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东南初中四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 )
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表层
2.米勒的实验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径,该实验证明了( )
A.原始大气可以转变为原始生命
B.无机物可以转变为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C.有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D.有机大分子可以演变为原始生命
3.下列哪一个地质年代的森林在造山运动中被埋在地下形成了现在的煤层之一( )
A.古生代早期B.古生代中期C.古生代后期D.中生代
4.若△、口、☆表示具有血缘关系三类生物,如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口→☆B.☆→口→△C.△→☆→口D.☆→△→口
5.小康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使用时效果还不错,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蚊子为了生存,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B.能抵抗杀虫剂的蚊子繁殖能力较强
C.杀虫剂的质量下降,杀虫能力减弱
D.杀虫剂选择了发生抗药性变异的个体
6.现代类人猿不包括( )
A.长臂猿B.金丝猴C.黑猩猩D.大猩猩
7.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原因是( )
①遗传变异②自然选择③迁徙④人种混杂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B.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D.四肢行走转为双足行走
9.下列是狼在分类学上的一些等级名称,请将它们由大至小排列( )
①犬科
②犬属
③动物界
④食肉目
⑤脊索动物门
⑥哺乳纲。
A.⑤③④⑥①②B.⑤③⑥④①②
C.③⑤④⑥①②D.③⑤⑥④①②
10.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时,下列特点不能作为分类依据的是( )
A.形态结构B.个体大小C.生理功能D.亲缘关系
11.下列原生动物中,能使人患痢疾的是( )
A.腰鞭毛虫B.夜光虫C.疟原D.阿米巴变形虫
12.下列可作为水域污染(如赤潮现象)主要指示生物的是( )
A.藻类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13.下列有关植物进化的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藻类→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种子植物
B.原始藻类→原始种子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
C.原始种子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藻类
D.原始藻类→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
14.几位同学学习植物类群的知识后提出了一些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说:“我们食用的大米主要来自种子的子叶。”
B.乙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诗句可推测植物当时所处环境空气污染严重。”
C.丙说:“肾蕨植物体叶片背面有孢子囊,里面含有大量的种子。”
D.丁说:“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它种类多,分布广,与人类关系密切。”
15.桫椤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没有种子。桫椤属于( )
A.藻类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苔藓植物
16.进化与适应是重要的生命观念之一,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多宝鱼用鳃呼吸,与水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B.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与陆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C.蛔虫体表有角质层,与寄生的营养方式相适应
D.蝗虫身体具有两对翅,与飞行的运动方式相适应
17.如图中的填充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则该特点是( )
A.胎生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D.具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
19.在海洋中,较浅处生活的是绿藻,再深一些就是红藻、褐藻等,较深的地方则没有藻类生存。影响藻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B.水分C.光照D.空气
20.“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的“肺”,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
C.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
D.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21.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于( )
A.绿色植物B.吃植物的动物C.空气和土壤D.阳光
22.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和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分解者很少B.缺乏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2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
A.所有的生产者B.阳光、空气、水分
C.食物链和食物网D.草食动物与肉食动物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蝉→螳螂→黄雀三者形成一条食物链
D.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5.下图是一条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点它们相对数量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甲→丁→乙
B.甲、乙、丁都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C.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丁固定的太阳能
D.如果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则农药积累最多的是乙
二、填空题
26.A海带 ( )具有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器官
B葫芦藓 ( )具有根、茎、叶,体内有疏导组织
C马尾松 ( )没有根、茎、叶器官的分化
D桃树 ( )具有茎、叶,没有真正的根
E贯众 ( )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只有种子,没有果实
三、读图填空题
27.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的颈长短属于________性状,是通过_______产生的,可以_______给后代;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最终适应者生存下来。生物的_______和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由此可见,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_______的方向。
28.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F和B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E体表的_______不能随着它的虫体生长而生长,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现象。
(3)动物D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_______(填字母),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的是_______(填字母)。
(6)图中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属于变态发育的是:_______(填字母)。
29.南极地区在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中有重要作用,如图是南极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其中含有磷虾的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海豹和企鹅是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
(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
(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地球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2.答案:B
解析:米勒的实验装置包括将水注入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等各种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因此,米勒的实验可以证明,在模拟原始地球环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支持。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C
解析:古生代的中期,海洋中有许多种鱼类,由于造山运动使陆地增多,局部气候干燥,生物开始由水中向陆地发展,首次出现陆生的裸蕨类植物。古生代的后期,出现了由石松类、裸蕨类植物等构成的沼泽森林。这些森林在地质运动中被埋在地下,成为现在的煤层之一。与此同时,出现了能够登陆生活的两栖类和有翅的昆虫。古生物学家认为,两栖类的四肢是由鱼的胸鳍和腹鳍化来的。故选C。
4.答案:A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底层出现的较单一,说明生物较简单、低等,上一层出现“口”较高等,最上一层出现☆说明更高等,所以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口→☆,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
5.答案:D
解析:A.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蚊子群体内本来就存在抗药性强和抗药性弱的变异。并不是蚊子为了生存,逐渐产生了抗药性,A错误。
BD.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蚊子,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强的蚊子。由此可见,B错误,D正确。
C.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使用时效果还不错,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越来越差。
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能抵抗杀虫剂的蚊子存活下来,且大量繁殖。并不是因为杀虫剂的质量下降,杀虫能力减弱,C错误。
故选:D。
6.答案:B
解析:在现代的哺乳动物中,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与人类的形态、结构最相似,与人类的血缘关系也很近,所以被称之为类人猿。
7.答案:B
解析: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因此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除遗传和变异的因素外,还有自然选择、隔离、迁徙和人种混杂等因素的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D
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故选D。
9.答案:D
解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0.答案:B
解析: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时,一般把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亲缘关系等作为依据;个体大小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特征不稳定,不会作为分类依据。由此可见,ACD正确,B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一些原生动物是病原体,如阿米巴变形虫能使人患痢疾。
12.答案:A
解析:A、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污染物进入水体以后,一旦被藻类吸收,就会引起藻类生长代谢功能紊乱,从而改变水体中藻类的组成,通过分析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及变化,就可判断水质的污染性质和污染程度。故正确;B、苔藓植物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是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不可能用来检测水域是否被污染。故错误;CD、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适于生活在陆地上,不可能用来检测水域是否被污染。故CD错误;故选:A。
13.答案:D
解析::如下图所示:植物进化的历程大致为: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大米是由水稻加工而成,而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A错误。B、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诗句的意思是苔藓植物较多,可推测植物当时所处环境空气较好,B错误。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植物体叶片背面有孢子囊,里面含有大量的孢子,C错误。D、海带是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D。
15.答案:C
解析:没有种子说明属于孢子植物,孢子植物中,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16.答案:B
解析:A、鱼用鳃呼吸,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鱼用鳃呼吸,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A正确;
B、青蛙肺不发达,皮肤裸露辅助呼吸,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或离水源近的环境中,雄青蛙的高声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前来,是求偶行为,与适应水陆两栖生活无关,B错误;
C、鸟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可以煽动空气,适于空中飞翔,C正确;
D、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D正确;故选:B。
17.答案:D
解析:A、青蛙、鲫鱼、蛇是卵生,鲸是胎生,A错误。
B、鲸、蛇、青蛙用肺呼吸,青蛙的肺不发达,用皮肤辅助呼吸,鲫鱼用鳃呼吸,B错误。
C、蛇、青蛙、鲫鱼体温不恒定;鲸体温恒定,C错误。
D、青蛙、鲫鱼、蛇、鲸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脊椎动物,D正确。故选:D
18.答案:A
解析:“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故选:A。
19.答案:C
解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所以直接影响藻类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的是光照。故选:C。
20.答案:D
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的生物含能量越多,相对数量越多。所以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为:丙→甲→丁→乙。A正确。
B、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为:丙→甲→丁→乙。其中甲、乙、丁都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B正确。
C、根据生物富集现象可知,环境被污染时,食物链中的消费者的消费级别越高,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就越高。如果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则农药积累最多的是乙。C正确。
D、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的方向。D不正确。故选:D。
21.答案:D
解析: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需要,食物中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人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的能量.
故选:D。
22.答案:A
解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圾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选:A。
23.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进一步构成食物网,由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故选:C。
24.答案:D
解析: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只有是一部分消费者,还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C、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故不符合题意;
D、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符合题意.故选D
25.答案:C
解析: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逐级递减,单向流动。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为:丙→甲→丁→乙,A正确。
B.所以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为:丙→甲→丁→乙,箭头是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而且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其中甲、乙、丁都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B正确。
C.丙是生产者,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的能量来自丙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错误。
D.根据生物富集现象可知,环境被污染时,食物链中的消费者的消费级别越高,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就越高。如果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则农药积累最多的是乙,D正确。
故选C。
26.答案:(D)
(E)
(A)
(B)
(C)
解析:
27.答案:(1)相对;变异;遗传
(2)多样性;适应性(顺序可互换)
(3)生物进化
解析:
28.答案:(1)有无脊椎骨
(2)外骨骼;蜕皮
(3)胎生哺乳
(4)AD
(5)C
(6)CE
解析:(1)根据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将动物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动物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如B)、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如E)等类群。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如F)、两栖动物(如C)、爬行动物,鸟(如A)和哺乳动物(如D)等类群。因此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F和B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动物E属于节肢动物,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会限制其发育和生长,因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3)动物D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胎生和哺乳使后代能得到充足的营养,并且得到母体的保护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恒温动物是指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因此结合分析可知,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A(属于鸟类动物)、D(属于哺乳动物)。
(5)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图中的动物C属于两栖动物,故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的是C。
(6)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变态发育一般指昆虫纲与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图中的动物E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纲,动物C属于两栖动物,因此图中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属于变态发育的是CE。
29.答案:(1)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
(2)念珠藻→磷虾→企鹅→海豹;海豹
(3)捕食;竞争
(4)念珠藻
(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5,安徽省安庆市22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105,安徽省安庆市22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包括“试题卷”两部分,下列关于分类单位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