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海铁联运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2020年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仅占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2.5%。近年来,厦门港、福州港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下图分别示意厦门港、福州港海铁联运腹地站点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厦门港、福州港海铁联运腹地站点的共同特点是( )
A. 旅客密度较大B. 所在城市经济水平高
C. 交通可达性高D. 所在城市城镇化率高
2. 厦门港和福州港周边地区无海铁联运腹地站点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 公路运输较便利B. 制造业不发达
C. 铁路运载量较小D. 河运运输发达
3. 图示福州港与厦门港海铁联运腹地站点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与之关联性最大的是( )
A. 货源地至港口的平均铁路运距B. 港口的自动化程度
C. 货源地至港口的平均站点数量D. 港口最大停泊吨位
【答案】1. C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厦门港、福州港腹地各站点铁路线密集,交通条件便利,可达性高,C正确;由材料“集装箱海铁联运”可知,站点多为货运站点,旅客数量少,A错误;站点所在城市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和城镇化率较低,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由图可知,厦门港、福州港周边地区铁路线较密集,但无海铁联运腹地站点,主要是因为厦门港、福州港周边地区距离港口近,铁路运输无明显优势,货物多采用公路运输,导致厦门港与福州港周边地区无海铁联运腹地站点分布,A正确;厦门港和福州港周边地区制造业发达,B错误;与公路相比,铁路运载量大,C错误;福建多山,河运不发达,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由图可知,福州港海铁联运站点数量较厦门港多,主要是因为图示大部分货源地至厦门港的平均铁路运距较福州港的大,造成大部分货源地运输货物选择福州港,故福州港海铁联运腹地站点较多,厦门港较少,A正确;与港口的自动化程度、货源地至港口的平均站点数量及港口最大停泊吨位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海铁联运是进出口货物由铁路运到沿海海港直接由船舶运出,或是货物由船舶运输到达沿海海港之后由铁路运出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就可完成整个运输过程的一种运输方式。
莫瑞梯田位于秘鲁安第斯山区,海拔约3500米,是古印加人重要的农业试验基地。莫瑞梯田是由洼地改造而来,呈同心圆垂直结构,用以试验多种作物种植和耕作方式。下图示意莫瑞梯田地理位置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莫瑞梯田可以试验多种作物种植,主要是因为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梯田( )
A. 光照、面积不同B. 降水、气温不同
C. 降水、土壤不同D. 光照、气温不同
5. 古印加人使用莫瑞梯田试验多种作物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资源有限B. 人口增长快速
C. 当地自然灾害多发D. 当地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4. D 5. D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和材料可知,莫瑞梯田呈同心圆垂直结构,不同层次梯田海拔有一定差异,气温存在差异,有利于不同层次梯田种植多种作物;莫瑞梯田呈圆形垂直结构,受太阳方位、太阳高度以及周边山体等影响,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梯田光照条件存在差异,有利于不同作物的种植,D正确;莫瑞梯田区域面积较小,土壤、降水差异小,面积大小不同不是可以试验多种作物种植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古印加人居住在安第斯山区,居住区海拔落差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为适应不同区域气候特点,需要种植不同类型作物,故古印加人需要利用莫瑞梯田进行多种作物种植试验,以选出适宜不同环境特点种植的作物类型,D正确;如果因为土地资源有限、 人口增长快速、当地自然灾害多发应选育某一种高产、适应力强的作物,而非实验多种,ABC错误。故选D。
【点睛】莫瑞圆形梯田遗址在秘鲁库斯科西北部50千米之处。这些圆形梯田最深处达到30米,光照和风向都经过精心计算,圆形梯田的顶部和底部温差可达到15℃。有研究者认为,印加帝国时期,莫瑞被做为一种农业试验的场所,用以种植不同植物。
黄山短尾猴是一种栖息在黄山地区体型较大的猕猴,因尾巴短小而得名。黄山短尾猴在不同季节其栖息地海拔范围有较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海拔范围与自然带分布关系,其中I、Ⅱ、Ⅲ、Ⅳ表示不同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影响黄山短尾猴不同季节栖息地海拔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水源②食物③气温④天敌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7. 近年来,黄山短尾猴栖息地海拔范围季节性变化特征有减弱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大气污染严重B. 人类活动频繁
C. 植被破坏严重D. 猴群数量减少
【答案】6. B 7. B
【解析】
【6题详解】
黄山短尾猴位于我国黄山地区,受季节变化影响,不同季节黄山短尾猴栖息地海拔高度不同,山区气温变化较大,③正确;不同季节,不同海拔的植被生长状况(茎叶与果实生长时期)不同,造成黄山短尾猴食物资源较丰富地区出现季节性海拔变化,影响黄山短尾猴栖息地海拔变化,②正确;水源和天敌随海拔变化不大,①④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近年来,随着黄山旅游业发展,游客数量增多,受游客投喂食物等活动影响,黄山短尾猴多聚集分布在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区域,造成其栖息地海拔范围季节性变化特征有减弱趋势。故选B。
【点睛】图中I所示黄山短尾猴栖息地活动范围小且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区(600-900米),位于常绿阔叶林带,因此该季节是冬季 短尾猴选择在海拔较低、植被茂密食物更丰富气温更适宜地区活动。Ⅳ所示范围最大,应是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各种植物的芽 叶等从山麓向上逐渐生长发育觅食短尾候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所致,应为春季。所示范围为秋季。
下图示意1990~2008年我国西南生态脆弱区不同土地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指维持区域人口生存所需、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1990~2008年我国西南生态脆弱区( )
A. 城镇建设规模减小B. 畜牧业极速发展
C. 水产养殖发展停滞D. 工业化加速发展
9. 与1990~2008年我国西南生态脆弱区草地、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关联性最大的是( )
A. 饮食结构B. 交通条件
C. 人口规模D. 粮食产量
10. 为改善我国西南生态脆弱区耕地安全状况,最适宜采取的做法是( )
A. 大量开垦新的耕地B. 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C. 限制工业发展速度D. 禁止农药化肥使用
【答案】8 D 9. A 10. B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1990~2008年我国西南生态脆弱区人均生态足迹中化石燃料呈明显增加趋势,说明1990~2008年我国西南生态脆弱区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明显,主要是因为该时段内我国西南生态脆弱区工业发展快,化石燃料消耗大,D正确;1990~2008年人均建设用地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说明城镇化建设速度稳步增长、规模增大,A错误;1990~1995年人均草地生态足迹增加较明显,畜牧业发展较迅速,但1995~2008年人均草地生态足迹增加缓慢,说明畜牧业发展速度缓慢,B错误,人均水域生态足迹增加明显,说明水产养殖发展较快,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由图可知,1990~2008年我国西南生态脆弱区草地、水域人均生态足迹整体呈增加态势,说明该时段内畜牧业与水产养殖产业呈扩大趋势。1990~2008年,随着我国西南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肉禽、水产消费需求增加,促进了畜牧业和水产养殖的发展,A正确,交通条件、人口规模、粮食产量与其关联性较小,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1990~2008年我国西南生态脆弱区耕地人均生态足迹呈先增后减趋势。受人口和经济增长影响,我国西南生态脆弱区粮食需求增大,人均耕地面积应增加,但受城镇和工业发展影响,导致1995~2008年工业和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现象频繁,人均耕地减少,为改善耕地安全状况,需要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严禁占用耕地,并适当开垦新的耕地,维护耕地资源安全,但大量开垦易加剧生态破坏,B正确,A错误;限制工业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C错误;禁止农药化肥的使用可能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不利于粮食安全,D错误,故选B。
【点睛】生态足迹: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风切变是指大气中不同两点之间的风速或风向的剧烈变化,包括水平风切变和垂直风切变。下图示意某月16时(北京时间)墨西哥湾附近海域海平面气压场及部分风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时刻最可能位于( )
A. 5月B. 7月
C. 9月D. 12月
12. 图中甲处渔业资源较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 寒暖流交汇B. 人类活动少
C. 上升流明显D. 沿岸多河流
13. 图示时刻水平风切变和垂直风切变最显著的地点分别是( )
A. a、bB. d、b
C. a、cD. c、d
【答案】11. D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墨西哥湾盛行偏北风,且北美大陆气压值较高,故可以判断出图示时期最可能为冬季,为12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甲处北侧受地形影响,偏北风因狭管效应风速增大,故甲处风速大且为离岸风,导致甲处深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上升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到表层海域,吸引众多鱼类,渔业资源较丰富,C正确、A错误;人类活动少、沿岸多河流会影响渔业资源,但不是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由图结合材料可知,ab处位于气旋的外围,风向风速变化较小;c处位于气旋的低压槽处,受两侧气流辐合及气旋旋转影响,气流水平方向上发生变化,水平风切变显著;d处为气旋中心,为上升气流,风向发生垂直变化,垂直风切变较显著;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风切变是一种大气现象,风矢量(风向、风速)在空中水平和(或)垂直距离上的变化。风切变按风向可分为水平风的水平切变、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垂直风的切变。
冰碛土是由冰蚀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的堆积土或者是在冰川产生以前就已存在的岩屑、碎石等松散堆积物,后被冰川搬运并在冰川融化时沉积下来而形成的碎石类土。冰碛土在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某河段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坝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除降水条件外,还会促使图示地区冰碛土发生滑坡的环境条件是( )
A. 气温高B. 光照弱
C. 风速大D. 坡度小
15. 图中堰塞坝堆积物( )
①磨圆度高②分选性差③平均粒径大④层序性好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16. 堰塞坝堆积物入河后,帕隆藏布江河道形态的变化是( )
A. B.
C. D.
【答案】14. A 15. C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冰碛土是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说明其分布地区冻土多,受气温升高影响,冻土融化,融水增多,冰碛土容易发生滑塌,进而导致滑坡形成,A正确;坡度小,动力弱,不易形成滑坡,D错误;光照与风速与其关系不大,BC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由图和材料可知,堰塞坝主要是由冰碛土和冰川堆积物等物质组成。受冰川侵蚀作用影响,冰川堆积物和冰碛土分选性差,故堰塞坝堆积物大小砾石混杂,分选性和层序性差,但平均粒径大,②③正确,④错误;泥石流搬运距离短,对裹挟的砾石打磨时间短,故堰塞坝堆积物磨圆度低,①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堰塞坝堆积物入河,帕隆藏布江水流受阻,堰塞坝河段河道变窄,导致河流右岸侵蚀加强,右岸受侵蚀形成凹岸,河岸由直变弯;堰塞坝河段河道弯曲后,堰塞坝河段下游水流流向发生改变,造成堰塞坝堆积体邻近下游地区左岸受流水侵蚀加剧形成凹岸,右岸堆积形成凸岸,随着水流方向的改变,下游河道会发生摆动,发生弯曲,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岩石或矿物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经冲刷,滚动,撞击,棱角被磨圆的程度。磨圆度可反映碎屑生成的环境和搬运距离,一般来说,碎屑搬运距离越长,或经过反复搬运(如风成碎屑,海滨碎屑),其圆度越高。重力崩塌或冰川形成的碎屑,其圆度甚差。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原县位于我国河套平原腹地,地下水位高且盐碱含量高,土壤盐碱化严重。近十年来五原县当地通过“暗管排盐”等措施,已完成了20万亩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暗管排盐”是将带有小孔的管道埋于地下,将土壤表层的盐分通过水流排走。图1示意五原县地理位置,图2示意“暗管排盐”方案简图。
(1)简析五原县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2)简述“暗管排盐”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说明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
【答案】(1)地下水水位高,受水分垂直迁移影响,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大,蒸发量大,盐分在土壤表层累积,土壤盐碱化严重;农业灌溉不合理,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旺盛,盐分积累,易盐碱化等。
(2)合理控制暗管掩埋深度,保证既可以排除受灌溉水淋溶下来的盐分,也要保证排除过多的地下水,防止地下水位过高,再次引发表层土壤盐碱化;需要根据种植作物类型以及分布合理规划暗管埋藏深度与位置;注意保持暗管上的小孔通畅,保证排盐效果;明沟排出的盐碱水需妥善处理,避免污染等。
(3)盐碱地资源改良利用,能够有效补充我国可用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可以有效挖掘单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治理生态脆弱盐碱区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盐碱地改良后,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业,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稳定性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五原县土壤盐碱化为材料,考查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五原县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主要从地下水和农业活动方面进行分析。地下水方面:地下水位高,土壤容易受到地下水垂直向上迁移的影响,导致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较大。而该地区气候相对干旱,蒸发量大,水分蒸发后盐分就留在土壤表层不断积累,从而加重盐碱化。 农业活动方面:在农业灌溉过程中,灌溉方式不合理,比如大水漫灌等,会使土壤表层水分大量积聚,蒸发后盐分积累,容易引发盐碱化。
【小问2详解】
暗管掩埋深度:要经过科学计算和实践检验,找到既能有效排除因灌溉水淋溶下来的盐分,又能避免过度排除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过低影响生态的合适深度,防止再次因地下水位变化而引发表层土壤盐碱化。 根据作物与分布规划:不同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同,要根据种植作物的类型以及其在田间的分布情况,合理规划暗管的埋藏深度和位置,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保持小孔通畅:暗管上的小孔是排盐的关键通道,要注意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小孔通畅,以保证排盐效果持续有效。 盐碱水处置:明沟排出的盐碱水含有较高盐分和其他有害物质,必须妥善处理,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小问3详解】
增加耕地面积:将大量盐碱地改良后可利用,直接增加了我国的可用耕地面积,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土地资源,从而保障粮食安全。挖掘单产潜力:改良后的盐碱地可以更好地适应作物生长,有利于挖掘单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可持续发展:治理生态脆弱的盐碱区域,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从长远角度保障粮食安全。优化种植结构:盐碱地改良后可以根据其特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农业类型,丰富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应对各种情况的稳定性。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集团是我国一家主要生产白色家电(指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的跨国企业,2023年4月我国M集团新工厂在巴西包索市开始奠基建设,该工厂是M集团在巴西的第三座工厂,主要生产冰箱,而前两座工厂分别位于巴西北部的玛瑙斯市和南部的卡诺阿斯市,分别主要生产微波炉和空调。下图示意包索市地理位置。
(1)简述包索市吸引M集团投资建厂的区位条件。
(2)说明M集团在巴西建设三座工厂在布局上的合理性。
(3)目前M集团在巴西并未设立产品研发中心,试推测其原因。
【答案】(1)靠近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等城市,市场潜力大;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距离海港较近,利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等。
(2)三座工厂空间布局较均匀,覆盖市场范围大;三座工厂生产的产品不同,产业间竞争少;三座工厂均靠近河流或海港,利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等。
(3)现有产品型号可满足市场需求,对新品需求较小;巴西科研力量较弱,研发人才较少,成立产品研发中心难度大;研发中心投资成本高,目前巴西市场较小,市场利润小,投资研发中心经济效益低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西工业生产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工业区位条件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包索市吸引M集团投资建厂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市场、交通、原料等角度分析。结合地图可知,包索市靠近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等城市,受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市场潜力大;结合图例可知,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距离海港较近,利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等。
【小问2详解】
三座工厂在布局上合理性主要从地理位置、产业分工、区位优势等角度分析。三座工厂处在巴西北部的玛瑙斯市、南部的卡诺阿斯市、中部的包索市,三座工厂空间布局较均匀,覆盖市场范围大;三座工厂分别生产冰箱、微波炉和空调,三座工厂生产的产品不同,产业间竞争少;从区位优势看,三座工厂均靠近河流或海港,交通便捷,利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等。
【小问3详解】
M集团在巴西并未设立产品研发中心主要从市场需求、科研水平、研发成本等角度分析。巴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居民对家用电器多样的需求较小,M集团现有产品型号可满足市场需求,对新品需求较小;研发中心需要当地的研发人才支持,巴西科研力量较弱,研发人才较少,成立产品研发中心难度大;研发中心投资成本高,目前巴西市场较小,市场利润小,投资研发中心经济效益低,不利于设立产品研发中心。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干流全长928km,以莺落峡、正义峡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位于祁连山区,多森林草原,中游河流冲积平原分布有灌溉绿洲农业和林业,下游分布荒漠、灌木林等植被。下图示意黑河流域地理位置,下表示意黑河流域不同站点多年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有研究表明,近年来黑河中游蒸发量呈减小趋势。
(1)说明黑河不同河段蒸发量变化特点,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黑河流域整体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但多年径流量较稳定,试分析其原因。
(3)推测目前黑河不同河段流量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4)试解释近年来黑河中游蒸发量呈减小趋势的原因。
【答案】(1)变化特点:蒸发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海拔)。
(2)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区,河流补给以冰川融水、地下水、降水为主;流域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但冰川融水以及地下水补给量较大且较稳定,故黑河流域多年径流量较稳定。
(3)变化特点:上游至中游河段流量呈增大趋势,中游至下游河段流量呈减少趋势。理由:上游至中游河段,降水量及冰川等融水补给较丰富,且蒸发量较小,河流流量呈增大趋势;中游河段人类活动较多,农业灌溉用水量大,造成河流流量减少;下游河段河流补给减少,蒸发量旺盛,流量不断减少。
(4)灌区发展节水农业,灌溉用水量减少,蒸发量减少;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实施,植被盖度增加,林下光照弱,温度低,地表蒸发量减少;植被盖度增加,风速减小,流域内蒸发量减少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黑河流域为材料,考查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变化特点:据表可知,从上游到下游蒸发量逐渐增大。这是因为上游地处祁连山区,海拔高,气候相对寒冷,空气湿度较大,蒸发较弱;而下游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空气相对干燥,蒸发量就较大。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海拔)起到关键作用。海拔高度的差异导致了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的不同,从而直接影响蒸发量。
【小问2详解】
虽然蒸发量大且超过降水量,但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区,有多种稳定的补给来源。冰川融水在气温升高时会持续补给河流,地下水也会稳定补给。这些补给量较大且较为稳定,足以弥补蒸发造成的水量损失,所以径流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小问3详解】
变化特点:上游到中游流量增大,中游到下游流量减小。理由:上游到中游,降水和冰川融水等补给不断增加,而蒸发量相对较小,使得水量积累增加,流量增大;中游地区有灌溉绿洲农业,农业用水量较大,大量消耗了河水,导致流量减少;下游河段除了补给减少外,蒸发量大也使得水量不断减少,流量持续降低。
【小问4详解】
灌区发展节水农业,减少了灌溉用水量,也就减少了用于蒸发的水量;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得植被盖度增加,植被的遮阴作用使林下光照减弱、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地表蒸发量;植被盖度增加还会使风速减小,也会减少流域内的蒸发量。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中游蒸发量的减小。分区
站名
位置
蒸发量
(mm)
站点
高程(m)
降水量
(mm)
上游
扎马什克
祁连
755.9
2810
447.9
祁连
祁连
778.6
2590
410.8
肃南
肃南
853.5
2312
273.4
瓦房城
肃南
828.4
2300
461.8
双树寺
民乐
965.8
2410
398.4
李桥
山丹
807.7
2150
290.1
中游
莺落峡
甘州
1372.2
1700
184.0
高崖
临泽
1514.4
1420
127.3
下游
正义峡
高台
1651.0
1280
70.9
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共6页。
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docx、高三二模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