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南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调考理化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68700/1-17163806752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武汉市南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调考理化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68700/1-17163806752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武汉市南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调考理化试卷-初中化学(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68700/0-17163806723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武汉市南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调考理化试卷-初中化学(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68700/0-17163806723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武汉市南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调考理化试卷-初中化学(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68700/0-171638067240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武汉市南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调考理化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南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调考理化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南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调考理化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湖北省武汉市南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调考理化试卷-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 下列一氧化碳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可燃性B. 还原性C. 难溶于水D. 毒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燃性是通过物质燃烧表现出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还原性是通过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表现出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毒性是利用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仪器的规范使用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取用锌粒B. 移走蒸发皿
C. 取少量稀盐酸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固体药品取用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此选项错误;
B、移走蒸发皿不可直接用手拿,以免烫伤,需要使用坩埚钳,此选项错误;
C、取用药品,瓶塞要倒放,此选项错误;
D、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此选项正确;
故选D。
3. 氟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能防治龋齿,它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B. 乙图中n值为7
C. 氟原子的质子数是9D. 氟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图。
【详解】A、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单位是“1”,故A符合题意;
B、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9=2+n,n=7,故B不符合题意;
C、氟的质子数为9,故C不符合题意;
D、氟是非金属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元素的概念进行辨析即可。
4.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生活中不宜用钢刷、沙来擦洗铝制品
B. 回收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
C. 合金、尼龙、玻璃钢都是合成材料
D. 用汽油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会除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使铝制品进一步被氧化,选项正确;
B、回收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污染,选项正确;
C、尼龙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选项错误;
D、油能溶于汽油,所以可用汽油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选项正确;
故选C。
5. 载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宇航员排出的水和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器1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产生供给呼吸的氧气
B. 反应器2中生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1
C. 反应器2中消耗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是2:11
D. 反应器1和反应器2中的化学反应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器1中发生的是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B、反应器2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H4和水,方程式为:,生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2,选项错误;
C、由B中方程式可知,反应器2中消耗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是(2×4):44=2:11,选项正确;
D、反应器1中反应为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物为化合物,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0,生成物为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反应器2中氢气属于单质,反应后氢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所以氢元素化合价肯定发生了变化,故反应器1和反应器2中的化学反应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故选B。
6. 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 探究“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B. 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D.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铁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银,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银,没能探究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选项错误;
B、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正确;
C、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气球也会涨大,应做一个对比实验,把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观察比较气球涨大程度,选项错误;
D、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实验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有氧气,还应增加一只盛有空气和铁钉的试管做对比,选项错误。
故选B。
7. 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种物质可以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A为单质,则E可能为红色固体
B. 若A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则C的浓溶液可能用作干燥剂
C. 若A为酸,则A、B、C、D、E可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D. 若A、D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则C→E的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A为单质,A可以是氧气、B是碳、C是一氧化碳、D是氧化铜、E是铜,A(氧气)能与B(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与C(一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碳)与D(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E(铜),E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若A为单质,则E可能为红色固体,选项正确;
B、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的是硫酸,若A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则C不可能是硫酸,选项错误;
C、若A为酸,A可以是硫酸,B是氢氧化钙、C氢氧化钠 、D为二氧化碳、E是碳酸钠,它们都含有氧元素,A(硫酸)与B(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A(硫酸)与C(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B(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氢氧化钠)和碳酸钙,B(氢氧化钙)与D(二氧化碳)碳酸钙和水,C(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E(碳酸钠)和水,E(碳酸钠)与酸发应生成D(二氧化碳),符合题意,选项正确;
D、若A为氢氧化钠、B为硫酸、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钙、E为水,A(氢氧化钠)与B(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氢氧化钠)与C(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C(盐酸)和硫酸钡,B(硫酸)与D(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C(盐酸)与碱可以中和生成E(水),E(与氧化钙)反应生成D(氢氧化钙),D(氢氧化钙)与酸中和生成水,故若A、D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则C→E的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选项正确;
故选B。
8. 课本中“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活动与探究用到H2SO4、Ba(NO3)2、NaOH、K2CO3、NaCl五种溶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然后按图1所示步骤对废液成分展开进一步探究。
步骤I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步骤II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某些离子的个数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步骤III中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步骤I的现象可以判断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B. 图2中,①代表的离子是CO,②代表的离子是OH-
C. 若去掉步骤IV,无法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Cl-
D. 废液缸中的废液含有两种阳离子和四种阴离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步骤I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不能说明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钾溶液也显碱性,选项错误;
B、加入硝酸,硝酸中的氢离子能与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与碳酸钾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由图像2可知,有两种离子个数减少,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碳酸钾和氢氧化钠,且硝酸先与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结合成水,后与碳酸钾中的碳酸根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故①代表OH-,②代表的离子是,选项错误;
C、课本中“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活动与探究用到H2SO4、Ba(NO3)2、NaOH、K2CO3、NaCl五种溶液,其中氯化钠不与另外四种溶液发生反应,所以废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钠,废液中一定含有Cl-,选项错误;
D、活动与探究中共涉及了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钡离子、硝酸根离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钾离子、碳酸根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共8中离子,其中钠离子、钾离子、硝酸根离子、氯离子不与其它离子结合成沉淀、气体和水,所以废液缸中的废液中一定含有这四种离子,通过实验步骤Ⅱ及图像2可知,废液中还含有氢氧根和碳酸根,氢氧根离子能与氢离子结合成水,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所以废液中不存在氢离子和钡离子,步骤III加入硝酸钡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硫酸根离子,故废液缸中的废液含钠离子、钾离子、硝酸根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含氢离子、钡离子,选项正确;
故选D。
9.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图如图所示。
(1)图1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
(2)图2中收集氢气的方法是______法(填“排水”或“向下排空气”)。
(3)氢气是一种高能燃料,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水槽 (2)向下排空气法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甲为水槽;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收集氢气的试管口向下,采用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小问3详解】
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水,方程式为:。
10. 硫酸钾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常混有氯化钠杂质。硫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
(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_。
(2)在60℃时,将40gK2SO4固体加入到200g水中,形成溶液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将60℃时硫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ag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较多的物质是______。
(4)某K2SO4样品中混有NaCl杂质,可利用溶解度差异进行提纯,称取27.5g样品进行实验,过程如图:
分析上述实验,27.5g样品中NaCl的质量是_______。
【答案】(1)36.0g##36.0克
(2)饱和 (3)硫酸钾
(4)3.5g##3.5克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溶解度表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
【小问2详解】
由溶解度表可知,60℃时硫酸钾的溶解度为18.2g,即在60℃时,在100水中最多溶解18.2g硫酸钾,在200水中最多溶解36.4g硫酸钾,所以将40gK2SO4固体加入到20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小问3详解】
由溶解度表可知,氯化钠和硫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且硫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将60℃时硫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ag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较多的物质是硫酸钾;
【小问4详解】
滤液C中含有水100g-90g=10g,由图可知C为硫酸钾0℃时的饱和溶液,0℃时硫酸钾的溶解度为7.4g,0℃时,在10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硫酸钾质量为0.74g,故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为12.9g+10.36g+0.74g=24g,所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7.5g-24g=3.5g。
11. 钨(W)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如图是一种生产钨的工业流程:
已知:白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还含有CaO、SiO2;钨不与盐酸反应。
(1)操作1中粉碎白钨矿的作用是_______。
(2)操作3中发生的反应为2NH3•H2O+H2WO4=(NH4)2SO4+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写出加入过量盐酸时发生的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滤液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______。
(5)钨铁合金以钨和铁作为主要成分,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在一边烧杯中放入ag锌粒,另一边烧杯中放入ag钨铁合金,然后分别加入等质量和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钨铁合金中铁和钨的质量比为:_______。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H2O (3)(合理即可)
(4)氢离子、钙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5)56:9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1中粉碎白钨矿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小问2详解】
反应前N、H、W、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12、1、6,反应后除去2X,含有N、H、W、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8、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含有4个H和2个O,故X中含有2个H和1个O,X为H2O;
【小问3详解】
加入过量盐酸,盐酸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白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还含有CaO、SiO2,加入盐酸后二氧化硅没有参加反应,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钨酸钙(CaWO4)与盐酸反应生成H2WO4和CaCl2,操作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CaCl2、HCl,溶剂是水;故填Ca2+、 H+、 Cl- 、H2O;
【小问5详解】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在一边烧杯中放入ag锌粒,另一边烧杯中放入ag钨铁合金,然后分别加入等质量和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说明天平两盘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铁钨合金中钨不与硫酸反应,铁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锌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则铁与锌的质量别为56:65,由于锌的质量与合金的质量相等故铁与钨的质量比为:56:(65-56)=56:9。
12. 学习了碳和碳的氧化物,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定性和定量实验研究。装置A中盛有干燥炭粉,装置C中盛有干燥氧化铜粉末,装置B、D中均装有碱石灰(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实验开始前,先排出了装置内的空气,再将干燥的CO2全部通入A管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测得实验过程中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2.2g,装置C的质量减少了1.2g,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密度为,测定体积记录为VmL。
(A、B、C、D中药品均足量:装置E为气囊,其容量足够)
(1)氧化铜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氧化物”)。
(2)装置A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4)若实验通入干燥的CO2质量为4.4g,则装置E中V的数值为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①装置C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②该实验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的位置可以互换
③实验结束后,装置D应增重3.3g
④若V=0,通入干燥的CO2质量应为3.85g
【答案】(1)氧化物 (2)
(3)吸收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
(4) (5)①③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铜是由铜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小问2详解】
A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碳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防止其进入装置D;
【小问4详解】
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E装置的作用是收集没有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若实验通入干燥的CO2质量为4.4g,装置A中二氧化碳与碳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测得实验过程中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2.2g,说明与碳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4.4g-2.2g=2.2g,设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设C装置与氧化铜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为y ,
则E中收集到的一氧化碳气体质量为:2.8g-2.1g=0.7g,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密度为,则体积为:,故V的数值为;
【小问5详解】
①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装置C中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法正确;
②A中碳与二氧化碳反应需要高温,C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只需加热,所以酒精喷灯和酒精灯不能互换位置,说法错误;
③D中增重的质量为C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一问中分析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氧化铜中减轻氧元素质量=2.1g+1.2g=3.3g,说法正确;
④若V=0,说明A中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全部与氧化铜反应,即生成一氧化碳质量为2.1g,设A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z,
通入二氧化碳质量=A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B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1.65g+2.2g=3.85g,故说法正确。
故选①③④。
13. 为了测定稀硫酸的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50.0g稀硫酸于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20.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值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1)增大 (2)由图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0g时,溶液的pH=7,此时恰好完全反应。
设: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x,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溶液的pH由小于7逐渐变为等于7最后大于7,pH在逐渐增大;
【小问2详解】
见答案。温度(℃)
0
20
60
100
NaCl
357
36.0
37.1
39.2
K2SO4
7.4
11.1
18.2
24.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松雷中学中考二模理化综合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松雷中学中考二模理化综合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松雷中学中考二模理化综合试卷-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第八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调考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第81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四月调考九年级化学试题,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