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命题人、审题人:赵黎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 )
A. 多分布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B. 多分布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C. 多分布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D. 多分布于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2. 南、北半球人口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南半球( )
A. 地形复杂多样B. 海洋面积广阔
C. 经济发展水平低D. 热带雨林面积大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10°N-60°N之间,北半球中低纬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图中显示南半球比北半球人口少,且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陆地面积分布不均所致,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比北半球少,B正确;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地形复杂程度、经济落后程度、热带雨林面积并不具有突出特点,均不是南半球人口少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土地面积、地形、气候、水源和环境质量等);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就业状况,城市化水平,交通状况);开发历史长短。
“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据报道,2019年除夕前一周飞往某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
①人口流动的规模近年来逐渐加大
②人口流动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③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④流动人口以年轻劳动力为主
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
4. “反向春运”对人口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 )
A. 优化了当地的人口结构B. 带动了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
C. 增加了春节期间城区交通压力D. 增强了当地第一、二产业的活力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今年选择“向春运"”反的人群大幅增加,①正确;人口流动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进行就业,然后导致在春节期间,不回家过年,从而出现了反向春运,与环境关系不大,②错误;由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而大量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流向人口发达地区,③正确;人口流动以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为主,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反向春运的人口,是在短时间内,到城市里去过春节,对当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不会产生影响,A错误;由于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孩子到城市里度过春节,那么会带动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B正确;春节期间城区交通压力不大,C错误;农村老人和少年儿童到城市度过春节,不会给迁入地(城市)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活力起到增强的作用,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和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经济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的差异、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
下表为2012~2018年我国某地级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5. 推测该市2015年后户籍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婚育观念发生变化B.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C. 国家生育政策调整D. 居民受教育水平提升
6. 表中常住人口的变化将会导致该市( )
A.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B. 就业岗位数量减少
C. 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D. 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优化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从表中数据来看,该市户籍人口数量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该市迁出人口数量较多,2015年前户籍人口数量减少,2015年后户籍人口增加,可能与国家生育政策调整有关,婚育观念、居民收入、受教育水平并不会在某一年突然改变,C正确,ABD错。故选C。
【6题详解】
从表中数据来看,该市常住人口数量有所增加,由材料可知,该市为地级市,该地外迁人口多数为劳动力人口,常住人口增加数量多于户籍人口增加数量,说明该地区劳动力有回流趋势,劳动力人口增加,会促进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优化,养老负担有所减轻,D正确,A错误;就业岗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常住人口增加,并不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B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一定阶段较为稳定,并不会受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影响,C错误;故选D。
【点睛】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高。例如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国。
下图为某城镇功能分区及沿MN线的地租变化示意图,A、B、C代表不同功能区。完成下列各题。
7. B功能区是( )
A. 行政区B. 商业区C. 居住区D. 文化区
8. A功能区地租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远离工业区B. 位于市中心C. 房屋质量好D. 环境优美
9. 在C区布局钢铁厂的理由,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靠近铁路,便于运输B. 位于图示区域地租最低处
C. 靠近燃料地D. 位于盛行风下风向
【答案】7. C 8. B 9.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B功能区的占地面积最大,城市功能分区中面积最大的是居住区,因此B功能区应为居住区,故选C。
【8题详解】
影响地租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据图可知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故地租最高,B正确;远离工业区、房屋质量好、环境优美不是当地地租最高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由左图可知,C区靠近铁路,交通便利,A不符合题意;附近有煤矿,燃料充足,C不符合题意;该地位于盛行风下风向,对城市环境污染少,适宜布局钢铁厂,D不符合题意;据右图可知,C区不是位于图示区域地租最低处,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城市三大功能区分别为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
实践表明人口迁移不是一蹴而就,迁移者通常要经历多次地点的变更才能最终稳定下来;在第一次迁移后,迁移者要么继续居留在迁入地,要么继续迁移(主要包括返乡和再迁移)。某研究机构统计了2022年全国多个省市的劳动力人口迁移状况,下图表示迁移者在不同等级城市的居留比例和居留意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大城市相比,超大城市迁入人口的居留意愿高,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收入高B. 发展前景优C. 公共服务好D. 消费水平高
11. 超大城市拟提高迁移者的居留比例,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①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②加强流动人口技能培训
③放开城市入户政策
④实施更为宽松生育政策
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居留意愿是外来流动人口的心理预期,主要由特大城市与迁移者家乡巨大的经济、社会差异所造成,即超大城市平均收入水平普遍较高,城市就业吸引力大,发展前景占优势,公共服务水平高,生活质量更高,这些条件对外来流动人口吸引力大,让其愿意永久居留。A、B、C不符合题意;消费水平高会增加迁入人口的生活成本,降低迁入人口的居留意愿,D符合题意;故选D。
【11题详解】
通过提高城市住房中政府公租房、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并增加流动人口获得保障性住房的机会可以降低住房成本,①正确;外来人口很大一部分学历层次较低、年龄较大就业难度较大,对流动人口进行技能培训、继续教育,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改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就业机会,②正确;外来人口往往孤身一人到城市打工,无法照顾家庭,放开城市入户政策,促进家庭式迁移模式,③正确;实施更为宽松生育政策,对提高迁移者的居留比例效果不明显,④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淡水资源分布、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类的迁移方向和规模。
2、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婚姻和家庭等,人类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满足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会进行迁移。
3、政治因素。如: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常常引起人口迁移。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属山地丘陵区,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某学者基于建设空间、水资源和粮食供给能力三方面对苍南县人口容量进行测算,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苍南县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
A. 220万人B. 178.1万人C. 236.7万人D. 153万人
13. 苍南县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降低人均消费水平,减少资源消耗B. 加快城市发展,增加建设空间
C.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D. 建设水利设施,增加水资源供给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取决于该地区最少的那种资源。由材料可知,粮食承载力最小,故苍南县的合理人口容量约为153万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制约苍南县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粮食,因此可以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产量以提高该地的人口合理容量,C正确。人均消费水平、建设空间、水资源均不是制约苍南县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地区开发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受教育水平,生活和消费水平等,其中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是指由志愿者(年轻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为自己成为高龄老人时换取别人的服务做好准备的养老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时间银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性别结构B. 年龄结构C. 文化素质D. 人口总数
15. 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时间银行”最主要的优势是( )
A. 政府支持力度大,增加志愿者经济收益B. 养老建设水平高,缓解人口老龄化
C. 志愿者数量多,发挥志愿者余热D. 志愿者积极性高,减轻社会养老压力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是为了减轻养老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老龄人口比重快速增长而导致养老压力大而产生,B正确;性别结构、文化素质、人口总数,与“时间银行”产生的直接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传统养老是通过“家庭”或数量有限的“社会养老机构”实施,前者既不专业也难以无缝保障,后者承载能力又有限,所以才催生了新型养老模式。“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用相对年轻的“时间”实施服务去换年老时需要别人服务的“时间”,这样每个参与者既是创造者同时也是使用者,故志愿者积极性高,同时能激发全社会多元化力量参与养老,故能减轻社会养老压力,D正确。这种养老模式不是以经济收入为目的的,A错误。材料未涉及养老建设水平的提高,只是养老方式的创新,同时也无法缓解人口老龄化,B错误。“发挥志愿者余热”提法不妥,材料明确提到,志愿者构成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轻人,C错误。故选D。
【点睛】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均是反映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的指标。
城市各功能用地的演变表现内部用地功能更替和外部用地扩展。下图为2006—2015年省会城市某主要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主要功能用地类型为( )
A. 工业用地B. 商业用地C. 居住用地D. 绿化用地
17. 2012―2015年该城市功能用地外部扩展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外流严重B. 交通条件改善C. 资源日益匮乏D. 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判读。由图可知,该功能用地内部更替为负值,即在城市内部面积逐渐减少;外部扩展为正值,即在城市外部面积逐渐增加。因此,该功能用地的变化趋势是不断向市区外围迁移,符合该特点的应为工业用地,A正确;商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绿化用地均主要在城市内部布局,BCD项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2012—2015年该城市功能用地外部扩展幅度降低,即工业用地规模增长速度趋缓,主要原因应该是发展了新的主导工业部门,该工业用地规模较小,D正确。人口外流主要影响住宅区的扩展,A错误。交通条件改善不会影响到工业用地规模,B错误。资源匮乏也不会影响到工业用地规模,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古城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木楼青瓦,在外部造型上,融合了中原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丽江古城是我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图示意丽江古城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丽江古城中最能体现城市景观的地域文化是( )
A. 民居特色B. 地方美食C. 玉龙雪山D. 民族习俗
19. 丽江古城土木结构、木楼青瓦的传统民居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
A. 趋利避害、共御外敌B. 尊重自然、开放包容
C. 利用资源、御外凝内D.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答案】18. A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往往在城市建筑风格、民居特色、城市格局等城市景观上得到体现,A正确。习俗和美食虽然也是地域文化,但是具体到城市景观,更多的是建筑风格等,BD错误;雪山是自然风光,C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森林茂密,加上河流穿越古城,带来丰富的泥沙资源,故而林木与泥沙成为丽江古城的主要建筑材料,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是就地取材、因材施艺,D正确;土木结构、木楼青瓦主要强调建筑材料,并不能体现趋利避害、共御外敌,尊重自然、开放包容,利用资源、御外凝内等文化,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图示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比较完成下面小题。
20. 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
A. 先增后减B. 先减后增C. 呈增加趋势D. 呈减少趋势
21. 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 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答案】20. C 21. D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由图可知,除2009年外,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说明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可推测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C正确。故选C。
【21题详解】
商业用地在城市中占比最低,住宅用地占比最高,城市新增用地应以住宅用地为主,A错误;城镇人口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一直增加,可推测乡村人口数量可能下降,B错误;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C错误;由图可知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地域范围扩大,可推测城市化可能处于中期加速阶段,D正确。故选D。
【点睛】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范围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口袋公园”也叫“袖珍公园”,是指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 )
A. 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B. 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
C. 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D. 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
23.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优化城市口袋公园布局时,需要叠加的要素有( )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③⑤
【答案】22. C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口袋公园主要是利用城市的边角闲置地带建设而成的小规模的休闲空间,是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因此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公园的休憩价值,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口袋公园无法缓解交通压力和节约成本,C正确,AB错误;口袋公园虽然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但口袋公园的规模小,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不是其突出优势,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口袋公园是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因此在布局时要着重考虑市民的需求,因此居民区开放程度、交通通达度、人口密度这些因素的考虑可以帮助进行口袋公园的布局,②④⑤正确;降水分布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差异不会太大,因此降水分布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①错误;土壤状况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等考虑,一般土壤可满足自然植被生长,故土壤对于口袋公园建设来说也不是主要因素,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口袋公园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如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据湖南省行政村名的特征,湖南地名分为12类,其中带有“河、湖、峰、岭、坳、塘、井、坪、堰”等字的地名较多。因多种因素,地名逐渐消失,成为地名文化遗产上的一大遗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湖南省地名中与“塘”、“坪”、“堰”相关的地理要素依次分别是( )
A. 地形—意愿—工程B. 水文—资源—意愿
C. 方位—水文—建筑D. 水文—地形—工程
25. 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①城市化②资源开发③城乡规划④人口老龄化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塘是水池、堤岸的意思,坪是平地的意思,堰是挡水的堤坝,所以分别对应水文—地形—工程,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5题详解】
随着城市化和城乡规划,原有水文环境和地形被占领和改变,导致地名消失,①③正确;资源开发、人口老龄化对地名消失影响不大,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化过程对人类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②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③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④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⑤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传统村落长坑村,地处高海拔山区,平均海拔800米左右,长年云雾缭绕,湿润多雨,森林覆盖率高。当地传统民居大多是土木结构,土墙外壁贴挂整齐的杉木板,这种古建筑被专家形象地称为“穿裙子的土楼”,全国独有。近年来,长坑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新栽种的茶树多离村落较远,而村中的古茶树多种在附近耕地的埂边。目前,长坑村传统古村落部分民居出现空置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村民在土墙外壁贴挂杉木板,其主要目的( )
A. 冬季气温低,起到保温作用B. 减少太阳辐射,防止土墙干燥剥落
C. 防止雨雾渗入土墙,避免墙倾屋毁D. 营造乡村统一色调,提升房屋美感
27. 长坑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①茶叶销路扩大②政策支持③生态环境优越④劳动力充足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28. 与新栽种的茶树相比,古茶树多种在附近耕地的埂边,其主要原因是( )
A. 所产茶叶以满足自需为主B. 方便对茶树进行灌溉
C. 古茶树的枯枝落叶使耕地更加肥沃D. 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答案】26. C 27. A 28. A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长坑村地处高海拔山区,长年云雾缭绕,湿润多雨,该地传统民居大多是土木结构,因此,村民将杉木板嵌于土墙外,形成保护层,使雨雾无法渗入到土墙中,以避免墙倾屋毁,C正确;当地传统民居大多是土木结构,说明当地冬季气温相对较高,A错误;太阳辐射对当地建筑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提升房屋美感不属于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长坑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主要在于茶叶销路扩大,市场需求量增加,①正确;该村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有利于本地区发展茶树种植,②正确;该地区位于高海拔的山区,生态环境较为优越,排水状况良好,有利于茶树种植,③正确;该地区传统古村落部分民居出现空置现象,说明大量劳动力外迁,本地区劳动力不再充足,④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长坑村地处高海拔山区,耕地少,耕地资源极其宝贵。新栽种的茶树,种植规模大,以出售获取经济收益为目的,村落附近以耕地为主,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供种植,因此在离村落较远的地方进行种植。古茶树以以满足自需为主,需求量少,少量种在附近耕地的梗边即可满足需求,不会大面积占用耕地,离家近,方面管理,A正确;当地长年云雾缭绕,湿润多雨,能够满足茶树的水分需求,且茶树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灌溉,B错误;枯枝落叶分解形成腐殖质,会使耕地更加肥沃,但古茶树仅种在附近耕地的梗边,数量少,枯枝落叶不多,能够形成的腐殖质少,对耕地的增肥作用有限,C错误;古茶树多种在附近耕地的梗边,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但“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应该是结果或作用,并不是原因,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耕地资源少,D错误。故选A。
【点睛】农业区位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明显变化。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在温室中利用多层大型生长架种植蔬菜。读如图“生长架蔬菜种植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采用多层大型生长架种植蔬菜,可以( )
A. 节约土地资源B. 减少蔬菜产量C. 增加土壤肥力D. 扩大市场需求
30. 应用该蔬菜种植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土壤B. 水源C. 技术D. 劳动力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由图可知,采用多层大型生长架种植蔬菜,可以节约占地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A正确;增加蔬菜的产量,B错误;不会增加土壤肥力,C错误;因为市场需求扩大,才产生的垂直农业,D不符合地理逻辑。故选A。
【30题详解】
该种植方式在温室中应用,需要解决温度、湿度、光照等问题,该蔬菜种植方式的主要得益于是农业技术的进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农业的区位条件有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饮食偏好等;有时候也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海固”地处宁夏南部,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1)推测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
(2)指出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
(3)从自然资源、文化角度,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
(4)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
(2)特点:资源环境承载力低。
自然原因: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风俗习惯相近。
(4)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修复。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海固”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人口空间分布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宁夏南部山区是生态移民的主要迁出区,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南部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故南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量较小,人口相对稀疏;读图可知,北部地区海拔较低,以平原为主,靠近黄河,水资源丰富,环境承载量较大,人口分布较稠密;整体上看宁夏人口空间分布不均。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1972年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说明西海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从材料“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是:山大沟深,地形崎岖;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小问3详解】
生态移民迁入地要自然和社会环境良好,能够容纳更多人口的地区。该地区通过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说明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面积较大;人口密度较小,环境承载量较大;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较多;靠近西海固地区,风俗习惯相近等。
【小问4详解】
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数量减少后,有利于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人口容量恢复到合理水平,可以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西海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人口数量减少,可以更好地开发资源,发展多种经营,脱贫致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提高等。
32. 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为城市主要功能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①、②、③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指出图中丙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并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其布局的合理性。
(3)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请你为其选择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4)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该城镇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赞同哪种方案,请说明理由。
【答案】(1)地租水平:③>②>①;③地靠近市中心,并靠近文教区,地租最高
(2)工业区;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下游。
(3)④;靠近风景区;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向上风向。
(4)方案一: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共基础设施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方案二: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可利用荒地多,占用耕地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为情境,设置四道小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原则以及城市规划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距离市中心越近,地价越贵,③地靠近市中心,并靠近文教区,地租最高;②离市中心较近,地租次之;①离市中心最远,地租最便宜,故地租水平:③>②>①。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丙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位于城市边缘并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同时临近公路,所以可以判断出丙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应该对交通需求较大,并且可能会污染环境,所以丙是工业区。该工业区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并且处于河流的下游,所以能够防止污染环境。
【小问3详解】
高级住宅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位于城市“上风上水”地带。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相比而言,④位于城市郊区,并且靠近风景区,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所以环境质量较好,最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①靠近铁路,噪音污染大,且位于盛行风下风向,不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②位于工业区,环境污染较大,不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③位于内城,交通拥堵,人居环境相对较差,不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
【小问4详解】
建在东北部的理由: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城市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经过,所以交通便利,并且靠近工业区,公共基础设施较好,能够方便工人上下班。建在西南部的理由:该地西南部位于河流的上游,并且地势相对较高,同时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所以环境较好,并且可利用荒地多,能够尽量少的占用耕地。
33. 读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地布局淡水养殖业及其产品加工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双选)
A. 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B. 原料充足
C. 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D. 能源充足
(2)B地和C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下表。
(3)E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 )
A. 光热资源B. 土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水资源
【答案】(1)BC (2) ①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②.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3)D
【解析】
【分析】本大题“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是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但与淡水养殖业关系不大,A错误;B地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淡水养殖的鱼类丰富,鱼类产品加工工业原料充足,B正确;长江下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产品市场广阔,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及其产品加工工业,C正确;能源充足与布局淡水养殖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C。
【小问2详解】
B地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纬度较低,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C地位于三江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小问3详解】
E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热资源充足,A不符合题意;新疆面积广大,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B不符合题意;新疆矿产资源较为丰富,C不符合题意;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制约了环境人口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D符合题意。故选D。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国土面积约733.2平方公里,全年降水较多。榜鹅新镇(1°25′N,103°53′E)是新加坡在21世纪规划的第一个新镇,为“新镇——街坊”二级空间结构,众多街坊以站点密集的轨道交通连接。下左图为21世纪新镇空间结构图,下右图为榜鹅新镇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图。
(1)比较榜鹅新镇A、B两类商业用地的分布特征。
(2)分析榜鹅新镇二级空间结构布局的优势。
滨水露台住宅是榜鹅新镇的公共住房之一,是零能耗集合住宅的先驱。下图为榜鹅滨水露台住宅景观图。
(3)说明滨水露台住宅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答案】(1)A类商业用地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城镇中心;B类商业用地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非城镇中心的街角路口。
(2)新镇由多个街坊组成,土地利用率较高;街坊间以轨道交通连接,便于居民出行;街坊内部公共设施完善,居民生活便利。
(3)岛国面积小,高层建筑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岛国面积小,资源相对短缺,利用建筑特点降低能耗;新加坡纬度低,光热充足,降水多,建筑利用空气自然流动,利于通风降温;新加坡纬度低,光热充足,降水多,阳台可遮阳挡雨;自然景观优美,景观视野良好。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加坡21世纪新镇规划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商业用地的分布特征及原因、新镇二级空间结构布局的合理性、滨水露台住宅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图中商业用地A面积较大,数量只有一处,分布集中;类似于中心商业区,用地集中分布在城镇中心,规模大,等级高;图中商业用地B面积较小,数量较多,分布零散;类似于商业小区,零散分布在非城镇中心的街角路口,规模小,等级低。
【小问2详解】
新镇与街坊的关系属于嵌套关系,新镇属于中心地,级别高,服务于整个新镇,街坊级别低,服务范围小,新镇由多个街坊组成,土地利用率较高;由材料“众多街坊以站点密集的轨道交通连接”可知,街坊间以轨道交通连接,便于居民出行;由图可观察出,每个街坊都有公共设施用地,说明街坊内部公共设施完善,居民生活便利。
【小问3详解】
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表现为纬度低,是热带雨林气候区,光热充足,降水多,由材料“居住感受:通风、遮光、挡雨、缓解酷热”可知,当地住宅模仿亚洲水稻梯田进行建设,建筑利用空气自然流动,利于通风降温,阳台可遮阳挡雨;新加坡面积狭小,土地资源有限,高层建筑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材料“视野:朝向海滨和丛林庭院”可知,自然景观优美,景观视野良好。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户籍人口/万人
1055.36
1053.24
1051.42
1042.65
1061.55
1070.07
1070.83
常住人口/万人
767.34
771.60
782.30
790.15
799.10
809.26
820.72
方案
测算角度
总人口
方案一
基于建设空间容量角度
220万人
方案二
基于水资源承载量
178.1万人-236.7万人
方案三
基于粮食承载力角度
153万人
B地
C地
优势自然条件
____
____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附答案),共5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附答案),共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3页。