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昆明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B.屠呦呦C.道尔顿D.张青莲
2.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AB.BC.CD.D
3.奶制品中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指的是( )
A.分子B.原子C.元素D.离子
4.围炉煮茶时茶香四溢,闻到香味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数目增多
5.我国晋代《抱朴子·金丹篇》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原理是,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6.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
A.B.C.D.
7.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霉变玉米不可食用B.甲醛溶液用于浸泡标本
C.碳酸钙用于补钙D.亚硝酸钠做调味品
8.下列厨房中的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B.花椒C.面粉D.蔗糖
9.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液体的量取
C.验满CO2D.蒸发
10.山药黏液中含有碱性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可用酸性物质止痒。下列可选用的止痒物质是( )
A.白醋(pH≈3)B.鸡蛋清(pH≈8)C.牙膏(pH≈9)D.肥皂(pH≈10)
11.硒被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的美誉。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硒的质子数是34B.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C.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1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A.AB.BC.CD.D
13.下列实验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
C.实验室制时,先加入大理石,再加入稀盐酸
D.称量10g固体配制溶液时,先放砝码再添加药品
14.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燃烧只需要氧气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D.实验室中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15.通过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下列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AB.BC.CD.D
1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属于有机物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1
17.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甲的溶解度为30
B.甲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C.℃、℃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时,仍为饱和溶液
1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A.AB.BC.CD.D
19.铁及其化合物存在如图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会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B.可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C.一定会产生气体
D.X一定是
20.2023年昆明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固态氢能”是利用固体与氢气作用储存氢气的技术。“绿电”与“绿氢”转化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煤、风能都属于新能源
B.电解水制氢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的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
C.将储氢装置释放的氢气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氢分子体积变大
D.氢能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二、填空题
21.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成功举办,亚运会充满了“化学元素”。
(1)运动员需要补充蛋白质来促进肌肉的增长和修复,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填标号)。
A.鸡蛋B.胡萝卜C.馒头
(2)AR智能巴士的零部件中含有塑料,塑料属于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材料。
(3)运动员公寓装有自动感温喷淋头,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会自动喷水灭火。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
(4)制作智能触摸屏需要铟,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铟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5)场馆地板加入石墨烯防滑剂,以提高地面的安全性。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它的化学性质与金刚石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6)棒(垒)球体育中心的罩棚表面覆盖了PTFE膜,使罩棚有自净能力。膜中含有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工业制取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22.推进科技合作,促进创新发展,弘扬科学精神。
(1)科技助力,引领航天新征程。
①航天器上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
②航天服中有废气处理系统,让废气进入装有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盒子可除去臭气。“人造空气”中含有、和少量的。写出中“2”的含义_______。
(2)科技创新,开辟产粮新路径。
我国科学家以和为原料合成淀粉的流程简化如图:
①上述流程中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
③该研究成果的意义是_______(填一条即可)。
23.酸、碱、盐用途广泛。
(1)盐酸、硫酸都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①盐酸、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实验室中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蘸有浓硫酸的部位会变黑生成炭,该过程主要发生的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氢氧化钙可用作建筑材料。
①氢氧化钙的俗名是_______(填一个即可)。
②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易溶于水
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能与硫酸铜等配制波尔多液
(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pH和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b点对应溶液的pH_____7(填“﹥”、“﹤”或“=”)。
②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24.“斑铜”是云南特有的铜制工艺品,妙在有斑,贵在浑厚。
(1)“斑铜”制品分为“生斑”和“熟斑”。
①“生斑”是直接利用天然铜经手工锻打成片等工序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天然铜能锻打成片,说明天然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生斑”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生成铜绿[],据此推测“生斑”变为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和_______(填化学式)接触导致。
②“熟斑”指在熔化的铜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铁、银等形成合金,高温浇铸成型、打磨、着色而成的工艺品。“熟斑”的抗腐蚀性能比纯铜_______(填“强”或“弱”)。
(2)铜矿是制备“斑铜”的重要原料。
①下列可用于炼铜的矿石是_______(填标号)。
A.辉铜矿(主要成分是)
B.铝土矿(主要成分是)
C.磁铁矿(主要成分是)
②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叙述的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制作“熟斑”的废料经处理后得到和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B.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和
C.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两种
D.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滤液质量一定比反应前的混合溶液质量小
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填标号)。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时,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
(4)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盛满的圆底烧瓶中,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如图)。
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若要检验圆底烧瓶内的溶液中是否还有,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填标号)。
A.溶液B.溶液C.溶液
②若烧杯中的水滴加了紫色石蕊溶液,则可观察到圆底烧瓶内液体呈_______色。
三、实验题
26.造纸术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造纸研学活动。
活动一:参观古法造纸坊
同学们了解到构树皮常用来造纸,树皮中含有纤维素、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古法造纸包括采料、晒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涤、捣浆、捞纸、晒纸、研光、揭纸11道工序。造纸工艺流程简化如图:
(1)在造纸坊,同学们体验了捞纸,用竹帘将纸浆捞出形成纸的雏形,“捞纸”类似于实验室中的_______操作。
活动二:探究黑液成分
同学们对黑液成分产生兴趣,将少量黑液带回实验室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黑液中除了有机物还有哪些成分?
根据“浸泡”时加入的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假设】
(2)猜想一:只含有
猜想二:含有_______
猜想三:含有、
猜想四:含有、、
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四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进行实验】
【研学反思】
(4)纸,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见证着历史的演进与变迁。纸的生产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请写出一条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_______。
四、计算题
27.为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化学小组同学向100g该硫酸溶液中滴加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随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
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g。
(2)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门捷列夫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A错误;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对疟疾的有效治疗方法,故B错误;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C错误;
D、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重要贡献,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A、是节约用水标志,故正确;
B、是严禁吸烟标志,故错误;
C、是易燃气体标志,故错误;
D、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析:这里的“钙”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4.答案:A
解析:A、茶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符合题意;
B、茶香四溢,与分子的质量小无关,不符合题意;
C、茶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D、茶香四溢,分子的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C
解析:A、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
解析:A、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A正确;
B、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
C、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错;
D、中含有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错。
故选:A。
7.答案:D
解析:A、霉变的玉米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不可食用,不符合题意;
B、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甲醛溶液可用于浸泡标本,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可做补钙剂,不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做调味品,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花生油难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B、花椒难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C、面粉难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B
解析: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图中操作正确;
B、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错误;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检验是否收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操作正确;
D、蒸发: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体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A、白醋(pH≈3)小于7,呈酸性,符合题意;
B、鸡蛋清(pH≈8)大于7,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C、牙膏(pH≈9)大于7,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D、肥皂(pH≈10)大于7,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A、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圆圈内的数字是原子的质子数,由图可知,硒的质子数是34,选项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弧线表示电子层,由图可知,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选项错误;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选项正确,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用于食品防腐,选项正确;
B、富氧炼钢,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选项错误;
C、干冰升华时会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选项正确;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A.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或电火花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此选项正确;
B.溶液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测定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用水润湿pH试纸,此选项错误;
C.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药品时,先放固体后放液体,实验室制时,先加入大理石,再加入稀盐酸,此选项正确;
D.称量10g固体配制溶液时,先放砝码再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通入氧气后,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因此白磷燃烧,但不能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氧气,A错误;
B、白磷和红磷都具有可燃性,均为可燃物,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B错误;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烟,C错误;
D、白磷着火点低,容易自燃,因此实验室中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A、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氢气是气体,会散逸到空气中,导致左边质量减小,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无气体参与或生成,化学反应前后,天平平衡,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会散逸到空气中,导致左边质量减小,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D、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且生成的氧化镁会以白烟的形式散逸到空气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分析:由图示可知甲为甲烷和乙(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丙(氢气)和丁(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A、甲为甲烷,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依据催化剂的特点,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正确;
C、由分析可知各物质的化学式。且各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分子为1个,生成了2个丙分子,个数比为1:2,故错误。
故选D。
17.答案:C
解析:A.溶解度的单位为“克”,℃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此温度范围甲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无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甲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时,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8.答案:D
解析:A、蚕丝、羊毛灼烧时都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不能鉴别,故A错误;
B、中混有少量,氧气含量低,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法检验,故B错误;
C、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能除去碳酸氢钠,无法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分离,故C错误;
D、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碳酸钙,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不符合题意;
B、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C、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无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X不一定是氯化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答案:D
解析:A、太阳能、风能、属于新能源,煤属于化石燃料,此选项错误;
B、电解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表示氢分子,所以产生“”的一端是氢气,连接电源的负极,此选项错误;
C、分子间有间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时氢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小,此选项错误;
D、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1.答案:(1)A
(2)合成
(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金属;114.8
(5)相似
(6)+4;
解析:(1)A、鸡蛋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B、胡萝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3)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能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4)由“金”字旁可知,铟属于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
(5)金刚石和石墨烯均是由碳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6)二氧化钛中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O的个数分别是1、4、2,生成物中含、、O的个数分别是1、0、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Cl,故X的化学式为:。
22.答案:(1);活性炭;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2);/氧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粮食问题等
解析:(1)①硅元素的符号为;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让废气进入装有活性炭的盒子可除去臭气;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中“2”的含义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2)①由流程图看出,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流程图看出,氧气过程中有加入,后续有产出,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氧气;
③该研究成果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的意义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缓解温室效应,制造出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所以能缓解粮食问题等(合理均可))。
23.答案:(1);变小;化学
(2)熟石灰/消石灰;BC/CB
(3)=;、
解析:(1)①盐酸、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氢离子,化学符号为;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氯化氢挥发,溶剂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③实验室中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蘸有浓硫酸的部位会变黑生成炭,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物质中的氢氧原子以2:1的比例脱去,有新物质生成,故该过程主要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①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熟石灰或消石灰;
②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说法错误;
B、熟石灰可与酸性物质反应,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钙可与硫酸铜一起配制波尔多液,说法正确;
故选BC;
(3)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①分析图像可知,b点对应溶液的温度最高,说明此点反应结束,溶液pH=7;
②分析图像可知,c点对应的溶液温度降低,pH<7,说明此点酸过量,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24.答案:(1)延展;和;强
(2)A;
(3)BD
解析:(1)①天然铜能锻打成片,说明天然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O、H、C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还应有含碳元素和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反应,空气中含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含氢元素的物质是水,故“生斑”变为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和、接触导致;
②“熟斑”指在熔化的铜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铁、银等形成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好,故“熟斑”的抗腐蚀性能比纯铜强;
(2)①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辉铜矿中含铜元素,可用于炼铜,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铝土矿中含Al、O元素,不含铜元素,不能用于炼铜,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磁铁矿中含Fe、O元素,不含铜元素,不能用于炼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A;
②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金属活动性:,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镁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镁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铁。
A、镁一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镁和铜,故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铜,不符合题意;
B、镁一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镁和铜,故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镁,可能含硝酸亚铁和硝酸铜,符合题意;
C、加入一定量的镁,镁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镁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铁,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两种金属为铁和铜,则镁已经完全反应,镁一定与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硝酸镁,故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镁,硝酸亚铁参与了反应,则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硝酸亚铁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部分参与反应,故滤液中可能含硝酸亚铁,故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一种,不符合题意;
D、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滤液中含硝酸镁和硝酸亚铁,则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硝酸亚铁可能参与反应,镁与硝酸铜反应:,24份质量的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镁与硝酸亚铁反应:,24份质量的镁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故滤液质量一定比反应前的混合溶液质量小,符合题意。
故选BD。
25.答案:(1)集气瓶
(2);AC或AD
(3)形成液封,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BC;蓝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或D,故填:AC或AD;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时,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形成液封,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4)①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盛满的圆底烧瓶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故打开止水夹,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可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且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氯化镁,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氢氧化钠,不选择氢氧化钙,是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故选BC;
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若烧杯中的水滴加了紫色石蕊溶液,则可观察到圆底烧瓶内液体呈蓝色。
26.答案:(1)过滤
(2)、;
(3)稀盐酸(合理即可);三
(4)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合理即可)
解析:(1)“捞纸”类似于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均实现了固液分离;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黑液中含氢氧化钾,如果碳酸钾过量,则黑液中含碳酸钾、氢氧化钾,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则黑液中含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故猜想二:含有、;
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不能共存,故猜想四不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故将滤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含碳酸钾,则猜想三成立;
(4)防治水体污染,可以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27.答案:(1)23.3
(2)9.8%
解析:(1)由关系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3.3g;
(2)设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A
B
C
D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氮气
化学性质稳定
食品防腐
B
氧气
可燃性
炼钢
C
干冰
升华时会吸热
人工降雨
D
稀有气体
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电光源
A
B
C
D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蚕丝和羊毛
分别取样灼烧
B
检验中混有少量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C
分离和盐酸的混合液
加适量溶液
D
除去中的
高温煅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滤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
产生气泡
猜想_______成立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
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水”的是, “学好化学,读懂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缺铁会引起, “珍爱生命,关注健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