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浙江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浙江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装置使用正确的是,下列化学反应与方程式不相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Na:23 Al :27 Si:28 S:32 Cl:35.5 Ti:48 Mn:55 Fe:56 C:59 Cu:64 Ag:108 I:127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不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
A.蛋白质B.核酸C.油脂D.淀粉
【答案】C
【解析】A项,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故A不选;B项,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故B不选;C项,油脂不是生物大分子,故C选;D项,淀粉是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故D不选;故选C。
2.SO2常用作葡萄酒添加剂,可有效抑制霉菌的繁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SO2饱和溶液的pH小于5.6
B.SO2具有漂白性,将SO2的水溶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利用了SO2的还原性
D.SO2通入足量Ba(NO3)2溶液中可生成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A项,常温下正常雨水因溶有CO2使得pH=5.6,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SO2的排放可形成酸雨,故常温下SO2饱和溶液的pH小于5.6,A正确;B项,虽然SO2具有漂白性,但不能使石蕊褪色,故将SO2的水溶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只变红、不褪色,B错误;C项,SO2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SO2+2 MnO4-+2H2O=5SO42-+2Mn2++4H+,故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C正确;D项,SO2具有还原性,SO2的水溶液呈酸性,NO3-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成SO42-,SO42-与Ba2+生成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BaSO4,反应可表示为3SO2+3Ba2++2 NO3-+2H2O=3BaSO4↓+2NO↑+4H+,D项正确;故选B。
3.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的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模型:
B.的电子式:
C.基态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D.的名称:乙二酸乙二酯
【答案】A
【解析】A项,BF3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其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A正确;B项,H3O+的电子式为,B错误;C项,基态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C错误;D项,的名称为乙二酸二乙酯,D错误;故选A。
4.Operand光谱和DFT计算明确了在负载WO3的CeO2上NH3(NH3-SCR)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还原氧化半循环的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3、4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步骤2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每生成1mlN2理论上消耗0.25mlO2
D.上述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6NO+4NH3=5N2+6H2O
【答案】C
【解析】A项,步骤3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A错误;B项,步骤2的方程式为:O2+2H2O+4W6+O+4Ce3+=4Ce4+O-H···O W6+,氧化剂为O2,还原剂为Ce3+,物质的量之比为1:4,B错误;C项,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上述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4NH3+2O2=3N2+6H2O,每生成1mlN2理论上消耗0.25mlO2,C正确;D项,由C项分析可知,上述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2NO+4NH3+2O2=3N2+6H2O,D错误;故选C。
5.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水电离出的c(H+)=1×10−13ml·L−1的溶液中:、Ba2+、Cl-、HCO3-
B.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Ba2+、Fe3+、NO3-
C.透明的溶液中:Cu2+、Fe3+、SO42-、Cl-
D.0.1 ml·L−1 NaAlO2溶液:NH4+、Al3+、Cl-、NO3-
【答案】C
【解析】A项,水电离出的c(H+)=1×10−13ml·L−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酸或碱的抑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两种情况下HCO3-都无法存在,A错误;B项,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强碱性,在酸性条件下NO3-有强氧化性,与铝反应不生成氢气,在碱性条件下Fe3+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C项,透明的溶液中,Cu2+、Fe3+、SO42-、Cl-相互之间都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D项,0.1 ml·L−1 NaAlO2溶液,Al3+无法与AlO2-共存,D错误;故选C。
6.《开宝本草》记载“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铁华粉[主要成分为(CH3COO)2Fe·H2O]可用如下方法检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X为SO2
B.铁华粉中含有铁单质
C.由上述实验可知,OH-结合Fe3+的能力强于CN-
D.制备铁华粉的主要反应为Fe+2CH3COOH=(CH3COO)2Fe+H2↑
【答案】A
【解析】铁华粉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为醋酸蒸气;铁华粉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氢气和滤液有氢气生成说明铁华粉中含有铁单质,滤液中加入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有滤液中有亚铁离子,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但与NaOH可反应生成棕色沉淀。A项,气体X为醋酸蒸气,A错误;B项,加入盐酸,有氢气产生,说明铁华粉中含有铁单质,B正确;C项,由上述实验可知,氢氧根离子能与蓝色沉淀反应,生成棕色沉淀,说明有氢氧化铁沉淀生成,说明氢氧根离子结合铁离子的能力强于CN-,C正确;D项,由题中信息可知,制备铁华粉的主要反应方程式Fe+2CH3COOH=(CH3COO)2Fe+H2↑,D正确;故选A。
7.类比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12—冠—4(冠醚)与Li+络合而不与Na+、K+络合,故12—冠—4(冠醚)不能识别K+,A项错误;B项,F的吸电子能力强于Cl,使得三氟乙酸比三氯乙酸更易发生电离,而F的非金属性比Cl强,所以酸性:三氟乙酸>三氯乙酸,H-F键能比H-Cl键能大,更难发生电离,所以酸性:氢氟酸<氢氯酸,B项错误;C项,Ag2CrO4和AgCl组成不相似,则由Ksp(AgCl)>Ksp(Ag2CrO4),不能推测出溶解度:AgCl>Ag2CrO4,C项错误;D项,晶体硅是半导体材料,能导电,金属含有金属键,能够导电,个由此可类比推理出,晶体硅的化学键含金属键成分,D项正确;故选D。
8.下列实验装置使用正确的是( )
A.图①装置用于制备氯气
B.图②装置用于制备溴苯和验证HBr的生成
C.图③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图④装置用于标准碱溶液滴定未知酸溶液
【答案】C
【解析 】A项,图①装置高锰酸钾为粉末状且易溶于水,不适用于用启普发生器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A错误;B项,图②装置中铁粉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苯与溴在溴化铁催化作用下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反应放热,溴易挥发,挥发出的溴也可以使硝酸银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 B错误;C项,图③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温度计测温度、玻璃搅拌器起搅拌作用,装置密封、隔热保温效果好,C正确;D项,图④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D错误;故选C。
9.关于化合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X射线衍射实验可获得晶体结构的相关信息
B.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鉴别溴乙烷、乙醛和苯酚
C.质谱法测得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可推断其分子式为C4H8O
D.麦芽糖与稀硫酸共热后加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可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
【答案】A
【解析 】A项,晶体结构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测得,A正确;B项,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与溴乙烷、乙醛和苯酚均不发生作用,无法鉴别,B错误;C项,质谱法测得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不可据此推断其分子式为C4H8O,也可能是C5H12,C错误;D项,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具有还原性,均能和新制氢氧化铜在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若按方案进行该实验,不管麦芽糖是否水解,均可生成砖红色沉淀,故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D错误;故选A。
10.下列化学反应与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
A.黑火药爆炸:S+2KNO3+3CK2S+N2↑+3CO2↑
B.加热氯化铜溶液:[Cu(H2O)4]2++4Cl-=[CuCl4]2-+4H2O
C.向1ml 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发生反应,当转移电子数1NA为时:2Fe2++2Br-+2Cl2=2Fe3++ Br2+4Cl-
D.以水杨酸为原料生产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答案】C
【解析 】A项,黑火药为硫、碳、硝酸钾混合物,点燃或撞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而爆炸,A正确; B项,氯化铜溶液中存在平衡[Cu(H2O)4]2++4Cl-[CuCl4]2-+4H2O,该平衡为吸热过程,加热则平衡正向移动向[CuCl4]2-转化,B正确;C项,亚铁离子还原性大于溴离子,1ml 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发生反应,当转移电子数1NA为时,亚铁离子恰好反应生成铁离子,2Fe2++Cl2=2Fe3++2Cl-,C错误; D项,水杨酸中酚羟基和乙酸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和乙酸,D正确;故选C。
11.苯乙烯可发生如下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苯乙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共平面
B.X的结构简式可能是,该反应需要控制温度减少碳碳双键被氧化
C.与足量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D.聚合物Z的结构可表示为
【答案】C
【解析】A项,苯乙烯中苯环和双键均为平面构型,两者通过单键相连,单键可以旋转,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A正确;B项,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取代氢原子的位置可以是乙烯基的间位,碳碳双键不稳定,易被氧化,所以X的结构简式可能是:,B正确;C项,Y完全水解产物是:,Y水解产生的HCl和-COOH都能和NaOH以1:1反应,故1mlY完全水解生成4mlHCl和1ml-COOH,故1mlY最多消耗5mlNaOH,C错误;D项,苯乙烯聚合得到聚苯乙烯,结构表示正确,D正确;故选C。
12.X、Y、Z、W、Q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的3个能级的电子数量相等,基态Z的s能级电子数量等于p能级的电子数量,基态Y的未成对电子数是不同周期的基态W的3倍,Q单质是制备半导体的重要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正价:X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山东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叙述正确的是,天然生物碱荜茇酰胺结构如图所示,的实验室制备过程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辽宁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定条件下,能将转化为,原理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江苏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化学反应表示不正确的是,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