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汩汩流淌着一泓斑lán_____的水,清澈照人;一条敞口小木船空空如也,静静地泊在河埠上。桥还是当年的模样,稳稳地静卧于碧波之上。石桥上的凿痕清晰可辨,岁月将它的表面,摩挲得更加光亮,石缝中的小草换了一茬又一茬,依然顽强地生长和繁yǎn_____着,生机盎然。桥头巷尾少有xuān_____闹的集市,小镇自然多了几分幽mì_____与清静,青灰色的瓦、白面的墙,还有麟次栉比的店铺,积攒着几千年的苍桑……河边洗涤的农妇与屋前饮茶的男子,都有一种水乡人才有的从容悠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斑lán_____ 繁yǎn_____ xuān_____闹 幽mì_____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改为_______ ②_____改为_____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举行了劳动研学活动,让学生学习了解劳动知识和意识。
B. 学期工作已经过半,同学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付出。
C. 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强。
D. 一个班级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心理状态。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朗读《朝读经典》时,他左右逢源,让大家惊叹不已。
B. 赵立坚的三个诘问正好打中了美方抹黑、污蔑、甩锅中国的七寸。
C. 我们中国人说话又总那么含蓄,很多话,都有言外之意。
D. 生活中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4.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古人笔下有动人情思:王维《竹里馆》中明月也多情,(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韩愈《晚春》中的花木同样有情,(2)“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古人梦里是故土家园:岑参《逢入京使》中的(3)“马上相逢无纸笔, 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4)“________,____________”都凝聚着对故土的万千思念。
古人心中有家国情怀:《木兰诗》中(5)“ 将军百战死,_________”讲述着战争的持久与激烈;即便面对(6)“_________,___________”般苦寒艰难的军营生活,他们依然勇敢顽强。
5.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践行了这一观点。七年级将举行“天下国家”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出一条活动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2)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与爱国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所给材料,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爱国。
材料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材料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
材料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一、(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 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 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 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7. 颔联中,“钟”和“割”字自古以来被大家称赞,试分析。
二、(12分)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③定?”因为肃画④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
【注释】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豫:同“预”,预先,事先。④画:谋划,筹划。⑤拊:抚摸。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
③肃意尚轻蒙 ___________
④遂往诣蒙 _____________
9. 请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两处)
今 东 西 虽 一 家 而 关 羽 实 虎 熊 也 计 安 可 不 豫 定?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肃于是越席就之。
11. 【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三、(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2.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开头有何作用?
13. 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14. 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温暖孤独旅程
铁凝
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人。
②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③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地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达到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在这里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多有耐心和爱。
④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地说好。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⑤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县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排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是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⑥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县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法)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⑦于是我又常想,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⑧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15. 本文记述了作者与汪曾祺交往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16. 结合语境,品析第③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在这里肆虐,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
17.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汪曾祺的形象。
18. 文章的标题“孤独温暖的旅程”有什么含义?
五、名著阅读(6分)
小语以“探究老北京洋车夫”为专题对《骆驼祥子》进行研读,他准备把探究成果汇编在幻灯片中。下面是其中一张幻灯片,请你和小语一起完成。
19. 根据幻灯片中对老马的文字介绍,为幻灯片选一个合适标题( )
A. 洋车夫的职业特点
B. 洋车夫的派别分类
C. 洋车夫的悲剧命运
20. 根据对老马的文字介绍,结合名著内容,完成对祥子的介绍。(不超过100字)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2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温暖的人,比如鲁迅身边有阿长,杨绛身边有老王……这些人有着不一样的境遇,有着自己独特的闪光点。 生活中,你的身边也曾有过一些平凡的人,他(她)身上闪耀着的人格光辉,温暖了你,温暖了我们。
请以“其实不平凡”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2)文中要有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3)不得抄袭、套作。(4)不少于550字。
祥子:
老马:当初身子骨好,心眼好,有自己的车。后来儿子去当兵一去不返,媳妇也走了,留下祖孙俩相依为命,靠着一辆破车每日苦混。最后,因为没钱给孙子看病,孙子死了,留下孤苦一人,卖了车,在街上卖烧饼和茶,日子过得更加贫苦不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