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重点词语含义用法辨析考点解析专训(01)-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展开1、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2、使用好恰当的工具书和语文课本
3、书写工整规范 4、大量积累生动活泼的信息
5、勤于练笔 6、尝试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7、考点知识各个击破
(1)基础知识 (2)古代诗文的复习 (3)现代文阅读复习 (4)语言运用
8、作文备考———“先死后活”。总之,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一定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槌,而要依照考点,在老师的指导下
9、勤于动笔,规范训练(作文)几多耕耘,几多收获,以上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我热爱教育事业,我将继续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专题04 重点词语含义用法辨析考点解析专训(01)(教师版)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文学经典的形成过程而言,经典由于其思想和艺术的超前和脱俗,在其产生之时往往会遭遇争议。比如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在当时发表时引发不同意见,它带有散文化笔法的叙事、充满隐喻的书写曾引发有些人的质疑,而时间证明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时间是最好的评价尺度,经典是那些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仍然焕发其价值的卓越作品。曾经作为通俗作品的《西厢记》,在历史长河中,却拥有与莎士比亚戏剧同等的世界文学的地位。而有些作品可能因为一时的权势而出名,却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
1.下列句子中的“当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当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他这篇文章是1936年写成的,当时并没有发表。
B.当时,他还是个娃娃,如今都长成大小伙子了。
C.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D.虽然几年过去了,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词语语境含义的能力。画线句的“当时”指《生死场》发表的时候。A.指1936年文章写成时;B.指他还是个娃娃的时候;C.指正是时候,符合时令;D.指发生那件事的时候。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不管是妙手偶得还是苦修所得,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后人承认它,就常提起它,借用它。
2. 下列句子中的“说”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在《马说》中道出了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
B.诹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说“木叶”》一文分析了“落木”意象的精妙。
D.但愿这一切的结果如你言说,希望越来越好。
【答案】D
【解析】文中画横线处的“说”是名词,指“主张、言论”,此句相当于“许多不经意间说的话”。D项“说”是名词,指“说的话、话语”。A项“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来说明道理。B项“说”为动词,意为“说服、劝说”。C项“说”为动词,此处指“评议、谈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空间站,植物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微重力环境。生长难度极大。在地球上,植物却具有“顶天立地”的特性:植物的幼芽总是背地而长,向上追寻阳光和空气;植物的根总是向地而生,向下扎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而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没有了上下之分,植物的根和茎也就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生长。这时,如果没有光照,植物的根和基就会呈随机自由生长状态,变成一团乱麻。但是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的茎会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根则会朝着水分和营养充足的方向生长,那么,光源哪里?研究发现,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可调等优点,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
3. 下列句子中的“挑战”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挑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你给我找的麻烦已经够多了,请踏实一点,不要总是挑战我的耐心。
B. 他一进入高三,便信心满满,下决心要向那些成绩优秀者发起挑战。
C. 身体本就不好,又碰上雨季,想要如期完工,对他来讲真是个挑战。
D. 即便胜算很小,但是你也绝不能退缩,一定要拿出勇气挑战一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挑战”作动词用,有“考验”之意。B.“挑战”,作动词用,有“竞争”之意。C.画线句中的“挑战”和本项中的“挑战”均作名词使用,有“困难、考验”之意。D.作动词用,有“竞争”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进入蜀口古村,古代科举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自南宋以来,精读传家的做法在这里早已蔚然成风,并且这种风气还带动了当地科举事业的发展。仅欧阳一姓,明清时期就产生了21位进士。进士的多少,往往是古代衡量一个地方文化是否兴盛的重要标志之一。
4. 下列各句中的“风气”,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风气”,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许彝千少便歧嶷,总角风气更进。
B. 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
C. 但窟居者多在山谷之幽,风气不通。
D.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占风气,布筹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的“风气”,指的是风尚习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A.指风度。B.指风尚习气。C.指空气。D.指风水。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许多人选择了一种既防病强身,又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健步走。一些人为了在运动圈排行榜名列前茅,努力刷步数,以“日行万步”作为目标。那么真的是走的步数越多就越健康吗?
5.下列句子中的“刷”和文中加点的“刷”,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本届世界杯东道主卡塔尔队状态低迷,发挥欠佳,第二轮就被刷了下去。
B.有的同学试图依靠刷题在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成绩,这种方法不值得提倡。
C.神舟十四号飞船顺利返回的消息在朋友圈迅速刷屏,受到广大网友关注。
D.刷脸支付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实现的支付方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例句:根据“一些人为了在运动圈……努力刷步数,以‘日行万步’作为目标”可知,文中加点的“刷”就是通过大量积累以显示出运动量的意思。A.根据“状态低迷,发挥欠佳”,可知本句中的“刷”字指的是“淘汰”。B.根据“刷题”“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成绩”,可知本句中的“刷”字指的是通过大量积累以显示出接触题量的意思。与例句相同。C.根据“刷屏”“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可知本句中的“刷”字指的是短时间内某重复信息集中出现。D.根据“刷脸支付”“新技术实现的支付方式”,可知本句中的“刷脸”指的是以AI人脸识别为核心的新型支付方式,“刷”是“通过、使用”的意思。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外有资料证明,在一些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与午休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有关。
6.下列句子中的“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电影《长津湖》虽只聚焦于“长津湖战役”这一具体战役,却是将其置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呈现的。
B.正是由于不同种类的水果成熟后其内部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我们才能看到颜色各不相同的水果。
C.他的女儿曾不厌其烦地向他描述坐过山车时那美妙的感觉,并表示希望和他一起坐过山车,但他都拒绝了。
D.在掌握越来越多规律时,人类便开始忘其所以地扮演起支配自然的角色,导致人类中心主义盛行。
【答案】B
【解析】画横线处和B项中的“其”均指它们的。前者代指“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后者代指“不同种类的水果”。A项,具指,它,长津湖战役。C项,指示代词,那个,那样,代指“描述感觉”。D项,其代指人类,表示虚指或泛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月球水存在的证据及其可能的来源途径。2022年1月,我国嫦娥五号月球着陆器首次获得月表原位探测数据,月球存在水从此有了“现场证据”!近日,一篇发表在《科学报告》的研究文章指出,从地球上层大气逃逸的氢和氧离子,或在月球上结合,成为月球上已知水冰的可能来源之一。
7. 下列句子中的“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明天的聚会,不管是搭公车或是自行开车,我都会准时到。
B. 我们看不惯的事越来越多,或是因为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
C.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 夜静极了,远处间或传来一两声狗叫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的“或”是副词,表示不肯定,是“或许、也许”之意。A.“或”为表选择的连词,解释为“或者”。B.“或”是副词,表示不肯定,解释为“或许、也许”。C.“或”为不定代词“有的、有人”。D.“或”为表频率的副词,偶尔,有时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建立种群、传播扩散、暴发危害的生态过程。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主要有无意传入、有意传入和自然传入三种传入方式。其中,不少入侵物种是由进出口贸易货物或入境旅客无意间引入的。有意引进则是指为了观赏和改善环境植物等目的人为引进物种。20世纪,部分地区出于改善环境、防浪护堤等考虑,引进耐盐、耐淹,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强的互花米草,在滨海湿地大量种植。这种草迅速蔓延,挤占红树林、芦苇和海三菱藨草的生存空间,形成“绿色荒漠”。依赖滨海湿地生存栖息的候鸟、底栖生物等,也由于无处落脚、无食可觅而面临生存危机。此外,还有小部分外来入侵物种是通过台风、洪水等气候要素流动,或由昆虫和鸟类等生物的传带,使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发生跨境迁移。
8.下列句子中的“而”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
B.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C.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
D.那些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而对前途感到迷茫的人,很难有大成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连接事理前后相因成分的分析。原文连接前因和后果的关系,D项也是表因果关系;A项连接语意相承的部分;B项连接肯定和否定补充的成分,表并列;C项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转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个人认为,冰期的幸存者绝对有话语权。在上一个冰期来临之时,地球表面被冰川大面积覆盖,而个别区域,由于地形、温度、水分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适合生物生存的“避难所”。秦巴山地抵挡住自北而来的冷空气,为华中地区塑造了温和的气候;横断山脉海拔落差大,即使高海拔地区冰天雪地,但常年的积雪并不能阻碍物种的栖息繁衍。
9. 下列句子中的“个人”和文中横线处的“个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无论个人外表怎样,只要内心永远保持年轻、积极,依然可以很美很健康。
B. 他只身一人在大城市里打拼,除了购房,个人问题成为了他最头疼的问题。
C. 他因在社区建设中不求回报的付出而被授予了“最美社区个人”光荣称号。
D. 部分老师认为应该在高中校园内开设相关网络游戏课程,个人持反对意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原文和 D 项均是在正式场合发言的自称,有本人的意思。A.“个人”有所有人、每一个人的意思。B.“个人问题”是生活中的常用词,可以理解为私人问题。C.“个人”强调单独的个体,与集体相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拒糖于千里之外”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健康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糖是肥胖的祸源,因此将无糖食品当成减肥食品。
10.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乡土中国》不足八万字,是本典型的“大家小书”,值得我们好好阅读。
B.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做足一个大家闺秀,通常很少表现自己的性情。
C.李教练赛后点评本场比赛道:“今天大家的防守做得比较努力,有一股拼劲。”
D.两旁的道路上,随处可见“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她”一类的标语。
【答案】D
【解析】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与D项中的“大家”用法相同,指代的是不限范围的所有人,即泛指。A项“大家”指的是某一领域内有所建树,有公认成就的人,这里指费孝通。B项“大家”指的是世家望族。C项“大家”指的是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即参赛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从医学角度说,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老年性耳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普通人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延长听力良好的平台期。例如经常锻炼,保持机体的活力也会延长器官的活力。另外像高油脂类食物、烟酒,对听力的损伤很大,要尽量避开。此外,李长青提醒,有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会带来耳聋的不良反应,但到底会不会出问题,跟每个人的基因有关,“有能力的话,我们建议大家去做一下基因筛查,如果确实对某些药物有反应,就尽量用其他药替代。”
11.下列句子中的“能力”与文中画线处的“能力”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能力有大小,但是,能力小不等于态度不好。这个题没有做出来,说明你态度不认真。”张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陈浩然。
B.不少“小镇做题家”大学毕业后,因为没有能力承受一线城市高房价而忍痛离开一线城市。
C.“来来来,你有能力,你一个人把这块石头搬到马路那边去!”李明没好气地对一直喋喋不休的张三说道。
D.因为刚到这个单位不久,他对单位不大熟悉,认为自己暂时没有能力管好这个团队,所以婉言谢绝了项目主管的职务。
【答案】B
【解析】B项中“能力”与文中“能力”都是指经济上的支付水平。A项中“能力”指解题方面的水平能力,C项中“能力”指力气,D项中“能力”指管理团队的水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可以想办法种点儿菜。”以往,这句话总用来形容中国人的“种菜情结”。当下语境中的种菜,已不是长辈的专属,而成为城市年轻人的时尚。
对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时尚性是当今阳台种菜的第一位。“今天,你种菜了吗?”成了都市流行寒暄语。不少年轻人还将阳台种菜视为一种自我减压的方式,小阳台成为“桃花源”。阳台虽小,但在方寸之间,与泥土、种子相处,能让人缓解压力 ,放松身心,享受难得的田园时光。“阳台种菜”是一种精神寄托,种下的是“希望”,盛开的是“诗与远方”之芬芳。因为有了阳台种菜,庸常的生活也多了许多期待。
12.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B.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C.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D.请你认真分析这次考试的得失,争取下次更优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代词的用法的能力。题干中的“你”是泛指,没有具体指代某人或某物。A.“你”是特指,指周萍。B.“你”是泛指,没有具体指代某人。C.“你”是特指,指祖国。D.“你”是特指,指说话的对象,此处应指某一学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佩戴饰品的人们也要留心:耳环、项链等金属首饰中常含有镍、铬等成分,尤其是质量不好的合成金属饰品,添加成分更加复杂,一旦出汗,汗水便会和金属成分发生反应,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如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这时应及时摘去首饰,否则过敏症状加重,形成血疹、水肿甚至出现溃疡。
13.下列句子中的“接触”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接触”,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电灯不亮、电脑起动不了,往往是线路接触不良,电流受阻的缘故。
B.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多接触群众,干部才能增长才干、增长见识。
C.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接触到惊艳的中国画后,都称赞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
D.走进奇妙旅程“云上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就接触到文明之光和艺术之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接触”,意思是挨着,碰着;A.“接触”,意思是挨着,碰着;B.“接触”,意思是接近并交往;C.“接触”,意思是了解;D.“接触”,意思是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果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节选自《藤野先生》)
14.下列句子中的“我”都出自鲁迅的作品,其中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孔乙己》)
B.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祝福》)
C.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狂人日记》)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人称代词的含义,实际上考作家作品。题干和选项C中的“我”都是指鲁迅自己,而A、B、D三项都是指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不是指鲁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说话的语气非常柔和,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15.下列各句中的“和”与文中画横线处的“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小华为人朴素,从不和同学比吃比穿。
B.怕小庆、小羽吵起来,班长赶快出来劝和。
C.他总是和颜悦色的,显得十分容易接近。
D.统治者面对列强的无礼要求,一味割地求和。
【答案】C
【解析】例句中的“和”是形容词“平和、缓和”的意思,与C项中的“和”指“(脸色)平和”意思一样。A项的“和”是介词“跟、与”的意思。B项的“和”是动词“和好、和解”的意思。D项的“和”是动词“和解,结束战争或争执”的意思。
考向01词语辨析-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考向01词语辨析-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解析),共5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万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考复习第二轮 专题01 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设考点:理解重要词语含义(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高考复习第二轮 专题01 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设考点:理解重要词语含义(解析版),共8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考点通关训练——词语的辨析(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考点通关训练——词语的辨析(含解析),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