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世界由多种要素组成,不同国家的建筑各有千秋。中国是一个地形多样、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孕育出来的传统建筑,自然形成独特而连贯的体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就物质层面上的建筑遗产而言,欧洲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中国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大体上可以认为,中国北方(黄河中游为主)用土,南方(长江流域为主)用木。因此,“土木”合称是汉语中“建筑”的古老表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南北统一。今天的“土木”一词无法涵盖建筑的全部,高校中“土木工程”这一学科,侧重于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研究,而较少关注建筑的文化蕴涵。早期北方建筑常采用穴居和半穴居的方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穴居和半穴居逐渐被地面式土木建筑所取代。南方气候潮湿,为了避水防潮,多采用巢居的方式,逐步发展为干阑式建筑。
黄河中游的天然条件是,多土少木且少石;在干燥寒冷的气候中因地制宜,土自然成为最常使用的建筑材料。陕西、河南一带的考古成果表明,早期建筑经历了从地穴、半地穴到地面的进化。北方房屋的墙体和屋顶分别采用木骨抹泥和草筋抹泥的做法,木骨被厚厚的泥土包裹在内。在汉代甘肃居延甲渠遗址中,可见夯土墙厚达2米。唐宋以后移居到南方的部分北方人,仍强烈执着于中原传统,如闽、粤、赣交界地区客家人建造外土内木的聚合性楼房(土楼),其土墙厚达2米,高逾10米,整体边长或直径可达80多米,屋舍靠墙建造,秩序井然,而其内院的建筑多为木构。在今日华北农村,常见的建筑仍旧是以土为主,以木为辅。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被茂密,理所当然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南方的木加工技术在新石器时代就达到了很高水平,如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加工精美的榫卯构造。在6500多年前,使用石、骨工具加工这些榫卯构造而能达到如此高超的水平,毋庸置疑地证明了当时南方技艺的发达。采用榫卯构造,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
古人云“巢居知风,穴居知雨”,准确指出了南北两地居住状态的差别。树巢为飞鸟所栖,因而南人崇鸟,南方建筑中常以鸟形为饰,如正脊上的燕尾、戗脊上的鸽等,这使得南方建筑物在整体效果上轻灵欲飞。土穴为走兽所居,因而北人崇兽,北方建筑中常以兽形为饰,如正脊上的吞脊兽、戗脊上的戗兽等,这使得北方建筑在整体效果上凝重庄严。另外应当注意的是,中国建筑并非单一中心的扩张,而是由不同地域建筑整合而成的多样统一的复合体。自春秋时期或更早开始,黄河中游的汉族就自称华夏,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具有无法匹敌的优势。华夏周边的民族被蔑称为蛮夷戎狄,加上文字记录方面的弱势,导致他们为整个文明史所做出的贡献常常被忽视,特别是那些带有较强地域色彩的成就。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到文献中的这一不公正倾向,通过认真的梳理来探究、还原历史真相。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独特连贯,面貌丰富,与中国地形多样、民族众多等因素有关。
B.中国古代北方建筑材料主要用土,南方建筑材料主要用木,故以“土木”代指建筑。
C.黄河中游气候干燥寒冷,多土少木而且少石,针对这一情况,建筑中土的用量极多。
D.华夏周边民族或无文字,或文字记录无法广泛流传,以致其成就未能受到重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若干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B.文章多次运用对比论证,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南方和北方建筑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
C.文章以河姆渡遗址中的榫卯构造为例,证明了新石器时代南方技艺很发达的观点。
D.文章结尾提醒人们关注文献中的不公正倾向,体现出作者的开阔视野和学术良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欧洲古建筑以砖、石为主要材料,虽然经久耐用,但在亲和力方面远不如土木建筑。
B.高校中的“土木工程”学科对建筑的文化蕴涵关注得比较少,作者对此颇不以为然。
C.从土楼的建筑用料来看,“强烈执着于中原传统”的客家人也受到了南方建筑的影响。
D.南北建筑物的整体效果迥然不同,只有合二为一,才有希望开创中国建筑的新局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儿童看病不只是挂号难,确诊后用药也会难坏家长,而且会难倒医护人员。媒体报道称,儿童用药的“剂量靠猜、分药靠掰、缺乏专用药”的局面仍然没有改观。由于缺乏专用药,许多给儿童开出的药方是使用成人量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有的干脆是小儿酌减。这个“酌减”如何减,难倒了不少家长。如孩子咳嗽,服用治疗咳嗽的口服液,说明书上写着:“成人每日3次,每次一汤匙(15毫升),小儿减半。”可是,这个“小儿”的界定就难住了一些家长,如果是8岁左右的孩子,减半还比较好说;如果是一两岁的幼儿呢,是否同样减半?此外,我国一直面临儿童药物生产厂家少、品种少、适宜剂型少的“三少”局面,这也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重大隐患。
事实上,孩子的大多数药物,包括疫苗都是在成人剂量基础上减半或酌减使用,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大量的药物不良反应,因为儿童并非缩小版的成人,即便是按成人用药量的一半或三分之一用药,也会涉及药物动力学、肝脏分解等问题,也可能对儿童造成伤害。儿童的器官和组织并不成熟,与成人存在很大差异,对药物的分解和解毒功能不及成人的一半。因此,儿童用药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案例比成人更多,造成的后果也更严重。
中国有2.77亿儿童,儿童药物市场容量巨大。多年来,专业人员一直在试图解决儿童用药这一问题,各方面的意见也比较一致。归纳起来,就是应根据儿童、婴儿、新生儿在体质、体重和年龄等方面的不同,由卫生主管部门牵头,由儿科、药学等方面专家共同制定规范的儿童用药安全标准及其使用细则。
不过,事情的解决并不乐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176652个国产药品批文中,仅有3517个是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指通用名中明确说明儿童用药的药品,不包含用于儿童但通用名中未说明是儿童用药的药品),占比仅为2%。从品种来看,3500多个常规药品中,儿童专用药只有60多种,仅占1.7%。因此,现在大部分儿童用药,也只能根据成人用药量减半或酌减来使用。
儿童专用药缺乏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儿童临床用药的科学证据。药物研发都需要进行人体试验,但是招募的志愿者大多数是成人,想要招募儿童难上加难。即便是经过严格的伦理、安全性审核,而且对相应病症的患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也没有多少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试验,这就使得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难以在儿童人群中得到验证。因此,儿童专用药物难以研发和生产。儿童专用药物既然难以通过儿童志愿者参与药物试验来得出科学证据,那么就需要加强儿童药物的临床人体试验来获得科学证据,通过真实世界研究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
真实世界研究是指在真实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选择治疗措施,开展长期评价,并注重有意义的结局治疗,在广泛真实医疗过程中评价医疗措施(药物、手术和器械等所有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由于儿童志愿者参与临床试验人数极少,真实世界研究就成为儿童药物和其他医疗措施的较好试验方式,并且成为国际和国内都认可的一种试验手段。2020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利用真实世界证据是儿童药物研发的一种有效策略。通过真实世界研究,可以发现和找到儿童药物临床使用的科学依据,也能让儿童用药剂量早日告别靠猜、靠掰的尴尬局面。
(摘编自张田勘《儿童用药剂量当有精确标准》)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少儿童家长对儿童用药剂量深感为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酌减”说法和“小儿”界定较为模糊。
B.儿童器官、组织都不成熟,用药时却只在成人剂量基础上减半或酌减使用,这引发了大量药物不良反应。
C.中国儿童药物市场容量巨大,使得专业人员多年来一直试图解决儿童用药问题,意见也比较一致。
D.儿童药物研发缺少志愿者,导致临床用药科学证据缺乏,这也影响到儿童专用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医生给儿童开出的许多药方是“使用成人量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或干脆是“小儿酌减”,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有违医德的行为。
B.“儿童药物生产厂家少、品种少、适宜剂型少”是我国一直面临的局面,国家相关机构应整合业界力量,共同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C.儿童用药大多“在成人剂量基础上减半或酌减使用”,这是很不科学的用法,不久就能告别儿童用药剂量靠猜、靠掰的尴尬局面。
D.既然已经“经过严格的伦理、安全性审核,而且对相应病症的患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家长就不应拒绝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试验。
6.请为本文写一则摘要,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内容。不超过100字。(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吃苹果(节选)
【俄】契诃夫
“你们好哇,亲人们!”特利丰·谢敏诺维奇①往他们那边走去,说道,“怎么样,在吃苹果②吗?我大概没有打搅你们吧?”
小伙子脱掉帽子,低下头。姑娘开始瞧她的围裙。
“我只拿了一个,”小伙子支吾道,“而且是在地上拣的。……”
“哼,瞧瞧你那个可爱的未婚妻,”卡尔普对小伙子说,“她干吗这样心事重重,一副可怜相?莫非你不大爱她了?”
“住嘴,卡尔普!”特利丰·谢敏诺维奇说,“来,格利果利,你给我们讲个故事吧。……”
格利果利嗽一下喉咙,笑了笑。
“我,老爷,不会讲故事,”他说,“再说,莫非我真要拿您的苹果还是怎么的?倘或我想要,我也会花钱买的。”
“你有很多钱,亲爱的,我很高兴。好,给我们随便讲个什么故事吧。你别不好意思,胆子放大点嘛!敢做贼,胆子一定大。不是这样吗,我的朋友?”
接着,特利丰·谢敏诺维奇把阴险的眼睛盯住落网的小伙子。……小伙子的额头上冒出汗来了。
“您,老爷,还是叫他唱歌的好。他这个傻瓜哪会讲故事呢?”卡尔普用讨厌的男高音刺耳地说。
“住嘴,卡尔普,让他先讲个故事。喂,讲啊,亲爱的!”
“我不会。”
“你真不会?可是偷东西你倒会?第八诫是怎么说的?”
“您干吗问我这些?我怎么知道呢?说真的,老爷,我们只吃了一个苹果,就连这个也是在地上拣的。……”
“讲故事!”
卡尔普动手拔下荨麻③来。小伙子很清楚准备下荨麻是干什么用的。特利丰·谢敏诺维奇,跟他那类人一样,是横行霸道、肆无忌惮的。他捉到贼,要么就把他关在地窖里囚禁一昼夜,要么就用荨麻抽一顿,要么就放他逃生,只是事先把他的衣服剥光。……您觉得这种事新奇吗?可是有些地方,有些人,却认为这种事像平板大车那样稀松平常,自古就有呢。格利果利斜起眼睛看了看荨麻,踌躇一下,咳嗽几声,这才开口说话,然而不是讲故事,却是把故事挤出来。他不住地清嗓子,冒汗,咳嗽,不时擤鼻涕……
“够了!”特利丰·谢敏诺维奇等到小伙子把故事完全挤完,扯起题外的废话来,就说。
“你讲得很不坏,不过偷起东西来更高明。喂,还有你,美人儿……”他转过脸去对姑娘说,“你把祷告辞背一遍!”
美人儿涨红脸,屏住呼吸,背一遍祷告辞,声音小到几乎听不见。
“美人儿,是他教你偷东西的吧?你干吗不吭声呀,小天使?你得答话。说呀!不吭声吗?不吭声就是同意的表示。好吧,美人儿,那你就把你那漂亮小伙子打一顿,因为他教你偷东西嘛!”
“我不。”姑娘嘟哝说。
“你稍微打他几下就行。对蠢货得教训一下。打他,我的小宝贝儿!你不愿意?好,那我就要吩咐卡尔普拿荨麻来略微打你几下了。……你愿意吗?”
“我不。”
“卡尔普,到这儿来!”
姑娘就赶紧跑到小伙子跟前,打他一个耳光。小伙子傻笑一下,然后就哭了。
“好样的,美人儿!那你再揪他的头发!你倒是伸手啊,我的小宝贝儿!你不愿意?卡尔普,到这儿来!”
姑娘就揪她未婚夫的头发。
“你别抓住不放,那样他就太痛了!你拽着他走!”
姑娘动手拽他。卡尔普乐得忘乎所以,扬声大笑,嘎嘎地叫起来。
“行了,”特利丰·谢敏诺维奇说,“多谢你惩罚了坏人坏事,小宝贝儿。喂,”他转过脸去对小伙子说,“该你教训你的小妞儿了。……刚才是她教训你,现在该你教训她了。……”
“说真的,老爷,您想的可是太奇怪了。……我为什么要打她呢?”
“什么叫‘为什么’?她不是打了你吗?那你就该打她嘛!这对她会有益处的。你不肯?那就算了。卡尔普,到这儿来!”
小伙子就啐口唾沫,嗽一嗽喉咙,把未婚妻的辫子捏在手心里,开始惩罚坏人坏事。他只顾惩罚坏人坏事,自己也没觉得就打红了眼,入了迷,却忘记他所打的并不是特利丰·谢敏诺维奇,而是自己的未婚妻了。姑娘哇哇地哭。他打了她很久。要不是特利丰·谢敏诺维奇的女儿萨宪卡从灌木丛中跳出来,我都不知道这件事会怎样结束了。
“爸爸,去喝茶吧!”萨宪卡叫道。她看见爸爸玩的把戏,放声大笑。
“够了!”特利丰·谢敏诺维奇说,“现在你们可以走了,好人儿。再见吧!等你们办喜事的时候,我打发人给你们送苹果去。”
接着,特利丰·谢敏诺维奇对两个受完惩罚的人深深鞠躬。
小伙子和姑娘理好自己的头发,走了。小伙子往右走,姑娘往左走,而且……到今天为止,再也没见过面。要不是萨宪卡跑来,恐怕他们就难免要尝一尝荨麻的味道了。
(汝龙译,有删改)
【注】①特利丰·谢敏诺维奇:庄园主。卡尔普是他的管家。②格利果利在未婚妻的怂恿下,从树上偷摘了一个苹果吃。③荨麻:一种带刺的野生植物。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伙子和未婚妻仅偷摘了一个苹果,被抓住后都低头不敢瞧特利丰·谢敏诺维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侧面表现了后者的威势。
B.“卡尔普乐得忘乎所以,扬声大笑,嘎嘎地叫起来。”作者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了这一狗腿子形象。
C.姑娘仅揪住未婚夫的头发,特利丰·谢敏诺维奇对此很不满意,要她“拽着他走”,其理由貌似同情小伙子,其实全是反话。
D.萨宪卡“看见爸爸玩的把戏,放声大笑”,由此可以看出,特利丰·谢敏诺维奇做过很多类似事情,他的女儿早已司空见惯。
8.文中画横线部分有哪些作用?试加以分析。(6分)
9.作者说,如果世上每样东西都名实相符,那就只能“用统称牛马的名字来称呼特利丰·谢敏诺维奇了”。请简要分析这样说的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潜入。幼而好学,风韵淹雅,以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府掾。时敦兄含为庐江太守贪污,敦尝于坐中称曰:“家兄在郡佳政,庐江人士咸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由是忤意,左迁东海王文学。敦败,累位中书侍郎。少与王导善,尝诣导,导以麈尾指床呼充共坐,曰:“此君坐也。”显宗即位,拜黄门侍郎。时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社稷无虞矣。”诏加吏部尚书。王导薨后,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进尚书令,加领军,徙中书令。时显宗寝疾,庾冰兄弟以舅氏当朝,谋立康帝为嗣。充建议以父子相传,先王旧典,不宜改易,冰等不从。既而康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日。”帝有惭色。建元初,庾冰出镇江州,以充为扬州刺史。俄而帝疾笃,庾冰等意在简文,充议立皇太子,奏可。帝既立,献后临朝,诏加中书监、录尚书事。庾冰卒后,专辅幼主,以桓温为征西将军、领荆州刺史。每曰:“桓温、褚裒为方伯,殷浩居门下,我无劳矣。”充为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至贫乏,乃获讥于世。阮裕尝戏之曰:“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充问其故,裕曰:“我图数千户郡尚未能得,卿图作佛,不亦大乎?”充能饮酒,雅为刘惔所贵,每云见次道饮,令人欲倾家酿,言其能温克①也。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许嵩《建康实录·何充传》)
【注】①温克:醉酒之后能蕴藉自持。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陛下龙A飞B臣冰C之力D若如E臣议F不睹G升平H之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见,表被动,“君既若见录”的“见”指对自己怎么样,两者用法不同。
B.左迁,指贬官。古代曾经尊右而卑左,故称官吏被贬降职为“左迁”。
C.徙,指调官,与《苏武传》“王死后,人众徙去”中的“徙”词义相同。
D.正色,指严肃的神色,与成语“直言正色”中的“正色”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含贪污不法,王敦却对众人称赞兄长政绩很好。何充作为王敦属吏,毫不留情地指出,他所听说的与王敦所言不同。王敦听后默然无语。
B.王导、庾亮都向显宗极力推荐何充,显宗于是下诏加任何充为吏部尚书。在王导去世之后,显宗更为器重何充,命他与庾冰共同执掌朝政。
C.显宗卧病时,帝舅庾冰兄弟谋立康帝为继承人。何充为报答显宗的知遇之恩,主张立显宗之子为继承人,但庾冰等人不认可,最终由康帝继承了皇位。
D.何充担任宰相,虽无移风易俗、革新制度的才能,但有才识气度,能以国家为己任。同时他又大修佛寺供养僧人,因此招致了人们的讥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社稷无虞矣。(5分)
(2)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自遣①
【唐】杜荀鹤
粝食粗衣随分过,堆金积帛欲如何。
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
自遣
【宋】张耒
浮世荣枯理易观,不劳重取朽龟钻。
直应桃李繁华日,便把荆榛寂寞看。
【注】①自遣:自我排遣、宽慰。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粉食粗衣”和“堆金积帛”形成了对比,诗人对这两种生活看法不同。
B.“百年”是人老去世的婉辞。此句意谓人们死去之后,都将归于黄土。
C.“荣枯”指人世的盛衰,与白居易诗“一岁一枯荣”中的“枯荣”不一样。
D.“朽龟”即龟甲,古人常以龟甲占卜。此句意在表现诗人反对迷信的态度。
15.这两首诗都是在议论说理,但又都借助了形象。请对此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上天要让某人承担重任,一定会让他经受各种各样的磨难,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大弦、小弦交错而弹的美妙效果。
(3)白发常常引发诗人的感慨或忧愁,因而这一意象在唐诗宋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我生长在水乡,水使我感到亲切。如果我的性格里有明快的成分,(a),那澄明透澈的水,浅绿的水。
我多次横渡钱塘江,却只是往来两岸之间,没有机会沿江看看。钱塘上游的富春江,早就给我许多幻想了,直到最近,才算了却这个 A 的心愿。
江上旅游,最理想的,应当坐木船,浮家泛宅,不计时日,迎晓风,送夕阳,看明月,一路从从容容地漫游过去,觉得什么地方好,(b),等兴尽了再走。自然,在这样动乱的时代,这只是一种遐想。这次到富春江,从杭州出发,行程只有一天,早去晚回,雇的是一艘小火轮。抗战期间,从杭州到所谓“自由”区的屯溪,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舟楫往来,很热闹过一时;现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才还了它原来的清静。在目前这样“圣明”的“盛世”,专程游览而去的,大概这还算是第一次。
论风景,富春江最好的地方在桐庐到严州之间, B 的七里泷和严子陵钓台都在那一段;①可是我们到了桐庐就折回了,②没有再上去。③原因有两种,④时间限制是其一,⑤主要的是因为那边不太平。⑥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下,⑦经富阳到桐庐,⑧整整走了九小时,⑨约莫有二百里左右的水程。清早启碇,沐着袭人的凉意,上面是层云飘忽的高空,下面是一江粼粼的清流,天连水,水连天,交接处迎面挡着一道屏风似的山影。——这的确是屏,不像山,动人的是那色彩,浓蓝夹翠绿,深深浅浅,像用极细极细的工笔在淡青绢本上点出来的。这一路上去, C 的是远远近近的山,明明暗暗的树,潮平岸阔,风正帆轻,偶或在无穷的原野中出现临河的小村小镇,听听遥岸的人声,也自有一种亲切和喜悦。
(选自柯灵《桐庐行》,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二日)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欣赏风景”,虽然意思没有多大变化,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第四段带序号的语句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资治通鉴·唐纪九》记载:南方小国林邑贡献火珠,主管官员因其奏章言辞不逊,请求朝廷派兵讨伐。唐太宗说:“好战者亡,隋炀帝、颉利可汗的结局,都是我们亲眼所见的。林邑是小国,胜之尚且不武,更何况未必取胜呢。言辞乃是小事,何足介意!”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和材料中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语文(三)
1.D【解析】华夏周边民族的成就未能受到重视,不只是文字一方面的原因,还有当时“被蔑称为蛮夷戎狄”的原因。
2.A【解析】“总分总式论证结构”错误。文章最后一段前半部分还是承接上文论述中国南北建筑的差异,后半部分也不是对传统建筑“自然形成独特而连贯的体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的总结。
3.C【解析】A项,“但在亲和力方面远不如土木建筑”于文无据。B项,“作者对此颇不以为然”夸大其词。从文章第二段的相关表述来看,作者对高校中“土木工程”这一学科“侧重于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研究,而较少关注建筑的文化蕴涵”或有遗憾,但尚未到“颇不以为然”的程度。D项,“只有合二为一,才有希望开创中国建筑的新局面”无中生有且过于绝对。文章最后一段没有将两种整体效果“合二为一”的意思,也不一定只有合二为一,“才有希望开创中国建筑的新局面”。
4.C【解析】“……使得……”错误。“中国儿童药物市场容量巨大”与“专业人员多年来一直试图解决儿童用药问题”之间没有潜在的因果关系;即使中国儿童药物市场容量不大,相关专业人员也会恪守职业良知,试图解决儿童用药问题。
5.B【解析】A项,“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有违医德的行为”错误。第一段已经说明了“许多给儿童开出的药方是使用成人量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有的干脆是小儿酌减”的原因是“缺乏专用药”。在现有条件下,只能如此开方,无关“责任”“医德”问题。C项,“不久就能告别儿童用药剂量靠猜、靠掰的尴尬局面”错误。原文“也能让儿童用药剂量早日告别靠猜、靠掰的尴尬局面”只是一种希望。D项,“家长就不应拒绝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试验”错误。家长不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试验”,是很正常的心理,不应横加指责。
6.现实中存在儿童用药剂量难以确定、儿童专用药物少的两大问题;(2分)儿童用药剂量难以确定会造成严重后果;(2分)应通过“真实世界研究”促进儿童专用药物研发,确定儿童用药剂量的精确标准。(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B【解析】“卡尔普乐得忘乎所以,扬声大笑,嘎嘎地叫起来”中,“乐得忘乎所以”是神态描写,里面没有动作描写。
8.①交代了卡尔普动手拔荨麻的原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突出了特利丰·谢敏诺维奇“横行霸道、肆无忌惮”的性格;③批判了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视为稀松平常的社会心理,深化了小说主题。(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特利丰·谢敏诺维奇残忍恶毒,毫不宽容,毫无人性,只能说是地地道道的畜生;(2分)格利果利仅仅是偷摘了一个苹果,但特利丰·谢敏诺维奇不依不饶,对他和他的未婚妻极尽讽刺、刁难、侮辱之能事,逼迫他们讲故事、背祷告辞,更不可思议的是让他们殴打对方,否则就要用荨麻抽打他们,最终活生生地拆散了一对相爱的未婚夫妻。特利丰·谢敏诺维奇的这种行为,只能说是畜生的行径,为人所不齿。(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DF【解析】原文标点:陛下龙飞,臣冰之力。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日。
11.C【解析】“王死后,人众徙去”中的“徙”指迁徙,与加点的“徙”词义不同。
12.C【解析】“何充为报答显宗的知遇之恩,主张立显宗之子为继承人”错误。从原文“充建议以父子相传,先王旧典,不宜改易”中,只能看出何充主张立显宗之子为君,是为了遵从先王的典章制度,而看不出是这为了报答显宗的知遇之恩。
13.(1)老臣辞世之日,希望陛下选用何充为宰相,那么国家就没有忧患了。(“愿”“引”“无虞”各1分,句意2分)
(2)凡是选任官职,都把功臣放在首位,不因私人恩惠任用内外亲属。(“选用”“以……为”“亲戚”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何充字次道,是庐江郡潜县人。自幼好学,风度宽宏儒雅,凭借文章道义被人称道。最初被大将军王敦征辟为属吏。当时王敦的兄长王含担任庐江太守,贪污不法,王敦曾在大庭广众中称扬:“家兄在郡中政绩很好,庐江人士都称赞他。”何充严肃地说:“我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与大将军所说的不一样。”王敦默然不语。由此忤逆了(王敦)的心意,贬官东海王文学(“文学”为州郡、王国职官名)。王敦失败后,(何充)积功升官,直至中书侍郎。(他)少时就与王导友善,曾去拜谒王导,王导用塵尾(以鹿一类动物的尾毛做成的拂尘)指着座位,邀何充与自己同坐,说:“这是您的座位啊。”显宗即位,(何充)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当时王导、庾亮都向皇帝进言,说:“何充才识过人,品性端正,有万夫所归的声望,必能统领尚书省,成为老臣的副手。老臣辞世之日,希望陛下选用何充为宰相,那么国家就没有忧患了。”诏令加任(何充)为吏部尚书。王导去世后,(何充)与中书监庾冰共录尚书事,进位尚书令,加任领军将军,调任中书令。当时显宗卧病,庾冰兄弟以帝舅身份执政,图谋立康帝(显宗之弟)为储君。何充建议,父子相传是先王既定法典,不宜改变,庾冰等人不从。不久康帝即位,庾冰、何充在近旁陪坐,康帝说:“我继承皇位,是依靠二位的力量。”何充回答说:“陛下即位,是臣子庾冰之力。如果按照我的建议,(我)就不能目睹太平盛世了。”康帝听后面有惭色。建元初年,庾冰出外镇守江州,(朝廷又)任命何充为扬州刺史。不久康帝病重,庾冰等人想要让简文帝(当时为会稽王)继位,何充建议由皇太子继位,皇帝同意何充的意见。穆帝即位后,献后(皇太后)临朝听政,诏令加任(何充)为中书监、录尚书事。庾冰去世后,(何充)专心辅佐幼主,任命桓温为征西将军、兼任荆州刺史。(他)常常说:“桓温、褚裒(献后之父)为一方诸侯之长,殷浩在门下省掌管诏令,我可以不用辛劳了。”何充担任宰相,虽然没有使世风清正、革新制度的才能,但是有才识气度,立朝正直,能以国家为己任。凡是选任官职,都把功臣放在首位,不因私人恩惠任用内外亲属。人们因此而敬重他。(何充)喜好佛经,大修佛寺,供养僧人,以致贫困匮乏,因此被世人讥讽。阮裕曾经嘲笑他说:“你的志向大过宇宙,勇气超越万古。”何充问其缘故,阮裕说:“我想做个管辖数千户的郡守都不能够,你却想要成佛,这不是志向远大吗?”何充擅长饮酒,一向受到刘惔的推崇,(他)常常说见到次道饮酒,直叫人想倾尽家里自酿的好酒,这是称赞何充醉酒之后能蕴藉自持。(何充)去世时,年五十五岁。
14.D【解析】“此句意在表现诗人反对迷信的态度”错误。结合上句来看,诗人的意思是说,人世的盛衰、穷达之理非常明显,用不着以龟甲占卜。这并不意味着诗人不相信或反对占卜。
15.①杜诗讽喻世人,不要过于计较财富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因为不管是贫者还是富人,是高官还是百姓,死后都只留下一丘坟墓。诗人通过“一丘土”这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人生贫富的理解;②张诗认为,人世的盛衰、穷达之理都很容易理解,无须通过占卜来预测。诗人通过桃李繁花似锦终会变成荆榛遍地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人生穷达的看法。(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示例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做·秋思》)
示例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示例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第三小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7.A.由来已久B.闻名遐迩C.目不暇接(每处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可酌情给分)
18.标示反语或讽刺。(1分)暗讽当时时代的黑暗和混乱。(2分)
19.①原句中的“晓风、夕阳、明月”非常形象,可使“风景”具体化,改句则显得较为抽象,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②原句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节奏和谐,生动形象,改句则缺少诗情画意。(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a那是水给我的
b就在那里停泊
(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⑤主要是那边不太平;⑥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上;⑨有二百里左右的水程。(改对一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⑤结构混乱,“原因”不能是“因为……”,去掉“因为”;⑥不合逻辑,“溯”指逆着水流的方向走,将“溯江而下”改为“溯江而上”;⑨成分赘余,“约莫”与“左右”重复,去掉“左右”或“约莫”。
22.【写作指导】
一、材料分析
材料是一则历史小故事。故事内容虽很简单,含意却比较丰富:首先,引用“好战者亡”(语出三国桓范《世要论·兵要》),反映了唐太宗对战争的清醒认识和非战态度;其次,这种清醒的认识不仅来自古代兵书,更来自眼前的残酷事实;再次,大国对于小国,即使能以武力相征服,也是胜之不武,更何况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不一定能够取胜;最后,对于别人言辞的不逊,应胸怀宽广,大度豁达,而不应斤斤计较,更不能大动干戈。
二、立意分析
材料是古代故事,但蕴含着丰富的“当代价值”,对今人很有启发意义。比如,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部分地区仍处于动荡之中,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人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处世智慧,应对复杂的变局,而不受狂热思想的左右。
参考立意:①反对战争,维护和平;②学习历史,警醒自身;③宽以待人,海纳百川;等等。
三、任务分析
引导语要求展开“联想与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和材料中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写一篇文章。考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结合现实,选取材料中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即可,关键是要做到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层次清晰。在此基础上,应适当追求一点文采,以免文章显得枯燥。
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共10页。
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pdf、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