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5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753455/0-171608853153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5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753455/0-17160885316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含答案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3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4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6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7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8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5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5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玉米育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8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终末分化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B.G0期细胞可以执行特定的功能
C.在某些条件下,G0期细胞可进入G1期
D.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在G2期合成
解析: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肝脏细胞属于G0期细胞,能执行特定的功能;G0期细胞属于暂不增殖细胞,在某些条件下,可转变成G1期细胞;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是DNA复制时起作用的酶,更可能在G1期合成。
2.在一个群落中,当一个早到物种耗尽系统资源,从而抑制了晚到物种在该群落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抢占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环境,使另一个晚到物种受益的情况称为“促进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了环境状况(而不是资源水平),以减缓或阻止晚到物种在该系统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抑制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等
B.“抢占生态位”可通过营养竞争的形式发生
C.泡菜中,乳酸菌大量繁殖消耗氧气,迫使后续到达的细菌无法繁殖,这属于“抑制生态位”
D.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增加土壤,此后到达的苔藓有了更高的存活概率,这属于“促进生态位”
解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等;“抢占生态位”是群落中早到物种耗尽系统资源,从而抑制了晚到物种的现象,因此可通过营养竞争的形式发生;乳酸菌为厌氧微生物,一般不能消耗氧气;一个早到物种(地衣)改变环境,使另一个晚到物种(苔藓)受益的情况属于“促进生态位”。
3.如图是“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的两个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选用植物细胞提取DNA时需先研磨破碎细胞
B.图2所示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可能导致试管2中蓝色变化不明显
C.图1所示操作的原理是DNA不能溶于酒精,而蛋白质等杂质能溶于酒精
D.图2试管1的作用是证明物质的量浓度为2 ml/L 的NaCl溶液遇二苯胺试剂出现蓝色
解析:图2所示实验的试管中溶液的液面高于烧杯中的液面,可能导致加热不充分,试管2中蓝色变化不明显;图2试管1起对照作用,目的是证明沸水浴下物质的量浓度为2 ml/L的NaCl溶液遇二苯胺试剂不会出现蓝色,而DNA遇二苯胺试剂出现蓝色。
4.玉米育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为BbTt)进行育种的实验流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植株A为二倍体,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发育起点为配子
B.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将BbTt人工诱变可获得bbTt,其等位基因的产生可来源于基因
重组
D.利用幼苗2获得植株B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解析:植株A是经芽尖细胞发育而来,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
4个染色体组,是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粒分裂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造成的;植株C发育起点为配子,故属于单倍体;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基因突变可产生等位基因,将BbTt人工诱变可获得bbTt,其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获得植株B的育种方式是单倍体育种,植株A为二倍体,由其花粉(BT、Bt、bT、bt)组织培养形成的幼苗2经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纯合的二倍体(BBTT、BBtt、bbTT、bbtt),故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100%。
5.抑郁症的主要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常会产生无助感或无用感,严重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5羟色胺(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为探索抑郁症的发生与5HT含量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突触前神经元将5HT释放到突触间隙,与 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5HT发挥作用后少部分被 ,大部分通过转运蛋白(SERT)摄取回突触前神经元。
(2)研究者提出的假设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下列能支持此观点的现象是 。
A.抑郁症患者脑神经元间5HT含量降低
B.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SERT表达量提高
C.5HT受体基因的突变对抑郁症发病无影响
D.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抑郁症表现
E.症状改善的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逐步提高
(3)释放5HT的神经元主要聚集在大脑的中缝核部位。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如表。表中结果可归纳为
。
注: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
(4)研究者进一步测定了中缝核处miR16与SERT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如图。据图可知中缝核miR16可 SERT的表达。推测原因是
。
(5)综上研究,请写出抑郁症患者产生情绪低落等抑郁行为的分子机制:
。
解析:(1)5HT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在突触前膜释放5HT,5HT由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5HT发挥作用后少部分被灭活,即被相应的酶分解,大部分被转运蛋白摄取回突触前神经元。(2)脑神经元间称为突触间隙,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降低,引起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SERT表达量提高,加快5HT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含量减少,引起抑郁症的发生;5HT受体基因发生变异,则无法表达出与5HT结合的受体,从而导致5HT无法发挥作用,而与5HT的含量无关;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从而导致突触间隙5HT含量下降,若该动物出现抑郁症,则说明抑郁症的发生与5HT的含量减少有关;症状改善的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逐步提高,同样能够说明抑郁症的发生与5HT的含量减少有关。(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得出,模型鼠的中缝核内miR16含量低于正常鼠,而SERT含量高于正常鼠。(4)根据图示,随着miR16含量的增加,对照组和模型组的SERT含量均下降,可知miR16会抑制SERT的表达,可能原因是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与SERT的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抑制SERT合成,从而使SERT含量下降。(5)根据题意,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是突触间隙的5HT含量减少,可能是因为中缝核miR16含量下降导致SERT表达量上升,从而使5HT的摄取回收量增加,造成突触间隙中5HT含量下降,导致情绪低落等抑郁行为。
答案:(1) 受体(或特异性受体) 分解
(2)ABDE
(3)模型鼠的中缝核内miR16含量低于正常鼠,而SERT含量高于
正常鼠
(4)抑制 miR16与SERT mRNA结合,引起mRNA的降解,抑制SERT
合成
(5)中缝核miR16含量下降导致SERT表达量上升,从而使5HT的摄取回收量增加,造成突触间隙中5HT含量下降,导致情绪低落等抑郁行为组别
数量
中缝核
miR16
相对含量
中缝核
SERT
相对含量
对照组
10只
0.84
0.59
模型组
10只
0.65
0.9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6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5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4含答案,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