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背记讲义(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原卷版).docx
    • 答案
      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答案版).docx
    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原卷版)第1页
    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原卷版)第2页
    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原卷版)第3页
    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答案版)第1页
    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答案版)第2页
    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答案版)第3页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背记讲义(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背记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阶段背记07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原卷版docx、阶段背记07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答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8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明确考纲重点。地理科目的考纲中涵盖了大量的知识点,考生在备考之前要明确考纲中的重点内容。
    二、整理知识框架。地理科目的知识点众多,复杂性较强。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这些知识点,考生可以将其整理成一个知识框架。
    三、多做题、多练习。做题和练习是地理科目备考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做题和练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地理科目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对于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五、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复习需要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考生在备考期间要注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可以将地理科目的复习时间与其他科目的复习时间相结合,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六、调整备考心态。备考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考试压力和紧张情绪会影响备考效果,因此考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调整心理状态。
    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
    目录
    TOC \ "1-2" \h \u \l "_Tc15748" 专题22 中国的地理差异 PAGEREF _Tc15748 \h 7
    \l "_Tc26743" ➼考点一 地理差异显著 PAGEREF _Tc26743 \h 7
    \l "_Tc21221" ➼考点二 四大地理区域 PAGEREF _Tc21221 \h 9
    \l "_Tc18102" 专题23 北方地区 PAGEREF _Tc18102 \h 12
    \l "_Tc11941" ➼考点一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工农业 PAGEREF _Tc11941 \h 12
    \l "_Tc22024" ➼考点二 东北三省 PAGEREF _Tc22024 \h 14
    \l "_Tc2464" ➼考点三 黄土高原 PAGEREF _Tc2464 \h 19
    \l "_Tc20542" ➼考点四 北京 PAGEREF _Tc20542 \h 22
    \l "_Tc2665" 专题24 南方地区 PAGEREF _Tc2665 \h 24
    \l "_Tc8672" ➼考点一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工农业 PAGEREF _Tc8672 \h 25
    \l "_Tc30077" ➼考点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 PAGEREF _Tc30077 \h 26
    \l "_Tc30135" ➼考点三 珠江三角洲 PAGEREF _Tc30135 \h 28
    \l "_Tc21031" ➼考点四 香港和澳门 PAGEREF _Tc21031 \h 31
    \l "_Tc23134" ➼考点五 长株潭城市群 PAGEREF _Tc23134 \h 33
    \l "_Tc23767" ➼考点六 台湾省 PAGEREF _Tc23767 \h 34
    \l "_Tc17975" ➼考点七 贵州省 PAGEREF _Tc17975 \h 37
    \l "_Tc13055" 专题25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PAGEREF _Tc13055 \h 38
    \l "_Tc22844" ➼考点一 西北地区 PAGEREF _Tc22844 \h 38
    \l "_Tc22892" ➼考点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PAGEREF _Tc22892 \h 41
    \l "_Tc30238" ➼考点三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PAGEREF _Tc30238 \h 44
    \l "_Tc2370" ➼考点四 青藏地区 PAGEREF _Tc2370 \h 45
    \l "_Tc8730" ➼考点五 三江源地区 PAGEREF _Tc8730 \h 47
    专题22 中国的地理差异
    ➼考点一 地理差异显著
    1、概况: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地理差异显著。
    2、自然环境的差异
    3、人类活动差异
    (1)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4)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广州人喜欢吃宵夜,哈尔滨人一般午后不休息;饮食习惯也有明显差异,如南甜北咸,长江流域一些省区喜辣,而山西人口味偏酸。
    (5)传统民居建筑的差异:
    ①北方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
    ②东北房屋两层窗户,屋内有炕,用于取暖保暖;
    ③南方房屋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和散热。
    4、秦岭—淮河一线
    (1)1月份0℃等温线;
    (2)800mm年等降水量线;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6)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7)旱地农业和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
    (8)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9)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10)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5、影响南、北方地区作物熟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1)北方地区≥10℃的积温多低于4500℃,农作物一般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2)南方地区≥10℃的积温多高于4500℃,农作物大多一年两熟至三熟。
    6、影响南、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水。
    (1)北方地区年降水量普遍小于800毫米,耕地以旱地为主。
    (2)南方地区年降水量普遍大于800毫米,耕地以水田为主。
    ➼考点二 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图示:
    ①为北方地区;②为南方地区;③为西北地区;④为青藏地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主导因素
    4、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专题23 北方地区
    ➼考点一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工农业
    1、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1)地理位置: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范围:包括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北部、黄河中下游各省级行政区域的全部和大部,以及宁夏、甘肃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省北部。
    (3)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地形
    (1)地形特征:以平原、高原为主。
    (2)地形区: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
    (1)类型: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2)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3)1月平均气温:低于0℃
    (4)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集中在夏季(7-8月)
    4、河流
    (1)主要河流: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黄河、淮河等。
    (2)水文特征:水量较小,汛期集中在夏、秋季节,汛期短,有结冰现象。
    5、自然资源
    (1)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煤:有大同、神府等特大型煤矿。
    (3)铁:有鞍山、迁安等大型铁矿,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
    (4)石油:有我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和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
    (5)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
    6、工业基地:拥有京津唐和辽中南两大工业基地。
    7、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8、农业
    9、华北平原春旱严重
    (1)原因:
    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2)解决措施
    ①国家为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②从长远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③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也是有效措施。
    ④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蒸发。
    10、资源与工业
    (1)资源: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主要铁矿有辽宁的鞍山、本溪、河北的迁安等。
    (2)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3)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4)历史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中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城,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11、人文环境
    ➼考点二 东北三省
    1、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120°E-135°E、40°N-53°N,地处中纬度,大部分属于中温带。
    (2)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东、北两面与乙朝鲜及甲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西南与河北省相邻,南临I渤海和J黄海。
    (3)范围:
    ①黑龙江省,行政中心为哈尔滨
    ②吉林省,行政中心为长春
    ③辽宁省,行政中心为沈阳
    2、地形
    (1)特征:东北三省的地形主要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2)地形区:西部A是大兴安岭、东北部B是小兴安岭、东南部C是长白山、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平原G东北平原、同时D黑龙江、E乌苏里江、F鸭绿江在外围环绕。
    (3)地形格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河流
    (1)主要河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是我国与俄罗斯的界河、鸭绿江是我国与朝鲜界河。
    (2)水文特征:东北地区的河流结冰期长,含沙量小,有春、夏两个汛期,黑龙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4、气候
    (1)气候类型:东北三省主要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2)气候特点:冷湿是其显著的气候特点。
    (3)气候冷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高,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
    ②靠近冬季风源地,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气温不高,北部及较高的山地甚至无夏。
    (4)气候湿润的原因
    ①降水多,东北地区降雨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②蒸发弱。
    (5)湿地:东北三省由于气候冷湿,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6)湿地的作用:①提供水资源、②调节气候、③涵养水源、④均化洪水、⑤促淤造陆、⑥降解污染物、⑦保护生物多样性、⑧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
    5、传统民居
    (1)民居特点: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2)原因: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较多,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雪和排雨;冬季寒冷,墙体厚和窗户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温。
    6、农业
    7、人口、民族、城市
    (1)人口分布不均
    ①密集区: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②稀疏区: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疏,其中黑龙江北部山区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2)民族
    ①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②东北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
    (3)主要城市
    ①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
    ②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③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④大连: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冬暖夏凉,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⑤城市分布: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4)主要铁路干线
    ①哈大线:哈尔滨——大连。
    ②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
    ③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
    ④京哈线:北京———哈尔滨。
    8、资源与工业
    (1)地位: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被誉为“重工业的摇篮”。B是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资源: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3)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森林资源。
    ③交通便利:铁路网稠密,临渤海、黄海,优良港湾多
    ④东北三省工农业发展较早,工业基础雄厚
    (4)布局特点:靠近矿产地和铁路线。
    (5)工业中心: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
    9、东北工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竞争力下降。
    (2)矿产资源日益减少,能源资源面临枯竭,能耗大。
    (3)设备老化、高科技产业不足。
    (4)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10、解决措施
    (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2)调整能源结构、实施产业转型。
    (3)引进先进设备,加快技术革新、培育科技人才。
    (4)发展节水产业,加强环境整治。
    1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1)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
    (2)提高资源开采、加工水平。
    (3)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
    (5)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新型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6)发展观光旅游业。
    ➼考点三 黄土高原
    1、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
    ①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内陆地区。
    ②纬度位置:103°E~114°E、34°N~40°N、位于北温带。
    ③相对位置:东起A太行山脉,西到G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B秦岭,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2)范围:黄土高原包括 C陕西省、 D山西省 和 E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F甘肃省东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地势: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3、地貌: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4、黄土来源—风成说
    黄土来自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质历史时期,那里气候干燥,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形成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大风,风卷沙尘,遮天蔽日。粗大的砾石留在原地,形成戈壁;较大的沙粒滚落到近处,形成沙漠:较细的尘土则随风飘向更远的地方,当风力减弱或遇到山岭阻碍,便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的累积和环境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
    5、气候
    (1)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2)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6、河流: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
    7、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1)水土流失的原因
    (2)严重危害
    ①土壤肥力下降,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使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易产生水灾。
    (3)水土流失强度的影响因素:植被、降水与坡度。
    (4)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②工程措施:修建挡土坝(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③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8、水土保持
    9、丰富的矿产资源
    (1)黄土高原的地下埋藏着煤炭、有色金属等多种矿产资源。
    (2)煤炭储量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4,而且煤质好、埋藏浅、可露天开采、开采成本低。
    (3)晋、陕、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乌金三角”。
    10、小流域综合治理
    11、黄土文化
    (1)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供奉的黄土、黄土陵、传统民居窑洞、陕北民歌信天游、安塞腰鼓、秦腔、陕北剪纸等。
    (2)窑洞
    ①开挖条件: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当地气候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合开凿窑洞。
    ②优点: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即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
    ➼考点四 北京
    1、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西倚太行山脉的余脉西山,北靠燕山),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与河北省接壤,面向渤海(但不临海)。地理坐标大致为(40°N,116°E)。属于中纬度(北温带),经度位于时区东八区。
    2、地形: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和山地。西北部为山地,东南部为平原。
    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4、气候
    (1)温度带:位于暖温带。
    (2)干湿区:位于半湿润区。
    (3)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4)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于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
    5、河流
    (1)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都属于海河水系。
    (2)流向:河流多自西北向东南流,注入渤海。
    6、城市职能
    (1)政治中心: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
    (2)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3)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4)科创中心:北京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
    (5)易错点:我国超大城市、全国的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
    7、历史悠久的古城
    (1)悠久的历史: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
    (2)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传统文化建筑: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4)保护北京名胜古迹的做法
    ①限制每日门票销售数量,适当提高价格,控制参观人数。
    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
    ③提倡文明、环保的游览行为。
    ④开发过程中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定期修缮。
    8、现代化的大都市
    (1)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形成了一批卫星城。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央商务区、王府井商业街、金融街、国际传媒大道等,使北京朝着现代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
    (2)现代化的交通:北京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京不仅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等密集的铁路网,还是国际航空港,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距渤海只有150千米,所以海运条件也比较优越。
    9、正确处理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问题
    (1)问题:①城市发展与传统古老建筑的矛盾、②缺水严重、③环境污染加重。
    (2)解决措施:
    ①传统与现代并存。
    ②城市合理分布、规划和管理。
    ③保护和发展并重。
    ④着重发展低能耗、耗水少、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
    ⑤努力发展第三产业。
    (3)发展目标: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10、雄安新区
    (1)范围: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
    (2)发展条件
    ①优势: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陆路交通便利,东部距渤海较近,对外联系便利;周边省份资源丰富。
    ②劣势:地处京、津、冀城市群及工业区的西南侧,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严重。
    ③作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缓解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问题;调整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北京的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专题24 南方地区
    ➼考点一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工农业
    1、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1)地理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2)范围:南方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占55%。
    (4)民族:本区西部地区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大的省。
    2、地形
    (1)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主要的地形区有③四川盆地、④长江中下游平原、⑤云贵高原、⑥东南丘陵。
    (2)地形区
    3、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气候
    (1)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有小部分热带季风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梅雨、伏旱天气。
    (2)1月平均气温:高于0℃。
    (3)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雨季较长,属于湿润区。
    5、河流
    (1)主要河流:长江、珠江、澜沧江等。
    (2)水文特征: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冬季无结冰现象,含沙量小,河湖多。
    6、农业
    (1)农业生产条件: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2)主要农业区:成都平原(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3)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4)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5)主要产物
    ①粮食作物:水稻。
    ②经济作物:油菜、茶、甘蔗、棉花、橡胶等。
    ③主要水果: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④常见食材:莲菜、竹笋、椰子等。
    (6)主要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7)热带作物产区
    ①生产基地: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和云南省南部。
    ②热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区降水丰沛、雨热同期,为热带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
    7、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广州等。
    8、主要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9、旅游业: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旅游业发达。
    ➼考点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
    1、范围: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成因: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简称长三角。
    3、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4、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5、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处江海交汇之处,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2)依托长江干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3)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6、农业
    (1)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盛产茶、竹、甘蔗等。
    (2)作物熟制:一年二熟至三熟。
    (3)发展优势
    ①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农耕条件优越。
    ②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稻米产区和淡水鱼产区)
    7、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1)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2)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3)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4)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
    (5)有苏州、杭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8、上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2010年)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全国最大的港口,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9、特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重点开发区:①外高桥保税区、②陆家嘴金融贸易区、③金桥出口加工区、④张江高科技园区。
    10、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①临江濒海、②水网稠密、③密集的立体交通网、④城市密集、⑤对外开放的前沿、⑥铁路、公路网稠密。
    11、水乡的文化特色和旅游
    (1)旖旎的水乡风光、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2)著名旅游景点:苏州的古典园林、湖光山色的杭州西湖、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传统的水乡风貌的古镇。
    (3)传统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
    (4)旅游发展条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加上便捷的交通, 完善的服务设施,较高的接待能力等,使得该地区旅游业发达
    12、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3)优点:①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增加财政收入。②有利于降低购房、生活成本等。③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有利于扩大出行范围,扩大生活圈。
    (4)缺点:①交通成本较高②上下班用时较多。
    ➼考点三 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
    (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2)珠江三角洲位于低纬地区,处于热带与带,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较好。
    (3)珠江三角洲区域背靠祖国大陆,面临南海,交通便利。
    (4)北回归线穿过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处A广东省南部,珠江下游,南临①南海,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毗邻B香港和C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范围
    (1)小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
    (2)大珠三角:小珠三角+香港、澳门。
    3、交通
    (1)铁路:②为京九线,终点为香港九龙;③为京广线,其终点为F广州;
    (2)公路:G为港珠澳大桥。
    4、气候
    (1)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2)特点: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少雨。
    (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十分利于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5、地形:以平原为主,周围是丘陵、山地。
    6、河流:有西江、北江、东江、珠江,河网密集。水运发达,珠江径流量大,汛期长。
    7、农业
    (1)熟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2)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水稻)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香蕉、龙眼、荔枝、菠萝等)
    (3)特色农业为:基塘农业。
    (4)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蔬菜、塘鱼、生猪、家禽、花卉等)
    8、外向型经济
    (1)经济发展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在接受香港、澳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主要包括家用电器、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和玩具等轻工业。产品主要通过香港、澳门出口到世界各地。至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著名的家用电器、服装、玩具等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9、主要城市
    (1)广州
    ①别称:羊城。
    ②职能:广东省的省级行政中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
    ③侨乡:著名的侨乡,华侨人数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④工业: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电子、石油化学、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⑤交通:长期作为外贸通商口岸,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巨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新兴的国际航空枢纽。
    ⑥文化:文化教育发达,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粤剧、粤菜、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等蜚声海内外。
    (2)深圳
    ①发展条件: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
    ②巨大变化: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③城市职能:深圳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④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考点四 香港和澳门
    1、香港与澳门的差异
    2、香港与澳门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
    3、缺乏水资源
    4、香港的交通
    (1)地位: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有许多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2)世界性海港: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大海港。
    (3)国际航空中心:1998年香港新机场建成启用,提高了香港作为国际航空中心的地位。
    (4)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相当便利,有京九、广深铁路和高速公路与内地相连。
    (5)境内有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交通运输非常便捷。
    5、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考点五 长株潭城市群
    1地理位置:
    (1)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洞庭湖南侧,地处湘中丘陵地区,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位置关系:长沙、珠江、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
    2、交通:三市之间有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等交通联系。
    3、三市的发展差异:
    长沙:
    ①长沙是湖南省省会;
    ②城市规模较大,交通运输便利,拥有大型机场;
    ③长沙的教育、科技、文化均较发达,计算机、杂交水稻、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④长沙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株洲:
    ① 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等铁路在此交会。
    ②株洲是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地。
    ③株洲建有大型服装市场,物流业也很发达。
    湘潭:
    ①湘潭是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电、农产品加工等。
    ②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4、三市的发展联系:
    (1)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
    ①基础: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构成了一个相对紧凑的城市群,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更是加强了三市之间的联系。
    ②目的:近些年来,这三个城市加强一体建设,注重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把各自的长处整合成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2)两型社会:
    ①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全面推行节约措施,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谋取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②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规律,倡导生态文明,减少环境破坏和各种污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六 台湾省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台湾湾岛形似纺锤,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跨越热带和北温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
    (2)海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范围: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主体,以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200 多个岛屿。全省陆地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
    3、地形、地势
    (1)地形:山地占2/3,台湾山脉纵贯南北(东北—西南走向),其主峰玉山(海拔 3952 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山峰。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区域。
    (2)地势:东高西低。故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入台湾海峡。
    (3)成因: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受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多山的地形,地壳运动比较活跃;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台湾也成为地震多发地区。
    4、气候
    (1)类型: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热带季风气候。
    (2)特点: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3)台湾气温、降水、气候类型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①气温:由于台湾省中东部是山脉,气温由周围向中部降低。
    ②降水:东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为背风坡,降水少。中国雨极火烧寮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③气候:台湾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向南弯曲,原因是中东部为山脉,海拔高,气温较低。
    5、河湖:
    (1)台湾岛最长河流:浊水溪;
    (2)河流特点:河流短小(台湾面积小),水流湍急(多山地,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3)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日月潭。
    6、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台湾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和甘蔗。台湾岛四季鲜果不断,香蕉、菠萝和茶叶驰名中外。因此台湾具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茶叶之乡”等美称。
    (2)主要农产品分布:台湾省中东部为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西部平原种植业发达。
    (3)美称
    7、工业
    (1)分布:台湾省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2)工业城市:台北、高雄、基隆是其重要的工业城市。
    (3)经济模式:台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或“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4)经济发展的过往
    ①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②20世纪60年代: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③20世纪90年代: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为台湾省重要的经济命脉。
    (5)高新技术产业:新竹科技园区作为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缩影,所生产的电子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被称为台湾省的“硅谷”。
    (6)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地肥水美,物产富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②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③台湾人口稠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高素质的劳动力。
    ④台湾加大开放力度,吸纳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
    ⑤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8、交通:
    (1)台湾交通运输发达,铁路和高速公路呈环状(环岛)分布,
    (2)原因:受地形因素影响(中东部为山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9、居民
    (1)人口:2016年全省人口2341多万。
    (2)民族:
    ①汉族占全省人口的97%,他们的祖籍大部分是福建和广东,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
    ②高山族是世代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过丰收节。
    (3)分布:台湾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10、城市
    ➼考点七 贵州省
    1、位置
    (1)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
    (2)北邻四川省、重庆市;西与云南省接壤;南与广西省相邻;东与湖南省相邻。
    2、地形: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3、地势:西高东低,有“地无三里平”之说,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
    4、气候: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和热带、湿润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贵阳、遵义一带由“天无三日晴”之说。
    (1)贵州冬暖夏凉、寒暑适中的原因:贵州省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海拔较高,所以夏季气温较低,故“寒暑适中”
    (2)贵州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原因:贵州地势差异大,山地气温的垂直差异大。
    5、河流:主要河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6、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六盘水煤矿)、汞、铝土、磷、重晶石等。
    7、水能资源:河流众多、降水量大、且地表崎岖,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8、水资源: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该地地表水较为缺乏。
    9、环境问题: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1)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
    (2)原因
    ①自然原因:贵州省土层薄,植被根系浅,容易遭到回流的冲刷,土层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当地山高坡陡,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加剧了石漠化过程。
    ②人为原因:乱垦滥伐、陡坡开垦、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耕作和工程建设等。
    10、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贵州石漠化严重,每逢暴雨,有些地区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2)气象灾害:贵州有时发生严重的干旱,有时出现冰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11、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生态环境恢复措施: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如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
    (2)效果:治理区域的植被覆盖率逐渐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综合治理:贵州正在进一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以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巩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同时,贵州还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发展。
    12、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利基础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
    (3)大力发展旅游业。
    (4)著名旅游资源:黄果树瀑布、织金洞、遵义会议会址等。
    专题25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考点一 西北地区
    1、位置范围:位于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大体位于A大兴安岭 (山脉)以西、D长城和B昆仑山(山脉)—阿尔金山以北。主要包括E新疆维吾尔自治区、F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等省级行政区域的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30%。本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域辽阔,国界绵长,邻国众多。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为①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②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③塔里木盆地、B昆仑山脉)
    3、气候
    (1)温度带:西北地区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
    (2)干湿地区: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
    (3)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大,全年干旱少雨。
    (5)成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并且被重重山岭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4、河流:
    (1)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这里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2)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3)西北地区的水文特征:含沙量大,流量小,汛期在夏季。
    5、自然景观
    6、畜牧业: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广大,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分布区,其中内蒙古牧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新疆、内蒙古、宁夏都有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重要的经济支柱。
    7、灌溉农业区
    (1)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如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2)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上,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绿洲农业,使这些地方成了粮棉瓜果之乡。
    (3)宁夏银川平原 (又称宁夏平原)和内蒙古中部的河套平原地处黄河沿岸,当地人民引黄河水灌溉农田,使其成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银川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有“塞上米粮川”的美称。
    (4)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5)制约因素:西北地区天然降水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农作物生长必须依靠灌溉。因此,水资源成为制约西北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6)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棉花、甜菜、多种瓜果。
    (7)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新疆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强烈,利于瓜果着色;同时白天光照强烈,可以积累大量的糖分,而夜晚降温快,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弱,减少了对白天积累糖分的消耗。因此,西北地区的瓜果特别甜,色彩特别鲜艳。
    8、特色文化
    (1)传统民居:平顶屋、蒙古包。
    (2)人口和城市分布:沿河流、交通线、绿洲、矿产地分布。
    (3)饮水工程—坎儿井:号称地下万里长城
    ①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
    ②开凿条件:丰富的地下水,利用地形坡度自然引水。
    ➼考点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边疆,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
    (2)邻国:新疆边境线漫长,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3)地形:
    ①格局:新疆以山地和盆地为主,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大势
    ②三山:A阿尔泰山、B天山、C昆仑山
    ③两盆:①准噶尔盆地与②塔里木盆地
    (4)气候
    ①类型: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特征:冬冷夏热,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干旱少雨,蒸发旺盛
    ③成因: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远,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
    ④气候差异:天山山脉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南侧的光照与热量条件优于北侧(降水较少,纬度较北侧低),北侧的水分条件优于南侧(能受到西风湿润气流的影响)
    ⑤新疆分布着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也是陆地最低点。
    (5)河湖
    ①新疆距海遥远,绝大部分为内流河。
    ②D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③E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④河水来源:新疆河水水源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⑤新疆湖泊数量较多,但多为咸水湖。
    2、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新疆面积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多。新疆草地资源丰富,耕地数量有限,但仍有一些可垦荒地。
    (2)矿产资源: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3)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由于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甜菜、小麦、各种瓜果等农作物的生长。
    (4)风能资源:风能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在风力较强区域建立了风力发电场。
    (5)水资源:降水甚少,地区分布也不均匀。一般来说,山区多于盆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盆地、谷地为少雨区。水资源成为新疆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农业
    (1)生产条件:全年多晴天,夏季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优势产业: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业。
    (3)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以及主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
    (4)农业类型:绿洲农业发达。
    (5)制约因素: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水源不足。
    (6)新疆种植长绒棉分布特点:主要位于天山以南的南疆地区,塔里木盆地边缘。
    (7)新疆种植长绒棉的优势条件
    ①昼夜温差大,可以有效抑制棉花病虫害的发生。
    ②晴天多,光照强,空气湿度小,有利于棉花生长和采摘。
    ③冰雪融水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
    ④夏季高温,有利于棉花生长。
    4、工业生产
    (1)工业体系: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
    (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学、钢铁、煤炭、纺织、建材、食品等
    (3)工业基地: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相继建成了油气田,在克拉玛依、独山子等地建成了石油化工基地。
    5、交通运输业
    (1)公路: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
    (2)铁路:有兰新铁路、南疆线。
    (3)航空:中国机场较多、航线较长的省级行政区域。
    (4)管道:西气东输管道及一系列输油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到祖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6、经济
    (1)新疆以加快旅游开发、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社区服务为重点,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新疆是中国拥有边境口岸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日益深入。
    (3)2010年,国务院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4)旅游业:合理利用当地特有景点,发展旅游业。主要旅游景点有天山天池、魔鬼城、喀纳斯河月亮湾等。
    7、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
    ①自然原因:新疆干旱区面积广,生态脆弱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
    (2)环境问题:①荒漠化、②水土流失加剧、③河流和湖泊干涸、④耕地和草场退化、⑤土地盐碱化。
    (3)措施: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新疆采取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等一系列得力措施,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三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大的盆地。
    2、地形:盆地。
    3、气候: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4、河流:塔里木盆地河流稀少,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5、景观:沙漠、戈壁广布。
    二、绿洲
    1、分布: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2、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3、影响:塔里木盆地的城市、人口和交通线等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带,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其分布主要受水源影响。
    三、油气资源的开发
    1、数量: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总储量的1/4左右。
    2、西气东输工程
    (1)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2)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运至广州。
    3、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1)西部地区: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2)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等。
    ➼考点四 青藏地区
    一、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
    2、地形
    (1)以高原为主。“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主要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3、地势:地势高耸,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4、气候
    (1)主要为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具有的独特自然特征是高寒。
    (2)高: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多雪山和冰川。东北部分分布着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3)寒:气温低、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5、河流: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6、湖泊:青藏地区拥有世界上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湖区,主要有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等。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二、独特风光
    1、传统服饰——藏袍:青藏高原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由于高原上日照强烈,即使在严冬,只要太阳一出来,气温就会很快上升,气温日较差可达20℃。高原早晚很冷,藏民可以将双手藏在藏袍袖中,紧裹藏袍而御寒;而一到中午,日照强烈,气温上升,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
    2、自然风光
    (1)可可西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栖息着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2)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
    (3)念青唐古拉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山下绿草如茵,毡房点点。
    (4)错那湖是高原淡水湖,汇聚了唐古拉山脉南部的许多山溪,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
    3、牦牛——高原之舟: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毛长皮厚,体矮身健。
    4、高寒牧区:青藏高原的我国的高寒牧区。有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5、河谷农业
    (1)主要分布区: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如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2)发展条件: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
    (3)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6、青藏地区农作物高产的原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农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
    7、雅鲁藏布江谷地
    (1)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小麦。
    (2)发展条件
    ①地形条件:河流流速缓慢,河谷宽阔,土地肥沃。
    ②气候条件:谷地海拔低,气温稍高;太阳光照多,辐射强。
    ③水源条件: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带来湿润气流,降水较多。
    三、风俗
    1、宗教:藏族人们多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
    2、宗教圣地:藏传佛教圣地:拉萨市的布达拉宫、西宁市的塔尔寺。
    3、食:主食主要为糌粑,特色食品有青稞酒、酥油茶。
    4、住: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5、衣:藏族为主,喜欢穿藏袍。
    6、行:主要交通方式为公路,青藏铁路通车后,成为青藏地区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
    7、舞蹈:锅庄舞。
    四、青藏铁路
    1、起止点:东起西宁,西到拉萨。
    2、青藏铁路修建中遇到的难题:高寒缺氧、高原冻土。
    3、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以桥带路”的原因:解决冻土难题,为野生动物保留迁徙通道。
    4、意义:青藏铁路改写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有利于巩固国防,加强了民族团结。
    五、主要能源
    1、太阳能: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2、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水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且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考点五 三江源地区
    1、地理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河流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
    2、中华水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这里。
    3、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
    4、重要性: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5、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1)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2)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地区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
    (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4)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
    6、三江源地区存在的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和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2)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
    (3)水土流失、草地沙化、虫鼠猖獗、野生动植物锐减等问题突出
    7、三江源地区的治理措施
    (1)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要素
    差异
    原因
    表现
    气温
    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纬度差异
    海南岛长夏无冬
    黑龙江长冬短夏
    降水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距海远近不同
    东南沿海地区湿润
    西北内陆地区干旱
    地势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同纬度第一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第三节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温暖湿润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纬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耕地类型
    旱地400mm

    相关学案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冲刺2023初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清单:

    这是一份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冲刺2023初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清单,文件包含42农业docx、41交通运输docx、43工业docx等3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冲刺2023初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清单:

    这是一份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冲刺2023初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清单,文件包含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docx、32土地资源docx、33水资源docx等3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