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福建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福建卷)(解析版),共5页。
【答案】1.D 2.A
【解析】1.图中信息可知,北京时间9:20杆影指向正西,当地经度为105°E,此时当地地方时应为8:20,太阳位于正东,一天之中太阳方位关于地方时正午(正南)对称,此日当地地方时15:40太阳应位于正西,则地方时16:00太阳应位于西北方向,杆影应指向东南,读图可知,生肖虎 、生肖虎与兔之间均在东北方向, 生肖兔在正东,只有生肖兔与龙之间在东南,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太阳东南升、正午在正南、西南落,杆影日出指向西北、正午指向正北、日落指向东北,因此一日内被杆影转过的角度小于180°,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少于6个,最多为5个,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3.D 4.C
【解析】3.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选C。
【答案】5.A 6.A 7.B
【解析】5.由题干可知当地气候冷湿,水分充足,限制林线因素为热量(最热月均温不低于10摄氏度),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雪线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因此,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材料信息表明,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原先的山地冰川和山地森林都被破坏,火山喷发若干年内,山地冰川和山地森林将逐渐恢复,山地森林将逐渐向上恢复,森林上限升高;火山口附近的地温逐渐降低,永久性积雪冰川逐渐增加,向下发展,积雪冰川下限降低,两者发生显著变化,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8.A 9.C 10.B
【解析】8.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人口流出该地级市。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②图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题意,B错误;③和④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口,不符题意,CD错误。故选A。
9.我国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人口迁移为主。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为人口净迁入区,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会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和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劳动人口比重,AD错误,C正确;其他县级行政区总人口远大于市辖区人口,市辖区老年人口数量应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B错误。故选C。
10.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经济发展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11.A 12.A
【解析】11.时令河所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河流才会季节性断流,注入的河流水量少,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A正确。由图可知,马德雷湖入湖河流较少,且河流为淡水,若入湖河流较多,可以稀释湖水,降低湖水的盐度,B错误。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有沙坝相隔,沿岸流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马德雷湖仅通过南、北口与墨西哥湾相连,水体交换较少,D错误。故选A。
12.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较高,密度较大,湖水与海水的密度差异产生密度流,密度大的湖水从底层流入海洋,表层海水则从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处由海洋流向湖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13.B 14.C
【解析】13.制鞋技术的提升是生产技术提高带来的结果,与电商的发展无关,A错误;电商的发展对该镇制鞋业的影响更多为扩展了销售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扩大了销售市场,使生产要素的联系更为紧密,流动速度加快,B正确;电商的发展对生产集中度的影响较小,C错误;制鞋工艺的标准化、统一化与生产技术和公司的管理有关,D错误。故选B。
14.智造过程通过自动化装备及通信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可以有效提高研发设计及服务水平,C正确;材料信息明没有体现原料汇聚及供应渠道、加工生产及供货周期、成品库存及集散能力的变化,ABD错误。故选C。
【答案】15.A 16.C
【解析】15.结合材料“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可知粉尘物质主要是来自外部的沉积物颗粒,填充在植物根系交错之间可以增强表土层的保水能力,B错误;粉尘颗粒可以为植被生长提供矿物养分,从而促进植被生长,植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因此有利于土壤有机物累积,A正确;表层覆盖物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对基岩的风化作用,C错误;外源的沉积物颗粒可以提高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但耕作土壤不属于自然土壤,不会促进耕作土壤形成,D错误。故选A。
16.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草地植被总量减少,初级生产力降低,①正确;草毡层遭到破坏,地表裸露,地表受风力侵蚀作用强度增加,直接接受太阳辐射,冻土融化速率增强,②错误、④正确;高原冻土中存在一些被封存的温室气体,随着冻土融化速率增强,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③错误。故选C。
17.【答案】(1)从河道到三角洲前缘;鲕粒占比越来越大;年龄越来年轻。河流搬运作用,从陆地带来陆源碎屑物质在三角洲沉积;在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 的海水中,碳酸钙在碎屑表层沉淀;经海水搅动、磨蚀、搬运,形成鲕粒;鲕粒经潮汐、 海浪搬运至三角洲沉积,形成鲕粒滩。
(2)港阔水深;风浪小;终年不冻/四季可通航;铁矿资源丰富,矿石大量出口,海运 需求量大。
【详解】(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德雷格河三角洲从河道口到三角洲的前缘地区,鲕粒颗粒物占比越来越大,形成时间越来越晚,年龄越来越年轻。其形成过程主要在于河流携带陆地上的大量泥沙在三角洲处不断堆积;由于三角洲附近的海岸带潮差较大,海水碳酸盐浓度高,当海水当中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时,海水中的碳酸钙就会在碎屑表层沉淀,不断通过海水的搅动模式搬运形成鲕粒,鲕粒通过潮汐,海浪等搬运作用,不断到三角洲处堆积,形成鲕粒滩。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黑德兰港位于回归线附近,所处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因此港口地区终年不冻,四季均可通航;同时,该地区临近海域且水域较深,港阔水深,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同时,风浪较小,安全性较好;且该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矿石大量出口,海运需求量较大。
18.【答案】(1)纬度/太阳辐射;海冰覆盖度;大气环流/西风/极地东风;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
(2)巴伦支海纬度高/受极地东风影响,大气温度低;北大西洋暖流携带大量海洋热量进入巴伦支海,海水温度较高,海气温差大;海洋潜热释放多(海水蒸发吸热、遇冷凝结放热多);海洋长波辐射较强对流较强,将热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海水冷却降温。
(3)全球变暖,海水水温升高,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下降,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水温升高;海冰融化,海冰对海—气热量交换的阻隔作用减弱;海水水温升高,海水蒸发加剧,海水通过潜热释放的热量增多。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海冰覆盖区的海洋热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可知,巴伦支海海洋热量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纬度位置的差异导致由南向北获取的太阳辐射减少;南部海域海冰覆盖率较低,北部海域海冰覆盖率较高,导致海水获取的热量不同;北部海域受极地东风影响,南部海域受西风影响,导致南北方向海水获取热量不同;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部海域受北冰洋南下冷水影响,导致南北方向海水热量的差异等。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伦支海纬度位置较高,该地受极地东风影响较大,大气温度较低;该海域南部与北大西洋相连,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大,海水的温度较高,海气温差较大;海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遇到冷空气凝结释放大量的热量,海洋通过潜热的形式向大气传递能量;海水温度较高,作为热源向外辐射的长波辐射较多,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大气,海水辐射出热量之后,温度降低。
(3)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获得的热量增加,海水温度升高,导致巴伦支海海冰大量融化,海冰覆盖面积减小,导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下降,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温度升高;海冰大量融化,导致海水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传输受到的阻碍作用减弱,加大了海—气之间的热量传输;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海水的蒸发加剧,海水通过潜热的形式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增多,海水温度升高,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增多。
19.【答案】(1)上层砂土,孔隙多土质疏松。下层黏土,结构紧实,形成隔水层。 雨季,下层黏土层阻止土壤水下渗,导致土壤水分含量高。 旱季:上层砂土水分易蒸发,下层黏土层阻隔地下水虹吸上升,造成土壤水分含量低。
(2)培垄增加耕作层厚度、提高了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培垄和沟底深翻减少了白浆层的不利影响,利于作物扎根;沟底深翻改变了土体“上砂下黏”的不良构型,有效缓解了土壤旱季易旱、雨季易涝的问题,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沟底利于冬季积雪,可以改善冬小麦土壤墑情;雨季前冬小麦收获,两垄之间的沟有利于雨季排水,减轻渍涝危害。
【详解】(1)根据所学土壤知识可知,土壤中砂砾含量较大,则土壤透水性强、蓄水和保水能力差;若土壤中黏粒含量较大,则土壤透水性差、蓄水和保水能力强。该地降水总量多,但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因此雨季降水多,“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中上层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但下层黏土不利于水分下渗,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旱季降水稀少,上部砂土透气性好,有利于土壤水蒸发,但下层水分向上运移过程中受到黏土阻滞,阻隔地下水虹吸上升,导致土壤含水量过低。
(2)读图可知,该农田工程措施挖沟培垄。在垄背种植春种秋收的花生或地瓜,在沟底种植秋种夏初收的冬小麦。培垄可以增加耕作层厚度、使得土层更加深厚,提高了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培垄和沟底深翻可以破坏原有铁锰结合层,改良土壤质地,减少了白浆层的不利影响,利于作物扎根;沟底深翻改变了土体“上砂下黏”的不良构型,增加了排水通道,有效缓解了土壤旱季易旱、雨季易涝的问题,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可任意提高农作物产量;冬小麦生长期雨季还未来临,农作物面临缺水问题,沟底较深,利于冬季积雪,可以改善冬小麦土壤墑情;冬小麦在夏初收获,雨季前冬小麦已经收获,雨季时两垄之间的沟此时没有植被覆盖,有利于雨季排水,减轻渍涝危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重庆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山东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培养的微藻类可以,半年后,戊海域表层,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上海卷)(解析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