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晕船/头晕
B .书卷/证券
C .处理/好处
D .憎恶/增加
混浊/混水摸鱼
号召/昭告天下
潜伏/潜移默化
丧礼/垂头丧气
累及无辜/日积月累
瑕不掩瑜/不言而喻
发扬光大/间不容发
引经据典/前倨后恭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滋润了大地,给农作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B .他是个爱整洁的人,回到家,看到屋里一片狼藉,顿时大发雷霆。
C .他不会做饭,便上网查了菜谱来做饭,结果吃起来味同嚼蜡。
D .多年来,作家刘慈欣心无旁骛地创作, 完成了多部深受人们喜爱的科幻作品。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鞭挞(tà) 广厦(sà) 捋顺(luō) 正襟危坐(jīn)
B .笑靥(yè) 无辜(gū) 媲美(bì) 狼狈不堪(bài)
C .缄默(jiān) 晦涩(sè) 花蕊(ruǐ) 故弄玄虚(xuán)
D .迭起(dié) 谷穗(huì) 鞭笞(chī) 恃强凌弱(chì)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 中“黄发垂髫”的“垂髫”代指童年;我们常说的“豆蔻年华”指十七八岁的妙龄女子。
B .《社戏》 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社,土地神;社戏,是旧时某些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的戏。
C .风骚,原指屈原的《离骚》,后把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把诗人叫“骚人” 。 “迁客骚人”则泛指忧愁失意的
文人。
D .古人将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即汉水的南面。
5.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B.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苍海。
C.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德我欤?
E.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F.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拦关马不前。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
①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 ,风多杂鼓声, (杨炯《从军行》)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欲语泪先流 。 (李清照《武陵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名句。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的颁奖 词中的一句, 化用了孟子①“ , ”和辛弃疾②“ , ”
的句子。
6.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鲁滨孙初次造船因太大而弃用,之后他又凿了一只小独木舟,但也 未能乘它到对面的大陆。(《鲁滨孙漂流记》)( ) “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这首诗
写出了把话说得漂亮的好处。(《繁星·春水》)( )蟠桃宴前, 悟空得知自己没有收到玉帝的邀请,就变成太白
金星模样赴瑶池,搅了蟠桃宴。(《西游记》)( )
二、阅读
7.阅读下文, 完成下列小题。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 而不悛② 。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
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 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 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①榎(jiǎ) 楚: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②悛(quān),悔改。③抟:同“团”,把散碎的
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夺。
1 .解释下列字词。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 胜:( )使跪雪中 使:( )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A .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
B .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不好吗?
C .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
D .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的不好!
3 .在教育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
“ ”——“ ”——笑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 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
赐晏子酒,酒,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
民生长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寡人反取病焉。
1 .本文选自《 》,晏婴即该书的主人公。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王君臣几次提到“齐”“齐人”,可见他们是想借羞辱晏子来羞辱齐国。
B .晏子“避席对曰”的行为,既不失礼节,又显得胸有成竹。
C .晏子一席话巧妙设喻,诙谐幽默又无可辩驳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善辩。
D .楚王对晏子的评价从“习辞者”到“圣人”, 说明他被齐国人彻底征服。
9.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陆羽,字鸿渐,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① ,得《蹇》之《渐》,曰:“鸿渐于
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天宝中,太守李齐物见,异之, 授以书,遂庐火门山② 。貌陋,口吃而辩。闻人善, 若在己,见有过者, 规切至忤 人。 朋友燕处③ , 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 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 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④ 也。 久之, 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
职。 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⑤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其后 尚茶成风,时回纥⑥入朝,始驱马市茶。①筮: 占卜;②火门山:山名。③燕处:在一起相处;④接舆:春秋时楚国隐
士。因剪发佯狂不仕,故称“楚狂接舆”。 ⑤鬻(yù):卖;⑥回纥:少数民族部落。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遂庐火门山( ) ②天下益知饮茶矣( )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或 言 有 僧 得 诸 水 滨
3.翻译下列句子。 与人期, 雨雪虎狼不避也。 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4 .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概括陆羽的形象特征。
10.回忆清明
祁玉江
(1)当盘踞的寒气与北上的暖湿气流,经过几次激烈交锋、碰撞后,寒气终于败下阵来,铩羽而归。这时,北方 地区的气温不再是忽冷忽热、飘忽不定,而是渐次趋于稳定、回暖,春的韵味也随之愈来愈浓。我知道,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的清明节气就要到来了。
(2)阳坡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些无名小草, 顶着一头纤细稚嫩的绿, 探头探脑地从枯草中星星点点冒了出来,
嗅着春的气息,欣喜地观望着久违了的精彩世界;硷畔上、 河湾里的柳树,干枯的枝条很快由灰褐变浅黄又转为淡绿, 有的已迫不及待地吐出嫩芽、抽出绿丝来。小孩子们欢笑着, 蹦跳着, 捡拾起掉落树下的一截柳条,揉搓后抽出枝干,
做成口哨,吱吱呜呜地吹了起来。 吹得两腮鼓胀,吹得两眼通红,吹得音响回荡,吹得众鸟齐应。
(3)那漫山遍野的花儿,也竞相怒放了。 最先开放的是山桃花。不经意间,山坡坡上一株株竞相开放的粉嘟嘟的 野桃花、家桃花突然就撞入眼帘,白的耀眼,粉的撩心,让人激动,令人迷醉。含苞待放的杏花也不甘寂寞,也在那 崖畔上绽放了, 色泽远比桃花艳丽,红红的像一抹霞,将人的脸也映得通红。再后便是梨花、苹果花登场了。 它们就 在那山峁峁上、 塬梁梁间,独领风骚,一身素洁,与桃花、杏花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在告诉人们,我们也并不逊色!
惹得蜜蜂、彩蝶频频光顾。置身于这春的世界, 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4)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当这个时节, 往往天地氤氲,细雨霏霏,用柔和清爽来概括此时的天气,是最恰当不过 的了。 由于雨丝飘扬,大地自然是潮湿的, 像水洗过一般,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草木就借助这清爽、这温暖、这湿
润,偷偷地疯长,一天一个样,恨不得一下子将这世界染得碧透,装扮一新。
(5)黄土小路呢? 不再是尘土飞扬,而是黏糊糊的, 赤脚踩上去,软软的, 酥酥的,那样舒坦惬意;风更是柔和 清爽的,不大也不小,不时夹带着星星点点的雨霏,迎面扑来, 柔柔的, 痒痒的, 令人心花怒放。空气异常清新,湿 漉漉的, 啜一口,清爽无比,涤荡肺腑,那种舒爽,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就连人也是柔和爽朗的, 似乎一下子长了 精神,疲倦、懒散、昏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而来的是眼睛充盈着喜, 脸上堆满了笑,通体透明畅亮,走起路
来轻飘飘的, 兴奋得不能自已。
(6)农谚云:“清明前后, 种瓜点豆。 ”这话一点也不假。虽然民间也有“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或“惊蛰
不停牛”之说,但此时天气仍未完全转暖,气温还不稳定, 土壤温度提升不起来,不宜大面积开展播种。所以只能借
午后天气稍暖,少量播种一些豌豆之类的早熟作物。其它大范围耕作播种,要等到气温回升、天气完全转暖后才能陆
续展开。
(7)清明节过后就到了季春,天气正式转暖,各种农事活动便可大规模地展开。种瓜种豆,种玉米种谷子, 一物 接着一物地播种,忙得农人们腾不出手、歇不下脚来。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有播种才有收获。他们恨不得将一切希
望、 一切憧憬都播种在春天里。
1 .作者围绕清明,回忆了清明节气中的哪些图画?
2 .文章的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第四段具体分析。
3 . 自选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①阳坡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些无名小草,顶着一头纤细稚嫩的绿,探头探脑地从枯草中星星点点冒了出来,
嗅着春的气息,欣喜地观望着久违了的精彩世界。
②就连人也是柔和爽朗的, 似乎一下子长了精神,疲倦、懒散、昏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而来的是眼睛充
盈着喜,脸上堆满了笑,通体透明畅亮,走起路来轻飘飘的, 兴奋得不能自已。
4 .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回忆清明。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进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 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
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
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是指诗歌的数量, 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 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二是从先秦到今天, 我 们的理论核心,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 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
汉人诗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 从上述两层意思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
陶渊明
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
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正和他的诗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是最深厚的。
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渊明的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他饱经忧患, 极端贫穷,逼得要自己种田,他逼的要去乞食。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诗集满纸都是忧生之嗟,他的 大半生中,国家兵戈扰攘,几无宁日,他一个穷书生,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也很忧,陶渊明诗篇篇有酒,
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去世间种种不称心的事。
但渊明由冲突达到调和,并不由于饮酒,弥补这世间缺陷的有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 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 渊明由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就在“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空任鸟飞”的宇宙。他先是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
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在诗中,他把他所敬仰的古人排起队来, 向他们馨香祷祝,更可以见出他
的志向。渊明还打破了身处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自徜徉自得,如庄子所说 的“鱼相与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 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映增辉。所以无论是微云
孤岛,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也正因此。
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他在诗中表现最多的是对子女的慈爱。他做了官, 特别遣一个工人给儿子,以减轻他的劳作之苦。还关照说:“此亦人子也, 可善遇之。” 既可以见出做父母的仔细,
尤可见出人道主义者的深广的同情。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他有至性深情,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
总之,渊明经过极端的苦闷, 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他的智慧与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酿成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
他的为人和他的诗一样,都很淳朴,却都不很简单,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声响。
1 . 自然景象常让中国人联想起相关的古诗句,“材料一”中作者的经历就是一例。请你根据材料一,也写一例陶渊明
的诗例与大家分享。
2 . “材料三”中,陶渊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3 .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与诗从未有片刻的分离。请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生活与诗的关系的理
解。
三、应用
12.舅舅送给小明一款新手机,父母不让他把手机带到学校去,小明很郁闷,下面是同学们安慰他的语言,请选出其
中不得体的一项。
A.你父母太过分了,现在我们谁不带手机啊?
B.你父母是为你着想,担心把手机带到学校玩游戏,影响你的学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C.你父母做得对,你缺少自控力,拿手机肯定会影响你的学习。
D.你有这样的父母真是太棒了!我曾经带手机到学校玩游戏,父母没有及时制止,导致成绩下滑。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有信任,朋友真好; 有挑战,对手真好; 有征服,崎岖真好……
请以“ ,真好”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 600 字:(4)行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B
【解析】
A. 晕船(yùn )/头晕
(yūn)、混浊(hùn )/混水摸鱼(hún)、累及无辜(lěi)/日积月累
(lěi);B. 书卷(juàn )/
证券(quàn)、号召(zhà )/昭告天下(zhā)、瑕不掩瑜(yú) /不言而喻(yù); C. 处理(chǔ) /好处(chù)、潜 伏(qián )/潜移默化(qián)、发扬光大(fā) /间不容发(fà); D. 憎恶(zēng)/增加(zēng)、 丧礼(sāng)/垂
头丧气(sàng)、引经据典(jù) /前倨后恭(jù) 。B 项,读音都不同。
2、C
【解析】
味同嚼蜡,意思是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 C 句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3、C
【解析】
C 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A 广厦(shà),捋顺(lǚ)。B 媲美(pì),狼狈不堪(bèi)。D 谷穗(suì),恃强凌弱(shì)。
4、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古文化常识的积累、 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 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A. “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B. 《社戏》 是小说,不是散文; C. “风骚”指《诗经》
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D.正确。
5、 (1)CE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愁云惨淡万里凝 只缘身在最高层 雪暗凋旗画 绿杨阴里白沙堤 物是人
非事事休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 本的, 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应用、 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合适的诗句, 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雕,赢。
6、(1) √ (2) × (3) ×
【解析】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 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 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2)有误, 这首诗劝人要务实,少说多做。
(3)有误, 应该把“玉帝的邀请”改为“王母邀请”; “变成太白金星模样”有误, 应为“化成赤脚大仙模样”。
二、阅读
7、1.
2 .A
3 . 怒
(1)经得住(能承担)
惊
(2)让
【解析】
1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 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翻译为“常常担心儿子受不
住杖刑而死去”,“胜”意思是“承受”。“使跪雪中”翻译为“让他跪在雪中”,“使”意思是“让”。
2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吾为若教子不善邪”句中“为”意思
是“替”,“若”意思是“你”,“善”意思是“好”。所以应该翻译为“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故选 A。
3 .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 面对面对儿子的言行, 艾子先是“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后来
当儿子脱了衣服也跪在雪地上时“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艾子有个孙子,年龄十岁左右,懒惰顽劣不学习,艾子常用棍棒打他但不悔改。他的父亲只有这一个儿子,常常 担心儿子受不住杖刑而死去,每当艾子责罚孙子时就流泪哭泣着求饶。艾子愤怒地说:"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用木
条棍棒打孙子越加严厉。艾子的儿子对艾子无可奈何。
有一天早晨,雪下了起来,孙子捏雪球玩耍。艾子看见了,剥掉他的衣服,让他跪在雪中,冻得冷颤的神色十分 明显。艾子的儿子不再敢说求饶的话,艾子的儿子也脱掉自己的衣服跪在自己儿子的旁边。艾子惊讶地问道:"你的儿 子有罪,应当受到这种惩罚,你为什么加入进来呢?"艾子的儿子哭着说:"你让我的儿子受冻,我也让你的儿子受冻。 "
艾子笑着宽释了孙子和艾子的儿子。
8、1 .晏子春秋
2 .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变得善于偷盗了吗?
3 .D
【解析】
1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 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 换、留 ”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 顺,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句中的重点词语:得无:莫非。盗:偷盗。
3.D 错误,本文主要描写了晏子面对楚国君臣对他和齐国的侮辱所进行的争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冷静,从容不
迫,临危不惧,机智善辩的品质和不畏强权,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使得楚王屈服。
【点睛】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了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前来,我想
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身边的大臣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什么人?’我回答
说:‘是齐国人。’大王问:‘犯了什么罪?’我再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他们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问
道:“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他是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站起身来,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 枸枳树,叶子虽然相类似,但是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这样的原因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
现在百姓出生成长在齐国不偷盗, 进入楚国就偷盗, 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百姓变得善于偷盗了吗?”
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9、1 .①建造茅庐②渐渐
2 . 或 / 言 / 有 僧 得 诸 水 滨
3 .(陆羽) 和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路上有虎有狼也不逃避。
4 .陆羽的形象特征例举:个性张狂、相貌丑陋、信实守约、 不慕功名利禄、虽口吃却善辩、率性而为、 不拘礼法。
【解析】
1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 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 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庐”, 通假字,建造茅
庐; “益”, 渐渐。
2 .要求学生断句前, 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 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 曰 ”、“云”等, 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 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翻译为:有人说他是和尚在处河边捡来养育的。 故可断句为:或/言/有僧得诸水滨。
3 .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 断句、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
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期 ”约定; “避”, 逃避; “ 罔”, 无不;“唱”, 通“倡”, 倡导; “宜”, 应该。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结合“貌陋,口吃而辩。 闻人善, 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 ” 得出:个性张狂、相貌丑陋,虽口吃却善辩;结合“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得出: 信实守约;结合“或独行野
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得出: 率性而为、 不拘礼法。
【点睛】
参考译文:陆羽,字鸿渐,不知生在何处。有人说他是和尚在处河边捡来养育的。陆羽长大后,用《易经》自己占卜, 得《蹇》卦中的《渐》卦,说:“大雁落降到平地上,它的羽毛可以用来装饰。”于是,他以“陆”为姓,并按这个
意思取了名和字。
天宝年间,太守李齐看见他,认为他不一般,就教他读书,于是陆羽就在火门山建造茅庐(居住下来)。(陆羽)相貌 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 (他)听说别人的优点,就像自己也拥有一样高兴;见人有了过失,就去恳切规劝,甚至 触犯人家。朋友们在一起相处,他心里想到了什么东西,起身就走,以致人家怀疑他生气了。 (陆羽)和人家有约定, (即使下雨下雪,路上有虎有狼也不逃避。上元初年,(陆羽) 改名换姓隐居苕溪,自称桑苎翁,闭门著书。有时独行 野外,一面诵诗一面敲击木板,徘徊不称心,有时又大哭而归,所以人们称他是当今的狂人接舆。后来, 皇帝任他为
太子文学,陆羽没有就职。贞元末年去世。
陆羽爱好喝茶,写了三篇茶经, 谈茶的来源、沏茶的方法、茶的器具,尤其完备。天下人渐渐懂得喝茶了。 当时卖茶 的人就把陆羽制成陶像放在烘炉烟囱之间, 尊他为茶神。那以后崇尚饮茶成为风气,当时回纥族入朝,开始赶着马买
茶。
10、1 .草木冒春图 山花竞艳图 春雨润地图
2 .文笔优美,语言简练清丽,第四段大量运用短句,“这清爽、 这温暖、 这湿润……”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清明时节大
地被雨丝浸润时的清爽柔和, 及生机勃勃的活力。
3.(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顶着 ”“探头探脑 ”“嗅着 ”“欣喜的”等词语将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小草的勃勃生机及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清明时节的赞美。
(2)运用对比的手法, 人原来的“疲倦、懒散、昏沉”到“眼睛充盈着喜,脸上堆满了笑,通体透明畅亮”, 前后
对比,生动鲜明的写出了人的柔和爽朗,更能凸显出雨后空气的清新。
4 .作者通过回忆清明前后的天气、清明时节的树木花草勃勃生机、雨后的空气清新舒爽、 人们的柔和爽朗,写出了希
望,表达作者对清明的赞美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合并叙写同一内容的语段; 找到答题 的关键词句,然后概括作答即可。 概括可采用“对象+特点”的方法。本题内容概括时可采用“对象+特点+ 图”的方
法。
2 .试题分析:考查写景语言特点。 解答时可以从语言的形象活泼,清新柔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炼深刻,通俗 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含蓄隽永,语言柔美,富有诗意等方面分析。作答时要根据文章的具体语句来分析文章 的语言特点, 切莫张冠李戴。本题可以从语言的“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简洁凝练”“形象活泼,清新柔美 ”等方面,
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3 .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 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 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注意作者的情
感)。本题中两个小题分别可以从运用拟人修辞和对比手法使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点睛: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 XX 修辞手法, (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
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
4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主旨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和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答。文章通过回忆 清明前后的天气情况,描绘清明时节的花草树木勃勃生机,争春竞艳的景象, 春雨过后清新舒爽的空气,人们在春天
时播下希望的种子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清明的赞美之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1、(1)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于是有了陶渊明“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与超凡脱俗。
(2)陶渊明的人格表现在: 战胜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达到调和静穆,有极深广的同情,人与物与我一体同仁,保持一个
平常人的风格等。
(3)生活中的自然风物常常能激发人的诗情;生活中的文化艺术都渗透着诗的特点;诗与生活的理论核心紧密相联;
伟大诗人的人格能带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理解型默写。 材料一由南京的灵谷寺里雪柳花开的美景,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触景生情 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古诗名句。 陶渊明的《饮酒》,眼前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 的“无我之境 ”。于是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与超凡脱俗。也可以选择《归园田居·其 三》 中,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诗人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诗人人格。材料三是朱光潜先生对陶渊明的评价,认为陶渊明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 美的诗,写下无数闪烁着他光辉人格的美丽诗篇。第一段总起全文。 第二段表现陶渊明“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 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 。第三段重点表现“他的极深广的同情 ”, “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 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自徜徉自得” 。第四段表现“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
最后一段总结。 将中间三段中对陶渊明人格的介绍归纳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探究启发。解答此题要从三则材料中找出其所暗示的“生活与诗”之间的关系,材料一, 表现生活美景可以触发一个人的诗情;材料二,从对中国是诗的国度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 “ 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 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材料三,则以陶渊明为例,让我们了解到人格与诗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这三点发
现用自己的语句表达出来,即为你对生活与诗关系的理解。
三、应用
12、A
【解析】
试题分析: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
的要求。 A 指责对方的父母,起不到安慰的作用,所以不得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成长的感觉真好
成长的感觉真好 人生是一本厚厚的书, 每一页都记载着人成长的足迹。童年是一场梦; 少年是一幅画; 青年是一首诗。
--题记
岁月的风铃摇呀摇,不知不觉已风风雨雨摇过了十六个春秋。奶奶说:“几天不见,这孩子真长大了,个头又高了一 截。”母亲说:“终于长大了, 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了。”老师说:“你可长大了, 现在能主动学习了。”……我也 认为自己确实长大了,已越来越成熟了。 “老师,我什么时候能长大呀? ”在幼儿园成长的档案里,曾留下了我稚嫩
的声音。多姿多彩的连环画曾给了我无穷的乐趣。
小时候,我总盼望自己快快长大,那时只是希望自己长大后能独立生活,不再受父母的“压迫”。 早饭由父母做,衣 服由父母穿,床铺由父母理……虽然父母给予了我许多温馨,但我感觉到一切不像是自己的。所以, 我渴望长大,渴
望快一点儿长大。
花开花落,秋风秋雨, 又一个秋天翩然而至。终于,我上小学四年级了。母亲对我说:“你已经不小了,生活上也该 自理了。”于是, 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一间三平方米的小屋。这实在太令人兴奋了, 终于有了自己的归宿, 生活可以自理一下了。 在这小小的天地里,读书便成了我最大的乐趣。看《牛虻》,不禁为那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所感 动; 看科幻小说《神秘世界》,任凭我扇动想象的翅膀,为故事情节再添些神秘与美妙 。我陶醉在书的海洋里。书是
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伴随着墨韵书香,我一天天长大了。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当花季的雨露润湿我的心扉时,我也渐渐成熟了。 我步入了初中生活的门槛。这才是 我真正向往的生活。记得刚刚住校的那个晚上,我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 虽然心里觉得有点离家的凄凉。在学校里, 我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奥秘,太空世界的美妙,我还学会了怎样做人。 我和伙伴们纵情说笑,无拘无束。因为我找到
了可以飞翔的翅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我锻炼得更加坚强。
回首走过的日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歪歪斜斜的足迹, 有痛苦也有欢乐,有充实也有失落。虽然童年的乐园 令我留恋,但我还是希望再长大一些。“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我要采撷智慧的浪花,不断丰富、充
实、完善自己,在美好生活的遐想与憧憬中,将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快快乐乐,富有意义。
“长大的感觉真好! ”在我的成长档案里,我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 。
【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真好”包含着“幸福”“快乐”“感动”的意义, 所以, 构思时要把“好”的内涵挖掘出来, 写“幸福之好”“快乐之好”“感动之好”,“幸福、快乐、感动”,这就是选材的指向,立意的中心,通过生动地 叙述,表达心中这些美好的感觉。填写文题,要以直接以表达中心思想的词来填空,如“有朋友”“幸福”“快乐”, 当然也可以用所叙述事件的名称来填,如“成长”“读书”“有家”“旅游”“信任”等等。在写法上,最好使用以 小见大的写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突出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以叙述为主,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
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
【点睛】
半命题作文,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 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 化大为小。 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 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
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9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国际实验校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国际实验校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孟子说,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