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文内容填空,课内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语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田颖、张岚 审核:叶海燕
    一、课文内容填空(18分)
    1. 理解性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对比,写出了日观峰附近积雪之厚,照应了前文“________________”,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词人由眼前的“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将无限哀痛、满腹幽怨巧妙地传达出来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善用比喻和对比说理,为了强调学习时用心专一的重要性,文章以弱小的蚯蚓为例从正面设喻后,紧接着从反面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除了提出地位和年龄不作要求的标准外,更重要的是推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直指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5)《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当时边境上急风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6)在《礼运》(节选)中,写要实行公天下,在政治上必须“________________”;写在社会风气上,应“________________”。
    (7)《朝天子·咏喇叭》形象地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而雪与人膝齐 ②. 大风扬积雪击面 ③. 郁孤台下清江水 ④. 中间多少行人泪 ⑤. 蟹六跪而二螯 ⑥.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⑦. 用心躁也 ⑧. 道之所存 ⑨. 师之所存也 ⑩. 闻说北风吹面急 ⑪. 边上冲梯屡舞 ⑫. 选贤与能 ⑬. 讲信修睦 ⑭.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⑮. 吹伤了那家 ⑯.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⑰. 上计轩辕 ⑱. 下至于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膝、跪、鳝、躁、睦、轩辕等。
    二、课内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2. 下列选项中都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鼓瑟希,铿尔 ②技盖至此乎 ③令将军与臣有郤 ④无由会晤
    ⑤奉卮酒为寿 ⑥不复一一自辨 ⑦暴霜露,斩荆棘 ⑧靡计不施,迄无济
    A. ①③⑧B. ②⑤⑥C. ④⑤⑧D. ⑤⑦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希,通“稀”,稀疏。句意: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
    ②盖,通“盍”,怎么。句意: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③郤,通“隙”,隔阂、嫌怨。句意: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
    ④无通假字。句意:没有机会与您见面。
    ⑤无通假字。句意:沛公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
    ⑥辨,通“辩”,辩解。句意: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
    ⑦暴,通“曝”,暴露。句意:冒着霜露,斩断荆棘。
    ⑧无通假字。句意: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
    故选C。
    3.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倚歌而和之:循、依 因责常供:负责
    B. 三子者之撰:才能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
    C. 牛羊何择:区别 克终者盖寡:能够
    D.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端正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责,责令。句意: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故选A。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望美人兮天一方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多于南亩之农夫
    C. 今者有小人之言 劳苦而功高如此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美人:古义,这里指“贤明的君主”;今义,美貌的人。句意:眺望贤明的君主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句意: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B.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句意: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南亩:古今同义,田地。句意: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
    C.“小人”“劳苦”均古今同义,意思分别是“人格卑鄙的人”“辛苦”:句意:现在有小人的谣言。/辛苦打拼,功劳如此之高。
    D.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很。句意: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变故。
    夫人:古义,这个人;今义,对指男性配偶的礼貌称呼。句意: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步。
    故选C。
    5. 下列选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则某以谓受命于人主 ②不吾知也 ③虽董之以严刑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⑥渺渺兮予怀 ⑦吾属今为之虏 ⑧而今安在哉
    A. ①③/②⑧/④⑥/⑤⑦B. ①③/②⑧/④/⑤⑦/⑥
    C. ①③⑧/④/⑤⑦/②⑥D. ①⑤/⑦②⑧/③/⑥/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则某以谓于人主受命。句意: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
    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句意:没有人了解我的才能。
    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虽以严刑董之。句意: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
    ④判断句,“……者,……也”是标志。句意: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⑤被动句,“为……所……”是标志。句意: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⑥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句意:我的心怀悠远。
    ⑦被动句,“为”是标志。句意: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⑧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句意:而今天又在哪里呢?
    ①③状语后置句,②⑧宾语前置句,④判断句,⑤⑦被动句,⑥主谓倒装句。
    故选B。
    6.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伯,秦穆公。伯,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前一等是侯,后一等是子。
    B.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
    D. 疏,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C.“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说法错误。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
    故选C。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处于暂时停顿状态。这两种因素既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复合作用,使种子进入不同深浅程度的休眠状态。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
    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对于大多数种子而言,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其萌发过程,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加速物质代谢,也会导致出现霉变等问题。相比之下,种子更喜欢干燥低温的贮藏环境。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种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或储藏温度每降低5℃,种子的储藏寿命可延长一倍。实际操作中,种子会被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15%的干燥间进行脱水,这样做是为了让种子的含水量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如果种子的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过多的水分就可能成了种子的“心腹之患”,在低温下形成大冰晶,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种子失去活性。
    保存种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新使用,也就是把“沉睡”的种子“唤醒”,使原本处于休眠期的种子正常萌发。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萌发率在75%以上即视为合格。接下来,每隔5—10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一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
    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比如一种叫白楸的植物,它的种子冷藏后便不能萌发。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高。冷藏之后,种子细胞内的油脂发生凝固,而在进行萌发实验的25℃的条件下,凝固的油脂没有熔化。当把环境温度升高至45℃时,种子细胞内的油脂仍处于凝固状态。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种子才逐渐萌发。简单地说,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植物原始的生长环境。比如,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所以要把来自这一地区的种子放在培养箱里面,模拟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的环境,通过变换温度,让它们能够萌发。
    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点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但这也正是物种保护工作的乐趣之一——通过工作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一步了解自己要保护的对象,窥探大自然的秘密。
    (摘编自谭治刚蔡杰《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军覆没”在文中指有相同基因的植物受疾病侵袭,导致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
    B. “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检查种子的质量状况,是种子入库前的第一道程序。
    C. “心腹之患”在文中指种子的内部含水量过多,种子在低温环境下就会失去活性。
    D. “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
    8. 根据材料中对种库工作流程的介绍,下列填入方框中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健康饱满,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
    B. 种子在不具备萌发条件时会选择休眠
    C. 在安全范围内,创造干燥低温的储藏环境
    D. 打破种子休眠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9. 根据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冷藏后白楸种子的细胞内油脂凝固,由此可见,现有保存技术在改变种子外部环境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其内在状态的变化。
    B. 温度为45℃时白楸种子不萌发,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它才开始萌发,因而当种子未被“唤醒”时,不能简单判断其已失活。
    C. 白楸种子被“唤醒”后的萌发率即使达到最高值,也较冷藏前明显下降,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在采集时确保种子的数量足够多。
    D. 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
    10.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说顺序。
    11. 本文兼具科学性与社会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A
    9. D 10. ①首先介绍了种子库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接着讲述了保存种子的过程、方法与挑战;②先介绍为什么建种子库,再讲述怎样保存种子,符合公众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
    11. ①本文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呈现实证研究的科学结果,具有科学性;②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社会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导致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以偏概全,由原文“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可知,“全军覆没”指的是该植物以及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而非仅仅是“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
    B.“‘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检查种子的质量状况”以偏概全,由原文“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可知,此处漏掉了“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的内容。
    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曲解文意,由原文“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点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可知,“一睡不醒”指的是有些种子“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分析图表的能力。
    A.“健康饱满,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以偏概全,由“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可知,“健康饱满”概括不完整,除了这一条件外,还要“成熟度较好”,同时,“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无中生有,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只能说明“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并不能得出“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这一结论,文中也未出现此说法。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可见,文章首先介绍了种子库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由“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可见,文章接着讲述了保存种子的过程、方法与挑战。
    综上,文章先介绍为什么建种子库,接着讲述怎样保存种子,这样的讲述顺序符合公众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更易读者理解。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高……”“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以及“白楸种子萌芽试验记录”可知:本文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呈现实证研究的科学结果,具有科学性;
    由“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这些内容涉及人类的生活实际,是结合了社会事实,从物种保护的社会事实出发进行阐述。据此可知: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社会性。
    四、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
    材料三: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因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古文观止·梅圣俞诗集序》)
    1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予A友B梅C圣D俞E少F以G荫H补I为J吏K累L举M进N士O辄P抑Q于R有S司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厄,指困难,此处名词作动词用,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下”,两者用法相同。
    B. 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或功勋而受到封赏,文中梅尧臣因家族亲属而受荫。
    C. 辟,指征召,与《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中的“辟”词义相同。
    D. 雅颂,《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
    14. 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指出古代不得志的诗人更能体悟生活,抒发沉郁的胸臆,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情感。
    B. 梅圣俞常用诗歌抒发不得志的感情,所以当时不论贤愚,人们谈论诗歌一定会向他求教。
    C. 梅圣俞诗作很多,但他却没有收集保管。通过谢景初的努力,使梅圣俞的诗作得以保存。
    D. 序文以评述梅诗为轴心,融议论、叙事、抒情为一体,饱含作者对梅圣俞的倾慕和同情。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16. 请分别概括三位文学家在三则材料中的文学创作观点。
    【答案】12. EKO
    13. C 14. B
    15. (1)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既然这样,那么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大概是诗人处境困厄后才能写出工巧的诗来。
    (2)他的家在宛陵县,小时候就学习写诗,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
    16. ①司马迁“发愤著书”说;②韩愈的“不平则鸣”说;③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的朋友梅圣俞,青年时凭借先辈的功勋做了官,但屡次参加进士考试,每次都被主考官压抑了。
    “梅圣俞”是“予友”的名字,共同做句子的主语,起强调作用,单独成句,“梅圣俞”后E处断句;
    “为吏”承接前文的主语“梅圣俞”,作谓语,“少以荫补”是状语,所以“吏”后K处断句;
    “进士”作“举”的宾语,其后O处断句。
    故选EK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厄,名词作动词,遭遇了困厄;下,名词作动词,比不上。句意:孔子在陈蔡遭遇了困厄,作有《春秋》。/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
    B.正确。
    C.错误。征召;/驳斥。句意:还接受聘书。/驳斥谬论,批驳奸邪谄媚的人。
    D.正确。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所以当时不论贤愚,人们谈论诗歌一定会向他求教”错误。由原文“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可知,人们向他求教和他常用诗歌来抒发不得志的感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第一个“穷”,处境困厄;“然则”,既然这样;“殆”,大概、恐怕;“工”,工巧。
    (2)“宛陵”,在宛陵;“自”,从……起;“惊”,使……惊叹;“长老”,年长的人。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可知,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结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可知,是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结合“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可知,是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陈蔡遭遇了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而写了《兵法》;吕不韦被贬到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
    材料二:
    大概各种东西不能处于平静就会发出声音。……人在言论上也是这样。有了不可抑制的感情然后才表达出来,他们歌唱是有了思念的感情,他们痛哭是有所怀念。凡是从口中发出来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是有不平的原因吧!
    材料三:
    我听见世上的人说诗人得志的少,处境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世上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古代困窘不得志的诗人的作品。大凡读书人胸里蕴藏他所有的学问、抱负,却无法在当世施展的,大都喜欢游山玩水,过着隐居的生活,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这一类东西,往往探究描述它们种种奇怪的形状。他们心里充满着忧虑、愤慨的情绪,产生怨恨、讽刺的念头,倾诉羁旅之臣和寡妇的哀叹,因而能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话语。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既然这样,那么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大概是诗人处境困厄后才能写出工巧的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青年时凭借先辈的功勋做了官,但屡次参加进士考试,每次都被主考官压抑了,只能在州县做小官,总共有十多年。他年纪快五十了,还接受聘书,做人家的幕宾,压抑着胸中怀藏的本领,不能够在事业上施展出来。他的家在宛陵县,小时候就学习写诗,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长大后,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说,他写的文章,简洁古雅精粹,不想苟且迎合来博得世人的欢心。世上的人也只知道他的诗罢了。可是当时不论是贤能还是庸愚的人,一谈到做诗,必求教于圣俞;圣俞自己也喜欢把他不得志的心情在诗里表现出来;所以他平生所写的,以诗最多。世上的人已经知道他了,可是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从前王文康公曾经见到他,叹息说:“两百年来没有这样的作品了!”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终究没有推荐。如果能够使他在朝廷发挥作用,做了《雅》《颂》一类的诗,来歌颂大宋王朝的功业和德泽,把他奉献到宗庙里去,赶上《诗经》中的《商颂》《周颂》和《鲁颂》,难道不是伟大的事业么?怎么使他到老也不得志,却写些穷困人的诗,只是借虫、鱼一类的东西来抒发羁旅、愁闷的感叹?世人只是喜欢他诗作的技巧,却不知道他长期穷困潦倒并且将要衰老了,这难道不可惜吗?
    圣俞写了很多诗,不肯自己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他的诗多了容易散失,就把他从洛阳到吴兴居留期间所写的诗,编成十卷。我曾经特别喜欢圣俞的诗,而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我立刻高兴谢景初能够替他分类编排起来,就写了这篇序,把它珍藏起来。过了十五年,圣俞因为患病在京城去世。我在哭吊之后,为他写了一篇墓志铭,趁便向他的家人索取遗作,得到他的一千多篇遗稿,和原先收藏的,选择其中最好的六百七十七篇,编成十五卷。唉!我对圣俞的诗已经论述得很详细了,因此这里就不再说了。庐陵欧阳修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征雁
    钱起①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余声。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归雁
    钱起
    潇湘②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①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②潇湘:泛指湖南地区。相传湖南衡阳有回雁峰,北雁南飞至此而息,待来年春天再返回北方。
    17.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征雁》颔联与杜甫《登高》一样,运用了“急风”这一意象来营造凄伤氛围。
    B. 《送征雁》尾联与首联相呼应,“乡愁满目生”点出了大雁“独南征”的原因。
    C. 《归雁》“水碧沙明两岸苔”是对潇湘的具体描写,说明潇湘水暖食足,环境舒适。
    D. 《归雁》“二十五弦”句借用湘水女神月夜鼓瑟寄托哀思的典故来表达羁思乡愁。
    18. 诗题“送征雁”妙在着一“送”字,若在诗题“归雁”前加一字,你会选择何字?请结合诗歌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7. B 18. “问”。全诗围绕“问”字展开:起句设问,表示对大雁舍弃水草丰盛的潇湘而归来的不解;后代大雁作答,不堪湘水女神鼓瑟之声的凄凉哀怨才飞回来。诗歌在对归雁归来原因的探问中婉转表达了作者的羁思之愁。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乡愁满目生’点出了大雁‘独南征’的原因”错,“乡愁满目生”的是作者而非大雁。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先明确在“归雁”前所加之字,即“问”。接着陈述理由,全诗围绕“问”字展开:
    起句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句意为:你为何如此轻易的从潇水湘水那样美丽的地方回来呢?此句表示对大雁舍弃水草丰盛的潇湘而归来的不解。
    后代大雁作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意为:湘灵之神在月夜弹的瑟曲调太伤感了,我忍受不了那悲怨欲绝的曲调,不得不离开潇湘飞回到北方来。可见,大雁不堪湘水女神鼓瑟之声的凄凉哀怨才飞回来。
    诗歌在对归雁归来原因的探问中,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羁思之愁,因此,在诗题“归雁”前可加一“问”字。
    五、语言文字语用(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酒令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酒文化中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好的酒令既能令人赏心悦目, ① 。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饯别时与朋友行令言:“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若行令人都是高手,还要增加难度, ② ,如第一人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在第一字,第二人说“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第三人说“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以此类推。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飞花令骤然沉寂,直到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对这一古老的文化品种进行改造,让其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土壤,飞花令才如天女散花一般地回归,带给人们“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惊艳感受。为了让全民都“玩得起”,专家团队还设法降低了飞花令的难度门槛;而为了满足比赛的难度分级要求,专家团队大胆创新, ③ ,即单字飞花令、双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新式飞花令深受人们喜爱,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
    19. 下列选项中的“玩”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玩花招B. 玩忽职守C. 玩棒球D. 玩味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9. C 20. ①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
    ②要求“花”字按位置顺序依次出现
    ③创造出三个难度等级的飞花令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玩得起”的“玩”是动词,玩耍、游戏的意思。
    A.耍弄,使用(不正当的方法、手段等),作带宾、带补谓语。
    B.轻视,以不严肃的态度对待,戏弄。可用在固定词组中,或用作语素构成合成词。
    C.动词,玩耍、游戏的意思。
    D.欣赏。常用在固定词组中,或用作语素构成合成词。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推断前文是说酒令也能透露行令人的心迹,故可填写“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之类的语句。
    第二空:依据“要增加难度”和“‘花’在第一字……,‘花’在第二字,……‘花’在第三字”推断难度增加在对“花”字的位置做出规定,故可填写“要求‘花’字按位置顺序依次出现”之类的语句。
    第三空:依据“大胆创新”和“即单字飞花令、双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推断创造出了三个层次的难度等级,故可填写“创造出三个难度等级的飞花令”之类的语句。
    四、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漫画中的主人公,背对高墙,烧“柴”取暖,高墙之外是蓝天白云。当面对生活这堵“高墙”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请结合漫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烧“梯”取暖 难攀“高墙”
    漫画中的主人公不直面高墙,奋力勇登,反而背对高墙,烧梯取暖,悲矣!一事之理,万事之理也,我认为,面对生活这堵“高墙”时,烧“梯”取暖,难攀高墙,借梯勇登,方为正道。
    烧梯取暖,是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下策,是长远目光的缺乏。主人公把梯子拆了去烧火取暖,这看似解救了他一时的寒冷,殊不知自己亲手斩断了跨越高墙的道路。眼前的蝇头小利便把他迷得晕头转向,可这种行为在现实中又岂会少?有多少人在心醉神迷中露出了阿喀硫斯之踵?倘若商家为了眼前利益而欺骗消费者,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将如何构建?买卖交易又如何黏性持续?倘若学生为了一时的快感,抛学习于不顾,让网瘾流毒于内心,那么终会陷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反过来看,若漫画主人公能把目光投向湛蓝的天空,把握面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忍一时之苦,借梯之力,勇攀高墙,他又怎会困囿于一隅,不见泰山?烧梯之举,可谓愚昧至极!
    究其深源,不外乎是人们易被眼前利益所诱,享乐快感所困。我们易被贴上一叶障目的标签,而快感与小利终难让我们溯流而上,泅渡到成功的彼岸,费孝通曾言:“对于物质享受的美好,本是人性之常。”可是假如我们不能耐艰辛,忍寂寞,耐寒冷,忍痛苦,让现在的归现在,未来的归未来,反而提前透支生命的“信用卡”,那么我们又何以能在生活之路上,遇山翻山,遇墙攀墙,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于心被利困,于形被快感所裹,我们只能从泥沙俱下,未来不知何去何从。因此,从长远利益考量,我们不可将生活止于苟且,让利益的幻城如镜花水月般浮于眼前。
    吾辈青年还需放眼于天地长远,将生命释放于远山沧海。烧梯取暖之举实可休矣,目光放远方为正道。于眼前之荆棘,我们应深知“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我们不应汲汲于眼前之温暖,戚戚于暂时之寒冷,而应心存一把困难与成功之秤,以内外澄澈的琉璃之心考量眼前与长远之利。于长远之未来,我们应心存希望,面朝蓝天,包宇宙万物于胸怀,借手边之梯,直越高墙,直登青云,亦勿忘梯之构建非一日之寒,需我们日日精进技术,费心打磨,方可成卓越之品质,成我们攀生活“高墙”时的“学中宝”。眼前的利益终如泡沫一般,在阳光下灰飞烟灭,而长远的目光方可助我“直上青云”。
    烧梯取暖,享一时之快;借梯勇攀,可享灿烂之未来。眼前与长远,在生存与发展路上,在每日的生活当中,这从来不应构成一个问题。愿诸君皆可放远目光,勇攀高墙,共享康衢烟月,得生命伸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式材料作文题。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漫画、引导语和写作要求。第一部分是一幅漫画,远处是蓝天白云,近处是背对高墙、拆梯子作为柴火取暖的人。第二部分是引导语,对漫画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强调漫画中主人公的人生选择,背对高墙,烧“柴”取暖,却没有看到外面的高远天空。之后并提出具体的写作任务,面对生活这堵“高墙”,我们该如何去做。第三部分是写作要求,要求由漫画迁移到生活实际,谈谈面对生活这堵“高墙”时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此漫画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面对未知做取舍时的眼光问题。漫画中的主人公拆梯子取暖比喻选择眼前利益,通过梯子爬出高墙比喻选择长远利益,而他选择了前者,选择了眼前利益,放弃了爬出高墙。同时,他放弃爬出高墙也可能凸显的是眼光不够,在取舍时不能准确预估、判断,或在面临未知时的畏惧、退缩。面对生活这堵“高墙”,我们又该何去何从?这句话交代写作情境与写作主题。写作情境要求迁移到人们的生活,即在生活中,人们在跨越障碍、或者说追求和超越的路上,何去何从,所以主题就是要谈关于“如何选择”的考量,此处的“选择”是面临生活的“高墙”所做的选择,是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生存与发展”之间的“高墙”(“障碍、困难、冲突”之类),作文不能抛开这一前提泛泛地谈“选择”。
    写作时,开头要结合漫画内容提出观点,警惕“烧梯式”的短视行为,放长远之“眼”,方能越生命之“墙”。主体部分分别论述:眼光放长远,未雨绸缪,才不会被一时一事的困局所击垮;急功近利,偏走捷径,可能会误入“短视”歧途,不可自拔;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成功需要时间的历练。最后引用名言,总结全文,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烧梯取暖,只是享一时之乐;借梯勇攀,终能见海阔天空。作为新时代青年,更要立足当下,放眼长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立意:
    1.“烧柴”不可取,目光应长远。
    2.烧“梯”取暖,难攀“高墙”。
    3.放眼长远,逾越高墙。
    4.忍生存之艰,破发展之限。
    5.烧梯取暖不可取,借梯勇攀展笑颜。

    相关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附答案),共14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默写,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