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1-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广东专用)
展开(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一、基础(29分)
1.默写古诗文。
(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2)山川之美, 。高峰入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4)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
(6)古诗文中的许多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如李商隐的《无题》中“ , ”常被后人用来赞美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常被后人用于表现认识达到了一定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哲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当科学信息在网上“触手可及”时,人们不再①méng mèi 无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科普水平②cēn cī bù qí ,科普内容纷繁复杂,令人③yǎn huā liá luàn 。人们在④xiōng yǒng 的信息“轰炸”中若无辨别能力,便容易出现误读、曲解科学研究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普及科学的判断方法,公众掌握正确的判断方法后才能进一步鉴别信息的真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诗歌凝聚着对天下苍生的爱,表现了他心忧天下的崇高精神。
B.在对口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村中小路拓宽了,危旧的民宅也修葺一新。
C.班干部凡事应首当其冲,工作中要迎难而上,公益活动也要带头参加。
D.这次商品交易会参展的商家很多,展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只有把防控工作抓紧抓实,就能为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创造条件。(将“就”改为“才”)
B.他把自己的创意高高兴兴地拿出来分享,虽有受到“攻击”的心理准备,但更渴望赢得大家的赞赏。(将“高高兴兴地”调至“分享”前)
C.“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在“规律”后加土“的理念”)
D.我以前对开平碉楼不以为意,直到前些日子去实地参观,才明白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是先辈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讨生活的历史见证。(删去“实地”)
5.班级准备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探究家书魅力”,这个活动让我们了解到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家书流传于世。苏轼在湖州上任时曾为学生王巩家中的“三槐堂”写过铭词(见下图),与流传的家书在教育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欣赏并把这题词工整地抄写下来,注意上下句顺序。
(2)如果你是“我爱文学”读书活动的组织者,你想从“开卷有益”的角度说一段话来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请把你要说的这段话写下来。
(3)在这次“走进文学部落”活动中,你们策划了《西游记》读书交流会,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①如果从《西游记》中推荐一个“明星人物”,你会推荐哪一个?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明星人物”:
推荐理由:
②在读书交流会中,有个“角色”与“故事”配对环节,请你给下面角色配对,把与角色相应的故事填到对应的括号里。
A.金刚琢打孙悟空 B.流沙河点化沙和尚
二、阅读(41分)
(一)(13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乙】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①?”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②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砺之⑤,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节选自《孔子家书》,有删节)
【注释】①好(hà)乐:喜好,爱好。②柔:同“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或直的变曲。③达于犀革:射穿用犀牛皮制作的战甲。④栝而羽之:栝(guā),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⑤镞而砺之: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6.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公欣然口/欣然前往
B.撒盐空中差可拟/其势若犬牙差互
C.汝何好乐/太守之乐其乐也
D.岂可及哉/及鲁肃过浔阳
7.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分析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胡儿用“撒盐”的比喻描绘了“雪骤”的场景。
B.甲文表现了谢道韫出色的文学才华。
C.乙文中孔子强调了人的天分对成才的重要性。
D.乙文划线句子,这样断句是正确的:“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9.谢公是无言教育子侄,孔子是有言教育子路,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甲乙文,分别谈谈谢公和孔子是如何做到教育子弟的。
(二)(10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N年一遇”为何年年遇?
①今年是个“N年一遇”之年!刚进新年北方就迎来“几十年一遇”的大暴雪,接着全国各地纷纷迎来“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有网友抱怨,近年来,“N年一遇”频频出现,人们看到审美疲劳,甚至怀疑它是顶逃避责任的“堂而皇之的帽子”。“N年一遇”到底是算出来的还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不是哪里都能使用“N年一遇”?N是不是可以无限放大到几千几万?……
②根据某地长期水文记录,可以算出某量级的洪水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也就是洪水重现期。洪水重现期为百年,表示当地发生某量级洪水的概率为1%,那就是俗称的百年一遇洪水。不同地方概率为1%的洪水大小并不相同,常年干旱地区“百年一遇”洪水,搬到长江流域某支流就可能变成“五十年一遇”。政府在确定防洪建设规模和等级时,要参考当地的重现期。这样可以有效防洪的同时,避免过度建设。值得一提的是,“重现期”要假定“历史会稳定重现”。如果气候变化让一个干旱地方的雨水逐年增多,过去概率为1%的洪水就会慢慢变成2%,也就是“五十年一遇”。因此,在防洪抗旱决策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计算“重现期”,也应该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考虑进去。
③洪水重现期的计算并不困难。在2007年高考中,湖南省的文科数学卷中就有这样一道题,要求按照某河流水位概率分布图,计算出该河流平均至少一百年才发生一次的洪水最低水位。这道题算的就是该河流“百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历史记录和统计方法都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因此N一般只取个大数,例如五十年,一百年。“N年一遇”针对的也是某个特定地区。长江流域某支流的“五十年一遇”洪水,搬到常年干旱地区的河里就可能是“百年一遇”。所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各地大量涌现“百年一遇”,也并不异常。
④由此可见,“N年一遇”的说法代表了历史上灾害的罕见程度,但并不就意味着这样量级的灾害每N年就(只)会发生一次。不过,如果连续多年某地报道“N年不遇”的同种灾害,要么是当地气候发生改变,让原本罕见的灾害频繁发生,要么就是在滥用此类术语。
⑤在描述气候灾害时就不宜使用“N年一遇”。与水文历史记录不同,我国的气象观测记录起步很晚,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全面建起统一规范的气象观测网络。全国常规气象观测记录不可能超过百年,所以用“百年一遇”甚至“五十年一遇”来描述气象灾害是很不严谨的。
⑥从目前的各媒体的报道上来看,有些“N年一遇”的使用并非出自业内人士之口,更像是记者随手写下的“文学夸张”。所以,相关人员在描述“N年一遇”之前,理应核实数据来源和计算过程,以免对公众产生误导。
(选文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某地某量级洪水在某地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叫洪水重现期。
B.气候变化的“重现期”是政府制定防洪抗旱决策的唯一依据。
C.“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某地量级洪水的概率为1%。
D.举2007年湖南高考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洪水重现期的计算并不困难。
11.下列不属于“N年一遇”这一现象的是( )
A.2009年8月12日,佛山市遭受十年一遇暴雨袭击,水淹城区,季华路录得自1999年来的最高值降雨量139.9毫米。
B.2012年的“霜降”和“重阳”是同一天 ,属于19年一遇。上次是1993年,下次是2031年。
C.2016年1月24日,受超级寒潮影响,广州、佛山都降雪了,气象站作了详细的气象观测记录,这是百年一遇的气象灾害现象。
D.在常规气象观测记录中,2008年春天南方雨雪冰冻天气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最长,属五十年一遇的现象。
12.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有些“N年一遇”的使用更像是记者随手写下的“文学夸张”。
(三)(18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的刀子
①我家西屋的窗台上,有一把刀子,一把锈迹斑斑的刀子。
②西屋原本是我爷爷住的,爷爷去世后,就没人住了。我爷爷活着的时候,每年都要磨那把刀子,磨得锃亮锃亮的。其实,磨了也没有什么用,但他还是要磨。年轻时,爷爷用这把刀子杀过鬼子,伤过土匪。刀子是爷爷的骄傲啊!
③砍头不过风吹帽,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这句话,我爷爷经常挂在嘴边。爷爷骨头架子很大,个儿很高,真有三分梁山好汉的样子。
④爷爷去世后,刀子久没人磨,就锈了。
⑤不过,现在,我正蹲在院子里,用一块月牙状的磨刀石,磨那把刀子。
⑥刺啦刺啦……
⑦弯月牙悬于天际。清冽的月光淹没了我冰冷的目光,逐渐唤醒那把沉睡已久的刀子。
⑧刀子啊,刀子!你只要在老歪身上,切上那么一道小小的口子,让火红的血液流上那么一小会儿,我们老田家的尊严就彻底复活了。我一边磨一边想。
⑨老歪是县高中的门卫。那天,父亲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浑身都响的破自行车,顶着刀子般的西北风,满头大汗走了近三个小时,去给我送棉袄,却在学校门口,遇到了麻烦。那是父亲头一回进城。他一口浓郁的乡音,再加上有些紧张,说出来的话就很难懂了。恰好,那天值班的是老歪。老歪是个急性子,三句话没听完,就冲着父亲开了火。父亲也很着急,他害怕进不了门,送不了棉衣,于是就跟老歪争执起来,结果被老歪一拳打在鼻子上,当时,就摔在了地上。
⑩我急匆匆地赶到大门口的时候,正看见父亲蹲在地上,满脸的血。我冲上去就要跟老歪拼命,却被同学死死地拽住了。同学说,老歪是练家子,你打不过他的。真的,我真的打不过他。老歪得有一米八多,浑身的腱子肉,满脸的粉刺,一看就不是善茬。我们经常看见他在传达室外,哼哼哈哈地练哑铃,做俯卧撑,打沙袋。老歪是他的外号,不是说他长得歪,而是说他脾气邪。
⑪父亲身上一点也没有爷爷的影子,他身型瘦小,木讷拘谨,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因此,父亲那张血脸在我心底生了根长了刺,令我寝食难安。
⑫放寒假了,在西屋的窗台上,我又见到久违了的刀子,于是就想起了爷爷,想起了他的那些英雄事迹和豪言壮语。
⑬我磨了整整三个晚上,不是非得磨三个晚上不可,其实只要一个晚上就足够了,但我需要勇气,我在寻找爷爷当年的影子。面对强悍如斯的老歪,我——一个文弱书生,真的很需要勇气。
⑭第四天晚上,我正准备继续磨刀子,然而,刀子却不见了。我问父亲。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很神秘的样子。大刚是横行乡里的一个二流子,据说很能打。
⑮大刚很能打,又有刀子在手,而且又在暗处,定然能够马到成功。我的心渐渐放宽了。
⑯开学后,发现校门口没了老歪邪恶的身影。我想,大刚肯定是得手了,老歪肯定是没脸再干下去,辞职了。父亲那张血脸,随着日益紧张劳累的学习,渐渐淡了。
⑰放暑假了,在街上遇到大刚,问起老歪的事,他却矢口否认,说根本就不认识什么老歪。
⑱回到家,问父亲,他笑笑说:当时怕你去跟人家拼命,骗你的。后来,我给教育局写了封信,再后来就不清楚了。
⑲我再也没见过那把刀子,不过,我发现父亲也有自己的刀子,那是一把更加锋利的刀子。
(选自《时代文学》,有改动)
13.根据小说的情节,以父亲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14.文章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指出其表达效果。
15.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你只要在老歪身上,切上那么一道小小的口子,让火红的血液流上那么一小会儿,我们老田家的尊严就彻底复活了。
②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很神秘的样子。
16.文中的“刀子”在不同人手里包含哪些具体含义?由刀子引发你对解决冲突和对立问题的哪些思考?
三、作文(5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表情,是指从面部或姿态的变化上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成功时的微笑,失落时的无奈,争执时的愤怒……喜、怒、哀、乐,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丰富表情。生活中,总有一些表情令你难以忘怀的。
请以“ 的表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角色
故事
观音菩萨
( )
太上老君
( )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学校门口
开端
①
家里(第四天)
发展
②
家里(暑假)
高潮、结局
③父亲给教育局写信,老歪离开了门卫的岗位。
参考答案:
1. 白露未晞 古来共谈 清流见底 白云千载空悠悠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晞、孤、圆、碾作、丝、蜡炬、畏、自缘”等字词易写错。
2. 蒙昧 参差不齐 眼花缭乱 汹涌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
第一空,蒙昧(méng mèi):指未开化的原始状态。
第二空,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原指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第三空,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 luàn):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第四空,汹涌(xiōng yǒng):原指为水势翻腾上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3.C
【详解】A.凝聚:聚集、积聚。使用正确;
B.修葺:修理(建筑物)。使用正确;
C.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损害。语境使用不当;
D.目不暇接: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使用正确;
故选C。
4.B
【详解】B.语序不当,应该把“高高兴兴地”调至“他”之后。故选B。
5.(1)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2)示例: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一篇美文、一本好书,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丰富,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使平凡的生命变得高尚。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与这次读书活动,体验美妙的读书之旅吧。
(3) 示例:唐僧 在取经路途中,唐僧虽然和徒弟们经历了八十一磨难,但是身为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他有信仰,目标明确,严守戒律,用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知识的精神带着团队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真经,所以我推荐他为“明星人物”。 B A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
观察图中的题词可知,上句是“忠厚传家久”,下句是“诗书继世长”,书写时注意“厚、传、继、世”等字要正确书写。
(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与运用。
注意要以“我爱文学”读书活动的组织者的身份,从“开卷有益”的角度说一段话来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示例:同学们,“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同学们,“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让我们与书交朋友吧!让读书之花,盛开四季校园。
(3)(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与表达运用。题目要求从《西游记》中推荐一个“明星人物”,并说出推荐理由。
示例:“明星人物”:孙悟空;
推荐理由: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他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于面对挑战。所以我推荐他为“明星人物”。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唐僧师徒来到流沙河后,八戒、悟空去战妖怪,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吒与悟空同去。木吒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后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故观音菩萨对应的故事是“流沙河点化沙和尚”;故选B;
孙悟空大闹天空时,和二郎神大战,太上老君用金刚琢把他打昏,所以孙悟空才被捉住。故太上老君对应的故事是“金刚琢打孙悟空”;故选A。
6.A 7.C 8.(1)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风飘舞。(2)据此说来,何必要学习呢? 9.示例: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孔子循着子路的比喻,也用比喻教育他努力学习,结果子路心悦诚服。
【解析】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均为“高兴”;
B.差不多/交错;
C.喜好/以……为乐;
D.比得上/等到;
故选A。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由“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
故选C。
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未若,倒不如。因,趁、乘。
(2)句重点词语:以此,据此。言,说。何,何必。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内容可知,短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
结合乙文中“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甲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孔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牛皮(做的铠甲)。从这个道理来说,有什么可以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并给它加上金属的箭头磨得更加锋利,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子路拜了两拜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
10.B 11.C 12.因为他们没有理解“N年一遇”的真正含义,存在着滥用的现象;他们没有区分气候灾害和水文记录,态度不严谨;他们更没有核实数据来源和计算过程,误导了公众。
【解析】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由第②段“因此,在防洪抗旱决策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计算‘重现期’,也应该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考虑进去”可知,选项“唯一依据”理解有误。
故选B。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由第⑤段“在描述气候灾害时就不宜使用‘N年一遇’”可知,“超级寒潮”“降雪”属于气候灾害,不属于“N年一遇”这一现象;
故选C。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第④段“‘N年一遇’的说法代表了历史上灾害的罕见程度,但并不就意味着这样量级的灾害每N年就(只)会发生一次。不过,如果连续多年某地报道‘N年不遇’的同种灾害,要么是当地气候发生改变,让原本罕见的灾害频繁发生,要么就是在滥用此类术语”可知,有些记者没有理解“N年一遇”的真正含义,存在着滥用的现象;
由第⑤段“在描述气候灾害时就不宜使用‘N年一遇’”“全国常规气象观测记录不可能超过百年,所以用‘百年一遇’甚至‘五十年一遇’来描述气象灾害是很不严谨的”可知,他们没有区分气候灾害和水文记录,态度不严谨;
由第⑥段“相关人员在描述‘N年一遇’之前,理应核实数据来源和计算过程,以免对公众产生误导”可知,他们没有核实数据来源和计算过程,误导了公众。
13. 父亲与老歪发生争执,被老歪一拳打到在地上; 父亲为了不让田家吃亏,故意说把刀子借给了大刚 14.示例1:老歪的身材高大,急性子、脾气邪与父亲的身型瘦小,紧张、木讷形成对比。作用:写出父亲被打的原因,表达了我的愤怒之情。
示例2:爷爷骨头架子很大,个儿很高,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性格与父亲身型瘦小,老实巴交,木讷拘谨的形象形成对比。作用:写出父亲被打及他处理问题的智慧。
示例3:我与父亲对待老歪的不同态度(或“我”的刀子与父亲的刀子)对比。作用:表达了父亲面对野蛮、暴力的态度和方法得当。 15.①“彻底”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表现了“我”要为父亲报仇,为田家找回尊严的愤怒之情。
②“神秘”表示难以捉摸,高深莫测。形象地写出父亲“借”刀子的原因,表现了父亲解决问题的智慧。 16.有形的刀子,在骁勇的爷爷手里是保家卫国的工具,在年少气盛的“我”手里是复仇的工具;在木讷拘谨的父亲手中那把无形的刀子则是他的智慧。由“刀子”引发的思考:强与弱、有为与无为、野蛮与文明、武力与智慧等的辩证关系。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文本中故事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按谁的什么事的格式概括即可。
第一空,由“学校门口”定位第⑨段,由第⑨段“老歪是个急性子,三句话没听完,就冲着父亲开了火。父亲也很着急,他害怕进不了门,送不了棉衣,于是就跟老歪争执起来,结果被老歪一拳打在鼻子上,当时,就摔在了地上”可知,写父亲与老歪发生争执,被老歪一拳打倒在地上;
第二空,由“家里(第四天)”定位第⑭段,是故事的发展,由第⑭段“第四天晚上,我正准备继续磨刀子,然而,刀子却不见了。我问父亲。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很神秘的样子。大刚是横行乡里的一个二流子,据说很能打”可知,写父亲怕“我”跟老歪拼命而惹出事来,故意说把刀子借给了大刚。
14.本题考查对比及表达效果分析。
文中对比的地方较多,如老歪与父亲的对比,爷爷与父亲的对比,“我”与父亲的对比等等,任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由第⑧段“刀子啊,刀子!你只要在老歪身上,切上那么一道小小的口子,让火红的血液流上那么一小会儿,我们老田家的尊严就彻底复活了。我一边磨一边想”可知,我是试图用武力粗暴地对待老歪;由第⑭段“第四天晚上,我正准备继续磨刀子,然而,刀子却不见了。我问父亲。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很神秘的样子。大刚是横行乡里的一个二流子,据说很能打”,第⑱段“回到家,问父亲,他笑笑说:当时怕你去跟人家拼命,骗你的。后来,我给教育局写了封信,再后来就不清楚了”可知,父亲却是用更智慧的方式对待老歪。
据此可知,我与父亲对待老歪的态度上形成对比,更加突出父亲处事的智慧。
15.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词句。
①“彻底”指毫无保留,深而透的意思,此处是表示“我”想用刀子为父亲报仇,想在老歪身上划出血痕,以找回自家的尊严,这一词语表现了“我”愤怒至极。
②“神秘”本指难以捉摸,高深莫测,此处用来形容父亲对“我”解释刀子不在的样子,联系下文第⑱段“到家,问父亲,他笑笑说:当时怕你去跟人家拼命,骗你的。后来,我给教育局写了封信,再后来就不清楚了”可知,这一词语的巧妙运用,表现出父亲处事的智慧。
16.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及启示。
第一问,结合第②段“年轻时,爷爷用这把刀子杀过鬼子,伤过土匪。刀子是爷爷的骄傲啊”可知,“刀子”在爷爷手中就是保家卫国的工具;
结合第⑧段“刀子啊,刀子!你只要在老歪身上,切上那么一道小小的口子,让火红的血液流上那么一小会儿,我们老田家的尊严就彻底复活了。我一边磨一边想”可知,“刀子”在“我”手中就是复仇和捍卫尊严的工具;
结合第⑭段“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很神秘的样子”,第⑱段“回到家,问父亲,他笑笑说:当时怕你去跟人家拼命,骗你的。后来,我给教育局写了封信,再后来就不清楚了”可知,“刀子”在父亲手中就是处事的智慧。
第二问,由刀子引发的对解决冲突和对立问题较多,选择其一来表述。
示例:由刀子引发武力与智慧的思考。刀子作为一种武器,具有强大的破坏力。然而,智慧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刀子来实现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智慧的作用,善于运用策略和技巧来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武力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有时候过于依赖武力反而会引发更多的冲突和矛盾。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寻求更加智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17.例文:
温暖的表情
每当雨天时,我总会想起一个像阳光一样温暖的笑容。
在我小学五年级时,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天空阴沉沉的,忽然雷声大作,雨点迅速地砸下来,不巧我没有带伞,只好在学校里等雨停。眼看等了十几分钟,只见雨愈下愈大,丝毫没有要停的趋势,我开始着急——约好了同学放学后去羽毛球馆打球,现在还不回家换衣服拿球拍就来不及了。身边也没有带伞的熟人,我索性一闭眼冲进雨幕中跑回家——反正学校离家也就十分钟的路程。
可是刚跑一段路我就后悔了,雨点已经毫不留情的让我衣服都湿了,这时候无论是继续跑回家还是折回学校都不是好选择,附近也没有避雨的地方,“这次肯定会被淋成一个‘落汤鸡’了”我心想,绝望得不知所措。忽然,我眼前一亮,前面有一个高我一级的姐姐正撑伞回家,或许是因为在紧急情况下人们总会多出许多勇气来做平常不会做的事,我没有多想就跑向那个姐姐,问她能不能撑伞捎我一段路,她犹豫了一下便点头。这时,身后一个扎马尾辫,校服与我一样都湿淋淋的女生喊住了姐姐,看样子两人是朋友,她也没带伞,我们三个人就挤在一把伞下。她们两个边走边聊,因为雨伞不大,不能完全遮住三个人,我就把身子移出伞外一点,好让两个姐姐不被淋雨,却一下子被马尾辫姐姐发现了,她把我拉进伞下,关心地说道:“哎呀你这样会淋湿的,快进来。”说罢她自己向伞外移了一点,朝我展开一个温和的笑容,那笑容里仿佛装着一个晴朗的天,满是阳光,把一切乌云都赶走了。
我的心里盛满感动,虽说身子瑟瑟发抖,心中却因为这阳光般的笑脸变得温暖,不只是因为她的笑容,更是因为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举动,让我感觉我的心里也装着一个大大的晴天。
同样,我也报以她一个灿烂的笑容,在微笑的瞬间,马尾辫姐姐温暖的表情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谢谢,这个阳光一样温暖的表情。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请以“ 的表情”为题写一篇文章。这个题目中,关键词语是“表情”,“表情”是情绪的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模式,是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立意: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肯定会看到过很多表情,我们在选择“某个表情”时,首先想一下,能不能把这个表情写得精彩,围绕这个表情能不能有精彩的故事,能不能打动人。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别人的表情带给你的感受,更利于情感的抒发。
第二,构思选材。如:演讲不自信的我,在老师慈爱、鼓励的眼神中,克服了心里的重重障碍,突破了自己。可以写在一定情境中别人流露的表情,如:早点摊主生活艰辛,却总保持灿烂笑容,感悟乐观面对生活的风雨。可以选择的表情有笑容、鼓励、坚定、失落、失望、兴奋、难过、愤怒、惊讶、痛苦、不舍、倔强等神情,只要能给了你启示、感悟、思考、鞭策、鼓励……都可以纳入选材的范围。因为有“表情”,文章中一定有一段肖像描写,因为有“最是难忘”,文章中一定有一段心理描写,重在具体的事件中突出表情,细腻描写表情,起到画龙点睛、催化剂的作用,还要适当的抒情和议论,特别是文章的结尾,有感而发,根据内容、立意抒发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
黄金卷01-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南京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1-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南京专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6页,共12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黄金卷01-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河北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1-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河北专用),共21页。
黄金卷01-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河南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1-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河南专用),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