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温馨提示:
    1.本次练习设置的分值为100分,练习时间120分钟。
    2.练习时,请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答非选择题时,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5.所有题目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小美同学负责专栏“民俗文化”,请同学们帮助她完成。
    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读《社戏》,我们看到了热情好客、能驾船会fú( )水的鲁镇小伙伴,感受到了由社戏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谊;读《回延安》,我们感受到了“东山的méi( )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样难以忘怀的延安生活,了解到了信天游这种扣人心弦( )的民歌形式;读《安塞腰鼓》,我们体会到了安塞腰鼓“骤( )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祥,是强健的风姿”的奇伟磅礴:读《灯笼》,我们感受到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
    1. 给加点宇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扣人心弦( ) 骤( )雨 fú( )水 méi( )子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画横线句子中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B. “幅员辽阔”“民俗文化”“热情好客”“扣人心弦”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相同。
    C. 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我们看到小伙伴。”
    D.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1. ①. xián ②. zhòu ③. 凫 ④. 糜 2. A
    【解析】
    【1题详解】
    考查字音字形。
    扣人心弦, kòu rén xīn xián,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骤雨,zhòu yǔ,指忽然降落的大雨 。
    凫水,fú shuǐ,通常指人或者动物在水上漂浮游动,嬉戏打闹。
    糜子,méi zǐ,穄子,一种不粘的黍。
    【2题详解】
    考查语法知识。
    A.画横线处的逗号不能改成分号。逗号前后不是并列关系,且句中只有顿号。
    故选A。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室里一片喧哗与嘈杂,但是就在老师出现的下一秒,声音戛然而止。
    B. 我们对向导在山上突然销声匿迹这件事实在感到百思不解。
    C. 世上的事情能洞察了解,人情世故能熟悉通晓,这就是学问。
    D. 他就像一只骄傲的孔雀,总是目空一切,不屑于和别人交往,但他这种做法有点鼠目寸光,因为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符合本题中老师出现,教室里喧哗嘈杂的声音停止,使用正确;
    B.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本句应该表达向导不再说话,而不是向导藏匿了,故本项成语使用错误;
    C.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符合本句子要洞察了解熟悉为人处世之道是一门学问的语境,使用正确;
    D.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符合本项相容他骄傲自大的形象,使用正确;
    故选B。
    4.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 ④①③⑤②B. ①④⑤③②C. ①③④⑤②D. ①②④⑤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组句子说明对象是“虎”,按照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判断①句是提出说明对象,应在首位。④句中的“特别”紧承①句,应为次句。⑤句是对④句“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的详细说明,应为第三句。③句中的“就只剩下纸老虎了”紧承⑤句中的“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应为第四句。②句中的“因此”总结全段,应为末句。故排序为:①④⑤③②。故选B。
    5. 下列关于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借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表达革命的内容,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B. “老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会武功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和文学常识。
    B.“老生”是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的角色,而非会武功的男子;
    故选B。
    6. 名著阅读。
    (1)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 书中《诗第上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C. 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D. 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2)请你完成下面《经典常谈》读书卡的填写。
    【答案】(1)C (2) ①. 形声 ②. 诗歌总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相关内容的理解掌握。
    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表述错误,《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并不是史书。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读书卡片填写。
    第一空:
    “六书”,由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基于《周礼·地官·保氏》的名词概念而详细阐述,他也是文字史上绕不开的著作——《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将汉字的结构和引申义做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并从中总结了六个规律,即汉字六书。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但是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所以它的局限性很大。
    指事:和象形一样也是属于“独体造字法”。而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比如:“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所以组成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形声:和会意同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转注:属于“用字法”。各说文家解释不同,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假借: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汉字是由象形 、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
    故此处填写为:形声。
    第二空:
    《诗经》,又叫《诗》或《诗三百》,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讲述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故此处填写:诗歌总集。
    7.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诗经·邶风》)
    (3)《桃花源记》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只要心灵相通,无论天涯海角,也像在身边一样,表现出诗人乐观精神、豁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求仕之心,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答案】 ①. 窈窕淑女 ②. 胡为乎中露 ③. 黄发垂髫 ④. 并怡然自乐 ⑤. 海内存知己 ⑥. 天涯若比邻 ⑦. 坐观垂钓者 ⑧. 徒有羡鱼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窈窕、髫、涯、垂钓、羡”等字词易写错。
    二、阅读与理解 (38分)
    (一)(14分)
    在重温第一单元后,小永和小嘉共同选择了《三月三,芥菜胜灵丹》作为自己的拓展阅读材料。阅读后,两人产生了诸多分歧。请你也读一读这篇文章,发表下你的观点。
    三月三,荠菜胜灵丹
    舒飞廉
    ①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1561次火车,由武汉到南宁探视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虽然在线上常常碰面,但几天下来,祖孙三代十余口人在弟弟新居的聚会,仍然令我父母如腾云驾雾的齐天大圣,又忙碌又兴奋。母亲跳五行健身操给我们看,父亲钻研二胡,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姐姐在表扬了我弟媳妇做的柠檬鸭之后,说要是有一盘麻油炒地菜多好,我妈跟着说,在南宁过年,也没什么不好,就是吃不到地菜包饺子。
    ②是啊,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是在湖北的故乡过年。腊月腊,正月正,年味浓。餍【yàn,吃饱】饫了大鱼与大肉之后,大家的兴趣转向了田埂上的野菜,地菜当然是首当其冲。有时候,大年初一的午后,姐姐和妹妹都会不顾初一不能动刀剪、不能干农活的规矩,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提着提篓,提篓里放着小镰刀,去野外挖地菜。还远未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地步,田园里,去年的积雪都还未消融,在麦苗与油菜的缝隙里找到一棵一棵的地菜,将一点一点的喜悦汇聚起来,达到“乃盈顷筐”,总得花小半天的工夫。往一桌的年菜里加上一盘麻油炒地菜的愿景是如此强烈,能够将穿得花花绿绿的小丫头们由火坛边上引出来,羊群一般,放到春风多厉的田野上。
    ③我们所说的“地菜”,其实就是荠菜。王磬编《野菜谱》,提到荠菜有好几种,其中常见的是“荠菜儿”,他的介绍是:“春月采之,生熟皆可食。”配上他自作的谣曲:“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来不停手。而今狼藉已不堪,安得花开三月三?”地菜大概就是在腊月的霜雪里“出土眼”的,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它就是一个愧对白富美的灰姑娘。为将这些藏在作物与荒草间的灰姑娘们请出来穿水晶鞋(包成饺子,做春卷与春盘),大锄、小锄、长镰刀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打猪草的小镰刀,姐姐她们称作“挖”地菜、“撬”地菜、“挑”地菜,而不说“割”与“采”,也是因采集它们的不容易。
    ④立春雨水之后,田野很快就会变得百草丰茂、千花万卉,如此繁多的植物,为什么单单将“地”这样皇天后土般朴实而有力量的名字赋予地菜呢?以我的猜想,大概是因为它是冬去春回、岁月更新之后,除越冬作物之外,田园里出现的第一种菜蔬,所谓一阳来复,这生命的“阳气”就包含在它纤弱的外形与清韧的滋味里。乡下人将之加入到饺子、春卷、春盘这些春天的食物里,恐怕也是为此。等到“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薹、开出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还是会被母亲们由田头地脑里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给孩子们吃,更讲究一些的祖母与外婆,还要在地菜煮鸡蛋的沸水里加入一杯童子尿。地菜也好,鸡蛋也好,童子尿也好,都在象征着生命的“阳气”与“热力”。我老家的方言说到地菜,一般还会加一个修饰词,叫“麻地菜”,一方面是因为地菜外围茎叶跟蒲公英一样,有些微的褐色,一方面,由“麻雀”、“麻子”(那些聪明而脸上有麻子的人)、“麻城”(我们将梦乡叫麻城)、麻姑、麻将那里得来的“麻”字,也有一种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的乡土的活力。
    ⑤地菜的这种“神话学意义”,不仅为它换来了“地”这个厚重的名字,也让“挑地菜”这种活动,由乡下人的农家乐变为节日,村里的灰姑娘们喜欢,城里的白富美也愿凑趣,词客骚人,也愿意为它写诗。周密《武林旧事》里讲皇宫里二月初二办“挑菜御宴”,将“生菜、荠花诸品”放到“朱绿花斛”中,由后妃、婕妤们“以金篦挑之”,已经是将“挑菜”弄成繁复的行为艺术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城市之外,习习春风里,诗人们描述的“挑菜节”的情形是:“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白居易),“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郑谷),“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张耒),“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史达祖)。地菜也因此与故园,与游子们的舌尖联系在一起。
    ⑥晚上酒席间,我对父亲讲,他与母亲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故乡的村庄,我们兄弟姐妹,辗转到这个国家的东西南北,等到他的孙子一辈,恐怕就会在世界的角角落落了,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除旧布新的辰光,他们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地菜煮饺子?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任务一:【梳理情节】
    8. 初读本文后,小永认为标题“三月三,荠菜胜灵丹”的说法不妥,小嘉却认为这个标题很好。小嘉从文本②—⑤段中筛选出了四个理据:(1)_____、采集不易尤显珍贵、(2)_____、(3)______。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任务二:【语言赏析】
    9. 小永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雅得诗意”,但小嘉认为它“土得可爱”。以下有三种看法,你赞同哪一种?请你以第④段划线句为例,阐明你的观点。
    A“雅得诗意”B“土得可爱”C既“雅得诗意”,又“土得可爱”
    任务三:【段落作用】
    10. 小永认为本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及“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是作者的匠心之举,小嘉却觉得不如删去。请你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
    任务四:【对比探究】
    11. 小永建议编者将这篇文章也选入第一单元,小嘉则认为不妥。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下边的单元导语和单元篇目,发表你的观点。
    阅读:
    单元导语: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单元主旨:让我们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情感共鸣、精神力量、生命形态和历史文化价值。
    单元内容:(1)社戏/鲁迅(2)回延安/贺敬之(3)安塞腰鼓/刘成章(4)灯笼/吴伯箫
    【答案】8. ①. 割地菜时汇聚点滴欢乐 ②. 象征生命的阳气和热力 ③. 承载乡下人的节日欢乐(或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或与游子们的故园情联系)
    9. 我认为文章语言既“雅得诗意”,又“土得可爱”。“一阳来复”“不堪食用”等词本来是文言的表达,这些词的使用,能体现文章文白相间的语言风格,同时“花开三月三”出自王磬编的《野菜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引用也能让文章更典雅,从而让文章有“文雅”的特点。“田头地脑”、“毛壳子鸡蛋”等方言俗语的融入,显得生动活泼,让文章读来有“接地气”之感。
    10. 我认为不能删去。内容上,“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代表一批老去的人,在开头结尾反复提及,与“地菜”这一在人们视野中逐渐淡去的事物相映照,更加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在这个“除旧布新”的时代美好传统习俗逐渐淡去的担忧与伤感,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严谨。
    11. 我认为选入第一单元合适。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地菜”这一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美食,与第一单元的题材相似,且从美食角度对“民俗”的内涵进行了补充,让我们了解更为丰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画卷。“地菜”的背后承载着我们童年在田园里割地菜汇聚起来的点滴欢乐和乡邻们节日的热闹喜庆,它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象征着生命的“阳气”和“热力”,与游子们的乡愁紧密相联。然而这样美好的传统习俗却在逐渐逝去,作者感叹这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代,文末更是句末以问句形式表达了自己深深的遗憾和现存美好传统能否继续被延续的担忧。第一单元已让我们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情感共鸣、精神力量、生命形态和历史文化价值,将本文加入,既能丰富我们对“民俗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又能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意味深长。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已知信息:“采集不易尤显珍贵”对应文章第③段“这些藏在作物与荒草间的灰姑娘们请出来穿水晶鞋(包成饺子,做春卷与春盘),大锄、小锄、长镰刀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打猪草的小镰刀,姐姐她们称作‘挖’地菜、‘撬’地菜、‘挑’地菜,而不说‘割’与‘采’,也是因采集它们的不容易”;
    第①空:综合以上信息,根据第②段“餍饫了大鱼与大肉之后,大家的兴趣转向了田埂上的野菜,地菜当然是首当其冲”可见大家对于挖野菜是兴致勃勃的,再根据“还远未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地步,田园里,去年的积雪都还未消融,在麦苗与油菜的缝隙里找到一棵一棵的地菜,将一点一点的喜悦汇聚起来”运用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愉悦的氛围,突出了挖野菜时的喜悦;故可以概括为:割地菜时汇聚点滴欢乐。
    第②空:根据第④段“地菜也好,鸡蛋也好,童子尿也好,都在象征着生命的‘阳气’与‘热力’”“也有一种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的乡土的活力”等语句都突出了地菜的象征意义,故可以概括为:象征生命的阳气和热力。
    第③空:根据第⑤段地菜的这种‘神话学意义’,不仅为它换来了‘地’这个厚重的名字,也让‘挑地菜’这种活动,由乡下人的农家乐变为节日”,另列举了历史中皇宫里办二月二而体现的行为艺术,彰显了其具有的丰富文化底蕴。再列举了诗人们对“挑地菜”的描述,体现“地菜也因此与故园,与游子们的舌尖联系在一起”,故可以概括为:承载乡下人的节日欢乐(或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或与游子们的故园情联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散文语言风格的赏析。根据题干“雅得诗意”“土得可爱”的表述,可知应从“雅”和“土”两个角度分析。
    散文的语言要想典雅,则可以采用直接引用或化用古文,或借鉴古代散文的句式及文言词,来使得文章文采斐然,典雅别致。原文作者即是运用的这个方法。如文章第④段“冬去春回、岁月更新”等四字词语,以及“一阳来复、不堪食用”是文言词语,“花开三月三”更是直接引用王磬编的《野菜谱》的语句。散文语言“土”,就可以采用一些简洁的词语,地方方言,俗语、通俗字词,尤其写作对象有关自然、乡土,这样可以使得文章平易近人、通俗好懂,也使得写作对象更加鲜活不呆板,让人印象深刻。原文“扯一把、毛壳子鸡蛋、童子尿”等词语则是体现接地气的语言特点。这种雅俗一体的语言风格,正好照应了“地菜”的特点——文章第⑤段“村里的灰姑娘们喜欢,城里的白富美也愿凑趣,词客骚人,也愿意为它写诗”。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内容上结合文章主旨思考其内在含义,根据文章结尾“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除旧布新的辰光,他们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地菜煮饺子?”中关键词“除旧布新”可知,时代的飞速发展,会使得一些传统的事物被新事物代替,而这些传统的事物,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寄托了一代人的情感,如第⑤段引用。周密《武林旧事》里讲皇宫里二月初二办“挑菜御宴”,以及列举词客骚人对地菜的描述,作者借五行操、二胡这种相对旧的事物,隐喻地菜,从而上升到对这些美好传统习俗逐渐淡去而感到担忧与伤感,更好地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结构上,第①段“母亲跳五行健身操给我们看,父亲钻研二胡,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与最后一段“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形成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完整。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课内外对比阅读分析。答案不唯一,理由充分合理即可。需要注意课内文章的分析、材料内容的分析以及选文的分析,可以从内容、主旨两个角度去探究。
    选文的内容是:介绍了“地菜”这一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美食。主旨是:“地菜”的背后承载着我们童年在田园里割地菜汇聚起来的点滴欢乐和乡邻们节日的热闹喜庆,它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象征着生命的“阳气”和“热力”,与游子们的乡愁紧密相联。然而这样美好的传统习俗却在逐渐逝去,作者借地菜怀恋故乡往事的同时,也感叹这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代,文末更是句末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深深的遗憾和现存的美好传统能否继续被延续的担忧。
    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我们呈现了水乡风情、陕北特色和灯笼情结。主旨是:让我们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情感共鸣、精神力量、生命形态和历史文化价值。
    示例:合适。内容上,第一单元向我们呈现了水乡风情、陕北特色和灯笼情结,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地菜”这一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美食,这符合单元导语中“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的表述,且从美食角度对“民俗”的内涵进行了补充。主旨上,“地菜”的背后承载着我们童年的欢乐、节日的热闹喜庆,重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象征着生命的“阳气”和“热力”,与游子们的乡情紧密相联。作者借地菜怀恋故乡往事的同时,也感叹这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代,文末更是句末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深深的遗憾和现存的美好传统能否继续被延续的担忧。第一单元已经让我们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情感共鸣、精神力量、生命形态和历史文化价值,将本文加入本单元,一方面能丰富我们对“民俗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意味深长。语言风格上:第一单元鲁迅的《社戏》语言精练、深刻,富有浮雕性和传神性,不仅有诗一样的韵味,而且还具有风清骨峻的内在力量。《安塞腰鼓》运用铿锵的短句,激情澎湃,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使用了很多拟人、夸张、排比、比兴等手法。《灯笼》则是作者运用散文的自由写法,顺着自己的思绪写来,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人文,意绪纷繁本文的语言风格更是雅俗共赏,具有浓浓的乡土情,加入后更是为本单元增色增彩。
    如果是回答不合适,则围绕主旨和内容相似度太高,有重复之嫌,加入进入容量太大,并无太大价值等方面展开叙述,言之有理即可。
    (二)(12分)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物候的南北差异
    竺可桢
    ①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我国疆域辽阔,在唐、宋时代,南北纬度亦相差30余度,物候的差异自然很分明。往来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诗人已可辨别这点差异,至于放逐到南岭以南的柳宗元、苏轼,他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
    ②秦岭在地理上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许多亚热带植物如竹子、茶叶、杉木、柑橘等只能在秦岭以南生长,间有例外,只限于一些受到适当地形的庇护而有良好小气候的地方。白居易于唐元和十年(815)从长安初到江西,作有《浔阳三》题》诗并有序云:“庐山多桂树,湓浦多修竹,东林寺有白莲花,皆植物之贞劲秀异者……夫物以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之……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以宫(怜悯、安慰)之。”其中《湓浦竹》诗云:“浔阳十月天,天气仍温燠(热)。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白居易是北方人,他看到南方竹如此普遍,便不免感到惊异。
    ③苏轼生长在四川眉山,是南方人,看惯竹子的,而且热爱竹子。青年时代进士及第后不久,于宋嘉祐七年(1062)到京北路(今陕西省)凤翔为通判,曾在宝鸡去四川路上咏《石鼻城》,诗中有“……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句。竹子确是南北物候不同很好的一个标志。
    ④秦岭是我国亚热带的北界,南岭则可说是我国亚热带的南界,南岭以南便可称为热带了。热带的特征:“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换言之,在热带里,干季和雨季的分别比冬季和夏季的分别更为突出。而五岭以南即有此种景象,可于唐、宋诗人的吟咏中得之。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诗云:“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意思就是二月里正应该是中原(以河南为中心的北方部分地区)桃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最普遍的常绿乔木榕树却于此时落叶最多,使人迷慈这是春天还是秋天?苏轼在惠州时,有《食荔枝二首》记惠州的物候:“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又在《江月五首》诗的引言里说:“岭南气候不常,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判断标准)也。”温带植物如菊花、桂花在广州终年可开;但是即使在热带,原处地方植物的开花结果,仍然是有节奏的。苏轼在儋耳有诗云:“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相传阴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如今海南岛儋耳地方的物候未见记录,可能还是如此。1962年春分前一周,广州越秀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谢,而柳叶尚未抽青,在韶关、郴州一芾,却正值桃红柳绿之时。可知五岭以南若干物候,是和长江流域先后相差的。
    ⑤还有一个重要的物候,即梅雨的时期,在我国各地也先后不一。这在唐、宋诗人的吟咏中,早已有记载。柳宗元诗云:“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柳州梅雨在小春,即农历三月。杜甫《梅雨》诗云:“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即成都(唐时曾作为“南京”)梅雨是在农历四月。苏轼《舶棹风》诗云:“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苏轼作此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三时是夏至节后的15天,即江浙一带梅雨是在农历五月。现在我们知道,我国梅雨在春夏之交,确从南方渐渐地推进到长江流域。
    ⑥前面讲述,我国的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从世界范围来说,也一定是这样。霍普金斯的物候定律,只谈到物候的纬度差异、经度差异和高度差异,如果以物候的南北差异而论,须有商榷之处,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应用霍普金斯定律。以欧洲为例,据英国气象学会的长期观测,从最北的苏格兰的阿贝丁到南英格兰的布里斯特耳,南北相距640公里,即6个纬度,11种花卉的开花期,南北迟早平均相差21天,即每一纬度相差3.7天。而且各种物候并不一致,如7月开花的桔梗,南北相差10天;而10月开花的常春藤,则相差至28天。由此可知南北花期,不但因地而异,而且因时季、月份而异。
    ⑦我国地处世界最大陆地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迁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则又相差无几。北京、南京纬度相差7度,在三四月间,桃李始花,先后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盛花时,南北物候相差只有9天或10天。3月,南京平均温度尚比北京高3.6摄氏度,到4月则两地平均温度只差0.7摄氏度,5月则两地温度几乎相等。在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加之我国地形复杂,丘陵、山地多于平原,更使物候差异各处不同,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12. 本文为事理性说明文,逻辑严密。阅读文章,将行文思路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
    A.南岭南北存在亚热带和热带的物候差异
    B.因地和因时季、月份造成南北物候复杂性差异
    C.点出说明对象,明确指出南北物候差异
    D.秦岭南北存在温带和亚热带的物候差异
    E.梅雨时期在我国各地先后不一
    13. 文章第①段说:“他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请结合第④段分析其“质的不同”的具体表现。
    14. 大量引用古诗文是本文主要说明方法之一,请分析作者用意所在。
    15. 简要分析第⑦段的语言特点。
    【答案】12. CDAEB
    13. 二月本是中原地区桃李争春的春季,在南岭以南地区却已出现树叶凋落的秋季场景;南岭以南很多植物开花结果和中原地区有先后差异。
    14. 文章通过大量引用古诗文等资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生动性,增强文章文采,同时赋予文章文化气息。
    15. 第⑦段说明语言严谨科学、直白明了,运用“19天”“3.6摄氏度”等具体数据以及“几乎”“简单”等程度副词,加强了说明的准确性。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行文思路梳理。
    文章开头(C)以“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为引子,明确提出南北物候的差异是文章要讨论的主题。接着(D),文中通过引用白居易和苏轼的诗,说明了秦岭作为地理分界线,导致了黄河、长江流域与岭南地区的物候差异,特别是竹子作为物候标志的差异。然后(A),文章提到了南岭以南地区,引用柳宗元和苏轼的诗,描绘了热带气候特征,如“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强调了南岭南北的物候差异,即亚热带与热带的区别。接着(E),文章讨论了“梅雨的时期,在我国各地也先后不一”,通过引用柳宗元、杜甫和苏轼的诗词,展示了从三月到五月,梅雨期在不同地区的变化。最后(B),文中指出由于地形(如丘陵、山地)和月份的不同,我国的物候差异更为复杂,无法简单地按照纬度来计算,进一步阐明了南北物候差异的复杂性。所以,结合文中词句的行文思路顺序是:CDAE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根据第④段“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可知,二月的柳州(南岭以南地区)在雨后出现了落叶满庭的景象,这与中原地区春季桃李盛开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两地在物候上的“质的不同”,即气候特征和植物状态的显著差异。此外,再根据第④段“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以及“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可知,南岭以南的植物如卢橘、杨梅、荔枝和木棉等开花结果的时间与中原地区存在先后差异,进一步说明了两地物候的“质的不同”。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引用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说明方法即可。
    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白居易《浔阳三题》“竹少重如玉”、苏轼《石鼻城》“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榕叶满庭莺乱啼”以及苏轼“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等。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绘了不同地区的物候特征,如竹子的普遍程度、榕树落叶的景象、热带雨季和植物生长的节奏,而且通过引用古诗文,为读者呈现了古代文人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和感受,使文章更具历史深度和文学魅力。因此,作者引用古诗文的用意在于:用具体、形象的文学素材增强说明的生动性和说服力,体现物候现象的历史变迁,同时赋予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人情怀,使得科学内容与文化韵味相得益彰。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根据第⑦段“我国地处世界最大陆地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迁剧烈”可知,这部分语言简洁明了,直接概述了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气候的显著特征。
    根据第⑦段“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则又相差无几”可知,这段话语言通俗易懂,用简练的语句对比了冬季和夏季的温度差异。
    根据第⑦段“北京、南京纬度相差7度,在三四月间,桃李始花,先后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盛花时,南北物候相差只有9天或10天”可知,这里运用具体数据“7度”、“19天”、“9天或10天”来说明物候差异,使得说明更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
    根据第⑦段“3月,南京平均温度尚比北京高3.6摄氏度,到4月则两地平均温度只差0.7摄氏度,5月则两地温度几乎相等”可知,这些数据和时间点的列举,进一步增强了语言的严谨性和说服力。
    根据第⑦段“在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加之我国地形复杂,丘陵、山地多于平原,更使物候差异各处不同,差异自必更为复杂”可知,此部分使用“简单”、“复杂”等程度副词,强调了物候差异的复杂性,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和适度的概括性。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12分)
    【甲】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查。
    乙】
    小石城山记
    ①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①。其上,为睥睨②梁福③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穷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④,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②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念以为诚者。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垠:尽头。②睥睨(pìnì):城上女墙。③梁樞(lì):屋的正梁。④箭: 泛指竹子。⑤中州:泛指黄河中游地区。
    16.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3)益奇而坚( )
    (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1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19. 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时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_________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写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的不平之气。
    【答案】16.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17. ①. 像狗的牙齿那样 ②. 凄清 ③. 更加 ④. 有的人
    18. (1)潭中的鱼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似的。
    (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19. ①. 凄苦孤寂 ②. 有才能却无法施展(壮志难酬)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其气之灵”为主语,应在其后断一处。“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表述完整。“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中的“故”引出结果,应在“故”前断一处。
    据此断为: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2)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清:凄清。
    (3)句意: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益:更加。
    (4)句意: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或:有的人。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
    (1)可:大约。许:表约数,多、左右。皆:全,都。依:依靠。
    (2)自:从。径:径直。北:向北。逾:越。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寄寓的作者情感。
    第一空,根据甲文第④段“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被贬后的忧愁便随之而来,表现了作者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忧伤。
    第二空,根据题干“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可知,具有奇秀景色的小石城山是满腹才华的作者的象征,奇秀之景却无人欣赏,暗含作者的才华难以施展。联系乙文第②段“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可知,作者认为能够欣赏眼前的美景能够抚慰自己的心, 表现作者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点睛】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 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乙】乙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 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三、写作(40分)
    20. 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绚丽多彩。为田野着色,大地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致;为生活着色,人间充满暖意盈怀的真情;为梦想着色,人生拥有执着不懈的追求;为心灵着色,我们收获受用无穷的真知……
    请以“为 ______ 着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 ③自己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至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答案】为生命着色
    树叶,没有留恋停留在枝头的安逸,以其绝美的身姿,飘飘然,如疲倦的蝴蝶一般,落在大地母亲的胸膛上,化作春泥,为来年的绿色祝 福,也为生命着上了永远的绿色。
    流星,没有眷恋挂在夜空的自由,以其完美的弧线在夜空闪亮划过,承载了许许多多人的心愿,为生命着上了永恒的光彩。
    生命,是一张白纸,与其永远苍白,不如使之绚烂多姿。所以我拒绝生命这张白纸,要为它着上它应该有的色彩。
    为生命着色,需要一份坦然。
    有的人不知道怎样过完自己的一生,所以挥霍浪费,殊不知,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人生也许“充实”,但也无可否认的是,那样的生命是多么的苍白。虽然我们没有江海那样的壮阔,但是我们可以有小溪的悠扬;虽然我们没有高山的巍峨,但是我们 可以有大地的厚重;虽然我们没有参天大树的挺拔,但是我们可以有小草的坚韧…这些都是生命的色彩。生活中,我们不再做旁 观者,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真实。让我们坦然地面对一切,以我们的真实、个性为生命着上永远的一抹亮丽。
    为生命着色,需要一份巍然。
    山,以其沉稳为生命着色;水,以其灵动为生命着色。而我们更需要一份巍然,让狂风吹 大不了,让暴雨冲刷不掉,让一切力量都毁灭不了。成功的背后,不知道跌倒过多少次;失败的背后,不知道绝望过多少次。然而,正是这份巍然让我们在跌倒时有了支柱,在绝望时再次坚强。没有巍然,也许我们就会飘然不定;没有巍然,也许我们就会抱憾终身。在演绎生命这支单曲时,我们要慎重填词,以沉稳地方式去演奏。我们将会以巍然为生命着上坚实的一笔。
    为生命着色,需要一份超然。
    庄子晓梦迷梦蝴蝶,是一种超然;苏子与客泛舟赤壁,是一种超然;陶潜采菊东篱下,是一种超然。他们以超然为生命着色,这样的人生显然是怡然自得的一生。而在他们的背后,不知曾经经历过多少艰辛的历程。风雨过后才能见彩虹。这份超然是需要我们铭记的,我们要坚守自己的超然,为生命着上永恒的一笔。
    为生命着色,一笔坦然,一笔巍然,一笔超然,每一笔都是那么坚实有力,每一笔都是无悔无怨。
    为生命这张白纸着上不掉的色彩,生命将更加精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目“让……着色”就是让……更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个性,或者渴望自己对……有个性化的感悟。本文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散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写记叙文、记叙散文,都要注意叙事的完整性,做到情感真挚。写议论文,除了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之外,更需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更有说服力。
    点睛: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篇目
    地位
    写作对象
    演变
    特色
    《说文解字》第一
    我国文字学的古典
    汉字
    秦朝统一了文字(小篆文)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①_____、转注、假借
    《诗经》第四
    我国最早的
    ②_________
    诗歌
    歌谣—乐歌—诗歌
    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相关试卷

    2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5页。

    10,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10,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所有题目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古诗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