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文言概述与分析考点解析(教案+学案)-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展开课题:《文言概述与分析考点解析——2024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导学案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学习
目标
【网】
知识与技能
①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地判断和推理,掌握设置误区的方法及解题方法。
②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增强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
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的精神情操。
教学过程
【课前高考精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策略建议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全面复习的开始,这时考生必须养成一系列良好的复习习惯,为以后的复习、应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2、使用好恰当的工具书和语文课本
3、书写工整规范 4、大量积累生动活泼的信息
5、勤于练笔 6、尝试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7、考点知识各个击破
(1)基础知识 (2)古代诗文的复习 (3)现代文阅读复习 (4)语言运用
8、作文备考———“先死后活”。总之,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一定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槌,而要依照考点,在老师的指导下
9、勤于动笔,规范训练(作文)几多耕耘,几多收获,以上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我热爱教育事业,我将继续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023新课标Ⅰ卷12T)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答案】
【考点突破】
一.什么是概述
概述,概括叙述,大略地叙述,对文章或事物进行概括表达,对已有信息进行简明归纳。
在文言文阅读中,选项内容均为命题者对文中人物的动作行为、情感态度、思想评价,事情(矛盾与冲突)的发展过程(变化)等的概括叙述,考生只需判断出哪一项叙述有误即可。
二.概述内容考查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作出分析,以准确地筛选并提取信息。文言文阅读要求筛选的信息,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等。“筛选文中的信息”,其着力点有三个:一是“文中”的修饰限制,即特别强调信息应适应“语境”要求;二是“筛选”关键词,“筛选”是一种动态过程,是“辨析”“划定”“抽取”“整合”的完整进程。故“筛选”实则具有“筛选”与“归纳”的双重特点。三是信息判断,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目中所给信息的正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文言文中重要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它要求考生对某个人物的品节操守、言行举止等进行概括与总结;对某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思想倾向等进行归纳与提升;对某件事情的发展过程进行认定与判断;对某个结论、某种观点作判断与推理。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把握作者隐含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既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又考查考生的判断评价能力,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综合阅读能力。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具体内容为:作者意图在文中的流露,写作目的在文中的体现;作者的情感在文中的表现,即对文中所写的人是赞颂、同情,还是斥责、讽刺;对文中所写的事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隐含在作者笔下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中,有的隐含在作者对情理的分析中,有的蕴藏在关键句子中,有的则直接表现。因此,要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扭曲文意,随意拔高或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客观地评价古人,不苛求,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突破途径: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对人物关系的叙述,对事件的详略安排来体察其“观点态度”;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作者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要弄懂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加以区分;对议论文也要通过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题型分析
2021年之前: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1年至2023年:下列对原文(或原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说明侧重点放在了叙述(主观性降低,客观性增强)的内容上。
但命题的规则和设置陷阱的方式没有变化。
命题人在命题时,常常会设置些“陷阱”,以干扰考生的思维。常见的干扰方法有:①时空错位;②曲解文义;③无中生有;④张冠李戴;⑤以偏概全;⑥因果混乱等。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课堂知识点拨】
一.时空错位(时间错位,地点混乱)
命题方式:这类陷阱设置就是故意颠倒多个事件的先后顺序,在选项中把某一时间、地点发生的事转换到另一时间、地点。
比对方法: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 要梳理清楚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并弄清楚各件事情的前后顺序与经过,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防止地点错误,留意相关事件经过转述后是否存在前后错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已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
【注】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叔伯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碗。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答案】
二.张冠李戴(偷换对象)
文言中会出现多个人物,不同的人物所任官职,所做之事,相关要素的时间、地点略有不同,命题者为了迷惑考生,考查考生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掌握能力,于是把以上各要素之间相互穿插,造成张冠李戴。(时间、地点、官职、人物、事件五个要素匹配)
命题方式: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比对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涉及到什么对象”,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答案】
(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邓禹向皇上推荐吴汉承担调发幽州军队的任务,皇上命吴汉为大将军,吴汉斩幽州牧苗曾,完成使命,皇上赞赏邓禹有知人之明。
B.吴汉伐蜀,在水南水北,分设大营,北营不利,合兵南营,大破公孙述,但后来被延岑袭击后方,吴汉落水,拉着马尾才得以脱险。
C.吴汉为人质朴,忠心耿耿,深得皇上的信任,他跟着皇上征战四方时,常常随从左右,小心侍卫总是等到皇上安歇后才退出去。
D.吴汉处世俭朴恭敬谨慎,不置田产,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时家人曾置买一些田产宅业,他归来后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署。
【答案】
三. 无中生有
命题方式: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情节或观点、态度等内容,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比对方法: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
(2016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登云)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tǎng]: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翃至,言于众曰:“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 必得容乃止。”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珪。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只自败耳。”翃曰:“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勉许诺。翃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王翃为官一处,奋发有为。赴容州任职时,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偏军统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一举收复容州。
B. 王翃屡经战阵,功勋卓著。王翃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 王翃为人机智,执法严明。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翃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略施小计就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 王翃忠于朝廷,忠于职守。泾原兵作乱时王翃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守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做出重要贡献。
【答案】
四.曲解文意
命题方式:利用文中有些较难理解的词句,在分析概括的转述过程中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分析概括题命题的主要陷阱。
比对方法:解题时先要找到原句,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仔细辨认原文中的词句在进入选项后是否有释义错误,并借助语境仔细推敲。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闾,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
B.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仲仲,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
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
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答案】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
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
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
【答案】
五.以偏概全(主观夸大)
用部分代替整体的意思来设置错误。答题时要特别注意有关范围的词语或概念,对文段中所述的相关内容进行仔细核对,看事物的范围在转述的过程中是否被放大或缩小。
命题方式: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以偏概全)
比对方法: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
(2023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答案】
(2021年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意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枯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D. 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诚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答案】
六.因果混乱
命题方式: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将直接的、根本的原因混淆,造成主次不清;将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说成因果关系,造成强加因果;将事物的因说成果,果说成因,造成因果颠倒;将使结果产生的多个原因说成一个,造成因推不出果。
比对方法:找准答题区域,分析因果的逻辑关系。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间强加因果关系,或者把因果关系说成其他关系,或主次不分,或因推不出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考中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 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高兴地接受了。
C. 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 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丞相太平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雜—项是(3分)(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答案】
【教学后记】
专题2 文言文句式(教案)-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2 文言文句式(教案)-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共2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突破,课前高考精练,教材联想,课堂知识点拨,对点练习,课堂即学即练,教(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 文言文句式(教案)-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2 文言文句式(教案)-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共2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突破,课前高考精练,教材联想,课堂知识点拨,对点练习,课堂即学即练,教(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文言文翻译(教案)-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02 文言文翻译(教案)-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宝鉴,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高考精炼,课堂知识点拨,课堂即学即练,教(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