胺等
B.③细胞被活化一般需要抗原、辅助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C.新冠病毒减毒活疫苗注射人体后,只发生体液免疫,不发生细胞免疫
D.④细胞寿命长,有记忆性,⑤细胞寿命短,无记忆性
13.将正常生长且长势相同的油菜幼苗分为多组,每周向不同组油菜叶片上分别喷洒等量不同浓度的色氨酸溶液1次,6周后油菜幼苗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设计了空白对照和自身对照
B.色氨酸仅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促进植物生长
C.据图分析,施用的色氨酸最适浓度为0-100mg/L之间
D.色氨酸对地上部分的促进效果均高于对地下部分
14.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次级生产量是指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质。生物量是指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下列关于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植物呼吸量
B.净初级生产量会部分转化为次级生产量
C.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一定多于第二营养级
D.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
15.荧光定量PCR是通过在PCR体系中添加荧光染料来记录PCR产物的累积情况,从而达到对PCR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CT值表示每个反应管内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通常情况下将已知浓度的DNA标准样品经过梯度稀释后分别取样进行荧光定量PCR,得到一系列的CT值,以梯度稀释后的浓度对数值作为横坐标,浓度所对应的CT值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即可得到一个标准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需要添加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B.荧光定量PCR可以用于检测样品中待测病毒核酸的浓度
C.若两组样品中待测病毒核酸的浓度差了10倍,则两组CT值的差异在3与4之间
D.若标准样品的DNA出现降解,则利用所得的标准曲线分析,待测样品所测CT值偏低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微生物分解作用是微生物将有机物逐步降解,最终生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包括细胞外分解和细胞内分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分泌胞外酶,将细胞外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
B.细胞摄入较小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分解为无机物
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同一过程
D.分解者分解作用能量的散失都是通过胞内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实现的
17.尿的生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最后形成终尿排泄出去。如图表示血浆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与重吸收情况。下表为正常人滤过量与排泄量中几种成分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被滤过后部分被重吸收,乙被滤过后完全被重吸收,则甲是Na+,乙为尿素
B.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的原理与血浆形成组织液的原理基本相同
C.葡萄糖的重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但其吸收有限量,血糖过高可导致尿糖
D.若发生丙物质大量滤过,则表明肾小球功能异常,病人表现为组织水肿
18.原产于北美温带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简称SC)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给我国南方地区造成严重的生态灾害和经济损失,有“植物杀手”之称。为研究SC入侵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因,科研人员对入侵SC的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R2、R4、R6)的耐寒能力进行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将各类型的SC分别与当地常见植物混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冬季气温高,耐寒性好的R2在环境选择中不占优势
B.2014年的R2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R4和R6年龄结构可能为增长型
C.R2和R4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属于种间竞争
D.将SC引入我国,提升了南方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19.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产生,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培育克隆猴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成纤维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前,用灭活的仙台病毒短暂处理的目的是利于细胞融合
B.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不利于重构胚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
C.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细胞质基因来自猴A和猴B
D.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便于建立某些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
20.图1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甲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81。用某种限制酶对图1中部分个体的甲病相关基因切割后电泳,甲病相关基因的酶切位点及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病致病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
B.甲病致病基因是正常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所致
C.8号个体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若9号为正常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5/81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2分)为研究适合东北黑土地玉米与大豆的间作行比,科研人员设置玉米单作(M)、大豆单作(S)、玉米大豆行比2:4间作(M2S4)、4:4间作(M4S4)和4:6间作(M4S6)5组实验,分析不同间作行比对大豆植株特点、光合特性的影响,分别于大豆开花结荚期(R2)和鼓粒盛期(R6)进行测定,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玉米大豆间作与单作产量分析
(1)通过对间作大豆和玉米的对比发现,间作显著增加了玉米的株高,请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大豆间作的产量均低于单作的原因可能是 。
提出在种植过程中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答一点)。
(2)由图可知,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大豆光合速率的影响是 ;研究发现,不同间作类型大豆的胞间CO2浓度均有增加,从光合作用过程的角度推测影响其产量的因素是 。
(3)与单作相比,间作大豆在R2和R6期的根冠比(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的比值)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从大豆生长的角度分析,其不良影响是 (答两点)。
(4)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的最佳模式为 。玉米大豆间作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答两点)。
22.(10分)突触后膜兴奋后产生EPSP电位,EPSP电位可以总和叠加。突触后膜第一次受到刺激(未达到阈值,阈下刺激)便已经产生EPSP电位。EPSP电位产生后迅速发生衰减,此时若受到第二个刺激,则这两个刺激就会发生叠加,以此类推,多个刺激产生的EPSP会进行总和叠加。叠加的电位一旦达到神经元的阈值(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就会爆发动作电位。图1为总和叠加的示意图,下图2为神经元A、B、C、D之间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单次刺激X,图1出现波形但是未引发动作电位的原因是:刺激强度低,突触后膜 ,导致示波器出现波形,但不能产生超过阈值的兴奋,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图1实验有时也会失败,即当先后多个刺激间隔时间稍长,连续刺激后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说明总和叠加的条件之一是 ;叠加的电位若超过阈值,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通常 (填“会”或“不会”)增大。
(2)静息电位大小是影响细胞兴奋性强弱的因素之一。图2中,单次电刺激A,会使③处电位由-70mV变为-75mV,D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研究表明,龙血素B会影响突触后电位的变化。为探究不同浓度龙血素B与突触后电位的关系,科研人员利用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
①取体型相似,生理状态相同的蟾蜍18只,损毁脑和脊髓,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室温浸泡在任氏液中15min;
②给予坐骨神经5mV电刺激,通过微电极记录腓肠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
③分别用含5%、10%、15%、20%、25%龙血素B的任氏液处理1-5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5min,6组用任氏液处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5min作为对照组。
④ ;
⑤比较每组 。
23.(10分)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生物的生长、发育及适应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关系。真核基因的表达除了与启动子有关外,还与距离启动子较远的序列——增强子的调控有关。图1为对mPGES-1基因的增强子进行的有关实验:该增强子有1、2和3三个控制元件,研究者合成了三种不同的DNA,它们都含相同的启动子、报告基因(其转录产生的mRNA易于检测),但增强子分别缺少其中一种控制元件。检测报告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如图1所示。图2为人体肝脏细胞和眼睛晶状体细胞核内有关基因组成,图3为肝脏细胞和晶状体细胞核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1)启动子是 识别并结合的部位,作用是 。
(2)据图1分析,增强子中控制元件1和3对报告基因表达水平的作用分别是 、 (促进/抑制)。
(3)人体肝脏细胞和眼睛晶状体细胞中DNA组成 (相同/不同),据图2可知,对特定基因表达而言,增强子中的控制元件 (完全/不完全)相同。
(4)据图3可知,肝细胞只能表达白蛋白基因而不能表达晶状体蛋白基因,而晶状体细胞则相反。据此推测,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依赖于基因增强子中 和 完全匹配。
24.(13分)贵州从江的稻—鱼—鸭绿色生态系统传承了上千年。每年春天谷雨时节,秧苗插入稻田,鱼苗跟着放进去,鱼苗长到两三寸再放入锥鸭,鸭取食鱼和水稻害虫,鱼、鸭取食浮游藻类和杂草,不用喷洒农药,还搅动土壤为稻田松土,其粪便又是水稻生长上好的有机肥。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的综合效益,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值(单位:106kJ)如表所示(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食物网中没有体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鱼、鸭的粪便能使水稻增产的原因是 。
(2)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值为 kJ,浮游藻类和杂草传递给鸭的是 kJ,鱼到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该类型的生态系统不用农药也不会发生严重虫灾的原因是 ,该生态系统能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的综合效益,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5.(10分)四数獐牙菜(2n=12)是一种高寒藏药,含有獐牙菜苦甙和龙胆苦甙等药用成分。现将四数獐牙菜组织细胞分成两组(I和Ⅱ),其中Ⅱ组用紫外线处理,然后两组细胞分别与柴胡组织细胞(2n=12)进行体细胞杂交,经诱导后获得愈伤组织,检测两组愈伤组织中含不同染色体的细胞数量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细胞杂交之前,需先分别将四数獐牙菜组织细胞和柴胡组织细胞用酶处理去掉细胞壁,得到 ,然后利用化学试剂 进行诱导融合,会产生 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只考虑两个细胞融合)。
(2)据表可知,I组杂交细胞经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所减少,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显微观察发现,来自柴胡细胞染色体数目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来自四数獐牙菜细胞的染色体发生部分丢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分裂过程中 (四数獐牙菜/柴胡)的细胞周期较短,使两者的染色体不能同步分离。
(3)Ⅱ组杂交细胞经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细胞,选取染色体条数为12的细胞进行检测,发现细胞中存在獐牙菜苦甙和龙胆苦甙等成分,据此推测Ⅱ组四数獐牙菜组织细胞用紫外线处理的目的是 ,进而 。
组别
组1
组2
组3
组4
培养液处理
只有葡萄糖
葡萄糖+物质A
葡萄糖+物质B
葡萄糖+物质A+物质B
平板的菌落平均数
长满菌落
2±2
4±1
23±3
物质
滤过量/天
排泄量/天
葡萄糖
180mg
0
钠离子
630g
3.2g
尿素
50mg
28mg
水
180L
1.8L
处理
玉米产量(g)
大豆产量(g)
M2S4
17173.91
2407.05
M2S4
16975.82
2219.87
M2S6
16495.87
2032.05
M
10194.12
-
S
-
2614.95
净同化量
呼吸作用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浮游藻类和杂草
120
70
25
60
鱼
8
17
2
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3——山东适用(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γ-氨基丁酸,基于AI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3——山东适用(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γ-氨基丁酸,基于AI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3——全国卷老教材适用(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选修一,[生物——选修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