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5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753445/0-17160885112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5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753445/0-17160885113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含答案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3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4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6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7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8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5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5含答案,共4页。
A.搅拌不充分可能会导致32P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
B.该实验不能证明DNA能自我复制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若用3H标记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细菌,放射性物质不一定都存在于DNA中
D.若在实验中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两组细菌,则实验结果与原实验
相反
解析:若搅拌不充分,可能会导致32P 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不会影响上清液的放射性;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的只有DNA,而在细菌体内能产生新的噬菌体,因此该实验说明了DNA能自我复制并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与DNA中都含有H,若用3H标记噬菌体,则蛋白质与DNA都被标记;35S和32P分别标记两组细菌,35S组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与原实验相反,而32P组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与原实验相同。
2.如图为某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
B.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合成糖原和氧化分解等
C.CD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肝糖原分解等
D.参与AB段和CD段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
解析:AB段是某人刚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其血糖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等;C点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在胰高血糖素等的作用下,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浓度,导致CD段血糖浓度升高;AB段血糖浓度升高是食物消化吸收的结果,不受胰高血糖素的调节。
3.生态位分化是指生活在同一群落中每一个物种的生态位都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明显分开的现象,生态位分化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B.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生态位的分化程度与种间竞争程度成正比
D.同一生境中不同食草动物可因吃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而实现生态位分化
解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生态位的分化程度越高,种间竞争越低,故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生态位的分化程度与种间竞争程度成反比;不同食草动物取食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降低了种间竞争强度,从而实现生态位分化。
4.铁死亡的本质为含铁量增多引发膜脂质过氧化物大量积累,脂质过氧化物进一步分解为醛和活性氧等活性衍生物,这些衍生物破坏了胞内蛋白、脂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表现为线粒体膜密度增加,线粒体嵴变少甚至消失,细胞体积变小但核体积正常且无核浓缩现象,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铁死亡是由活性氧等衍生物破坏生物大分子引起的细胞凋亡
B.长期铁含量过多会导致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速率降低
C.铁死亡诱导剂可以诱导异常细胞的铁死亡,利用这个特性可以有效治疗癌症
D.若机体硒的缺乏会增加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则补充硒可促进发生铁死亡
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铁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含铁量增多会使线粒体膜密度增加,线粒体嵴变少甚至消失,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因此长期铁含量过多会导致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速率降低;铁死亡诱导剂可以诱导异常细胞的铁死亡,利用这个特性可以有效治疗癌症;若机体硒的缺乏会增加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则补充硒可降低发生铁死亡。
5.血凝素(HA)基因编码的血凝素是构成流感病毒囊膜纤突的主要成分。成熟的血凝素包含HA1和HA2两个亚单位,其中HA1含有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位点。IgGFc基因片段(长度为717 bp)编码人IgG抗体中的一段小肽,常作为融合蛋白标签。蛋白质分泌依赖于信号肽的引导,本研究中用信号肽IL2SS代替HA自身信号肽,科研人员尝试构建IL2SS/HA1/IgGFc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表达和分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感病毒囊膜主要由 组成,囊膜上血凝素的合成场所在 。
(2)本实验用信号肽IL2SS代替HA自身信号肽有利于 ,
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应该选择图中引物 。
(3)设计引物时,不能包含基因HA1的终止密码子的编码序列,原因是 。引物序列的长度及 直接影响着PCR过程中复性温度的设定。
(4)应选择限制酶 来切割质粒A,然后直接将PCR产物与质粒A混合,同时加入 酶,使得目的基因与质粒A相连。若目的基因与质粒A正向连接,用BamHⅠ和SacⅠ同时切割重组质粒,完全酶切后的产物的长度约为 bp。
解析:(1)流感病毒囊膜属于膜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血凝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2)蛋白质分泌依赖于信号肽的引导,科研人员尝试构建IL2SS/HA1/IgGFc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表达和分泌,说明用信号肽IL2SS代替HA自身信号肽有利于融合蛋白分泌到大肠杆菌细胞外。由图可知,引物b、c可与HA1编码序列两端的碱基序列结合,故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应选择图中引物b和引物c。(3)若设计的引物是含有HA1的终止密码子的编码序列,则核糖体读到终止密码子时就停止翻译,导致IgGFc 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引物序列的长度以及G+C比例直接影响着PCR过程中复性的温度。(4)由图可知,限制酶EcRⅤ恰巧处于IL2SS基因和IgGFc基因中间,可选择该酶对二者进行切割,然后直接将PCR产物与质粒A混合,同时加入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使得目的基因与质粒A相连。由图可知HA1基因片段长度为1 038-51=987(bp),重组质粒长度为5 554+987=6 541(bp),IgGFc基因片段长度为717 bp,二者正向相连时BamHⅠ作用于HA1中,SacⅠ作用于IgGFc基因末端,完全酶切后的产物的长度约为717+1 038-694=1 061(bp),6 541-
1 061=5 480(bp)。
答案:(1)蛋白质和磷脂 核糖体
(2)融合蛋白分泌到大肠杆菌细胞外 b和引物c
(3)若设计的引物含有HA1的终止密码子,则核糖体读到终止密码子时就停止翻译,导致IgGFc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G+C比例
(4)EcRⅤ DNA连接 5 480、1 06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5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2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1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研究表明,当乙烯利浓度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