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同步测试题
展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望洞庭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及答案这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望洞庭 》。这是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三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愿意交流。他们的想法独特,对生活开始有所体验与感悟。目前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存在着不足,比如:字迹不工整、规范,在阅读理解能力、朗读、概括等方面能力不强。所以,他们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序善诱,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体验。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望洞庭》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望洞庭》描绘的景色。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本节课将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朗读感悟法,想象感悟法,穿插自主合作学习法,力求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学习中掌握方法。
(一)、新课导入1.古人常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因为他们从书中知道了很多事情,同样我们不出去旅游也可以看到祖国壮丽的山河,旖旎的风景,古诗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请同学们看看这几幅图画,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描写祖国各地风光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也会这首诗可以和他一起背。(《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庐山瀑布》、《敕勒歌》等)同学们积累的古诗可真多啊,今天我们跟着刘禹锡的脚步,免费去观赏洞庭湖的迷人景色,请同学们齐读诗题《望洞庭》 2.板书课题,读音指导,释题。 3.洞庭湖简介。(洞庭湖在我国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的称呼。洞庭湖风光秀美,湖中有美丽的君山,周边还有很多风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阳楼,站在岳阳楼上便可俯瞰洞庭湖。) 【设计意图:明确这是一首风景诗,形成从题目入手学习古诗的习惯,加深对洞庭湖的了解,同时为文本学习做铺垫。】
(二)、反复诵读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指导。这首诗里有许多后鼻音,正音:光、风、镜 3.同桌互读。 4.划分诗的节奏,找出韵脚并读出诗的节奏。(二二三节奏,这首诗中押韵,押韵的字是磨,螺) (1)齐读,读出诗的韵律。 (2)吟诵。(平长仄短入声促) (3)镂空背诵。 【设计意图:读中识字,理解词语含义,体会语言的韵律美,熟读成诵,同时为分析文本的打基础。】
(三)、理解诗句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正值被贬官,途经洞庭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所有的忧愁顿时烟消云散,是怎样的景色能让诗人忘忧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1. 四人小组读诗,用铅笔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湖光、秋月、潭面、山、水) 2. 解释词语意思。(湖光、秋月、潭面、青螺) 3. 教师配乐朗诵,边听边想象,说一说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多名学生描述一、二句诗的画面。出示踏浪诵读) 4. 找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板书:比喻 】5. 描述三、四句诗的画面。(多名学生描述) 6. 找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板书:比喻 】
7. 君山原本秀美挺拔为何在诗人刘禹锡的笔下却成了一枚小小的青螺了呢?(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是从远处看,因此事物就会显得小,这也与诗题中的望相呼应) 8.体会洞庭湖的和、静、色。 9.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板书:喜悦、赞美、热爱 】10.男女接龙读。 【设计意图:由词到句,由句到篇,逐层递进学习古诗,降低难度。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
(四)、拓展想象 1.在这美丽的夜晚诗人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2.历史上还有许多诗人写下了洞庭湖美景的诗,一起欣赏这些古诗。 (《题龙阳县青草湖》、 《有洞庭湖五首·其二》、 《送梁六自洞庭山》) 3.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增加课堂的内容量,达到拓宽知识面的效果。 】
(五)、写字 1. 出示“镜”、“磨”认读,并强调书写要点。 2. 教师示范,口头组词。 3. 巧用字谜帮助学生识记。 【设计意图:写字的学习依然是三年级学生的重点,教授给学生生字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六)、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祖国的锦绣山河又有了一份向往之情,最后让我们在背诵中再次畅游洞庭湖。
(七)、作业 课下搜集与描写洞庭湖有关的古诗,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材料搜集能力。】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古诗三首《 望洞庭 》板书 唐 刘禹锡 湖光 秋月 和 喜悦之情 谭面 比喻 静 赞美之情 山水 比喻 色 热爱之情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这首诗中,作者将“湖面”写成“潭面”,是诗人认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宽阔的,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呢?在教学之前,我为了让学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书“湖面”、“潭面”,让学生区别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后通过出示法国的哲学家卢梭的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怀。”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慢慢地明白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再联系诗,通过学生反复地读,理解诗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了作者将“湖面”写成“潭面”的原因。 不足之处: 当然,在此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老师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自己讲了出来,有点将老师的思维强加给学生的味道,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九、课后练习。(一)、默写古诗《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二)、1.湖面的波光。 指湖光和秋月。 和谐,优美。 指湖面。 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诗句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2.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诗句的意思: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3.把洞庭湖面比作铜镜。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白银盘里的青螺。三、 把洞庭湖面比作铜镜。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白银盘里的青螺。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望洞庭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一、课文主题: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二、课文主题: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多音字兴xīng(兴奋)xìng(高兴)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近义词:融化一一消融 欣赏一一观赏 苍翠一一青翠 名贵一一珍贵 诱人一一迷人五、反义词:融化一一冻结 名贵一一低廉 巨大一一微小
六、我会写:脑nǎ(脑袋、电脑、呆头呆脑)袋dài(脑袋、袋子、口袋)严yán(严格、严厉、严严实实)实shí(虚实、实实在在、实力)挡dǎng(挡住、挡路、不可阻挡)视shì(视线、电视、视而不见)线xiàn(视线、线条、一线生机)坛tán(花坛、天坛、酒坛 )显xiǎn(显得、明显、大显神通)材cái(药材、器材、大材小用)软ruǎn(又松又软、柔软、软和)刮guā(刮过、刮风、刮目相看)库kù(宝库、库存、四库全书)
八、我会认:兴xīng(兴旺、小兴安岭、兴师问罪)侧cè(侧着、侧身、侧面)欣xīn(欣赏、欣喜、欣欣向荣)浸jìn(浸渍、沉浸、浸透)乳rǔ(乳汁、乳白色、乳臭未干)剑jiàn(利剑、长剑、刻舟求剑)梢shā(树梢、末梢、喜上眉梢)舍shè(宿舍、房舍、旅舍)膝xī(膝盖、膝下、护膝)临lín(临时、来临、临危不惧)
九、理解词语: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葱葱茏茏: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严严实实:食物之间结合得紧,没有空隙。利剑:锋利的剑。苍翠:(草木等)深绿。珍贵:著名而且珍贵。诱人:吸引人的。
十、句子解析:1.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因为阳光是从严严实实的树梢穿过来的,从树梢的缝隙漏下来的,所以像利剑 一样。“利剑”一样的太阳光也写出了夏天阳光的耀眼。2.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俯下身子”“侧着脑袋”“欣赏”,作者把小鹿活动的姿态当成人来写,写出了小鹿可爱的样子,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3.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一句是对落叶的动态描写, “飞舞”既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景象又表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4.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秋天的丰收景象,从中看到其丰富的物产资源。5.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和宝库,形象说明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十一、问题归纳:1.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2.作者描写春天的景色时写小鹿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鹿的悠闲更突现了森林、小溪的美丽和安宁。
3.作者选取了四季中哪些景物来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作者选取四个季节中各具特色的景物进行了重点描述。春天,选取“树木”“积雪”“小溪”“小鹿”等景物来描写;夏天,选取“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选取“树叶”“松柏”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等景物来描写;冬天,选取“雪花”“树木”“积雪”“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景物来描写。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点—树木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相呼应。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550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手术台就是阵地随堂练习题</a>,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550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司马光巩固练习</a>,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a href="/yw/tb_c401709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一个粗瓷大碗当堂检测题</a>,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