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宁夏银川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10,宁夏银川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请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成语积累,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请根据下面信息,完成任务,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盛世中国,青年当自强!“强国有我!”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在这最好的时代,青年人要有《论语》中(1)“ , ”的好学乐学精神;要有杜甫《望岳》中(2)“ , ”的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要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面对磨难高歌(3)“ , ”的坚韧不拔的意志;要有李白《行路难(其一)》(4)“ , ”的奋发进取、乐观昂扬的豪迈气概;要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5)“ , ”苦己为人的伟大抱负。青年始终拼搏向上,才能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2.请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6分)
摘抄1: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燎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摘抄 2: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任务1:《西游记》作为一部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你阅读时采取
策略;材料中的“行者”指的是: (2分)
(2)任务2:摘抄2中的“嫂嫂”百般刁难孙悟空的原因是: (2分)
(3)任务3:《西游记》是青少年读者最喜爱的古典小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说说《西游记》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原因。(2分)
3.成语积累。(4分)
四月的研学之旅,同学们① :西夏王陵遗址前,屏气凝神,体味中华文明的 ② ;六盘山上,极目远眺,感叹新城的蓬勃发展;田间地头初尝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活动结束,同学们乘坐大巴返程,车窗外的景色令人③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有的同学④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地歌唱,也有同学在凝视远方,似乎内心不再浮躁,又在憧憬明年的研学活动了。
(1)①②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获益匪浅源远流长 B.硕果累累源源不断
C.获益匪浅源源不断 D.硕果累累源远流长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③④处的成语。(2分)
③ ④
4.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符合节日特点的对联,第(1)(2)处填写序号,第(3)小题请你补写下联。(3分)
①玉宇无尘一轮月 ②瑞雪纷飞清玉宇 ③处处笙歌留朗月 ④龙舟竞渡水传情
元宵节 上联:( ) 下联:银花有艳万点灯
端午节 上联:艾草飞香花献瑞 下联:( )
请你为“重阳节”对出下联 上联:延寿广设菊花宴 下联: 共赋敬老诗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玉”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优秀品质,彰显着东方美学的韵味。玉石藏于山中、埋于谷底,与普通石头不分伯仲,如何成为众所敬仰的美玉?
①“玉不琢,不成器”,器与人皆通此理。
②坚固细密的玉石必得经过一番艰苦的切、磋、琢、磨,才会露出质朴面目,显出纯美底色。
③只有历经雕琢磨砺,唤醒内心的道德律,淬炼信仰的主心骨,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6.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2023年中国消费者穿汉服的场景分布情况
材料二:
汉服发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上衣下裳为汉服最早的形制。汉代,《汉书》中已有“汉服”的称谓。唐代,汉服雍容华美,大气磅礴。宋代,汉服沉稳内敛。元明清三代,汉服在保留传统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汉服。近现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汉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但在民间部分传统节日、活动上,仍得以延续与发展。如今,随着传统文化崛起、民族自豪感增强,在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融合等助推下,汉服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摘编自《从日常生活到顶级时尚圈,汉服渐成潮流:中华传统服饰何以正青春》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2日)
材料三: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来这里 全站资源一元不到!穿汉服出街解锁日常新时尚,中式美学引领审美新风尚,近年来,随着国风国潮流行,时尚领域刮起了阵阵“中国风”。
如何用时尚讲好中国故事?《时尚》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张晓冬认为,一棵树只有根系发达,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远远地被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深深埋在我们的血脉之中。当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在年轻人中盛行,我们也重拾了诠释风尚、定义潮流的能力。”
国风国潮的兴起,张晓冬认为主要源于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再创造。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且具有吸引力的视觉语言。“许多设计师会将中国传统的图案、色彩、布料等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打造出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时尚感的服装。”
(摘编自《国潮正当时 如何用时尚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2023年12月29日)
阅读材料一,概括主要信息。(2分)
(2)学校“汉韵国际社”接受《衣尚中国》的采访,请结合三则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就“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谈谈看法。(4分)
7.请根据下面信息,完成任务。(4分)
为响应银川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做文明银川人”的号召,银川市第十五中学九年级(14)班同学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鲁银社区打扫卫生并做宣传活动,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请你代表鲁银社区给九年级(14)班同学写一份表扬信。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要求:格式正确,叙述简洁清楚,用语得体。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 比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2分)
古人重视学习,自古以来劝人读书向学的佳话就留下不少。如在《资治通鉴》中,就有孙权劝说吕蒙读书的佳话,文章虽然写得简单,但意味深长: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如果说,孙权劝学的故事叙事过于简洁,那么,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赠序,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人读书成才的艰辛。他是这样讲述的: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古人读书,困难很多,然而有书和无书不应成为读不读书的理由。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这样对向他借书读的黄生说:
【丙】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①庋(guǐ):放置、保存。 ②通籍:出仕、做官。 ③落落:堆放的样子。④素蟫:书中的蠹虫。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但当涉猎( ) (2)尝趋百里外( )
(3)汗牛塞屋( ) (4)始俟异日观( )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0.请用“/”符号给划线句子断句。(2分)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11.从【甲】文的读书“见往事耳”,到【乙】【丙】两篇文章,劝学者都现身说法,以自己读书学习的感受或经历劝说他人,言辞谆谆。试简要分析【乙】【丙】两文作者的观点。(2分)
(二)(4分)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2.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亲”字用得绝妙,灯虽对“我”,“我”却不堪对灯,此联写客舍萧条之景如在目前,令人无限悲怆。
B.颔联这十字直使人掉泪,如若在他日他夜,倒也罢了,唯独今夕是除夕夜,本该在家尽享天伦,而自己却在万里之外,诗人已经伤痛难言。
C.尾联诗人因愁闷而容颜憔悴,因老衰而两鬓斑白,这副尊容怎能过得除夜,但过了今日就是新春,诗人也给自己留下无限的希望。
D.这首诗用词造语虽平白质朴,但潦倒、落魄、孤独、怅惘,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表达得凄恻哀婉、感人至深。
13.请赏析“支离笑此身”的“笑”有何表达效果。(2分)
(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0分)
让非遗的花朵盛开在青春田野
朱 杰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和文化精髓,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今天,它们有的以非遗的形式得以传承。其中,青年功不可没,正是一代又一代非遗青年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让“非遗”始终绽放艺术魅力,洋溢青春光彩。
②传承的生力军由青年组建。全国很多地方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青年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提供了良好条件。青年也不负众望,成为一支支非遗传承的生力军。他们主动担负起传承重任,将口传心授的非遗音乐从濒临失传的边缘拉回来,将很多精力投入日复一日的学习训练中。内蒙古很多支乌兰牧骑的主力成员是90后青年,他们把马头琴装上马背、装进汽车后备厢,把马头琴音乐送往广阔草原的旗县、嘎查,又在各处的老一辈艺人及民间乐手那里搜集责料、收录音乐片段,不断地丰富着马头琴音乐的内容。通过传承非遗,青年人为我们延续和推动文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不少助力。
③创新的重大使命由青年担当。今天不少青年人受过系统教育,能理解和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需要,能接触来自行业领域发展前沿的各类信息,拥有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改造传统技艺的能力。不少非遗青年传承人把传统技艺和新时代的生活审美结合起来,让非遗在坚守本味的同时适应了当下的生活场景。他们结合新的音乐形态、新的技术手段、新的演奏形式,改编和创作出一大批富有民族韵味、具备时代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在福建,南音传承人为了提高整场演出的完整性,用剧情形式加以串联,把观众熟悉的历代诗人编成剧中角色,带领观众走进南音的魅力世界。于是“老粉丝”拍手叫好,新观众品尝到艺本之美。
④传播的生动注脚由青年书写。当代青年人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具备互联网思维,熟悉新兴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能赋予传统技艺新的传播形象,让其更加贴近生活,从小圈子逐步走向大市场;他们也勇于以锐意进取的精神积极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将新的时代元素和青年人身上特有的品格和气质、丰富的知识和能力,融入非遗音乐的创新发展,拓展非遗音乐的发展渠道。打开各类短视频平台,很多音乐类非遗的短视频拥有众多年轻“粉丝”,在这些平台推出的跨年晚会等节目中,非遗深受广大网友热捧;走进各大城市的剧院,音乐类非遗项目常常与交响乐、音乐剧等形式结合,令观众耳目一新……青年人的努力,让我们感受到“活”着的非遗“活”得好,听得见的非遗传得广,民族的声音世界喜欢听。
⑤非遗需要青年的助力,青年也需要非遗的滋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能为青年成长提供丰厚养料。我们期望更多的青年能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期望更多有能力者加入非遗传承的行列,以不断增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音乐这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更坚固更宽广,润泽更多人心;以才华为音符、用青春谱乐章,让属于民族又同时属于世界的艺术财富,长久地绽放文化之光。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1日,有改动)
14.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题目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青年人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B.内蒙古的很多青年主动学习传统非遗音乐,并不断搜集整理新的内容,使得非遗音乐得以丰富和发展。
C.一些传统技艺与新形态、新技术、新方法、新审美等结合起来,改造创新了非遗,得到很多“老粉丝”的喜欢。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非遗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短视频平台上广大网友的热捧。
15.结合文本分析第③段使用的论证方法。(2分)
16.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17.学校在微信公众号开通了“非遗正青春”小程序,请你用一段富有文采的文字向这些守护传承非遗的青年人致敬,并号召同学们行动起来守护、传承非遗。(100字左右)(3分)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4分)
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千米,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安塞。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③那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我自愧虽然去过安塞,却不曾发现安塞还有这样一种灿烂的艺术。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然而,几次提笔,又搁下。从生活到艺术,有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④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后来,这篇文章不断被选入各种散文选本。而且,它好像变成了一群鸟儿,扑棱着翅膀,落上了如大树小树一般的各种语文课本。此时我才意识到,它已成了我的代表作,贴在我的身上了,长在我的身上了。于是,我常常会想起安塞。
⑤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⑥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⑦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那是红军小学的娃娃。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
⑧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裢上的流苏飞舞,用语言极难形容。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是北国里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在石鲁笔下的火红高崖下,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⑨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⑩整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
⑪早在古代,安塞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常有重兵把守,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唐朝的“安史之乱”期间,伟大的诗人杜甫,望着安塞的芦子关,写下了感时忧国的诗篇。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安塞出过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塞西支队,它的队长安塞人田启元更是威名远扬。1947年,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留下了一幅英姿勃发的照片。有人说,冲着安塞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大茆一声喊,随时都会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
⑫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8.梳理“我”对“真武洞”的情感态度变化,完成下列表格。(2分)
19.“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只”字内涵丰富,请简析。(2分)
20.第⑪段写安塞的历史有什么作用?(2分)
21.请赏析句子“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2分)
22.文章标题“桃花鼓声安塞”拟得好,请简要分析。(2分)
23.本文结尾写道:“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作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安塞腰鼓》,被选入课本,请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某种艺术形式或地域文化对人精神成长的作用。(4分)
三、写作(45分)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生活,如贴对联、穿旗袍;文化是技艺,如打油茶、烧泥陶;文化是建筑,如骑楼、哈亭;文化是器具,如会鼓、天琴;文化是首诗,如《乡愁》《秋词》;文化是个人,如杜甫、苏轼;文化还是道德素养,民风家教,祖父传之,子孙握之。文化在身边,文化在心里,文化无处不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套作,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段落
内容
情感态度
①
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
(1)_______
②
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失望
⑧
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
(2)_______
⑪
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
景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2023-202,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答, ①获得审美体验;②合作意识, 示例,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