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一轮】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课件教案学案)
专题02 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试题考点解析(教案+学案)-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试题考点解析(教案+学案)-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文件包含专题02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试题考点解析教案-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docx、专题02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试题考点解析学案-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题考点解析——2024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导学案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学习
目标
【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主观简答题的考查知识点、命题角度、构思方法、答题角度和拟题技巧。
2.积累诗歌鉴赏主观简答题的必备知识点,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过程与方法
结合高考原题及各类型典型案例,掌握诗歌鉴赏选择题鉴赏分析。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及辨析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高考精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策略建议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全面复习的开始,这时考生必须养成一系列良好的复习习惯,为以后的复习、应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2、使用好恰当的工具书和语文课本
3、书写工整规范 4、大量积累生动活泼的信息
5、勤于练笔 6、尝试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7、考点知识各个击破
(1)基础知识 (2)古代诗文的复习 (3)现代文阅读复习 (4)语言运用
8、作文备考———“先死后活”。总之,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一定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槌,而要依照考点,在老师的指导下
9、勤于动笔,规范训练(作文)几多耕耘,几多收获,以上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我热爱教育事业,我将继续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023新课标Ⅰ卷16T)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答案】
【课堂知识点拨】
考点一:评价观点态度
内容:
1.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的看法,结合诗句展开分析。
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准确,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3.针对他人给予作者或诗句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谈自己的理解,作出肯定的判断,结合诗句展开分析或进行探究性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思路:
1.明确观点态度是什么。特别注意其中的关键词语(表态度的),关注陈述对象、表述方式、感情色彩等。
2.审清题意,明确命题者让我们干什么。针对观点态度,是理解分析、还是在诗中寻找体现依据、还是发表自己的评论等。
3.确定答题思路,拟写答案要点(六分试题,一般2至4点,以3点为主),组织专业术语,调整答案顺序。
(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①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②。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③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释:①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②黄阁:借指宰相官署。③芗:同“香”。
2.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6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答案】
(2023年教育部四省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①
苏辙
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
筼筜似欲迎初暑②,芍药犹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
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筠州期间。②贫笞:一种皮薄竿高节长、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3.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考点二:鉴赏思想情感
内容:
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站在一个高度上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思想感情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因为它是一首诗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所在,加之情感的表达往往依托形象、技巧等,有时它会和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结合考查。
诗歌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思乡怀人诗。其实只要能知道古诗的类别,中心思想就有套路可走。
(一)怀古咏史诗的思想感情:
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3.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抒发爱国之情,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要么以古鉴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以免重蹈覆辙;要么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表示同情。
4.悲吟古人际遇,感伤己之情怀。要么缅怀前贤的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要么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流连与热爱,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其通过对山林田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其鼻祖是东晋的陶渊明。到了唐代,山水诗与田园诗常常融为一体,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
山水田园诗表现的情感思想主要是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具体表现为三点:
1.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或描写大自然之雄奇壮丽,表达诗人宽阔心胸与高远志向;或描写山水之雄伟壮阔,展现诗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或借奔腾的江河、变幻的景物,反映诗人热爱山川风物、追求自由的精神。
2.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或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或以淡泊之语描摹闲淡心境,或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依恋、追求与热爱,或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表达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或表达对归隐山居和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抒发了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或由灿烂之景引发诗人山川永恒、人生短暂之叹;或借缥缈凄迷之意境,透露诗人失意怅惘心绪;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或借眼前山水,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或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或借瑰丽壮景、盎然春意反衬悲时伤世之痛;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或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三)边塞征战诗的思想感情:
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或表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从军热情;或抒写将军出塞,驰骋疆场的丰功伟绩;或讴歌功业理想,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这类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初唐时期。
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或描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勇敢顽强的英雄气魄;或描写豪迈从征,表现将士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大无畏的精神;或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将士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
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如大漠戈壁、玉塞萧关、冰川雪峰、火山热海等,这些边塞风景,常常充满一种昂扬雄壮的情感基调。
4.征人思乡的情愁。描写征人思乡,或表现边塞将士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揭示爱国与思乡的矛盾;或描写边地环境的恶劣与从军生活的艰苦,表现将士无法排遣的思乡深情;或写戍边生活的单调无聊,表达渴望归家的期望,等等。
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呼吁朝廷停止穷兵黩武的政策;或描写战事之惨烈,控诉边将的无能、朝廷的用人不当;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或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引发对战争的思考。
6.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和赞颂之情。
(四)赠友送别诗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时间场合,不同的送别对象,所以送别诗表现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四大类:
1.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愁。“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凄凉惨淡的意境与哀婉凄伤的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传统的基调和最常见的情感风格。特别是在送别迁客,送别落第举子,或客中送别、病中送别、佳节送别以及乍逢即别中更易使人产生别易聚难、前途茫然的凄怆感。
2.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这类诗主要借送友自抒胸臆、一吐块垒,或借别情来明心志(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反映个人命运际遇的变化或时代社会政治的情况,多见于迁谪、归隐时的送别诗,表达失意之情、愤懑之气。
3.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在一些宦游(为功名而游)而别、杀敌报国而别、新官上任而别的送别中,文人士子们更是胸怀大志,俟机报国,渴望“赢得生前身后名”,借送别表达激昂高亢、蓬勃奋发的精神。如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4.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这类诗劝勉慰藉与友情同在,借送别表达作者对友人关心、抚慰、牵挂、勉励之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五)思乡怀远诗的思想感情: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绵绵思乡之情。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与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羁旅他乡幽怨愤。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六)咏物言志诗的思想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愤慨,寄托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或报效国家的志向。
3.抒发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命运坎坷的伤感。
4.寄托某种人生感悟,蕴含某种生活哲理、寄寓美好生活愿望、流露自己的人生态度。
5.描绘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七)爱情闺怨诗的思想感情:
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体可分为爱情诗和闺怨诗(包括宫怨诗)。
1.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或表现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或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念,或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或表现夫妻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主要表现幽居宫中的凄凉与孤独,宫内生活的单调、无聊和对命运的哀痛与怨恨,以及对自由、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面写东都洛阳宫女无法得幸的悲哀,实则是讽刺当时科举制度的徇私舞弊,实质是“士怨”。
3.空闺独守的思亲之怨。这类诗或写思妇空闺、思亲念远的哀伤,或写红颜易逝、青春虚度的惆怅,或写盼夫早归、夫妻团聚的渴望。
4.情梦难圆的遗憾之怅。美好的爱情总是无法得到圆满,这类诗中表达的常常是一种不可企及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恋,一种不能圆满而又至死不渝的情感,一种无法言传而又心心相印的思念,萦绕着一种怅然失落的哀愁。如李商隐的爱情诗。
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死者与世长辞,生者孤寂悲凄,这类诗是痛彻肺腑的哀歌,也是夫妻真情的颂歌。或睹故物而思亡人,触旧景而生悲情,表达生死两隔的愁绪哀伤与抑郁痛苦;或追忆从前生活情景,叙述亡妻琐事细节,寄托无限哀思与怀念;或触景伤情,情染于物,表达孤独的情怀与物是人非的凄楚。
思路:
1.准确判别诗歌的类别,把握思想感情的范围,对号入座。
2.结合诗人和时代,了解创作风格和社会特色,知人论世。
3.认真分析思想情感的载体(意象、意境、关键词语、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品味诗歌情感的内涵。
4.结合注释和选项内容,筛选有效信息,特别是有矛盾信息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潭州
【唐】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①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松醪(lá) ,即用松脂、松花、松子、松叶酿制成的酒。
3.本诗思想情感极为丰富,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6分)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4.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考点三:鉴赏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先写景,后抒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如:“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寄情于景)
作者将自己的感受完完全全的寄托在景物上,并且让景物有了一定的“感情色彩”,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作者常用拟人手法或运用“愁”“思”“枯”“老”等修饰语来描述景物自然而然地抒发感情。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体会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写出了睹物伤情,同时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情怀和爱国之情。
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一“孤”字明写“云”之孤独,暗写诗人寂寞之感。“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情景的境界,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5.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是指由于客观景物和它的变化发展,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引起联想,继而感叹抒情的写作方法(抒情方式)。其特点是情随景生,辞以情发,情景相间,以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代王昌龄《闺怨》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诗人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写出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以景物的变化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场景的变化。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沉思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6.用典抒情:
典故是一种文化的不断延续。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政治可以改变,思想可以变化,唯独文化是延续不断的。古人常用典故,可以恰到好处地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所以我们需要弄清楚诗人要表达什么内容,再弄清典故的内容是什么,就比较容易看出诗人的意思了。即要明确典故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情况下,诗人是以典故中的人物自谓,正用典故,也有反用典故的,这种用法往往有讽刺意义。
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7.以景结情:
诗歌在抒情或议论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后,忽然出现了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如:“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代许浑《谢亭送别》诗歌结尾并不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
8.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抒怀:咏史怀古诗)
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代的人和事,实则发表对人事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手法。
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多深刻的体察,而他们大多数又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感到生不逢时。心中郁积不满,但又不可明说,特别是揭露时弊,指斥朝政更是不便明说,于是他们往往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求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曲。借古讽今之诗,乃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借古是为了讽今,鉴古观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理解鉴赏这类诗词,必须时刻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时的心境。
如:“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9.以乐衬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先秦《诗经》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杨柳依依是春天的美景,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要出征了,面对这样的美景更能传达出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
10.对面(对方)落笔:
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大多为想象,虚写。
如:“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想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作者跨越时空,落笔对面,不写自己,而写兄弟,遥想兄弟们重阳登高想念诗人的情景,不写己思人,而写人思己,更见己思之深、之切。
如:“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诗歌三四两句转换角度,不写自己,改写家人,系诗人的想象之辞。家人围炉夜坐,深更半夜还未休息,家人“说”自己,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远行人”对“家中人”的思念。对面落笔,含蓄深沉。
11.细节描写:
细节是文章(诗歌)的生命,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次回眸、一种姿态都能真切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和一个社会的真实本质。
如:“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的《秋思》摄取“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进一步将“意万重”“说不尽”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尤能表达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慎重和对故乡深深的眷眷思念,细节典型,生动感人。
如:“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点绛唇》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 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3.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考点四:鉴赏诗歌语句(炼句)
“炼句”就是诗人精心提炼出的名句、警句,它是诗中最富有艺术魅力,非常精确地表现主旨或情感,具有高度典型性,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句子。我们在赏析句子时,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赏析,要善于从这些物象中概括出基本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句都有不同的内涵,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考点“炼句”答题的角度颇多: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诗词韵律,语言特色,意象意境等。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3.请赏析“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两句的妙处。(6分)
【答案】
考点五:概括诗歌内容主旨(主题、事理等)
主旨是表达诗词意义的核心,或者说是作者的创作意图(目的)所在,是作品对文化、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看法、观点和态度的总结和归纳,是作者所要传达的主要思想或精神旨趣。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情感则是作品中表现情感的部分,或者说是表达作品中情感色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类对事物感性的抽象反映,是文艺作品中表现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可以包括爱、恨、怒、喜、悲、思念等等,作品中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形象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用一句话来形容,主旨说的是“理”,情感说的是“情”。
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主旨是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疾苦和苛捐杂税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悲惨状况,揭露残酷的社会现实。而思想感情则是白居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抨击和批评。
如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主旨是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趁青春年华,要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而思想感情则是表达诗人时光流逝的感慨,一事无成的悲叹。
(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2022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3.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主观简答题教案,共2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高考精炼,参考译文,考点突破,课堂知识点拨,对点练习,教(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品味诗歌用词之妙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教材链接 依托教材才能洞悉考点 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