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启超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启超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按顺序摆放整齐,等待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祖国啊,我是属于你的
柳耕
祖国啊
我是属于你的
我是你流淌的江河里的一滴水
我是你浩瀚的沙漠里的一粒沙
我是你无边的森林里的一棵树
我是你广阔的原野上的一朵花
我是在你的怀抱里诞生的啊
自从山顶洞人举起了逼退黑暗的火把
自从祖先们拉动了开垦处女地的犁铎
自从李自成催动了闯踏明王朝的战马
自从雨花石上溅满了红宝石般的血花
我就在你长江与黄河的臂膀上长大
我终于从茫茫的黑夜中走出来了
我终于从昏沉的酣睡中醒过来了
我终于从苦难的大地上站起来了
向着蔚蓝的天
伸出亿万只绿树般的
去托起那轮鲜红的太阳
祖国啊
我是属于你的
像树木不能离开大地
像水滴不能离开江河
像游鱼不能离开海洋
像光明不能离开炬火
我的每一根毛发都属于你
我的每一块骨骼都属于你
我的每一个微笑都属于你
我的每一滴眼泪都属于你
我的每一寸生命都属于你
如同麦苗和泥土不能分割
祖国啊
我是属于你的
尽管你的衣服上打着补丁
尽管你的伤口还滴着鲜血
但我仍是爱你的啊
因为是你的乳汁哺育了我
我愿用我深情的手
抚平你身上的伤痕
我愿用我年青的血
温暖你心窝
我愿用我宽阔的背
驮你走向明天
我愿用我青春的歌
使你永远欢悦
祖国啊
我是属于你的
1981年
(有删改)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把祖国与“我”连续比作江河与水滴、沙漠与沙粒、森林与树木、原野与花朵,将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展现得具体而鲜明。
B.在“我就在你长江与黄河的臂膀上长大”一句中,“长江与黄河”代表祖国山川大地,“长大”形容“我”变得强大、成熟。
C.诗中“茫茫的黑夜”“昏沉的酣睡”等象征旧时代,“蔚蓝的天”“鲜红的太阳”等则呈现出现代生态文明的美好景象。
D.诗中“毛发”“骨骼”“微笑”“眼泪”“生命”这五个意象,在语义上是从具体到抽象,在情感内涵上则是逐渐深化。
2.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了四个“祖国啊/我是属于你的”诗节外,其余诗节都运用了排比手法,既使得全诗形式整饬,也增强了气势和感染力。
B.“祖国啊/我是属于你的”作为独立诗节反复呈现,起到了点明题目和强调主旨的作用,同时也使整个作品结构完整,节奏协调。
C.诗中四个“自从”句以点带面,从先民取火、耕作,到史上农民起义、革命者为国牺牲,形象化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
D.诗中用“衣服上打着补丁”象征祖国的贫穷,用“伤口还滴着鲜血”象征祖国的苦难,这些具体可感的意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3.请简要概括诗中“我”的多重内涵。(4分)
4.全诗的抒情脉络是什么?请根据诗歌内容加以梳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这条线正式营运后,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来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火车停了,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香雪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在一张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风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可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香雪想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在了女学生座位下面。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金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鈴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台儿沟走去。她边走边想,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章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台儿沟在哪儿?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铁轨铺进深山,火车为台儿沟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山里人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产生了对山外世界的懂憬。
B.“欢迎远方的贵宾”“准备着接受检阅”,这些文字表明台儿沟姑娘将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体现出谦卑、好客的心态。
C.文中“山谷”“群山”“深山”等词语,表现了台儿沟所处地区的地形与地貌,暗示了这里的贫弱、偏僻、落后和封闭。
D.“短暂的一分钟’变成“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五彩缤纷’既指外部世界新鲜绚丽,也表现了姑娘们新奇复杂的感受。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写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山村宁静生活带来的冲击,情节曲折多变、波澜起伏,矛盾冲突却并不激烈,有散文化特点。
B.香雪渴望得到铅笔盒,为此走出三十里夜路,可见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象征知识、文化乃至现代文明。
C:小说的基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但并不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现实和时代深沉而严肃的思考。
D.作者选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定位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以火车为依托展开故事,突出中心人物,构思精巧。
7.与画线句“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
B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
C.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
D.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8.请简要赏析最后一段“哦,香雪!香雪!”的作用。(4分)
9.铁凝的作品执着于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讴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总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九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成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励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勵收余/百余人为色丽之阵/羌精骑来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使君,汉代指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有时也用作对对方派出的使节或信使的尊称。
C.拜,授予官职。例如《张衡传》句“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说张衡被朝廷特地征召,授予“郎中”一职。
D.长揖,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即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所施的隆重礼节。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勋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但他认为不可。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
B.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盖勋率兵救助,即使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不降。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加害。
C.中平元年,北方羌胡少数民族侵扰陇右,朝廷派盖勋在阿阳驻军来抵抗贼寇的前锋。
D.盖勋后来在朝堂上不得志,脊背发毒疮而死,时年五十一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勋调谷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4分)
(2)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4分)
14.请简要概括文中展现盖勋不畏权贵的三件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省试湘灵鼓瑟①
钱起
善鼓云和②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③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湘水女神,人称“湘灵”。②云和,古代山名。③冯夷,传说中河神之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两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感伤,是正面描写。
B.“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在此喻指湘灵。七八两句表明舜帝与湘灵心心相印,情意相通,感情忠贞。
C.“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二句,写乐曲进入高潮,湘灵弹奏的瑟声随流水与悲风传到潇浦,传过洞庭,绵延不绝,凄怨动人。
D.尾联以静写动,以景结情。曲终人散,不见伊人,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画面极其省净明丽、静谧美好,使人回味悠长。
16.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手法和效果上有何差异?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白居易诗歌《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 ”。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和设问手法写愁思既多又深还广,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提到纪录片,可能有些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枯燥乏味、照本宜科的单一节目形式中。但其实,国内很多纪录片,早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与表现手段。“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6000年;长信宫灯:照着你……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文物纪录片。(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是这部纪录片的追求。事实上,除了技艺、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活态传承,那些一动不动的器皿、雕塑、家具、建筑,随着主人的逝去已成 。从电视片到艺术展,从复原远古城市到复制古代用品,现代人利用很“燃”的方式接触古人赖以生活的物质 。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仅是文物,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我们看到,一些学者从 的典籍中考证名物制度,一些从业人员试图用3D特效还原古代礼仪的全貌,信屈整牙的经典因此得以“翻译”,古代的生活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令我们不必回到商周,也不用沉溺于器物收藏,便能从文明之源中体会因时变迁的制度和一以贯之的礼乐精神。借助研究者的 ,普通人虽然不可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却可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历史 依托 卷帙浩繁 皓首穷经 B.历史 载体 洋洋大观 孜孜不倦
C.陈迹 依托 洋洋大观 皓首穷经 D.陈迹 载体 卷帙浩繁 孜孜不倦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只是文物,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B.在这一过程中,不只是文物活起来了,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C.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文物活起来了,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活起来了。
D.在这一过程中,文物不仅活起来了,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科技加持的全方位。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B.想象力的天马行空、全方位的科技加持,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C.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方位的科技加持,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D.想象力的天马行空、科技加持的全方位,历史可听可感可看,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小题。
这学期,我们通过《登高》认识了“诗圣”杜甫。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依学界的研究,是基于两个价值判断:一是审美判断,即杜甫的诗歌造诣;二是道德判断,即杜甫所呈现的人格意义。前一个维度,杜甫将《诗经》、汉乐府、魏晋齐梁诗和初盛唐诗的表现艺术熔为一炉,并加以创造,是诗歌体式风格的集大成者,( )。后一个维度,作为儒生士子,在魏晋以降儒学落士人崇尚个体自由而大唐帝国又处于社会失序的现实情形下,杜甫胸怀天下的人生信念和人格坚守让有宋以后的知识阶层感佩不已:在儒学尚未复兴的时代,杜甫中后期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由社会同情心所折射的人间关怀精神、由君臣观念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由此形成的忧世之心与批判精神,是一种伟大的献身意志和道德体认,已经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宋以后的诗人开启无数法门 B.宋以后的无数法门就这样被开启了
C.宋以后诗人的无数法门就这样开启了 D.宋以后诗人的无数法门就这样被开启了
22.请参考下图书法作品内容,用简体楷书将《登高》的八句抄写在答题卡方格内(不抄标题、作者)要求:不写错字,不连笔,不超格,不涂抹,正确添加标点。(5分)
23.为杜甫的《登高》写一则文学短评,在概括内容要点的基础上,举例分析这篇千古名诗的一个亮点,不超过100字。(3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一(3)班的同学按照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要求,围绕“侨乡生活变化”主题开展调查。调查发现:现如今的侨乡江门,“猪崽劳工”输出少了,“金山阿伯”归国居住多了;侨乡的农村,村头八卦、深巷叫卖少了,乡村舞台、网络直播多了;併乡的城市,“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少了,身穿义工马甲的爱心人士多了……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可以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荣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编剧喻荣军认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