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五节 有机合成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五节 有机合成综合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注意保持试卷整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注意保持试卷整洁
一、单选题(共50分)
1.(本题5分)化合物X是合成一种治疗直肠癌和小细胞肺癌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X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B.化合物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化合物X与氢气加成后的分子中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
D.化合物X最多能与5mlNaOH反应
2.(本题5分)肉桂酸是一种香料,具有很好的保香作用。利用苯甲醛与乙酸酐发生普尔金反应可制备肉桂酸,方法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苯甲醛和肉桂酸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肉桂酸的分子式为
C.可以利用银镜反应检验粗产品中是否含有苯甲醛
D.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碱性环境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3.(本题5分)我国科学工作者合成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叶绿素的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绿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在一定条件下,叶绿素能发生加成、水解、酯化等反应
C.叶绿素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两种类型的双键
4.(本题5分)已知C-C单键可以绕键轴旋转,某烃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烃是苯的同系物,分子式是C14H18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可处于同一平面上
C.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加成、取代等反应
D.该有机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5.(本题5分)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含有手性碳原子,有旋光性
B.该物质与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都能反应
C.1m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4ml
D.1m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5ml NaOH
6.(本题5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醛类、葡萄糖、甲酸及其甲酸酯类均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B.向稀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后,测得溶液的pH变小,则生成的有机物酸性比苯酚强
C.等质量的甲醛、乙酸、葡萄糖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
D.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检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7.(本题5分)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单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存在顺反异构体B.分子中最多有4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它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D.它与加成后的产物名称是2-甲基己烷
8.(本题5分)亚胺培南是一种抗生素,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亚胺培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中含有3个双键
B.分子中含有1个甲基
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9.(本题5分)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D.一氯代物有3种
10.(本题5分)已知A是一种烃,可用作水果催熟剂。A~F六种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多次进行反应②的现象为黑红交替出现
C.④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D.G是F的同系物,且比F的相对分子质量大42,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二、判断题(共20分)
11.(本题4分)由乙烯合成乙二醛:第一步加成反应,第二步取代反应,第三步氧化反应。(___________)
12.(本题4分)如果以乙烯为原料,经过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反应可制得乙二醇。(___________)
13.(本题4分)判断正误
(1)烷烃只含有饱和键,烯烃只含有不饱和键
(2)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烯烃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3)烷烃的通式一定是CnH2n+2,而烯烃的通式一定是CnH2n
(4)烷烃与烯烃相比,发生加成反应的一定是烯烃
(5)CH3CH=CHCH3分子中的4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6)甲烷性质稳定,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7)的名称为3-甲基-4-异丙基己烷
(8)符合通式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9)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10)乙烯和乙炔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11)聚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12)烷烃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越多,沸点越高
(13)顺-2-丁烯和反-2-丁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14)CH2=CHCH=CH2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Br-CH2CH=CHCH2-Br和种物质
(15)顺-2-丁烯和反-2-丁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14.(本题4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目标化合物分子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___________)
15.(本题4分)可以发生开环聚合反应。( )
三、解答题(共30分)
16.(本题10分)联苄()是常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实验室可用苯和1,2-二氯乙烷为原料,在无水AlCl3催化下加热制得联苄。
反应原理为:
查阅资料已知: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仪器省略)
实验步骤:
①三颈烧瓶中加入100mL苯(过量)和适量无水AlCl3,再通过仪器a向三颈烧瓶中滴加10mL1,2-二氯乙烷。
②控制温度为60~65℃,反应约60min。
③将反应后的混合物依次用稀盐酸、2%Na2CO3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在所得产物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过滤,先常压蒸馏,再减压蒸馏得到联苄18.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球形干燥管中盛装无水CaCl2的作用是 。
(3)步骤②中加热方式为 。
(4)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b中的现象变化,可以验证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则溶液b可以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填序号)
A.水B.石蕊溶液C.硝酸银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5)步骤③中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作用是 。
(6)常压蒸馏除杂时,最低温度应控制在 ℃。
(7)该实验的产率约为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7.(本题10分)下图是丁烷(C4H10)裂解的实验流程。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①检置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排出装置中的空气③给D、G装置加热等……;G后面装置以及铁架台等已省略;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烷裂解的可能方程式为C4H10CH4+C3H6, ;
(2)写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对反应后E装置中的混合物(溴水足量),再按以下流程实验:
①分离操作Ⅰ和Ⅱ的名称分别是 、 (填字母) ;
a.蒸发 b.过滤 c.分液 d.蒸馏
②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③已知A的碳原子数大于B的碳原子数,请写出B的名称 ;
(4)假定丁烷完全裂解,流经D、G装置中的气体能完全反应。当(E+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0.49g,G装置的质量比反应间减少了1.44,则丁烷的裂解产物中甲烷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8.(本题10分)叠氮化钾能促进难以萌发的种子发育,在新作物育种中应用广泛,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I.制备:
已知:
①制备亚硝酸异丙酯在烧杯中进行;
②制备的D、E和F阶段均在图甲装置中完成。
(1)属于 (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2)仪器A的名称为 ,仪器B的作用是 。
(3)仪器A中发生反应时,与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重新生成(异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关于上述流程中各步骤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标号)。
A.步骤D还需要的仪器是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B.制备亚硝酸异丙酯时用冰盐浴的目的是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C.步骤F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促进的溶解
II.纯度检测——“分光光度法”:与反应灵敏,生成红色配合物,在一定波长下测量红色溶液的吸光度,利用“—吸光度”曲线确定样品溶液中的。
查阅文献可知:不同浓度的5.0mL标准溶液,分别加入5.0mL(足量)溶液,摇匀后测量吸光度,可绘制标准溶液的与吸光度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纯度检测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取晶体,配制100mL标准液(与文献浓度一致)。
②准确称取0.36g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取5.0mL待测溶液,向其中加入V mL(足量)标准液,摇匀后测得吸光度为0.6。
(5)配制100mL溶液需要用到下列操作:
a.打开容量瓶玻璃塞,加入适量水,塞紧塞子,倒立
b.将塞子反转180°,倒立
c.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
d.冷却至室温
e.轻轻振荡容量瓶
f.称取0.36g试样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溶解
g.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h.定容,摇匀
上述给出操作的正确顺序:a→ →h(操作可重复)。
(6)步骤②中取用标准液V = mL,样品的质量分数为 。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78
0.88
5.5
80.1
难溶于水
ClCH2CH2Cl
99
1.3
-35.5
83.5
难溶于水,可溶于苯
无水AlCl3
133.5
2.4
190
178
遇水水解,微溶于苯
联苄
182
1.0
52
284
难溶于水,易溶于苯
参考答案:
1.A
【详解】A.该物质含有酰胺基、酯基两种官能团,故A正确;
B.该物质中含有3个碳原子连接在同一饱和碳原子上的结构,根据甲基的结构可知不可能所有碳原子共面,故B错误;
C.X中只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加成后的产物为,只有“*”所标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C错误;
D.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酰胺基水解生成的羧基都能和NaOH反应,则1mlX最多能和3mlNaOH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D
【详解】A.苯甲醛含醛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肉桂酸含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苯甲醛和肉桂酸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
B.肉桂酸的分子式为,B正确;
C.从题给反应来看,所涉及物质只有苯甲醛含醛基,因此可以利用银镜反应检验粗产品中是否含有苯甲醛,C正确;
D.苯甲醛与乙酸酐发生Perkin反应的机理可理解为和 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 发生醇的消去生成, 再水解得 和CH3COOH,不是单纯的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
答案选D。
3.C
【详解】A. 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达上万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结构简式确定,该分子并非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 分子中没有苯环,所以并非芳香族化合物,故B错误;
C. 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酯基能水解,但不能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
D. 分子中分别含有碳碳双键、碳氧双键和碳氮双键,故D错误;
答案选C。
4.C
【详解】A.苯的同系物只含一个苯环,A错误;
B.分之中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错误;
C.该物质能与氧气反应,可被氧化;含有苯环,可以加成反应;烷基和苯环上均可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
D.苯环使甲基活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但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手性碳原子是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 该物质含有手性碳原子,有旋光性,A正确;
B.分子中含羟基、酰胺基、碳溴键、酚羟基,能与碳酸钠、盐酸都能反应,但是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B错误;
C.酚羟基含有邻位H,另外碳碳双键能和单质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最多消耗单质溴3ml,C错误;
D.分子中含酰胺基、碳溴键、酚羟基均能和氢氧化钠反应,1m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4ml NaOH,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A.醛类、葡萄糖、甲酸及其甲酸酯类均含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A正确;
B.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沉淀和HBr,氢溴酸为强酸,苯酚为弱酸,三溴苯酚为沉淀,B错误;
C.甲醛、乙酸、葡萄糖的最简式为CH2O,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C正确;
D.酸性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后生成乙酸和乙醇,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用pH计、电导率仪均可检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D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双键碳原子一侧连了两个相同的H,所以不存在顺反异构,故A错误;
B.碳碳双键两端碳原子以及直接与其相连的原子共平面,单键可以旋转,所以最多可以有6个C共平面,故B错误;
C. 分子式为C7H14, 分子式为C7H14,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与加成后的产物 ,名称为2,4-二甲基戊烷,故D错误;
答案选C。
8.A
【详解】A.亚胺培南分子结构中除已画出的 C=O、C=C、C=N 3个双键之外,—COOH 中还含有 C=O 双键,A 错误;
B.其分子结构中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连有 1 个甲基,B 正确;
C.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羧基,均能发生酯化反应,C 正确;
D.亚胺培南分子中含有 C=C等结构,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正确;
故选 :A。
9.B
【详解】A.该化合物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错误;
B.该化合物含酯基,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B正确;
C.该化合物含有2个饱和C原子,以饱和C原子为中心的5个原子最多有3个共面,故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错误;
D.该化合物有4种等效氢,故一氯代物有4种,D错误。
答案选B。
10.C
【分析】A是一种烃,可用作水果催熟剂,则A为乙烯,乙烯与氢气加成可得乙烷F;与水加成得到乙醇B;乙醇B催化氧化得到乙醛C;乙醛C氧化得到乙酸D;乙酸D和乙醇B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E,以此分析。
【详解】A.B为乙醇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正确;
B.乙醇的催化氧化时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乙醇反应生成铜和乙醛,会出现黑红交替现象,故B正确;
C.④为乙醇和乙酸发生的酯化反应,为取代反应,故C错误;
D.F为乙烷,G是F的同系物,且比F的相对分子质量大42,则G的分子式为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1.正确
【详解】由乙烯合成乙二醛,先与卤素单质加成,后水解生成乙二醇,最后氧化,则第一步加成反应,第二步取代反应,第三步氧化反应,故正确。
12.正确
【详解】乙烯与卤素单质加成,再水解(取代反应)能生成乙二醇,故正确。
13. 错误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详解】(1)烯烃也可能含有饱和键,错误;
(2)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烯烃也能发生取代反应,错误;
(3)单烯烃的通式一定是CnH2n,错误;
(4)烷烃与烯烃相比,发生加成反应的一定是烯烃,正确;
(5)因碳碳双键的键角为120°,CH3CH=CHCH3分子中的4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错误;
(6)甲烷性质稳定,能发生燃烧的氧化反应,错误;
(7)的名称为2,4-二甲基-3-乙基己烷,错误;
(8)符合通式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正确;
(9)因饱和碳的键角为109.5°,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错误;
(10)乙烯和乙炔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鉴别,错误;
(11)聚丙烯中无碳碳双键,不可发生加成反应,错误;
(12)烷烃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越多,沸点越低,错误;
(13)顺-2-丁烯和反-2-丁烯均能使溴水褪色,正确;
(14)CH2=CHCH=CH2与Br2按物质的量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Br-CH2CH=CHCH2-Br和种物质,错误;
(15)顺-2-丁烯和反-2-丁烯均能使溴水褪色,正确;
14.正确
【详解】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目标化合物分子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正确。
15.正确
【详解】化合物可以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故判断正确。
16.(1)恒压滴液漏斗
(2)防止水蒸气进入发生装置(三颈烧瓶),使AlCl3水解
(3)水浴加热
(4)BC
(5)吸水剂(或干燥剂)
(6)83.5
(7)76.2
【详解】(1)根据装置图,仪器a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
(2)AlCl3易水解,球形干燥管中盛装无水CaCl2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发生装置(三颈烧瓶),使AlCl3水解;
(3)步骤②控制温度为60~65℃,为便于控制温度,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
(4)该反应为取代反应,有HCl生成,HCl能使石蕊溶液变红、HCl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b中的现象变化,可以验证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则溶液b可以选用的试剂为石蕊溶液或硝酸银溶液,选BC;
(5)MgSO4吸水,步骤③中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作用是干燥剂。
(6)常压蒸馏除杂,除去苯和1,2-二氯乙烷,根据苯和1,2-二氯乙烷的沸点,最低温度应控制在83.5℃
(7)10mL1,2-二氯乙烷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反应方程式,理论上生成联苄得失电子守恒物质的量是0.1313ml,该实验的产率约为。
17. C4H10C2H6+C2H4 CH4+4CuO 4Cu+CO2+2H2O c d SO32-+Br2+H2O═SO42-+2H++2Br- 1,2-二溴丙烷 1∶2
【详解】分析:(1)根据原子守恒,遵循烃的组成规律,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
(2) 氧化铝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铜。
(3)①混合物中含有溴、水、溴代烃,加入亚硫酸钠,亚硫酸钠被溴氧化生成硫酸钠,同时生成NaBr,从而除去溴,然后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将有机层进行分馏得到有机物A、有机物B。
②Na2SO3具有还原性,能够把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而除去溴。
③已知A的碳原子数大于B的碳原子数,说明B中碳原子个数是3,A中碳原子个数是2。
(4) E、F吸收的是烯烃,G减少的质量是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质量,丁烷的裂解中,生成乙烯的物质的量和乙烷的物质的量相等,甲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相等,再结合原子守恒计算甲烷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1)丁烷裂解的可能方程式为C4H10CH4+C3H6,丁烷还可能催化裂化为乙烯和乙烷:方程式为. C4H10C2H6+C2H4;正确答案:C4H10C2H6+C2H4。
(2) 氧化铝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铜,反应方程式为: CH4+4CuO 4Cu+CO2+2H2O;正确答案:CH4+4CuO 4Cu+CO2+2H2O。
(3)①根据反应流程可知,加入亚硫酸钠溶液后,混合物分层,可以进行分液操作进行分离;把两种互溶的有机物分开,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正确答案:c;d。
②Na2SO3具有还原性,能够把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而除去溴,离子方程式:SO32-+Br2+H2O═SO42-+2H++2Br-;正确答案:SO32-+Br2+H2O═SO42-+2H++2Br- 。
③已知A的碳原子数大于B的碳原子数,说明B中碳原子个数是3,丙烯和溴发生加成生成1,2-二溴丙烷,所以B为 1,2-二溴丙烷;正确答案:1,2-二溴丙烷。
(4)丁烷的裂解中生成的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相等,生成的甲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相等,E、F吸收的是烯烃,G减少的质量是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质量;设x为C2H4的物质的量,y为C3H6的物质的量,则乙烷和甲烷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28x+42y=0.49,乙烷和甲烷和氧化铜反应需要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2x+y)+(6x+2y)/2=1.44/16,计算得出:x=0.01ml, y=0.005ml;则丁烷的裂解产物中甲烷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5:0.01=1:2;正确答案:1:2。
18.(1)离子化合物
(2) 三颈烧瓶 冷凝回流兼平衡气压
(3)
(4)AC
(5)a、b、f、d、g、c、e、h
(6) 5.0 90%
【分析】将KOH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冷却后与85%水合肼、亚硝酸异丙酯混合反应,在70~80℃条件下回流1-2h,之后加入无水乙醇降低KN3的溶解度,同时冰盐浴冷却析出KN3晶体,抽滤得到粗品,然后多次用无水乙醇和乙醚洗涤,最后烘干即可叠氮化钾产品。
【详解】(1)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钾离子和叠氮酸根离子构成。
(2)根据仪器A的结构特点可知其为三颈烧瓶;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其作用为冷凝回流兼平衡气压。
(3)仪器A中发生反应时,与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重新生成(异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步骤D为将65gKOH溶解在300mL-400mL无水乙醇中,不需要用容量瓶,用量筒即可量取,故A错误;
还需要的仪器是和胶头滴管
B. 制备亚硝酸异丙酯的反应放热,用冰盐浴可以降低温度,防止反应过于剧烈,故B正确;
C. KN3微溶于乙醇,加入无水乙醇可以降低其溶解度,促使KN3结晶析出,得到细小均匀的颗粒,提高产率,故C错误;
故选AC。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需经过检漏、计算、称量、溶解、转移(移液前要先冷却至室温)、洗涤、定容、摇匀等步骤,所以顺序为a、b、f、d、g、c、e、h。
(6)根据文献记载,不同浓度的5.0mLNaN3标准溶液,分别加入5.0mL(足量)FeCl3标准溶液可得吸光度曲线图,所以取用的标准氯化铁溶液的体积为5mL;根据曲线图,吸光度0.6对应的为4.0×10-2ml•L-1,则0.360g产品中含有KN3的质量为4.0×10-2 ml·L-1×0.1L×81g·ml-1=0.324g,纯度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醇酚巩固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醇酚 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卤代烃测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卤代烃 同步练习,4LCO2可制得乙酸60g,00g某脂肪烃,生成和,7%,则A的分子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五节 有机合成练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