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21分)
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可以欣赏鲁迅笔下别开生面而又漂渺的江南社戏,细品贺敬之朗朗上口的陕北信天游民歌,感受刘成章容不得jī( )绊的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体会吴伯萧妮娓道来的灯笼情怀;还能够解读大自然语言的密码,追溯恐龙灭绝的原因,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这片天地里,我们既可以探访祖国大地,领略迥然不同的民风民俗;又可以走进自然,观赏令人叹为观止的世间美景;还可以走近古人,漫步世外桃源,畅游小小石潭,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jī绊( ) 追溯( )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漂渺:_____________ 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3.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4.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正确地抄写在横线上。(2分)
①处处犹存长者风 ②清明扫墓思英烈 ③年年祭扫先人墓
④万人江岸观龙舟 ⑤步步登高开视野 ⑥寒食雨传百五日
上联: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
5.下面从以上材料中选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
B.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C.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
D.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6.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10分)
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
二、阅读(39分)
(一)阅读《恐龙无处不在》(节选),完成7~9题。(7分)
恐龙无处不在(节选)
阿西莫夫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
⑦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⑧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⑨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B.作者认为: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可能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C.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覆盖在冰盖下丰富的化石。
D.“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选文涉及的是地质学和生物学。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恐龙无处不在”这个题目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⑦段中加点的“大约”一词不能删去,因为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用“大约”表示时间并不十分精确。
C.第⑥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解开了很多不解之谜。
D.第⑤段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出大陆漂移假说,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
9.“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和“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二)阅读《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完成10~13题。(13分)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顾晚荔)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权,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道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地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⑩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0.根据提示,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①____________→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②____________→③
11.有人认为“故乡的老槐树”比“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更适合作文章的标
题,你同意这个看法吗,为什么?(2分)
1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13.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三)古诗文阅读,完成14~15题。(5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虚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主人公因此上下追寻。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15.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分)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16~20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
1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其中往来种作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家之中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的作者是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B.甲文以写实的笔法,反映在现实中经过多年战乱,终于过上了自由幸福、安定和谐生活的图景。
C.乙文中作者描绘了一幅男耕女耘、夫妇协同持家的农家风情图。
D.乙文作者特别赞美“江北之俗”,即妇女也勤劳的风俗,将之与西北男子的“游惰”习气相比较,视界显得尤为宽阔。
18.翻译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9.如何辩证地看待语段【甲】中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3分)
20.小语认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乙】所展现的生活图景存在共同之处,请你根据文段帮她简要分析。(3分)
三、综合(10分)
21.综合性学习(10分)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级开展“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在活动中,你要向同学推荐《经典常谈》这本书,请围绕作品内容、作品风格两方面写一段推荐语(2分)
(2)同学分享“盘点《经典常谈》”,表中有遗漏的信息需要你补充。(4分)
(3)在活动中,老师倡议同学们以歌的形式吟唱古诗词,对此倡议,同学们反响热烈。你有何看法?请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4分)
四、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回首成长之路,我们应该拥有什么呢?脸上应该有微笑,眼里应该有他人,行动中应该有执着……拥有这些,或许会给别人带去温暖,也会让自己获得成长的力量。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题目:我的________有________(示例;我的脸上有微笑)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24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21分)
1.(2分)羁 sù
2.(2分)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3分)别开生面 朗朗上口 生机勃勃等
4.(2分)年年祭扫先人墓 处处犹存长者风
5.(2分)B(“发生”与“兴趣”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发生”改为“激发”或“产生”;故选B。)
6.(10分)(1)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5)柳宗元 (6)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二、阅读(39分)
(一)
7.(2分)B(根据第①段“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可知“可能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表述有误;故选B。)
8.(2分)D(D.第⑤段“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是作者的问题,并非是“自问自答的形式”;故选D。)
9.(3分)示例: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大陆漂浮在水面上移动;迁移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适合于动物。如果互换,就不能准确表达其意,就体现不出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二)
10.(3分)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槐树被雷电拦腰截断);受伤后的弟弟一蹶不振(消沉萎靡,此类意思即可);醒悟的弟弟开始新生活
11.(2分)不同意。文章标题“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设置悬念,运用比喻,语言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作为线索贯串全文,同时点明文章主旨,告诉我们要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而“故乡的老槐树”只起到线索作用,形式与内容都没有原题丰富。
12.(4分)①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描写小院槐树清香浓烈,渲染了美好的氛围,为下文写弟弟看到枝繁叶茂的槐树重拾生活信心作铺垫。(2分)②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弟弟亲近拥抱槐树的情态,突出了槐树带给弟弟内心的震撼,为后文写弟弟重拾生活信心作铺垫。(2分)
13.(4分)在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标题相照应;(2分)在内容上,点明文章主旨,告诉我们要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2分)
(三)
14.(2分)D(诗中追“伊人”的男子经过了多次追寻“伊人”都没有追寻到,但是男子并没有放弃,而是“溯游从之”(上下追寻),不怕艰难险阻,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的追求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与苦闷,而非“绝望”;故选D。)
15.(3分)起兴(兴),以秋景起兴,描写芦苇、白露,展现了一幅萧瑟、冷清的秋景图,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氛围,引出下文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的内容。
(四)
16.(2分)A(A.然:都是……的样子;B.之:助词,的/代词,指看到的景象;C.其:代词,指桃花源/代词,指农家;D.为:对,向/认为;故选A。)
17.(2分)B(B.《桃花源记》是虚写,作者虚构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非“以写实的笔法,反映在现实中经过多年战乱,终于过上了自由幸福、安定和谐生活的图景”;表述有误;故选B。)
18.(4分)(1)(2分)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2)(2分)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幼都在田间耕耘种作。
19.(3分)作者虚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分)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1分)
20.(3分)甲文陶渊明笔下桃花源人耕种劳作,老人和小孩悠闲舒适、自得其乐,生活宁静美好,表现了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乙文中描绘了农家男耕女织,树木葱郁,孩子欢笑,鸡鸣狗叫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和谐安定、百姓自得其乐的生活环境。故两文都表现了人们生活的幸福和谐,自得安定。
【乙文译】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好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三、综合(10分)
21.(10分)(1)(2分)(1)示例:《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通俗易懂,不故作高深,很适合中学生阅读。
(2)(4分)象形 中庸 历史 纪传
(3)(4分)示例:我赞成用歌的形式吟唱古诗词。诗言志,歌咏言。古诗词本身就是用歌演唱的,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诗词的韵味,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我赞成用歌的形式吟诵古诗词。示例2:我不赞成用歌的形式吟唱古诗词。在古代人们虽用吟唱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但吟诵几乎失传,况且,歌唱需要谱曲或配乐,中国古诗浩如烟海,给每一首诗词配上恰当的乐曲不现实。因此,我不赞成用歌的形式吟诵古诗词。
四、写作(50分)
22.作文:略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佚名
《关雎》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1)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友情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
(3)《____》
运用“临渊美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对方举荐自己的心情。
(4)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石潭记》
冷清的环境使作者内心充满了忧伤和凄凉,表达出遭贬谪后无法摆脱的落寞。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6)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分类
内容精要
《说文解字》第一
文字学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日”“月”两字运用了_________这种造字法。
《四书》第七
儒家经典
《四书》指《大学》《_________》《论语》《孟子》。其中《论语》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史记》《汉书》第九
_________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体通史。作者司马迁说他写《史记》是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综合,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