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地理试卷原卷版docx、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I卷(选择题16×3=48分)
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长江岸边的M造船公司,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家建设“海上铁路”的号召下制造小木船、水泥船;90年代着眼于“大厂不愿造,小厂造不了”的1-5万吨级船舶,开创了全国地方船厂建造万吨级船舶的先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双燃料运输船订单最多的国内船厂。2022年该公司联合产业链企业组建当地船舶制造业联盟,打造配套完善的造船基地。完成下面小题。
1. 该造船公司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
A. 历史悠久B. 政策支持C. 定位准确D. 岸线较长
2. 该造船公司牵头组建船舶制造业联盟的首要目的是( )
A. 增强信息交流,带动企业共同发展B. 加强企业竞争,促使企业品牌建设
C. 提升产业规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D. 促进产业联动,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90年代着眼于“大厂不愿造,小厂造不了”的1-5万吨级船舶,开创了全国地方船厂建造万吨级船舶的先河”可知,市场定位准确是其崛起的主要条件,C正确;由材料推测,靖江造船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历史并不悠久,A错误;由材料可知,成立初期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但不是其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B错误;岸线较长只是造船的有利条件,并不是崛起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组建船舶制造业联盟,打造配套完善的造船基地,有利于增强地方船舶生产的产业联动,增强综合竞争力,D正确;不同的船舶制造企业,信息交流少,A错误;船舶企业之间生产船舶不同,不存在竞争,B错误;对生产规模并没有影响,C错误,故选D。
【点睛】工业区位选择的具体分析:①自然因素:要考虑是否有修建工厂所需的良好地质、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是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②社会经济因素:需要考虑是否接近原料、动力、市场和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否有良好的社会协作条件。理想的区位应具备的条件是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③环境因素:应根据不同工业部门的污染特点,尽量减少对城区或居民区的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人口迁移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在此过程中,县城和中心城市人口保持缓慢增长。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符合甘肃省人口迁移特征的是( )
A. 区域内人口迁移的比重增加B. 迁移规模呈减小趋势
C. 一直以乡村向城镇迁移为主D. 迁移距离呈增加趋势
4. 促使甘肃省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最主要条件是( )
A. 交通条件的改善B.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C. 乡镇企业的发展D. 区域间经济差距减小
5. 甘肃省人口迁移趋势的演变会导致( )
A. 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B. 部分城镇出现收缩现象
C. 县城空心化问题严重D. 中心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答案】3. D 4. A 5.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从阶段一到阶段三,人口迁移从区域内迁移到有区域外的人口迁移,区域内人口迁移的比重下降,A错误;迁移规模增大,B错误;从阶段一到阶段三,乡村一直向外迁移到城镇、县城和中心城市,乡村向各种城镇迁移的都有,C错误;从阶段一到阶段三,人口迁移从区域内迁移到有区域外的人口迁移,迁移距离呈增加趋势,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甘肃省人口迁移方向变化主要是从乡村外迁到城镇、县城和中心城市之间的迁移,再到跨区域的迁移,说明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方向从区域内到区域外,A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影响迁移规模,不影响迁移方向,B错误;乡镇企业的发展会使区域间经济差距减小,人口迁移规模减少,对迁移方向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甘肃省乡村人口一直外迁,说明乡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大,A错误;城镇人口由人口迁入到有人口迁出,人口规模减小,可能会出现收缩现象,B正确;根据材料,县城人口保持缓慢增长,说明县城没有出现空心化,C错误; 中心城市人口保持缓慢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在加大,生态环境不一定改善,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外汇收入、促进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但是造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增加就业压力、社会不安定因素及生态环境压力。客观上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迪士尼乐园是在迪士尼动画片成功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主题游乐园,在世界上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至今全球共开设6家。2016年具有纯正迪士尼风格并融汇了中国风的主题乐园在上海正式开园,7个不同的主题园区给游客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2023年12月,该乐园增设了全球首个“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大型的超体空间,为游客提供量身定制的全新数字娱乐体验。如图示意全球迪士尼乐园度假区分布、建园时间及建园时人均GDP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6. 六大迪士尼乐园区位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人口密度B. 交通位置C. 历史文化D. 经济水平
7. 与北京相比,上海吸引该乐园落户的主要气候条件是( )
A. 气候温暖B. 降水丰沛C. 光照充足D. 空气湿润
8. 为提升重游率.该类乐园应重点采取的措施是( )
A. 扩大规模,丰富乐园种类B. 创新产品,提高体验品质
C. 融合文化,提升本土化率D. 加强培训,完善服务质量
【答案】6 D 7. A 8. B
【解析】
【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六大迪士尼乐园建园最早的是加州迪士尼乐园度假区,1955年人均GDP就达到2600美元,其余园区建成时的人均GDP都很高,故六大迪士尼乐园区位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经济水平,D正确;人口密度、交通位置、历史文化都会影响迪士尼乐园的建立,但不是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区,上海纬度较低,气候温暖,A正确;都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丰沛,B错误;上海纬度较低,受雨带影响,降水时间较长,光照时间较短,C错误;上海降水较多,空气较湿润,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为提升重游率,该类游乐园应当创新产品,为游客提供新的娱乐体验,提高体验品质,吸引游客重游,B正确;扩大规模,丰富乐园种类、融合文化,提升本土化率、加强培训,完善服务质量都能够提升重游率,但不是重点采取的措施,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除旅游业外,其他大部分服务业主要受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集聚、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团雾又名坨坨雾,被称为高速公路的“流动杀手”。高速公路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引起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难以预测、能见度低等特征,极易造成驾驶人行车时骤然失去视线,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图中最易出现团雾的是( )
A. B.
C. D.
10. 下列关于团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冬春季节比秋冬季节更易出现
B. 郊区比城市更易出现
C. 临海路段比内陆路段更易出现
D. 地势低洼、空气湿度大,容易形成团雾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当近地面下冷上热时,即出现逆温层的时候,大气对流运动不明显,无大风天气,浓雾不易扩散,并且大气接触到较冷的地面,遇冷易凝结成雾,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团雾的形成需要两个主要条件,一是低层水汽充沛、空气湿度大,二是昼夜温差大且风力小。冬春季节湿度较小,昼夜温差较小,秋季多秋高气爽的天气,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冬春季节比秋冬季节出现团雾少,A不正确。郊区比城市气温低,更易出现,B正确。临海路段比内陆路段水汽充足,更易出现团雾,C正确。低洼地段的路段空气湿度更大,更容易形成团雾,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
【点睛】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春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2022年,我国在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北坡海拔8830m处成功架设第8套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对珠峰地区气象要素变化的立体监测及数据的实时远程传输。下表为定日县珠峰地区各月份温度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登珠峰和珠峰科考活动最合适的月份为( )
A. 2月B. 5月C. 7月D. 12月
12. 登珠峰的运动员要经过不同高度的营地,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头晕胸闷。因此,气象站需要精准观测营地附近的( )
①风速②湿度③气压④气温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13. 对珠峰地区气象要素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查询,需要用到的技术是( )
A. 遥感技术B. 北斗定位导航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D. 数字地球
【答案】11. B 12. B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来自印度洋的夏季风造成降水频繁,云雾弥漫,且夏季气温相对较高,积雪或冰川融化多,冰雪崩塌多,不利于登珠峰和珠峰科考活动,C错误;冬季冰雪肆虐,也不利于登珠峰和珠峰科考活动,A、D错误;5月,雨季尚未到来,风力较小,降雪天气少,且此时珠峰气温不太高,积雪或冰川融化少,冰雪崩塌少,B正确。故选B。
【12题详解】
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头晕胸闷,空气的流通不畅与风速、气压相关,风速大时,该地空气较为通常,当营地气压比同海拔高度自由大气的气压高时,对流受阻,空气流通不畅,①③正确。湿度、气温与空气的流通不畅关系不大。②④错误,A、C、D错误, B正确。故选B。
【13题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C正确;遥感是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通过遥感卫星或飞机等载体,使用无线电波、光波等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A错误;北斗定位系统则是一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卫星发射无线电信号,用户设备接收信号来实现定位功能。B错误;数字地球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在高速网络上进行快速流通,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快速、直观完整地了解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D错误。故选C
【点睛】“3S”技术的判别:(1)“点”与“面”判断:①GPS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 或“ 多个点”。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如果是“点”则选用GPS。②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的是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的结果,若要监测则应选用RS技术。(2)“想”与“看”区分RS与GIS: “想”即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凡是需要“想”的选用GIS。 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受气温、积雪、地形、太阳辐射、地表覆盖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某地区冬春固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某研究所对该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图为该地区不同海拔土壤的平均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为80cm处的年降水量最接近( )
A. 700mmB. 550mmC. 400mmD. 900mm
15. 当海拔大于1200米时,影响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与海拔相关性的主导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积雪厚度C. 年降水量D. 大气温度
16.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规律是( )
A 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减小B. 低海拔地区增大、高海拔地区减小
C. 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增大D. 低海拔地区减小、高海拔地区增大
【答案】14. C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先找到右边纵坐标80cm处,过该点作与横轴的平行线,确定其与土壤最大深度折线的交点,过此交点作与纵轴的平行线交于年降水量折线确定第二处交点,过第二处交点作与横轴的平行线交于左边年降水量坐标,读值为400mm左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海拔大于1200m,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升高而变浅。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升高,年降水量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高海拔处,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降雪,地表积雪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降低,土壤冻结深度应变深,A,C,D错误;随着海拔升高,年降水量增加,且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降雪,地表积雪增多,减少了地表热量的散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土壤冻结深度变浅,因此积雪厚度是直接影响因素,B正确。故选B。
【16题详解】
低海拔处降雪较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海拔温度升高,冻结最大深度受气温影响而变浅,BC错误;高海拔处降雪和积雪较多;且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高海拔处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因素是积雪;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积雪厚度减小,保温作用减弱,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A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纬度越高,冻土层越随着纬度越高,气温越来越低,永久冻土分布范围也更广。上层的活动层也逐渐变成永冻层,所以永冻层的厚度越来越大,深度逐渐变浅,向地表不断“生长”。海拔越高,冻土层越厚,高山、高原地区,多年冻土的厚度主要受海拔控制。一般来说,海拔愈高,地温愈低,冻土层愈厚,永冻层顶面埋藏深度也较浅。
II卷(非选择题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全国两会,备受关注的热词“新质生产力”是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徽合肥市在汽车产业方面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合肥市汽车产业起步于1968年,形成了一批汽车自主品牌。早在2002年,合肥市逐步向新能源汽车转型。2009年,合肥市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2021年,合肥市与W汽车公司规划建设蜀山区新桥产业园,园区集研发、制造、示范应用、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下图示意蜀山区新桥产业园位置。
(1)说明合肥市从2002年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主要原因。
(2)分析蜀山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的位置优势。
(3)从培育新质生产力角度,请为新桥产业园发展智能电动汽车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汽车产业起步早,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产业基础好;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好,产利润高;当地政府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可抢占市场先机;新能源汽车对环境污染较小,得到国家政策持。
(2)临近机场与交通干线,交通便利;离区内高校较近,便于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位于郊区地带,地价便宜。
(3)加强科技创新,研发高品质性能的电动汽车;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智能制造;降低生产能耗,现低碳绿色生产;研发自动驾驶,建设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引入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打造高度聚集的完整产业链。
【解析】
【分析】本题以合肥市汽车产业布局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合肥市汽车产业起步于1968年”,汽车产业起步早,形成多个汽车品牌,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汽车产业基础好,具有转型发展基础;从新能源汽车特点看,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好,产利润高,当地政府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可抢占市场先机,增强市场竞争力,新能源汽车迎合国家政策导向,新能源汽车对环境污染较小,得到国家政策持。
【小问2详解】
蜀山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的位置优势主要从交通、人才、地租角度分析。蜀山区临近机场与交通干线,交通便利,便于零部件、产品运输;蜀山区内布局较多大学,企业离区内高校较近,便于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人才资源丰富,便于科技研发;结合位置示意图可知,位于郊区地带,地价便宜,成本较低。
【小问3详解】
新桥产业园智能电动汽车发展建议主要从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基础设施、产业链等角度分析。新桥产业园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研发高品质性能的电动汽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现低碳绿色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加大科技投入,迎合市场需求,研发自动驾驶,建设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开国际市场,扩大市场范围;引入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打造高度聚集的完整产业链,企业集聚,加强风险抵抗能力。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它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宽度和长度位居世界峡谷之首。研究表明,未来图(a)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将出现缩小趋势。图(b)示意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有利地形条件。
(3)结合图(b)信息,推理图(a)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过程。
【答案】(1)高山地形对季风水汽抬升,降水丰富;山岳冰川广布,储存固态水源(冰雪融水多);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
(2) 大峡谷地区总体海拔较低,对水汽阻挡弱;峡谷纵深长、谷口宽度大,利于水汽深入青藏高原;谷口朝向西南,形成季风水汽通道;峡谷段自南向北地势升高,利于水汽逐步深入。
(3)喜马拉雅分水岭南侧比北侧降水较多,落差较大,河流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北迁移速度更快;冈底斯山分水岭南、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较小,河流溯源侵蚀弱,分水岭北移速度较慢或位置稳定;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积缩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雅鲁藏布江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水循环的环节、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河流侵蚀地貌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水循环涉及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环节。喜马拉雅山地处湿润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富;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发育广,冰雪融水多;冰川融水丰富,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地下径流丰富,故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
【小问2详解】
大峡谷地区相对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海拔较低,对水汽阻挡作用弱,利于水汽深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谷口宽广,能接收更多的水汽进入,利于水汽深入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的谷口朝向西南,而带来水汽的大气环流是西南季风,易形成季风水汽通道;峡谷段自南向北地势升高,利于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逐步深入。
【小问3详解】
喜马拉雅分水岭的南侧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北坡位于背风坡,南侧比北侧降水多,且南侧落差更大,南侧流量大流速快,河流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北迁移速度更快;据图示可知冈底斯山分水岭南、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相对较小,河流径流量、流速差异较小,河流溯源侵蚀相对较弱,分水岭北移速度较慢或位置稳定;两地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积缩小。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压舱石”。粮食作物指谷类、薯类及豆类作物的总称。耕地非粮化率是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下图为河南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率分布图。下表为2013年河南省主要粮食和蔬菜作物现金收益表。
材料二:耕地非粮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倒逼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但长期来看,以机械、化肥、农药、地膜等要素代替耕地的增产效应并非持久之策,如果任由耕地非粮化现象发展,势必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1)简述河南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率的分布特点。
(2)说明近年来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对耕地的不利影响。
(3)从政策的角度,提出河南省遏制耕地非粮化的建议。
【答案】(1)分布不均匀;南高北低;山区高平原低;三门峡和开封最高。
(2)机械化造成土壤压实,导致土壤通气性下降;化肥、农药投入多,土壤污染加剧;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了耕地的质量。
(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政策,提高农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增加粮食种植收益;严格执行耕地用途管制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河南省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河南省耕地非粮化分布特征、影响和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河南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率的分布不均匀;从纬度位置看,南高北低;从地形类型看:山区高平原低;从行政区划看,三门峡和开封最高。
小问2详解】
可从耕地的数量及质量,土壤物质组成、剖面结构、理化性质等角度展开分析。据材料可知,耕地非粮化以机械、化肥、农药、地膜等要素代替耕地的增产效应,因此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对耕地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化造成土壤压实,土壤孔隙减小,导致土壤通气性下降;化肥、农药投入多,土壤污染加剧,土壤质量下降与退化;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水肥吸收,阻碍根系生长,影响了耕地的质量。
【小问3详解】
政策角度可以从提高农民积极性和收益、加强管理等方面来展开。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政策,提高农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增加粮食种植收益;严格执行耕地用途管制政策,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高温
-10℃
-6℃
6℃
8℃
13℃
19℃
19℃
16℃
15℃
9℃
7℃
2℃
平均最低温
-20℃
-16℃
-11℃
-7℃
-5℃
5℃
6℃
5℃
1℃
-8℃
-13℃
-17℃
作物
小麦
玉米
水稻
西红柿
黄瓜
单位:元/亩
现金收益
427
633
907
7577
762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天津市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docx、天津市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地理试卷原卷版docx、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酒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酒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原卷版docx、甘肃省酒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