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9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753449/0-17160885193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9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753449/0-17160885194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含答案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7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8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0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1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2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9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9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神经、肌肉兴奋性提高
D.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
解析:当机体失Na+多于失水时,表现为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由于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的下降,动作电位峰值下降,神经、肌肉兴奋性
减弱。
2.某种群的数量呈“S”形增长,它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0,该种群的(K-种群数量)/K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D )
A.(K-种群数量)/K越小,种群的增长速率越大
B.在S1点时,不存在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
C.在S2点和S4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衰退型
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获量,应在种群数量高于S3点时捕捞
解析: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即S3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K-种群数量)/K=0.5,并非最小值;该曲线为“S”形增长曲线,环境阻力始终存在;在S2点和S4点时种群数量都未达到K值,种群的增长速率>0,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渔业捕捞应在高于S3点时进行,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再生能力最强,利于获得最大的持续捕获量。
3.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 CD47含量比正常细胞高,导致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减弱。CD47作为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为证明抗 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 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科学家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多次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获得更多能产生抗 CD47抗体的B淋巴
细胞
B.步骤②中可以利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诱导完成细胞融合
C.对照组应在巨噬细胞+正常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单克隆抗体
D.经筛选可得到既能产生抗 CD47的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解析: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应设置不加单克隆抗体的巨噬细胞+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为对照,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没有抗体抑制,CD47对巨噬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照组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实验组可验证上述推测。
4.自然选择有三种类型,①稳定性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类型;②分裂性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而中间类型大为减少;③单向性选择:在种群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三种自然选择类型建模分别对应图①~③。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若①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①
B.②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两个物种
C.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解析:①为稳定性选择,若①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①;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5.研究发现NADPH积累是光合作用限制因素之一。因此,在细胞中导入NADPH消耗模块(异丙醇合成途径),以期提高光合速率。
图1
(1)图1中①②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NADPH在③的进一步反应中的作用是 。
(2)以蓝细菌为研究模型,通过导入三种外源酶(A、B、C酶)基因(A、B、C基因),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见表和图2。
注:NADPH与ATP含量在最适光照下测定。
①表中组别二的结果说明
。
为验证蓝细菌有效提高光合速率是由于额外的NADPH消耗直接导致的,研究人员在组别一的蓝细菌中只导入C基因,在培养基中添加
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应与组别 结果相同。
②结合表和图2分析,在蓝细菌中创建异丙醇合成途径能够提高光合速率的原因: 。
解析:(1)分析题图,水的光解还应产生O2,故①为O2,②与CO2结合形成③,可判断②为C5,③为C3,NADPH在暗反应阶段的作用是作为还原剂,NADPH转化为NADP+时会释放能量,故还有供能的作用。(2)①分析题表中的组别二,其NADPH含量、ATP含量和CO2固定速率均与组别一相近,说明导入A、B基因对蓝细菌光合作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若在组别一的蓝细菌中只导入C基因,由图1可知,丙酮在C酶的催化下可以合成异丙醇,故在培养基中添加丙酮进行培养,加入丙酮后,相当于A酶与B酶发挥了相应的作用,故实验结果应与组别三结果相同。②在蓝细菌中创建异丙醇合成途径能够提高光合速率,组别三中ATP与NADPH的比例较高,其CO2固定速率也较高,故分析表格数据,可推测原因是创建异丙醇合成途径使细胞中ATP与NADPH的比例显著增加;分析图2,可推测创建异丙醇合成途径使蓝细菌能够有效地利用高强度光,促进光反应进行。
答案:(1)O2、C5 作为还原剂并供能
(2)①导入A、B基因对蓝细菌光合作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丙酮 三 ②创建异丙醇合成途径使细胞中ATP与NADPH的比例显著增加;能够有效地利用高强度光,促进光反应进行组别
导入
基因
NADPH
含量
(pml)
ATP含量
(μml)
CO2固定速率
(mg·g-1
细胞干
重·h-1)
一
无
193.5
39.28
86
二
A、B
190.83
35.23
85
三
A、B、C
112.83
62.53
11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5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2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1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研究表明,当乙烯利浓度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