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是人类对物质世界改造过程中常有的生产实践活动,其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铜矿炼铜B. 玉器打磨C. 高粱酿酒D. 粘土制陶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铜矿炼铜,是铜的化合物变成单质铜,有新物质生成,故A错误;
B、玉器打磨是玉器的形状大小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正确;
C、高粱酿酒,是淀粉发酵产生酒精,有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
D、粘土变成陶制品,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 适当补充蛋白质可增强抗病能力。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A. 馒头B. 鸡肉C. 米饭D. 西红柿
【答案】B
【解析】
【详解】A、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鸡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C、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根本,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大力建造化工企业B. 普及使用沼气池
C. 推广使用清洁燃料D. 加强水质监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工企业生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应合理建造,A项错误;
B.普及使用沼气池,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B项正确;
C.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C项正确;
D.加强水质监测,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项正确;
故选A。
4.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A. 门捷列夫B. 屠呦呦C. 道尔顿D. 张青莲
【答案】D
【解析】
【详解】A、门捷列夫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A错误;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对疟疾的有效治疗方法,故B错误;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C错误;
D、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重要贡献,故D正确。
故选:D。
5. 在通常状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造福了人类社会。但燃烧是一把双刃剑,也给人类带来过灾难,造成了重大损失。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铁丝B. 硫粉C. 镁条D. 石蜡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6.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1溶液,下图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配制溶液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⑤④
B. a的作用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若③中游码读数为1.2g,则他称取的NaC1的质量为8.2g
D. 按图2方法量取水的体积,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会使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再联系本题,可知顺序为:②③①⑤④,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图中a的名称是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图中③的砝码与氯化钠放置的位置颠倒,则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7 g-1.2 g=5.8 g ,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因为读数时,仰视读数,则导致称量的水体积偏大,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化学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 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得到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2
C.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稀少,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产生氧气,电源负极产生氢气,产生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是8:1,选项说法错误;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D、自来水厂将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处理,然后将水通过水管送往千家万户,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B. 木材C. 玻璃D. 青铜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详解】A、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B、木材属于天然材料;
C、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A。
9. 六月“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荷香扑鼻的解释合理的是
A. 分子体积变大B. 分子个数增多
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分裂成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荷香扑鼻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但分子的体积不变,此选项错误;
B.荷香扑鼻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但分子的个数不变,此选项错误;
C.荷香扑鼻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分子进入鼻中,使人闻到花的香味,此选项正确;
D.荷香扑鼻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分子不会分裂成原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0. 花卉保持常绿和增强抗旱能力需要氮元素和磷元素,下列一种化肥就能满足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故选项错误;
B、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故选项正确;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故选项错误;
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 下列方程式符合客观事实且书写正确的是
A. 银和硝酸铜反应:
B. 铁和稀硫酸反应:
C. 镁与氧气反应:
D. 高温锻烧石灰石: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比银活泼,银和硝酸铜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工业上常用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漂白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l2+2NaOH=NaCl+X+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NaClOB. Cl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
C. NaOH由三种元素组成D.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不变,由方程式Cl2+2NaOH=NaCl+X+H2O可知:反应前:氯原子由2个,钠原子有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2个;反应后:钠原子1个,氯原子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所以X的化学式为NaClO。
【详解】A.由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为NaClO,选项说法正确。
B.Cl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选项说法正确。
C.NaOH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能看到产生气泡的现象,银与稀硫酸不反应,方法一可行,金属活动性:镁>铝>银,铝和银都不能将镁从硝酸镁溶液中置换出来,方法二不可行,A选项错误;
B、铁粉为黑色粉末,氧化铁为红色粉末,方法一可行,铁粉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氧化铁不能被磁铁吸引,方法二可行,B选项正确;
C、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气泡,二氧化锰加入水中无明显现象,方法一可行,过氧化氢和水都为无色无味液体,不能通过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方法二不可行,C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酸钠溶液都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都变红,方法一不可行;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方法二可行,D选项错误。
故选:B。
14. 取等质量的A、B两种金属,同时分别与足量的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已知:A、B在生成物中均为价)。下列对该图象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金属活动性顺序:
B. 放出氢气的质量:
C. A、B可能是Mg、Zn
D. 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和盐酸反应放出气体速率B>A,说明金属B的金属活动性强于A,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A>B,故B错误;
C、Mg的金属活动性强于Zn,则A(即Mg)的图像斜率应该大于B(即Zn)(即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氢气质量或体积A>B),与题示图像不符,故C错误;
D、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因为A、B的化合价均为+2价且A、B等质量,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质量越小。根据图示,生成的氢气质量A>B,则相对原子质量A<B,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碳元素能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等,这几种碳单质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居金属元素第二位的金属单质,在O2中燃烧所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 ①.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②. Fe3O4 ③. CaO
【解析】
【详解】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正四面体结构)、石墨(层状结构)、C60(足球状分子)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地壳中含量居金属元素第二位的金属单质是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两者形成的化合物是CaO。
16. 铯原子钟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时钟。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1个铯原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______。
(2)铯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3)铯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1)55 (2)六##6
(3)CsCl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因此1个铯原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55;
【小问2详解】
周期表中,电子层数=周期数;根据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铯原子电子层数为6,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
【小问3详解】
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所以铯元素一般显+1价,则在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氯元素显-1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铯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sCl。
17. 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1)自热食品让许多人不开火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其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NaHCO3受热会分解生成碳酸钠(Na2CO3)并放出CO2气体和另一种液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放热
(2)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石灰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过程中剧烈放热,属于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根据题意,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生成碳酸钠(Na2CO3)并放出CO2气体和另一种液体,则该液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则该液体为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18.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______℃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将30克甲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3)在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的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
【答案】(1)t3 (2)16.7% (3)甲=乙>丙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像可得,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故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小问2详解】
由图像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即在t2℃时,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故在t2℃时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甲物质的质量为10g,加入的30克甲物质中,只有10g可溶解,剩余20g未溶解,故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小问3详解】
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此过程中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少,而甲乙两物质无溶质析出,溶液质量不变,故升温后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
19.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棉花在化学实验中也常被使用。
(1)实验①中棉花上蘸有的酒精能燃烧,而棉花上蘸有的水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实验②的目的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试管c内棉花中放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实验几天后观察到试管_______(填序号)中的铁钉生锈,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答案】(1) ①. 需要可燃物 ②.
(2) ①. 吸水(干燥) ②. a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①中棉花上蘸有的酒精能燃烧,而棉花上蘸有的水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实验②的目的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试管c内棉花中放氯化钙的目的是作干燥剂或吸水;
a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b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c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实验几天后观察到试管a中的铁钉生锈,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20. A、B、C、D、E分别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且D的溶液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C、E都能与B发生反应,且B、C和E均为单质,C与B反应的产物A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E能被磁铁所吸引,请回答问题:
(1)请写出A、E物质的符号:A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D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B的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3)写出C在B中燃烧时的现象:___________。
【答案】(1) ① CO2 ②. Fe
(2)H2O2H2O+O2
(3)燃烧,发白光,放热
【解析】
【分析】A、B、C、D、E分别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C、E都能与B发生反应,且三者均为单质,C与B反应的产物A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E能被磁铁所吸引,可推出B为氧气,C为碳,A为二氧化碳,E为铁,D能转化为B,D的溶液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可推出D为过氧化氢,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E为铁,化学式为Fe;
【小问2详解】
D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B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C在B中燃烧,即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某同学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如图所示,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提示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出现浑浊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
(2)盐酸浓度过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合理即可)
(3)HCl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小问2详解】
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发生浑浊的现象不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盐酸浓度过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氯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与碳酸钙、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
【小问3详解】
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氯化氢,因为盐酸可能过量;故答案为HCl。
22. 某实验小组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为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的V(盐酸)-pH图。
(1)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2时,溶液呈什么颜色?
(2)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时,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主要的微粒有哪些?
【答案】(1)无色 (2)氯离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解析】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结合溶液的pH及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2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酚酞遇中性溶液不变色,溶液还是呈无色;
【小问2详解】
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过量,因此溶液中的微粒有氯离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3. 氯碱工业以粗盐(主要成分是NaC1,含少量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为原料,生产氯气和氢氧化钠。实验室模拟流程如下图:
(1)操作a的名称叫______。
(2)固体乙中所含物质除BaSO4、CaCO3外,还有_______(写化学式,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3)写出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过滤 (2)BaCO3、Mg(OH)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流程图可知,操作a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操作a是过滤。
【小问2详解】
由流程图可知,溶液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向溶液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与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固体乙中除硫酸钡和碳酸钙外,还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钡,化学式为:BaCO3、Mg(OH)2。
【小问3详解】
由流程图可知,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 某金属R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其金属活动性弱于Zn。相对原子质量小于65。向一定量的AgNO3、Cu(NO3)2、R(NO3)2混合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与原混合溶液质量相比增大。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1)所得到固体中一定含有哪些金属?
(2)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增大,原因是什么?
【答案】(1)Cu、Ag、R
(2)锌与硝酸铜、R(NO3)2反应导致溶液质量增大,锌与硝酸银反应会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所以溶液质量可能增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某金属R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其金属活动性弱于Zn,可知活动性:Zn>R>(H);根据金属活动性Zn>R>(H)>Cu>Ag,在一定质量Cu(NO3)2、AgNO3和R(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后依次和硝酸铜、R(NO3)2反应,向所得到的固体上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所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R,则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了,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Ag、Cu、R,可能含有锌;
【小问2详解】
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知,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小;锌与硝酸铜、R(NO3)3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增大,如果后两个反应进行的比较多,则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增大。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下图所示是某景区无人机表演的场景。高性能无人机框架最适合选用密度小、强度高、耐热、耐疲劳的_______(填字母)。
A. 不锈钢B. 碳纤维复合材料C. 合成纤维
(2)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列车的车体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铝合金,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______。
(3)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铁轨通常用铁矿石制得,在如图所示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将26gZn加入到含34gAgNO3和54g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试分析:
①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有哪些______。
②所得溶液质量与原混合溶液质量相比,如何变化:_________。
(6)河南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某钢铁公司采用CO在高温下与Fe3O4反应来炼铁,若每天生产生铁(含铁95%)800t,则该公司每天需要含Fe3O4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t)
【答案】(1)B (2)常温下,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
(4) ①. 硬质玻璃管中红棕色固体粉末变成黑色,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5) ①. 硝酸锌##Zn(NO3)2 ②. 所得溶液质量小于原混合溶液质量
(6)解:设需要含Fe3O4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为x
x≈1166.1t
答:该公司每天需要含Fe3O4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为1166.1t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不锈钢强度高,但是密度较大,不符合题意;
B、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强度大,耐热、化学性质稳定,适合制作无人机框架,符合题意;
C、合成纤维强度高、密度小,但是不耐高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2详解】
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常温下,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小问3详解】
“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故生成铜的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具有还原性,故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硬质玻璃管中红棕色固体粉末变成黑色,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①金属活动性:Zn>Fe>Ag,将锌加入到含有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由此可知,硝酸银完全反应,反应后,剩余锌的质量为:26g-6.5g=19.5g,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亚铁反应,19.5g锌消耗硝酸亚铁的质量为:,由此可知,锌和硝酸亚铁恰好完全反应,故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锌;
②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少量为:21.6g-6.5g=15.1g,锌和硝酸亚铁反应,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量为:19.5g-16.8g=2.7g,溶液增加量小于溶液减少量,故所得溶液质量小于原混合溶液质量;
【小问6详解】
见答案。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铝丝和银丝
分别加入稀硫酸,观察
分别加入硝酸镁溶液观察
B
铁粉和氧化铁粉末
观察颜色
用磁铁吸引,观察
C
过氧化氢和水
加入二氧化锰,观察
闻气味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第十六中学、第七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第十六中学、第七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第十六中学第七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第十六中学第七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5 K,0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