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年级 下册单元2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课后作业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20分)
1.(本题2分)运输氢氧化钠固体的包装箱上应张贴的标识是
A.B.
C.D.
2.(本题2分)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单质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3.(本题2分)使用酸、碱等腐蚀性药品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下列处理方法中有错误的是( )
A.有腐蚀性的药液溅入眼睛内,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洒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慢慢注入水并不断搅拌
D.氢氧化钠溶液洒在衣服上,先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4.(本题2分)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厕所清洁剂呈酸性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硼酸
C.人体胃液正常的pH范围在0.5—1.9
D.用熟石灰改良碱性土壤
5.(本题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6.(本题2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人体缺乏微量元素会得病,应多吃含这些元素的营养品
B.实验室中的氯化钠没有毒性,可以品尝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D.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其纯度
7.(本题2分)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AB.BC.CD.D
8.(本题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稀释浓硫酸
C.液体的量取D.称量NaOH固体
9.(本题2分)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0.(本题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浓盐酸敞口放置,瓶口产生大量白雾
C.烧碱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变为软水
二、判断题(共10分)
11.(本题2分)不慎将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3%-5%的硼酸溶液( )
12.(本题2分)可用NaOH固体作食品干燥剂( )
13.(本题2分)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可做食品干燥剂( )
14.(本题2分)浓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的苏打溶液。( )
15.(本题2分)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浓硫酸( )
三、综合应用题(共30分)
16.(本题10分)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中,小军和老师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溶液温度及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
(1)根据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滴加到另外一种试剂中。该反应为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2)a为温度曲线上的最高点,a、b两点对应的时间相同,则b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 。
(3)分别取样,依次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结晶,采用 方法。
②取c点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稀释后溶液的pH (填“<”“>”或“=”)7。
(4)若发现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敞口放置,经检验该试剂已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
(5)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
(6)将50g稀盐酸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本题10分)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城市垃圾的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工程,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对垃圾处理等开展了跨学科实践活动。
任务一:填埋处理
塑料垃圾自然降解速率很慢,若用填埋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有的还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气(NH3)、硫化氢(H2S)等恶臭气体。
(1)由此分析,该塑料垃圾中含有的元素有 (写元素符号)。
任务二:堆肥处理
菜叶等厨余垃圾在堆肥腐烂时可产生沼气(主要成分为CH4),用于家庭供能。
(2)沼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任务三:焚烧处理
同学们在实验室采用相对封闭的装置焚烧某种含C、H、O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提出猜想】废气中可能含有CO2、CO、H2O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无水CuSO4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进行实验】拉动装置F处的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点燃D处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
(3)A中的实验现象为 ;D中的实验现象为 ;B和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废气中存在CO2、CO、H2O。
【反思评价】
(4)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
18.(本题10分)硫酸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酸,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硫酸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
【物质制备】
(1)工业上采用接触法制硫酸:先煅烧黄铁矿得到SO2,再将SO2经过一系列变化得到硫酸。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物质性质】
(2)用温度计的水银球一端蘸取浓硫酸,取出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温度计示数上升,是因为浓硫酸能吸收 ,并放出热量。
(3)请利用下图提供的仪器与药品,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①取 (填“A”或“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5mL加入烧杯中,并插入pH计。
②从另一试剂瓶中取出稀硫酸逐滴加入①的溶液中,并用 (填仪器名称)不断搅拌。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③在pH=12.8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④滴加稀硫酸过程中,溶液pH不断减小的原因有:
a.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b.
⑤为证明溶液pH从13.1减小到10.4的过程中,④中原因a起主要作用,需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定量研究】
(4)某工厂现有含碳酸钠的废水需要处理。为测定废水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废水样品100g,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9.8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废水中其他物质不与硫酸反应)。计算废水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A.海水晒盐
B.浓硫酸腐蚀布料
C.用洗涤剂洗碗
D.活性炭吸附出去异味
稀硫酸体积/mL
0
2
4
6
8
……
溶液pH
13.1
12.8
12.3
11.5
10.4
……
参考答案:
1.A
【详解】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贴腐蚀品的标志,故选:A。
2.B
【详解】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例如分子、中子也不带电,错误;
B、单质中只有一种元素;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均一稳定,属于纯净物,错误;
D、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有腐蚀性的药液溅入眼睛内,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洒,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正确,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不能再量筒中进行,且不能将水倒进浓硫酸中,错误,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洒在衣服上,先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A、厕所清洁剂主要成分是盐酸,呈酸性,选项正确;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至5%的碳酸氢钠溶液,选项错误;
C、人体胃液正常的pH范围在0.9至1.5,选项错误;
D、熟石灰呈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选项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于加热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微量元素缺乏会发生一定的病变,但如果强调尽可能多吃,又会导致发生中毒等,所以要合理摄入,而不要过量。不符合题意。
B、在实验室中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实验室中的氯化钠不能用嘴尝其味道,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而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不符合题意;
D、不纯的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可燃气体燃烧性质实验时,必须先验纯后点燃,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浓硫酸腐蚀布料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洗涤剂洗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活性炭吸附出去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8.D
【详解】A、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故A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放出的热量及时扩散,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A、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瓶口应紧贴试管口,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符合题意;
D、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加在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防止污染原试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产生大量白雾,故B正确;
C、烧碱(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放出大量热,水温度升高,故C错误;
D、活性炭吸附只能除去色素、异味及部分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钙镁离子,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故D错误。
故选B。
11.错误
【详解】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错误。
12.错误
【详解】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通常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故“可用NaOH固体作食品干燥剂”是错误的。
13.正确
【详解】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故正确。
14.×
【详解】浓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后涂上的苏打溶液,因为浓硫酸的稀释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先用水冲洗的话则会使浓硫酸稀释而放出大量的热,加重烧伤程度,故题干说法错误。
15.错误
【详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是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错误。
16.(1) 稀盐酸 B
(2)7
(3) 蒸发溶剂 <
(4)
(5)浓盐酸易挥发
(6)解:生成氯化钠质量为:,
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详解】(1)根据曲线图,初始溶液pH大于7,说明初始溶液呈碱性,滴加之后pH逐渐降低至小于7,可知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根据温度的变化曲线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a点时放热最多,是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等于7,由于a、b两点对应的时间相同,则b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7;
(3)①b点处酸和碱恰好完全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故将氯化钠结晶,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获得晶体;
②c点溶液的pH<7,显酸性,取少量酸性溶液于试管中,加足量水稀释后,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的pH无限接近于7但不会大于或等于7,故溶液的pH<7;
(4)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
(6)见答案。
17.(1)N、S、H
(2)CH4+2O2CO2+2H2O
(3) 白色固体变蓝 黑色固体变红
(4)Ca(OH)2 + CO2=CaCO3↓+ H2O
(5)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塑料垃圾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气(NH3)、硫化氢(H2S),生成物含有N、S、H等元素,所以该塑料垃圾中含有的元素有N、S、H。
(2)沼气(主要成分为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3)由实验结论为废气中存在CO2、CO、H2O可知A中的实验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色(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D中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色(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装置B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5)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空气污染物。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18.(1)+4
(2)水蒸气
(3) A 玻璃棒 NaOH、Na2SO4 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取等质量的pH=13.1的两烧杯氢氧化钠溶液,一杯加入稀硫酸直至pH=10.4,记录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另一杯加入蒸馏水直至pH=10.4,记录加入蒸馏水的质量
(4)解:加入硫酸的质量为9.8g×10%=0.98g
设废水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废水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6%。
【详解】(1)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二氧化硫中氧元素为-2价,所以硫元素为+4价;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稀释放热。所以温度计示数上升,是因为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并放出热量。
(3)①氢氧化钠呈碱性,瓶塞需使用橡胶塞,所以取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
②实验室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③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pH>7呈碱性,有氢氧化钠剩余,所以溶质是NaOH、Na2SO4;
④除了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使碱性减弱,pH减小外,稀硫酸中也有水,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弱,也会使pH减小。
⑤判断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否起到主要原因,可以设计加入稀硫酸和蒸馏水进行对比。可以比较pH变化相同的量加入稀硫酸和蒸馏水的多少。所以可以设计实验,取等质量的pH=13.1的两烧杯氢氧化钠溶液,一杯加入稀硫酸直至pH=10.4,记录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另一杯加入蒸馏水直至pH=10.4,记录加入蒸馏水的质量。
(4)见答案。
化学九年级 下册单元2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 下册<a href="/hx/tb_c404115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单元2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课后作业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仁爱版九年级 下册单元2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仁爱版九年级 下册<a href="/hx/tb_c404115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单元2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一课一练</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仁爱版九年级 下册单元2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仁爱版九年级 下册<a href="/hx/tb_c404115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单元2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课时练习</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