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1)
展开
这是一份21,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1),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3小题,18分。24-31题,每题1分;32-36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分)“一切活动皆课程”。校园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面团发酵B.剪纸成花C.整理桌椅D.修剪盆栽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面团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正确;
B、剪纸成花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C、整理桌椅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D、修剪盆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A。
2.(1分)某同学探究常见酸碱的性质,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振荡加速NaOH溶解
C.倾倒澄清石灰水D.测量稀盐酸pH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振荡试管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操作正确。
B、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振荡,而不是用手指堵住试管口、拿住试管上下振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稀盐酸显酸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1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A.分子间隔改变B.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
C.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原子重新组合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故选:D。
4.(1分)氮化镓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铝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氮、铝、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B.镓和氮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
C.镓和铝的化学性质相似
D.镓和铝都是金属元素
【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左上角数字代表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故A正确;
B、由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镓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它们不在一个周期,故B不正确;
C、铝元素和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C正确;
D、镓元素和铝元素都是“钅”字旁,都是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5.(1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铅可用于制作铅笔笔芯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用活性炭为冰箱除异味
D.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石墨质软,呈灰黑色,易留下痕迹,可用于制作铅笔笔芯,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冰箱异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氮气含有氮元素,可用于制氮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1分)如今,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用运载火箭向太空发射卫星。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3N2+4H2O+2CO2,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R的化学式为C2H8N2
B.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1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总和相等
D.反应过程中原子的质量发生改变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2个N2O4的粒子中含有4个N原子、8个O原子;而反应后3个N2的分子、4个H2O分子和2个CO2分子中共含有N、H、O、C原子的个数分别为6、8、8、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判断在1个R的分子中应含有2个C原子、8个H原子和2个N原子,所以R的化学式为:C2H8N2,故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18):(2×44)=9:11,故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故说法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会改变,故说法错误。
故选:A。
7.(1分)下列各组合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稀盐酸、镁粉、铁粉、铜粉
B.Fe、MgSO4溶液、Cu
C.Mg、FeSO4溶液、Cu
D.MgSO4溶液、Fe、Cu(NO3)2溶液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A、Mg粉、Fe粉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且镁粉的反应比铁粉剧烈,铜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能比较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A不符合题意;
B、Fe、Cu都不与MgSO4溶液,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铜,但不能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符合题意;
C、铜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Mg能与FeSO4溶液反应生,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C不符合题意;
D、铁能与Cu(NO3)2溶液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Fe不能与MgSO4溶液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可以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1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
C.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可形成甲的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小于25g,故B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由图可知,t2℃时甲溶解度大于25g,则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9.(1分)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Na2SO4→NaClB.KCl→MgCl2
C.Fe→Fe2(SO4)3D.HNO3→HCl
【分析】A、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B、氯化钾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镁。
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D、硝酸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盐酸。
【解答】解:A、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正确。
B、氯化钾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镁,该选项不正确。
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选项不正确。
D、硝酸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盐酸,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0.(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B.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
C.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
D.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分析】A、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溶液反应;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解答】解:A、一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不与碱溶液反应,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选项正确;
C、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进一步氧化,即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不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选项错误;
D、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碱中也一定含有氢元素,选项错误;
故选:B。
11.(2分)下列四个图形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的操作的是( )
A.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C.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
D.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分析】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不断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中的溶质减少,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图像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变弱,溶液的pH逐渐减小,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铁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NO3)2=Fe(NO3)2+Cu,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且铁与硝酸银反应溶液的减小幅度比铁和硝酸铜反应溶液减小的幅度大,待硝酸铜反应完全,继续加入铁粉,溶液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故选项图像正确。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由Zn+2HCl=ZnCl2+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由Fe+2HCl=FeCl2+H2↑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酸足量,等质量的锌、铁与盐酸反应时,铁产生的氢气较多,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2分)下列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合理的是( )
A.实验对比左盘烧杯内两种药品混合前后托盘天平是否平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通过检验试管a、b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实验对比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快慢,验证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D.实验对比燃着的木条能否继续燃烧,验证人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分析】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化钡和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合理。
B、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通过检验试管a、b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合理。
C、图中实验,金属的种类不同,变量不唯一,不能用于验证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浓度有关,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合理。
D、图中实验,伸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可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多少;验证人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合理。
故选:B。
13.(2分)下列物质鉴别或除杂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
A.用酚酞试液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用水可一次性鉴别出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氢氧化钠四种白色固体
C.用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钡溶液
D.用稀盐酸证明并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石灰石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钡溶液均能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钡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酸钙、氧化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未烧透的石灰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14.(4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饮用水的硬度过高会危害人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可用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 温度 有关。
(3)辣椒因含碱性的辣椒素而有辣味。从中和反应角度,可用厨房中的 醋(或食醋、或白醋) 降低辣度。
(4)泡沫铁粉可用于食品保鲜的原理:铁能吸收 水和氧气 ,从而使食品保持干燥并防止氧化变质。
【分析】(1)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2)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辣椒中含有碱性的辣椒素,从中和反应的角度降低辣味,厨房中的醋可以中和;
(4)泡沫铁粉用于食品保鲜的原理是利用铁和水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解答】解:(1)生活中常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辣椒中含有碱性的辣椒素,从中和反应的角度降低辣味,厨房中的醋可以中和;
(4)泡沫铁粉用于食品保鲜的原理是利用铁和水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故答案为:(1)煮沸。
(2)温度。
(3)醋(或食醋、或白醋)。
(4)水和氧气。
15.(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元素 ,②表示的是 分子 。
(2)如图是钠、铝、氯、溴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溴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溴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溴化钠的化学式为 NaBr 。
②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3 。
(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Cl22HCl 。
(4)如图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与X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若X是水,则能实现图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ABCD (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②若X是氯化钠,它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化合物中的 盐 ,图中碱的化学式为 NaOH 。
【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2)①根据钠原子、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进行分析;
②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
(3)根据氯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进行分析;
(4)①根据X是水,结合酸、碱、盐等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②根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图中①表示的是元素,②表示的是分子;
(2)①溴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溴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溴化钠的化学式为NaBr;
②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3;
(3)由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氯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4)①若X是水,则单质可为氢气,与氧气反应为化合反应;盐可为碳酸氢钠,其受热分解分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为分解反应;氧化物可为氧化铜,其与氢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水和铜;酸可为盐酸,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和盐,因此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都有,故选:ABCD;
②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纯净物,属于盐类物质,图中碱的化学式为NaOH。
故答案为:(1)元素;分子;
(2)①NaBr;
②3;
(3)H2+Cl22HCl;
(4)①ABCD;
②NaOH。
16.(5分)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实验室现有部分药品和下列仪器和装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O2和CO2,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 ,其中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
(3)在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时,主要操作顺序为E→ F→H→G (填序号)。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时,操作G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
【分析】(1)由图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顺序为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
操作G为蒸发,蒸发过程中用到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若用同一套装置制取氧气应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应选收集装置D;
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3)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顺序为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故实验的主要操作顺序是E→F→H→G;
操作G为蒸发,蒸发过程中用到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D;2H2O2↑。
(3)F→H→G;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17.(5分)盐酸是工业上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学完“常见的酸”内容后,同学们对盐酸的制法、化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探究之旅。
探究一:盐酸的工业制法—燃烧法
【查阅资料】
第一步:将饱和食盐水进行电解,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第二步:在反应器中将氢气和氯气点燃制得氯化氢气体。
第三步:气体冷却后用冷水吸收得到盐酸。
(1)根据资料内容,写出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Cl22HCl ;
探究二:盐酸的化学性质—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2)实验一:验证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
(3)实验二:探究稀盐酸中哪一种粒子与Fe2O3发生了反应
【实验结论】
(4)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氧化铁发生了反应 。
(5)依据实验,推测一条盐酸的用途: 除锈 。
【分析】(1)根据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来分析解答;
(2)根据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来分析解答;
(3)根据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还需验证氯离子是否与氧化铁反应来分析解答;
(4)根据实验①②的结论来分析解答;
(5)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H2+Cl22HCl;
(2)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3)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氯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氯离子,取少量Fe2O3于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氯离子没有与氧化铁反应;
(4)稀盐酸中有在水分子、氢离子和氯离子,实验操作①无明显现象,说明水分子不能与氧化铁反应,实验操作②无明显现象,说明氯离子不能与氧化铁反应,则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时,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氧化铁发生了反应,则实验得出结论是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氧化铁发生了反应;
(5)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因此盐酸可用于除铁锈。
故答案为:(1)H2+Cl22HCl;
(2)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3)氯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4)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氧化铁发生了反应;
(5)除锈。
18.(6分)回答问题
(1)为测定某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g该胃药,再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当观察到 气泡不再产生 现象时,说明碳酸氢钠已完全反应。此时用去稀盐酸的质量是50g,测得锥形瓶内剩余物质质量是55.6g(假设胃药中的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不考虑稀盐酸挥发,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2)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
(3)计算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3)根据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解答】解:(1)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g该胃药,再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当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碳酸氢钠已完全反应;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50g−55.6g=4.4g;
(3)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x 4.4g
解得:x=8.4g
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
答: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故答案为:(1)气泡不再产生;
(2)4.4;
(3)84%。
19.(6分)从古至今,CO2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
一、CO2的发现
(1)西晋张华著作《博物志》记载:“烧白石作白灰……”,同时分解生成了CO2.白石主要成分同石灰石,白灰主要成分Ca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
(2)17世纪初,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后不仅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这说明该气体具有 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的化学性质。
二、CO2的吸收、应用
(3)CO2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
①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吸收CO2。
②风化岩石中的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H2O+CO2=Ca(HCO3)2 。
(4)CO2的捕捉:利用氨水(NH3•H2O)捕捉CO2,得到高纯度CO2的流程如下,
吸收塔中NH3•H2O常采用雾状喷淋技术,其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物质充分反应 。
(5)回收的CO2与H2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合成甲醇(CH3OH)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4H2CH3OH+2H2O 。
【分析】(1)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反应写出方程式;
(2)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气体的性质;
(3)①根据光合作用分析。
②根据风化岩石中的CaCO3粉末的变化写出方程式。
(4)根据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分析;
(5)根据CO2与H2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合成甲醇(CH3OH)同时生成水的反应写出方程式。
【解答】解:(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2)木炭燃烧后不仅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这说明该气体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3)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
②由题意可知,CaCO3与CO2、H2O反应生成Ca(HC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
(4)吸收塔中NH3•H2O常采用雾状喷淋技术,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5)CO2和H2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3OH+2H2O。
故答案为:(1)CaCO3CaO+CO2↑;
(2)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3)光合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4)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5)CO2+4H2CH3OH+2H2O。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氧化铁于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稀盐酸能和Fe2O3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Fe2O3于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
无明显现象
②取少量Fe2O3于试管中,加入2mL 氯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