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湖南岳阳市长岭中学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2024年湖南岳阳市长岭中学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一)考生注意: 1.本卷共四大题, 满分100分, 时量6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许多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典故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三顾茅庐 B. 草船借箭 C. 火烧赤壁 D. 水淹七军【答案】C【解析】【详解】A、三顾茅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草船借箭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火烧赤壁,燃烧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水淹七军,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2. 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将少量明矾粉末加入浑浊的汾河水中,然后过滤,取滤液加热煮沸”的实验,实验过程中的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 取用明矾 B. 进行过滤C. 倾倒滤液 D. 煮沸滤液【答案】D【解析】【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瓶塞要倒放,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烧杯口没有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3. 如图所示,六朵“花瓣”中的物质均能与氧气反应,下列关于这六个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均能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B. 与F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C. 均属于化合反应D. 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均需加少量水,防止炸裂【答案】C【解析】【详解】A、能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后不生成气体,而花瓣则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选项错误;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选项错误;C、几种物质与氧气反应后都只生成一种新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D、碳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均不需加少量水,选项错误;故选C。4. 从微观的视角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本质。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A、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因为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液具有导电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钠离子最外层已经达到相等稳定结构,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故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5.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观念:生铁、铁锈、钢都属于合金B. 科学思维: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C. 科学探究与实践:可用硫黄代替红磷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D. 科学态度与责任: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 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答案】D【解析】【详解】A、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属于合金,A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B错误;C、硫黄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SO2气体,导致反应前后集气瓶内无法形成压强差,水无法进入集气瓶,因此不能用硫黄代替红磷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C错误;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减少使用私家车,能减少尾气的排放,保护环境,D正确。故选:D。6. 美国的芯片法案拦不住“中国芯”,我国利用氟化氮进行硅芯片蚀刻的技术已领先国际,蚀刻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的化学式为NF3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分子种类都不变C. 丁物质常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D. 反应中丙与丁的粒子个数比为3: 2【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分子由1个N原子和3个H原子构成,故甲的化学式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丁物质是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该反应中的丙与丁粒子个数比为3: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完成此类题目,从题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结合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7.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有下列说法:①农作物叶片发黄,施加尿素;②为减少“水华”现象发生,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③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④为防止酸雨产生,建高烟囱排烟;⑤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⑥“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引起的。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⑤⑥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④⑤⑥【答案】A【解析】【详解】①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产量,农作物叶片发黄,是缺少氮元素的体现,可施加尿素,尿素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正确;②“水华”是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是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为减少“水华”现象发生,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故正确;③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置一大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错误;④把工厂的烟囱加高,并没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会减少酸雨的产生,故错误;⑤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在短期内都得不到补充,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正确;⑥废弃塑料引起的环境污染,叫做“白色污染”,故正确;故选:A。8. 机制炭(如图)常用作烧烤燃料,引燃它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炭火可以使用燃烧后产生的炭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机制炭做成空心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 炭灰可以盖灭炭火是因为隔绝了空气C. 烧烤应该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D.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详解】A、机制炭做成空心,增大了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炭充分燃烧,A正确,不符合题意;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使机制炭熄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B正确,不符合题意;C、烧烤应该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可以促进物质的燃烧,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正确,不符合题意;D、使用时用酒精引燃,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使温度达到机制炭的着火点,而不是为了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承担家庭劳动,下列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废液中可能含有腐蚀性的物质或有害的物质,随意排放会造成污染,处理后再排放,故A正确;B、鱼缸中通入空气目的是有利于鱼儿呼吸、能够保持水质,有充足的养分,但氧气不溶于水,故B错误;C、铅笔芯是石墨制作的具有导电性,因此能做电极,故C正确;D、自行车链条是金属制品,用废机油给自行车链条涂油隔绝氧气和水, 防止生锈,故D正确;故选B。10. “侯氏制碱法”创立了更为先进的“制碱”工艺,主要反应是:。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B. NH4Cl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C. T1℃时,NH4Cl、NaCl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 20℃时,将9.6gNaHCO3加入到90.4g水中,可得到100g饱和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比较溶解度需要指明温度,选项错误;B、氯化铵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因此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选项正确;C、T1℃时氯化铵和氯化钠溶解度相等,由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未指明溶液质量因此无法确定溶质是否相等,选项错误;D、20℃时,碳酸氢钠溶解度是9.6g,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9.6g碳酸氢钠,因此90.4g水无法完全溶解9.6g碳酸氢钠,选项错误;故选:B。11. 下列对于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详解】A、①2Fe中的“2”表示2个铁原子;3O2中的“2”表示每个氧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说法错误;②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C60是由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故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B、①发光、放热的过程不一定为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②稀石墨转化呈金刚石,结构发生变化,故发生化学变化,说法错误。故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C、①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而合成纤维、塑料属于合成材料,说法错误;②消石灰、火碱都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说法错误;③铁元素属于微量元素,缺铁易导致贫血,说法正确。故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D、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烷燃烧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都不变,说法正确;②实验室炼铁原理中,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CO结合的氧原子数等于Fe2O3失去的氧原子数,说法正确,故选项归纳完全正确。故选D。12.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右图是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M处代表的物质类别为单质 B. 甲的化学式为C. 乙的水溶液可以用于金属除锈 D. 丙物质可能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剂【答案】B【解析】【详解】A、在M处对应的物质为Cl2,Cl2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且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所以M处代表的物质类别为单质,故A选项说法正确;B、甲为氧化物,在甲物质中氯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则甲的化学式为ClO2,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C、乙为酸,在乙物质中氯元素显-1价,则乙的化学式为HCl,HCl的水溶液为盐酸,盐酸能和氧化铁反应,因此可用于金属除锈,故C选项说法正确;D、丙为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即丙物质为盐酸盐,可能是NaCl,NaCl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剂,故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为价类图,结合化合价、化学式、物质类别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13.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的是A. 实验①:证明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B. 实验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C. 实验③:检验某溶液是否是酸溶液D. 实验④: 配制 100g20%的NaCl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实验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不一定是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所致,还可能是固体溶于水放热所致,即实验①不能证明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选项错误;B、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粉末,气体的体积减小,减少的气体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该实验能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选项正确;C、酚酞溶液至遇到碱性溶液变红,遇到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所以使用酚酞溶液不能检验某溶液是否是酸溶液,选项错误;D、2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